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枭宋 > 061 不用甄别了
    很多香料实际上就是很平常之物,可运到大宋就是昂贵的香料,除了一些稀有香料品种,大部分香料的价格如同草芥,加上可以以物易物,其中利润之高可想而知。

    香料生意就是一条金钱铺就的道路,足以影响时代,怪不得欧洲人因香料展开了大航海时代。

    控制了香料就等于控制了一条生财之路,蒲寿庚可是控制香料贸易三十年,当然,现在的蒲寿庚还没有控制那么长时间,但这条香料之路足以让他富可敌国了。提举市舶是在不停的轮换中,这个轮换始终没有人撼动蒲寿庚控制的香料生意,可见蒲寿庚手段之高明。当然,这也要拜托大宋官员的“仁义”,他们的“仁义”造就了蒲寿庚,一直到蒲寿庚找到自己的新主子,继续他的香料之路。可惜,蒙古人不是宋人,他们没有大宋人的“仁义”,于是,蒲寿庚死了之后,他的后代彻底悲剧了

    这条商路苏晓很关心,他继续问:“越国是我大宋的藩属国,那里的人对我大宋商贾如何?”

    “越朝的国王本来是李氏,现在是陈氏掌国,陈氏重视农业与贸易”

    大越国名义上是大宋的册封藩属国,李朝实际上是越南历史上一个富国强兵的封建独立国家,重视农业,整顿武备,实行征兵制,编修法律,建立稳固的自主基业。李朝历代帝王,皆不忘“征占”之举,或是派兵“征讨”,或是“御驾亲征”。

    在向周边扩张的同时,李朝的统治者又趁宋朝与辽、西夏发生战争无力南顾之机,不断侵犯宋朝边疆和蚕食宋朝领土。李公蕴101年在芳林州打败大理军队后,向北向西北扩张,最终占领今永富省、河宣省及北太省等地僚人区,并以其女嫁与甲峒首领甲承贵,封他为谅州知州,大有尽取宋邕、钦二州之势。

    宋朝一直忍让,认为“交州瘴疠,宜州险绝,若举兵攻取,死伤必多。且祖宗开疆广大,若此当谨守而已,何必劳民动众,贪无用之地!”。

    1075年底,李仁宗李乾德派李常杰、宗亶等人领兵10万,大举入侵大宋,攻陷钦州(今宁山)、廉州(今合浦)和邕州(今南宁)等地,侵略军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掳掠。因邕州地方官苏缄率众顽强抵抗,李常杰率军残酷屠城,居民被杀者“凡五万八千余人”连同钦廉二州“死者几十余万人”,并“俘三州人而还”。

    宋军多次南下反击,但最终被越南以持久战击败。越国和大宋相比国力处于劣势,不占天时,但拥有地力与人和。军事上一直采取持久战,利用复杂的地形和炎热的气候消耗宋军,只要宋军反击,一般越国军队就会退到红河一线转入反击。这个持久战术很有效,终于拖的大宋无可奈何。

    于是,大宋把广源州、门州、苏茂州、桄榔县等地“赐给”大越国。

    大宋“仁义”,大越国满意了,举国欢腾,天下太平。越国与大宋的战争结束,国势蒸蒸日上的他们开始对付周边国家,并屡有斩获。现在的越国是陈氏掌国,无论是李氏还是陈氏,一直到苏晓曾经所处朝代,大越统治者,很多都是移民后代,而且是福建移民,有着标准的汉人血统。

    这是属于华夏人的时代,无论是周边的高丽、倭国、大越国等国家,都以华族为尊。只要华族人在该国获得地位,就是最尊贵的贵族,他们是时代文化的象征,也是最特殊的一个人群,绝对处于政权顶峰的人群。

    永远不要相信心向故国这句话,他们可以继续崇拜你的文化,欣赏与仿造你的建筑,用你的礼仪传承永远,大越国甚至连西湖都可以仿建起来。他们可以和你通商,可以名义上做你的藩属国和你在一定时间段不停的友好往来。但在国家与个人利益面前,故国也就是两个字而已——这两个字和战争无关。

    有谁看的到以后,苏晓看的到。

    越国仍旧会和自己强大的邻国不断发生战争,这些战争无所谓正义与邪恶,只是政治的需要,或者是侵略和劫掠的借口,他们的宗主国大宋也不例外。

    苏晓发觉晋十三越来越有用了,他不会留着这个大越国,哪怕蒙古人的铁蹄再也没有机会到达那片土地,苏晓的人也会去这占领这片土地。什么大越国、吴哥、暹罗、占婆都将不存在。还有爪哇、三佛齐、婆罗,这些海岛上的印尼猴子还是让他们好好靠边站。这是大宋的时代,也是海洋的时代,更是苏晓需要改变的时代,他们注定将成为“少数民族”

    晋十三熟悉越国一带对他是一件好事,那里粮食充足,最重要的是可以控制马六甲海峡

    第二日一早,石湖港。

    忐忑一夜的晋十三和他的手下人稍稍松了口气,博买的环节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开始,尽管这个环节和随后的博买会让他们失去很大一部分利益。但总体来说这是好事,钱换来的是走上了正途,这对所有人都很重要,以后不用再提心吊胆的出海,意味着三艘海船成为被市舶司承认的真正商船。

    遗憾的是就是价格有些低,苏晓也开了特例,博买之后晋十三立刻拿到了市舶司的博买款。不过晋十三与他的手下仍旧在胆战心惊,历史上诱降的事情发生过太多太多,无论是收服还是诱降成功,这对苏晓来说都是政绩,五百人,以及鹭岛百姓的命运只在他一念之间。

    惊心动魄的时刻终于到来。

    文山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海船上的人都是各负其责,文山需要的是解除三艘海船上的武装力量。对于一个专业人士来说,这很容易。

    站在码头,晋十三静静看着自己的人陆续登岸,周围全是市舶司的效用,这些效用和他手下人的面色几乎无法分辨,全是海边人的最常见的黝黑肤色。这些人一看就是海上的精悍人物,纪律与武器装备上差距明显,何况手下人现在手中也没有武器,若真的动手这些手下与自己根本不是对手,绝无幸理。

    不但是晋十三的心绷的紧紧的,他那些下了船的人手下也感觉到了这种紧张气氛,周边默然无声的效用们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一个个都是有些惶然。

    “纲首、副纲首、直库、杂事、部领、梢工、舵工、火长、碇手、缆工、厨工出列,其他人等原地列队。”

    这是在区分船员与海船护卫人员,也是最紧张的时刻,过了这一关,就算是告一段落。

    也恰恰在这时,文山背后突然突然想起一个声音:“不用甄别了!”

    晋十三扭头,却是苏晓,这让他立刻惊出一身冷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