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枭宋 > 002 危机
    夕阳映红了整个东方天际,散着霞光的火烧云灿然而夺目。

    “秀才”苏晓已经换过了衣衫,就是衣服有些小。上半身紧绷绷得,就像穿着一件麻布坎肩,下半身则露着少半截洁白的小腿,这衣服穿在他过于高大的身上显得不伦不类。披散的长发也已束起,脚下的靴子也换成了草鞋。这身打扮很“贫民”,可怎么看,面容白皙俊秀的苏晓也不像一个海边生活的普通人。

    这是距海边一个不算远的渔村,由于地势的原因,村民住的稀稀落落,附近也不过几十户人家。被救起的苏晓就在老者丁五家中,丁五的妻子早年过世,儿子丁魁是一名海船上的碇手,由于丧妻,家中只有十一岁的儿子虎头和老父丁五在家。

    此户人家单门独户,就是三间最简陋的茅屋。由于村民之间居住较远,附近的村民也不知丁老五救起了一个“秀才”。“秀才”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对于丁五这样的贫民来说,被他救起的苏晓是他需要仰望的存在。

    “陋食不堪入口,苏秀才将就吧”

    的确是将就,除了盐水煮鱼,竟然没有其它菜,主食也只有一碗米粥。

    大宋不是最富足的时代吗?

    这丁五家连温饱都算不上,苏晓开始质疑历史的记载。

    能够说出“大爷”这两个字,“苏晓”当然不是宋人。他只是一个因为旅游不小心落水的游客,哪怕是落入海中,位置也不对,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从秦皇岛跑到了泉州。不对应该是说,灵魂跑到了泉州,还寄托在这个同名同姓的苏晓身上。

    宋语对苏晓来说有些小难度,因此,他只是和丁五简单交流。而在丁五眼中,这名被救起的“秀才”很有“风度”,有着读书人应有的“矜持”,好像应该算是身份不同于自己这些贫贱之民的正常表现。

    苏晓对于自己溺水的解释很简单,来泉州游玩,恰巧在海上碰到海匪,以至于落水,后来被丁五救了起来。

    基本上没什么可吃,放下饭碗,苏晓仍旧感觉很饿,可这个老的老弱的弱,苏晓也不好意思再吃下去。其实也没得吃了,这就是贫苦百姓的晚饭,而且,一天就吃两餐。

    就在丁五感觉不好意思的时候,苏晓突然发现通往这里的路上有火光出现。隐隐的感觉有些不妙,苏晓站起身:“丁老丈,有人来了,怕是那些匪人寻我,我去暂避一时。”

    也不等丁五回答,苏晓扭身就进入了茅屋旁的芦苇丛中。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丁五这样的平头百姓最害怕的就是摊上事情,他赶紧叮嘱一旁的孙子虎头:“虎头记住,有阿翁在,勿多言。”

    就在虎头点头后不久,几名手持松明,提着带鞘腰刀的大汉匆匆而来。

    “勿那老汉,可有陌生人来此?”

    这些人凶神恶煞,丁五吓得赶紧起身叉手而立:“回禀诸位好汉未曾见到生人来此。”

    丁五这样的小民,如此畏畏缩缩也算正常,为首的大汉也不以为意:“我等不是好汉,是附近巡检司的公差来追捕盗匪,若是见到一个身材甚高的白面书生就及时回禀,定有重赏!”

    此时的苏晓已经绕到茅屋另一侧,这些人看来是来找自己,他皱着眉头,心中一片茫然。

    “小人小人真的未曾见过生人来此。”

    丁五的腿轻轻抖动着,显然异常害怕,低着头,他的眼角不经意间看向苏晓进入芦苇丛的地方。为首的大汉也懒得理会他,他上前就逼视着丁五身后的虎头,显然小孩更容易说实话:“小娃儿,告诉我,可有陌生人来过此处?可曾见到一个身材甚高的书生?”

    危机来临,苏晓眯起眼睛,虎头毕竟还小,他害怕这个没有见过市面的孩子顶不住压力。实际上,苏晓并不担心这几个人找到自己,在这夜色中,芦苇荡是最好的庇护所,不要说这么几个人,即使几十,甚至上百人苏晓也有信心逃出围捕。苏晓是在担心这祖孙两人,他害怕这些人看出疑点后对这一老一少强行逼供后进行灭口。

    虎头被吓得直躲避,但他很坚决的摇了摇头。

    为首的大汉沉着脸:“若有消息就告知我等,定不啬赏赐,若知而不报,小心项上人头。”

    几名大汉也没进屋搜查,就此离去。丁五的腿还在轻轻颤抖,喏喏的也不敢说话,也不知动了心还是害怕的无以复加,一直都未动地方。

    苏晓就这样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对他来说,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处于懵懂中,他搞不清自己的身份,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很清楚,对苏晓来说,几名大汉绝不是什么好人,应该是因为某些原因来追捕自己。

    结果还算理想,这一老一少暂时没有因为所谓的赏赐出卖自己。

    其实,真的出卖了自己,几名大汉能留下活口吗?

    恐怕这一老一少注定被灭口,而自己吗?苏晓坚信自己能够逃掉,那一生,他是一名优秀的军校毕业生,正是利用假期游玩才发生了这匪夷所思的灵魂穿越事件,在黑夜中逃生对他根本不是问题。

    苏晓异常谨慎,几名大汉走了很久他都没有现身。正是无月之夜,整个天地间漆黑如墨,而这一老一少显然被吓得不轻,就这样一直站在黑暗中。

    很久之后,丁五忍不住了:“秀才还在不在,若在的话,老朽给你些干粮,赶紧趁夜色逃走吧!”

