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倚天屠龙之朱武卫壁 > 第八章 参悟九阳补降龙
    激动的看着眼前那薄薄的四本九阳真经,便想到此经的由来,这部经书,确然便是九阳真经,至于何以藏在猿腹之中,其时世间已无一人知晓。原来九十余年之前,潇湘子和尹克西从少林寺藏经阁中盗得这部经书,被觉远大师直追到华山之巅,眼看无法脱身,刚好身边有只苍猿,两人心生一计,便割开苍猿肚腹,将经书藏在其中。后来觉远、张三丰、杨过等搜索潇湘子、尹克西二人身畔,不见经书,便放他们带同苍猿下山(请参阅《神雕侠侣》)。九阳真经的下落,成为武林中近百年来的大疑案。后来潇湘子和尹克西带同苍猿,远赴西域,两人心中各有所忌,生怕对方先习成经中武功,害死自己,互相牵制,迟迟不敢取出猿腹中的经书,最后来到昆仑山的惊神峰上,尹潇二人互施暗算,斗了个两败俱伤。这部修习内功的无上心法,从此留在苍猿腹中。潇湘子的武功本比尹克西稍胜一筹,但因他在华山绝顶打了觉远大师一拳,由于反震之力,身受重伤,因之后来与尹克西相斗时反而先行毙命。尹克西临死时遇见“昆仑三圣”何足道,良心不安,请他赴少林寺告知觉远大师,那部经书是在这头猿猴的腹中。但他说话之时神智迷糊,口齿不清,他说“经在猴中”,何足道却听作甚么“经在油中”。何足道信守然诺,果然远赴中原,将这句“经在油中”的话跟觉远大师说了。觉远无法领会其中之意,固不待言,反而惹起一场绝大的风波,武林中从此多了武当、峨嵋两派。至于那头苍猿却甚是幸运,在昆仑山中取仙桃为食,得天地之灵气,过了九十余年,仍是纵跳如飞,全身黑黝黝的长毛也尽转皓白,变成了一头白猿。只是那部经书藏在腹中,逼住肠胃,不免时时肚痛,肚上的疔疮也时好时发,直至此日,方得张无忌给它取出,就这白猿而言,实是去了一个心腹大患。这一切曲折原委,世上再聪明之人,也是猜想不出。

    而此时大白猿伸出左手,掌中托着一枚拳头大小的蟠桃,恭恭敬敬的呈上。我见这蟠桃鲜红肥大,心道这白猿还真通人性,呆了半晌,自知难以索解,也就不去费心多想了,取过白猿所赠那枚大蟠桃来咬了一口,但觉一股鲜甜的汁水缓缓流入咽喉,比之谷中那些不知名的鲜果,可说各擅胜场。平静了一下激动地心情,便心无挂碍,便将三卷经书放在一处干燥的所在,上面铺以干草,再压上三块大石,生怕猿猴顽皮,玩耍起来你抢我夺,说不定便将经书撕得稀烂。手中只留下第一卷经书,先行诵读几遍,背得熟了,然后参究体会,自第一句习起。“举手,前后左右要有定向。起动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言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变换虚实,舍己从人。须知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合不合规矩。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的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中求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谷中无岁月,自从得到这九阳真经,后,居然只短短四个月时光,便已将第一卷经书上所载的功夫尽数参详领悟,依法练成。欣喜之余便接着练第二卷,参习更勤。加之那白猿感他治病之德,常采了大蟠桃相赠,那也是健体补元之物。每日除了练功,便是与猿猴为戏,倒也忘却烦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花了六个月便将第二卷经书练完,此时我已不畏寒暑。只是越练到后来,越是艰深奥妙,进展也就越慢,第三卷整整花了一年时光。在这一年中兴之所至,也偶然与众猿猴攀援山壁,登高遥望,以我此时功力,若要逾峰出谷,已非难事。

