写完之后,杨泽有点不好意思地道:下官这字写得太难看了,让王爷和宇』
宇文武略却表情激动,他很感激地道:杨大人肯帮忙,老夫感激不尽,日后定当图报!
杨泽这篇作文,十句话里面有九句是真的,只是在关键内容上写的模棱两可,而且还都是靠猜的,几乎没有可能去查证,除非宇文武略自己去说明真相,否则谁也没法查证他写了来的经过是真是假。
文章很详细地写了杨泽如何去宇文家赴宴,看到了惨案的发生,又写了他如何带着王九学去调查,怎么去验尸,这都是真的,没有半句假话,就算王九学和那几个书吏去向长公主打小报告,他们也只能说这些,杨泽不怕事后被翻帐。
但案子究竟是怎么回事,杨泽却写是宇文武略亲自来大理寺解释,这又和宇文武略此时在大理寺里相符,但宇文武略的解释却是宇文宝轩在娶了柳如烟之后,突然间幡然悔悟,觉得自己不该娶个风尘女子为妻,他认为自己对不起父母,所以羞愧之下,一时糊涂,竟然寻了短见,而柳如烟见宇文宝轩自尽,怕被宇文家追究责任,她也一时想不开,所以也寻了短见!
这些就都是胡说八道了,但这个胡说八道,如果要被证实,就只能问宇文武略本人,或者是李正隆了,而这两个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说出真相的。
文章的最后,杨泽又写了宇文武略一时情绪激动,打了王九学之事深感抱歉,愿意赔偿,这只是个误会,王九学等人也表示不再追究了,当事人既然愿意和解,那自然也就不用立案了。
见两人都对这篇文章满意,杨泽便道:下官也只能为宇文大人做这些了。不过,为了免得以后再出现麻烦,所谓纸包不住火,所以宇文大人能不能调离长安,去外地为官?只要你不在长安,那这事过一段时间,既使是有心人也不会记在心上了,等以后风头过了,宇文大人再回京城不迟。
宇文武略忙道:老夫今天就提交辞呈,告老还乡,不再做官了。他深怕长公主不依不饶,要是案子再被翻出来,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他自己都没活下去的勇气了。
李正隆道:也只有这样了,这种结果,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宇文武略在找他时,已然把家里的丑事和他说了,他也知宇文武略再不能留在京城,因为那丑事实在是太让人无法接受了,如果不是到了最后的关头,宇文武略也不会告诉他的,这点他很明白,要不然也不能亲自来求杨泽,所幸杨泽也是真给面子。
杨泽心里也挺高兴,长公主要的结果就是宇文武略把官位让出来,为达到这个目地,可以把宇文武略的名声搞臭,但宇文武略服软了,也愿意让出位子,估计长公主也没心情打落水狗,现在他不但完成了长公主的要求,又让李正隆欠了他一个人情,对于他来讲,在长安站稳脚跟的第一步,算是初步完成了。
杨泽见李正隆和宇文武略都答应了,他便道:这事下官只能帮忙到这个程度了,这案子下官是不会去深究了,但如果长公主那边去问侯大人,或者去问当时在场的人,那下官就没办法了。王爷你也知道,流言这种东西是不需要证据的,只要靠凭空的想象就够了,众口铄金,这个不好控制啊!
李正隆看了宇文武略一眼,叹气道:关于这点,本王会想办法的。
宇文武略脸如死灰,别的话他也说不出来了,只能说道:老夫多花些钱吧,另外等老夫带着家人离开京城后,他们怕也没兴趣说什么的了!
杨泽知道他还心存侥幸,以为只要他走,别人就不会议论呢。事实上,根据老百姓的八卦精神,这种事情讨论个几年,甚至几十年,更有甚者,编个剧本演戏唱,都是极有可能的,而且会越传越邪乎,可这些话,他没法和宇文武略说,毕竟是尚未发生的事,再说这事是宇文武略自己造成的,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点了点头,杨泽道:时间会让人淡忘一切的,长安大,不易居,人们每天要讨生活,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乎,估计也没谁会闲得去说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还顾不过来呢,宇文大人倒是不必过多担心。
宇文武略心思烦多,头晕脑胀,只想着自己的事,可李正隆却突然问杨泽,他道:杨君,你对于这件事,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宇文大人?
