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综成长人生 > 第13章 重回儿时49
    尽管爷爷把碧梗米田打理得很用心,但看结穗量还是比普通稻田的产量少,更不要说跟空间里的比了,这点是她没想到的。

    她也只能安慰自己,虽然产量少了,但是单价高啊,还是比种普通稻谷赚钱多了。

    看着结穗率不高,她也没办法,只能干着急。她不可能往田里倒灵泉水,那会出现一系列后续问题的。

    这种蠢事干不得。

    一脱完粒,才晒半下午,晚上她们一家人就迫不及待的把碧梗米稻谷过了称。

    还没完全脱水才六百多斤,脱完水估计只有五百斤左右。

    她不知道正常产量是多少,这算少她是知道,就是不知道是多少,一半还是三分之二。

    问了爷爷才知道,正常亩产全脱水后大概八百到九百斤左右,产量好一点的能有一千斤。

    那这么算起来,只要正常产量的一半,有点低啊。

    看爷奶那皱起的眉头,她赶紧算算账,就怕她们光看产量,嫌产量低了不干。

    “爷奶不用担心,不能光看产量,咱们得看单价。”她换个角度,走到爷爷对面才接着说:“咱们这个碧梗米跟普通稻谷不一样,咱们得算单价。就是正常稻谷吧!一亩就算一千斤,能卖到少钱?现在外面稻谷才几毛钱一斤,一千斤能卖一千块那都算大丰收了。”

    “不能,那不能,一亩田的稻谷想卖出一千块钱,怎么想得那么美。除去交国家粮和杂七杂八的费用,一亩能赚三四百就要偷着笑了。”老太太听她算一亩能赚一千块钱,还不等她说完就跳出来反驳,有那美事呢?

    “奶你别急,我是算最好的收获季加最高的价钱,咱先不算税收那些额外支出。”

    “哦,那行,你算吧!我不说话了。”

    她看了爷爷一眼,见爷爷只是看着她,没说话。她就继续说:“咱们刚才算到一亩田最高产一千斤,稻谷最高卖到一块钱一斤,一亩田就最多赚一千块钱。当然税收那些额外支出咱们先不管。”看到奶奶又想说话,她赶紧又补了一句。

    “您知道碧梗米多少钱一斤吗?”见爷爷奶奶都好奇的看着自己,她自己在心里偷偷先算了一笔账,才开始报价。

    后世网上碧梗米是买一百四一斤,折掉物价上涨的,怎么也得有个一半的样子吧!咱就是在保守一点,怎么地也有个四五十一斤吧!那是大米的价格,就算再折算一半,稻谷也得二三十一斤吧!这就是很了不起的高价了。

    “外面碧梗米四十多一斤呢!咱就是卖稻谷再折掉一半也还有二十一斤呢!咱前面算了能收获大概五百斤,一斤二十,五百斤就是一万,您说我们是种低产量的碧梗米划算还是种高产量的普通稻谷划算。”说完她就不再继续说话,让爷奶自己消化一下。

    老爷子老太太是真的惊呆了,种了一辈子的地,第一次知道种地也能这么赚钱。

    两人都恍恍惚惚,感觉世界观都收到了冲击。

    过了差不多五六分钟,爷爷首先回过神来。

    开口就问:“这些都是你的猜测?还是只是看到市场上的虚高价格?你知道东西在哪里能卖得出你说的价格呢?这些你都了解过了吗?”

    她要说爷爷不愧是做村书记的吗?九六年,既然没被亩产一万的利润迷花了眼。

    “还是我爷爷厉害,一眼就看到了问题的根本。”

    老爷子看到李言玉眼里明显的佩服崇拜,得意的一笑。小丫头片子,吃的米有他算过的账多吗?跟他来算账,他只是一时反应不过来。因为以前,亩产过万的利润,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爷爷,这些虽然是我从收集的资料里推测出来的,但这是有真凭实据的。”说着跑进屋,把杜虹写的信和一些单据拿出来给老爷子看。

    她既然想打招碧梗米乡,怎么可能一点功课都没做。在她理想中的碧梗米乡,后期虽然不愁销路。但都说万事开头难,最开始的销路她肯定得打算好。

    “您看看,当然这些也只是资料。只能给我们做个参考,想要卖出去,我们还得自己出去找销路。”

    “看来你问题考虑得很全面,说说看。”看完治疗,把资料往桌上一放,背往椅子上一靠,翘起二郎腿,就像聆听下属汇报工作一样。

    既然反应过来了,虽然心里还是很震动,最起码脸上面不改色还是能做到的。毕竟不是真的没见过半点世面的老农民。

    “我是这样想的,收获季过了,家里忙完了,我们就先打一些米出来,带去市里做样品。卖碧梗米粥的店我知道确却地址,我们自己上门去推销。就算他们不要,我们一家一家大酒店去推销,还不相信好东西没人要。”说完,询问的望着老爷子,看看自己说的行不行得通。

    有时候想法是好的,但没实践的干过,你永远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也只是她自己结合后世的一些想法,到底可不可行?老爷子心里多少有点数。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可不光是逗老人开心的。

    “你的想法很好,可以去试试。至于其它的问题,要具体谈过才知道。”说着好像有了什么好想法,兴致勃勃的说起来,“到时候谈妥了,我们还可以根据商家的进货量调整种植规模。以后如果要量大了,还可以带着村里人一起种。”

    听得李言玉眼睛都亮了,这就是碧梗米乡的前奏啊!跟她的想法有很大的相像处。

    但是她的想法里是连带着自己家一起赚钱,要按爷爷的想,法估计是免费。

    这肯定不行啊!她好不容易碰到个可实行的赚钱方案,而且她赚的这钱一点也不亏心好吗?

    没有她的灵泉水,种子的发芽率可是很堪忧的,就是发出来的秧苗都是歪歪扭扭,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能长大就不错了,更别说结穗了。

    事关今后的发家大业,能想到的问题她都先想了一遍,能做的实验她也都先做了一遍。

    这个想法也借着今天这个口说说,先让老爷子心里有个印象。

    “是可以,我们其实可以发动全村跟着一起种,只要规模起来了,我们的优势才会大。到时候什么运输啊!销售渠道啊!甚至是收割都不再是问题。”

    九六年她们这边还没有这样的模式,老爷子听了感觉很是新颖,感觉是个好方法。

    “哦?你仔细说说,要实现你说的大规模,要做到什么样子?”

    “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别的不说,肯定先从我们自己村实行,也好带着大家一起赚钱嘛!只要这次我们出去找到了销售渠道,真金白银的把钱带回去给大家看。不说多,大多数人家还是愿意像咱们一样,先试探性的种上一亩。只要种了,尝到了甜头就会像咬了钩的鱼儿一样,撒不开嘴。”

    老爷子赞同的点头,村里愿意尝试的人家肯定有。利润太大,要付出的不过是一亩地一个季的收获加几百块钱,付出对比收获,绝对的以小博大。

    有他带头,村里比较富裕的几家试探性种上一点,肯定会的。只要他们赚到钱了,后面观望的人也会相继跟上。他已经在心里盘算哪些人家是头一批会跟着投资的,那些人家第二批会跟上。

    还有一个问题,要多长时间才会形成孙女说的这个大规模。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