    由于进展越来越缓慢,期间我每天都将一阳指和兰花拂穴手修炼一遍,一年过去,由于九阳神功的原因,一阳指已经达到三品境界,此时我就算于一阳指这一门武功都可跨进江湖一流高手境界了,要知道当年段正淳一阳指才练到四品境界就跨入二流巅峰了,要知道那时候武风鼎胜,那时的二流中期可相当此时刚进阶的一流高手。而兰花拂穴手更是大成,与降龙十八掌合用,指化为掌,掌化为指,掌来时如落英缤纷,拂指处若春兰葳蕤,不但招招凌厉,柔弱中带着刚毅,而且丰姿端丽。

    在这一年中,最值得我高兴的是凭借九阳神功和残缺的降龙十八掌又自己补齐了几掌,这降龙十八掌原本招式名称取自《周易》,是位列第一的绝世神功,号称天下第一阳刚神功。原名为‘降龙廿八掌‘。由于丐帮帮主萧峰与其义弟虚竹将降龙廿八掌与擒龙功两种绝世武学合二为一,使得神功威力达致巅峰,故而萧峰将融合后的神功定名为‘降龙十八掌‘。乃是丐帮的镇帮神功,与丐帮另一项绝技打狗棒法齐名。

    由于之前我就想着要补齐这降龙十八掌,便熟读《周易》,然后在这山谷中观察动物习性,根据其习性和九阳神功自己慢慢琢磨,其中便有第十七式羝羊触藩,其在《周易》中“《大壮》: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小象》:小人用壮、君子用罔也。《大壮》: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小象》: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我根据谷中羚羊是习性,参考《周易》和九阳真经,补全此招,只见我进步,抬掌,转身,自下而上撩掌,上六为防守,九三为进攻,“羝羊触藩,羸其角,不能退,不能遂”,守中正,防冒进。应对侧上部之打击,抬掌化解,另外一掌自下而上,寻隙进击要害,其势不可尽。第四式鸿渐于陆,其在《周易》中,“《渐》: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小象》: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渐》: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小象》: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我根据谷中飞鸟的习性,参考《周易》和九阳神功,补全此招,只见我如鸟飞翔状,与“利涉大川”方向相反。双掌一明一暗、一上一下、一化一击。双掌交叉、动作一致亦可。双掌鸟飞之状,一掌化,一掌击。或双掌交叉,先化后击。还有就是第九式或跃在渊,其在《周易》中“《乾》卦: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或跃在渊、进无咎也。《文言》: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我根据山谷潭中的白鱼的习性,参考《周易》和九阳神功,补全此招,只见我虚步下蹲,柔以接物,双掌上挥,上收下攻,双掌左上斜划弧、双掌右上斜划弧、左上斜划弧开合肘、右上斜划弧开合肘、左勾手单鞭掌、右勾手单鞭掌。若敌人犯我天位、首位。双掌自中路挥出,接敌之劲而送之上天,然后沉身收式,自中路、人位而还攻之,可双掌,可单掌,可肘击。攻势凌厉,如降龙入水,归于潜渊。

    到现在为止,除了之前学的原版的六掌和现在自己补充的三掌,现在我降龙十八掌已经习得九掌,虽然比不上原版的降龙十八掌但也不比江湖上的一般绝学差,再加上我修炼的九阳神功也是至刚至阳的内力,配合天下第一阳刚神功威力更是恐怖如斯。

    如今我在这昆仑山谷中,我除了修炼九阳神功之外便是练习那九掌降龙十八掌,刚开始练习时,山谷中响起阵阵龙吟,把山谷中的那些猿猴羚羊等动物吓得鸡飞狗跳,惶惶恐恐。如今将近一年过去了,再次听到此声,那些低头吃草的羚羊,玩耍的猿猴也就偶尔抬下头而已。如今我已经在这山谷中待了将近两年了,九阳神功已经练完三卷,一阳指已经练到三品,兰花拂穴手已经大成,还补全了降龙十八掌中的三式,九式掌法也练会了,以我此时的修为已经不弱于江湖上的绝顶高手了,如今也是时候回去了,想着便思念的望着朱武连环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