他这话说得比较有技巧,实际上是在试探杨泽,想知道杨泽对这案子有什么看法,甚至是有没有猜出这案子的真相,杨泽要是一不小心,很容易说走了嘴,说出他的真实想法。
杨泽岂能上这个当,他故作思考,过了片刻,这才道:下官对宇文大人倒是没什么好的建议,但对宇文夫人却有点建议。
宇文武略一愣,这关他夫人什么事?难道是因为他夫人对杨泽的态度不好,所以杨泽建议一下,让他夫人以后与人为善?他道:其实,我夫人平常为人倒是挺和善的,只是碰到了这种糟心事儿,她……
杨泽摇了摇头,道:下官的意思是,希望她从宝轩长公子的身上,得到些教训,以后对待其他儿女时,还是要顺着他们的意些才好,不要象反对长公子这样反对他们了,要不然儿女的心里会有疙瘩,好不容易娶了个喜欢的人,可到成亲时却发现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心里有了不过如此的念头,便会想到对不起父母,那时万一再想不开,出点意外……呸呸,我这话说得过份了,这种意外永远不要再发生才好!
宇文武略心想:原来,他并不知道真相,还好还好!
而李正隆则心想:杨泽还是太年轻啊,虽然聪明,但对于世事还是不太了解,所以才会这么说!嗯,也对,如果不是宇文武略要求我办事,他也不会和我说出原因的,而我怎么猜也猜不中此中的蹊跷。嘿,我干嘛要猜此中的蹊跷,我又不是闲得没事做!
杨泽看了他俩的表情,知道自己成功蒙混过关,反正以后谣言出现,他们不认为跟自己有关就成!
有说了几句掩盖这事所需的细节,李正隆和宇文武略便告辞离开,宇文武略回家凑钱去了,希望能通过用钱来堵住王九学他们的嘴,而李正隆则去见他的父王,将作监的主官要换人了,这不能算是小事,他得和相王以及王府的幕僚,商量一下对策才好,毕竟又一个衙门落入到了长公主的手里。
杨泽又抄写了一篇刚才写的文章,稍加润色之后,打算给侯自镇送去,要侯自镇盖上印章才行,这才能落档封存。
等一切都办好了,杨泽去了大堂,对王九学道:王大人,这案子就算结案了,只等侯大人用印即可,便由你给侯大人送去吧,今天不是排衙的日子,估计他是不会来的,只能辛苦你了。
王九学刚刚得到消息,宇文武略打算出钱堵他们的嘴,心里正高兴着呢,听了杨泽的吩咐,他奇道:杨大人,这便要结案了?下官感觉有点太仓促了吧!
他凑到杨泽的跟前,小声道:不如再拖拖,那宇文大人既然肯出第一笔,那就必会出第二笔,只要再拖拖,说不定能把他全部的家产都弄出来呢,反正是他自愿交出来的,又不是咱们逼他的!
杨泽心想:这还不算是逼哪,那真的逼得啥样!他道:也行,那咱们就拖拖,不过得你去和临淄王解释,还有宇文家以后我也不打算去了,你去催他出家产吧,得到的财物,全归你好了!
王九学一咧嘴,赶紧摇头道:这个……下官倒不是多事之人。也罢,就算结个善缘吧,该结的案子早结为妙,大家也好落个轻闲。
你明白就好!杨泽把公文交给王九学,又道:去侯大人那里,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你要心里有数,如果说了不该说的,你的嘴要是堵不住,那宇文大人可就不会出钱了,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应该懂的!
王九学笑道:懂的,下官当然懂的!事情瞒是肯定瞒不住的,但他却明白什么叫做避重就轻,含糊其辞才是上策,再说临淄王都出面了,就算侯自镇有什么想法,也是白想,只要长公主不发话,光凭侯自镇能翻出几朵浪花来。他拿着公文,去找侯自镇了。
杨泽正要离大理寺,却听门外响起马蹄声,那个叶校尉竟然去而复返,又跑了回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