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穿成大佬的初恋女友 > 第30章 第 42 章
    姥姥有个温柔的名字,冯娴秋。

    她出生于五十年代的金城,在那个计划生育还没实施的年代,冯娴秋却为独生女,这是一种稀奇的事情,所以在别家小朋友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时候,冯娴秋总是能隔几天吃上一小块白面馒头,衣服总是干干净净没有补丁,因为家里人口少,也不用做很多家务活,她的母亲温柔贤良,有一双巧手,制作的小物件还能补贴家用,冯娴秋身边有很多上不起学的朋友,都很羡慕她,因为她每天都会背着母亲缝制的书包去读书。

    她的童年生活单纯美好,这一切都源自于她的父亲,冯父,也就是宋念的外公,他当年是一名光荣的军人,正直善良有担当,对妻女百般疼爱呵护,但就是不能常常伴她们左右。

    冯母没有怨言,她的男人,正在保家卫国,做着令家族荣光的事业,又因为他,冯母和冯娴秋才能过的上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她对他,唯有爱与敬佩,深入骨髓。

    冯娴秋十四岁的时候,冯父领回家一个人,他叫宋知会。

    几乎是在看到他的第一眼,冯娴秋就害羞的垂下了头,少女的心不可言说。

    他穿着一件军绿色半袖,宽宽大大,露出精装小麦肤色的臂膀,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头发很短,看起来黑而硬,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军人的光辉,只一眼,冯娴秋就脸红了,宋知会这个人刻在了她的心头。

    宋知会笑着,露出调皮的小虎牙,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他深深的对冯母鞠了一躬,“姨好,妹妹好。”

    冯娴秋害羞的低头让他脸色一变,他以为,妹妹不喜欢自己,到后来还是冯母一脸热情的抓住他的手,轻声唤他好孩子,他才满满缓和起来。

    从那天起,三口之家变为四口之家。

    冯娴秋无意中听到冯父冯母的谈话,得知宋知会是冯父战友的儿子,幼年丧母,少年父亲又因病去世,冯父与宋知会父亲交好,看不惯宋知会自己一人孤苦伶仃的样子,便自作主张将他接到老家,并且承诺将他当作亲生儿子抚养,宋知会也不是天天待在冯家,他也是一名兵,一名顶天立地的军人。所以,探亲结束后,两人还一同回到军区里。

    冯娴秋听到之后,心里越发心疼起这个少年来,他的身世怎么这么苦,那么,既然宋知会来到了这个家庭,这里就是他的家了,从今以后,她会好好对他,连带着宋父宋母的那份。

    当天晚上,冯娴秋进屋,看到煤油灯下认真看书的宋知会,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轻声唤了句,“哥哥。”

    少女的声音美妙如百灵,听的宋知会心间发颤,自从他来到这个家,这还是小秋妹妹第一次这样主动跟自己说话,他站起来,抓抓头发,“哎。”他的脸庞开始发热,耳稍也变得红润,幸好这灯光昏暗,妹妹看不清。

    冯娴秋有意亲近他,抓起桌子上的书本,“哥哥在看什么呢?”

    宋知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什么,一些有关建筑的书。”

    “啊?哥哥你喜欢这个?”

    冯娴秋只是随口一问,却正中宋知会的心中,“嗯,是啊。”他点点头。

    “那你去考大学啊,学这个不行吗?”少女眨巴着眼睛,忽闪着长长的睫毛。

    宋知会摇摇头。

    “为什么?”冯娴秋实在是想象不到为什么他不去考大学的理由。

    “我要当兵,这是父亲的夙愿。”少年坚定道。

    单纯的冯娴秋还不太明白夙愿的意义,但她有点被宋知会感动到,不知怎的,那少年坚定地语气再搭配上那深邃的眼神,那种洒脱淡然又背负重任的模样就印在了她的心里。

    初见他的害羞又加深了,两人的关系在这一天夜晚开始缓和,宋知会跟她讲了好多事情,他的父母,他的家乡,他的童年趣事以及很多世界上有名的建筑,博古通今,饱经诗书,冯娴秋觉得他简直太厉害了。

    这个少年,有他自己的世界,他用画笔把这个世界点缀的天马行空,五彩缤纷,现在,她成了他第一个观赏者,以后也一直会是。

    冯娴秋和宋知会结婚的那一年,冯娴秋二十六岁,宋知会二十八岁,年龄已经很大了,没结婚的前几年里,邻里八乡说媒的不少,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就是不肯点头,虽说那个时候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冯父冯母十分开明,他们夫妻二人多年以来聚少离多,只生下这一个女儿,女儿乖巧懂事,既然不愿意自有她的道理。

    冯父却也道不发愁,他多年以来与妻女聚少离多,再过几年她就可以退休了,女儿若是嫁出去了,就像泼出去的水,成为别家人,他可舍不得,他偶尔向宋知会吐槽此事,宋知会大多笑着附和两句,可那一次,他向冯父表示了心意。

    “爸,我行不行?”