    听了听附近的动静,远处传来狗吠声,那些人显然去了村中继续搜寻,苏晓走出了藏身的芦苇丛:“多谢老丈救命之恩,他日必有重谢。”

    此地不是长留之地,苏晓也没办法探究自己的来历了,摸着黑,苏晓进入茅屋,找到自己藏起的湿衣服等物。这些东西除了长衫和靴子、内衣,还有一个荷囊,一份被海水打湿的文书,一个玉佩。

    “请问丁老丈,泉州巡检司由谁掌管?”

    “回秀才,巡检司一般是受蒲都监的差调。”

    苏晓再次问道:“这个蒲都监是谁?我大宋姓蒲的好似很少?”

    “蒲都监是大食人,全名蒲寿庚,蒲都监可是富甲一方,据闻拥有海船数千。听说,蒲都监的父祖辈是来自南蕃,后来因善于勾通南蕃诸商来泉州货易,就做了我大宋的官。蒲都监还做过福建路的提举市舶,现如今做了兵马都监,在这泉州很是了得!”

    作为一个好学生,苏晓的历史知识学得还不错,这个兵马都监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职位,蒲寿庚吗?苏晓知道他的定位——卑鄙的卖国贼,无耻的叛教者。

    穿越就是这样,有着不同凡响的记忆。蒲寿庚这个做着大宋高官,拥有着阿拉伯人血统的蕃人,在南宋最危机的时刻,他曾经追杀过逃到福建的末代南宋皇帝,屠杀过泉州城内的几千宋军,为了表示对蒙元新主子的报效决心,泉州城内的几千宋朝宗室被屠戮的一个不剩。随后,蒲寿庚开始帮助蒙元巩固海上力量,助蒙元取得了几次决定性的海战胜利,可谓对蒙元尽心尽力。

    不过,蒲寿庚虽然受到蒙元的恩宠,但他的后代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在蒲寿庚死后,蒲氏后人与元庭争利,元庭派兵攻入泉州,使泉州的与教遭到了最严重的破坏。“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事后即“发蒲贼(蒲寿庚)诸冢,得诸宝货无计。寿庚长子师文性残忍,杀宋宗子皆决其手。圹中宝物尤多,圹志玛瑙石为之”;“凡蒲尸皆,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中,报在宋行弑逆也”。

    蒲氏家族信教,故“面西方”,穆斯林忌猪,砍其身于猪槽中是最大的侮辱。仇恨至挖墓刑尸,必是非常残暴地屠杀蒲氏族人,得及时外躲或刚好在外者,才能幸免于难。穆斯林资财、住宅、礼拜寺等大半毁于烧杀和劫掠之中。这就是泉州城、泉州港衰落的开始,也是泉州穆斯林衰落的开始。

    这还不算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卖国求荣助纣为虐的蒲氏深恶痛绝,下令将所有蒲氏族人充军流放,世代为娼为奴,不得登仕籍。蒲氏从富族成为贱族达数百年,可谓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有恶报。而当时,许多回人也都耻于和蒲寿庚牵连上关系,纷纷改姓,把蒲寿庚称为“无耻的叛教者”。

    是不是蒲寿庚追杀自己苏晓也无从得知,发生了什么更是一头雾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现在的关键是赶紧跑。

    夜色中,苏晓把玉佩塞到丁五手中:“多谢丁老丈相助,他日必有重谢,此玉佩就算是一个信物吧,改日,小可定重新登门拜访!”

    也不容丁五拒绝,甩掉一直感觉很不舒服的草鞋,苏晓套上仍旧湿漉漉的靴子,随之迅速消失在芦苇丛中

    夜并不宁静,这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年代,泉州湾附近的芦苇荡无边无际。耳中到处都是虫鸣和不知名的鸟叫声,无心享受这初夏之夜的苏晓深一脚浅一脚,避开有人家的地方,苏晓在一片片芦苇丛的边缘地带摸索着前进,目标赶紧离开,离泉州越远越好。

    丁五给苏晓指引的方向是贴着海岸线的边缘地带向北,在向北一小段距离之后,苏晓并没有按照丁五的指引方向前进,而是转头向西。

    在刚刚天黑时,那几名大汉来寻找自己,苏晓已经感觉到丁五对所谓的“重赏”有些动了心。只不过,丁五毕竟是在当时没有出卖自己,而在这其中,丁五的孙子虎头明显起到了关键作用。苏晓清清楚楚看到,只有十一岁,明显有些营养不良的虎头当时在丁五身后紧紧的用手抓住丁五的衣服,他的手摇晃着,明显是在担心丁五把苏晓出卖。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苏晓从内心感激这对祖孙,但他不能保证自己离开后丁五不会把自己的行踪透露出去。

    虎头这孩子不错,假以时日,如果有机会苏晓会补偿他,苏晓相信自己会在这个时代活得很好很滋润。

    星光闪烁,无月,但苏晓能够隐隐约约看到前面有一条小河。顺着河水前进一段路程,不远是一个村庄,苏晓果断的再次进入无边的芦苇荡。

    蚊虫扰人,芦苇荡中的蚊虫多的让人烦不胜烦。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无奈的苏晓在感觉安全的情况下用芦苇在芦苇荡中造了一个窝,把自己的东西揣到怀里,随后用长衫把自己包起来。

    今天的经历就像在做一场梦,迷迷糊糊中,苏晓开始想念另一个世界的父母双亲和爷爷奶奶。也不知道自己离开那个世界后会是什么样子,自己是死了是失踪,还是仍旧活着,或者成为一个植物人,一切无从得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