    冯父被问了个懵,“什么行不行?”

    宋知会抿了抿唇,二十八岁的他已经完全蜕变成为一个铮铮硬汉,高大帅气,长相端正,心地善良,在部队多年以来兢兢业业,谋得一官半职,好多部队上的前辈给他说亲,说要让他当女婿,若不是心里有人,或许二十八岁的他早就已经老婆孩子热炕头,可这心里人,不是别人,是他养父的女儿。

    看到宋知会面色发难,冯父却突然懂了,他哈哈大笑起来,笑得身体都在颤抖,他拍着宋知会的肩膀,“你这小子,你早说啊!”

    两人的婚姻顺理成章,这中间,也走了足足十二年。

    结婚以后,一家四口就常常盼着冯娴秋能够早日怀有身孕,为整个家庭开枝散叶,可因为冯父和宋知会在军区待得时间久,一年到头也回不到几次家,冯娴秋迟迟没有怀孕,冯母陪她去做了检查,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大约是婚后第四五年,冯娴秋已经三十几岁了,突然某一天干呕,匆匆跑去检查,终于是有了,算算时间,冯父和宋知会刚离家没一个月,大约就是这次见面有了这个孩子。

    消息还没有传到军区,军区里却给冯家来了电报,冯父和宋知会在回军区的路上为了营救发生火灾的一家人,牺牲了。

    这个消息,几乎让冯娴秋和冯母崩溃。

    宋知会曾对她说过,宋父去世前交代了他很多事情,可是,宋知会和冯父连个夙愿都没留下。

    冯娴秋为了肚子里的孩子要保持稳定情绪,但也无济于事,她总是梦到滚滚浓烟泛着火光,宋知会和冯父伸着双手对她喊救命,整个孕期,她几乎没有笑过,冯母为了冯娴秋的身体,也一直在尽量克制悲伤情绪。

    军区派人把军功章锦旗和二人的骨灰盒送回的那天,冯娴秋的肚子已经很大了。

    再后来,宋念出生了。

    冯娴秋取名为念,念的便是宋知会。

    宋念一出生,身体状况便不太好,比起身体来,宋念的暴躁脾气更让冯娴秋和冯母着急,医生说是冯娴秋在怀孕期间郁抑寡欢,黯然伤神的结果,这让冯娴秋内疚到她逝世的那一天。

    她疼爱宋念,不仅因为她是她的女儿,更因为她是宋知会的女儿,让冯娴秋更为感动的是,宋念的长相有九分随了宋知会。

    冯娴秋学习着冯母的教育方式,当年冯母如何带大她,她就如何带大宋念,可是冯母当年有期盼,冯娴秋已经心如死灰。

    可是宋念不是冯娴秋。

    她的上半生有多幸福,下半生就有多不幸。

    更不幸的是,宋念十六岁那年在厕所的一声干呕,唤起了冯娴秋的回忆。

    冯娴秋管教不了宋念,当时冯母已经过世,她的话宋念更是当作耳旁风,更因为宋念的精神疾病,冯母的过于溺爱,让宋念一步一步走上了冯娴秋口中的绝路。

    她打过骂过,抓着宋念的手要她去医院,可她不肯,更不肯说出孩子的父亲。

    这中间的过程,无尽的折磨。

    宋念比她要好得多,她每天都在期盼孩子的到来,冯娴秋知道,她很爱这个孩子。

    宋清源出生的那天,宋念温柔的对冯娴秋说,“妈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

    冯娴秋顿时热泪盈眶,十七年了,宋念第一次送她礼物。

    宋念的精神状态好了许多,在医院里每天都看着宋清源笑,冯娴秋想,生下这个孩子也算是好,可天不遂人愿,冯娴秋回家做个饭的功夫,宋念抱着孩子上了医院楼顶天台。

    冯娴秋哭啊喊啊,跪下来给宋念磕头,最终感化了宋念,放弃了轻生,冯娴秋更加疼爱宋念了,对她为什么要自.杀一事闭口不提。宋念在那天起像换了一个人,对宋清源不管不顾,护士告诉冯娴秋那天她走后不久有一个穿着非常时髦的女人来到医院找宋念,但具体说了什么,谁也不得知。

    宋念出了月子就不在家了,隔个半年回家一次,宋清源就由冯娴秋带着,这孩子不像宋念,冯娴秋猜想也不像他父亲,长相性格品质独独像了宋知会。

    每当看到宋清源,冯娴秋就想,她这一生,就为了宋知会而活了。

    宋清源是她的希望,宋念是她的心病。

    这两个人就是冯娴秋往后余生的支撑。

    如今,天好像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