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枭宋 > 080 因为他不是张珏
    苏晓早就有准备,回答得很干脆:“曹将军那里我可以与相公开口求情,哪怕是被贬来泉州都可以。向君玉请将军恕我无能为力!”

    这涉及到贾似道的底线,向士壁是旧有文官的一杆旗帜,苏晓可不想去触霉头,贾似道是不会放过向士壁的,强硬的态度让他注定成为权力更迭的牺牲品。

    向士壁这个人有一定能力,作为文官,也是一个敢于领兵作战的代表性人物。关键问题是,向士壁这个人非常执拗,他是一个不知妥协的人。当初,贾似道曾经暗示向士壁,只要他带头表示认同“打算法”,贾似道仍旧会让他在兵部任职,可惜,一句“岂能从贼!”让他再也没有了机会。

    这样倔强的人,不要说苏晓没能力救他,就是有能力挽救他的生命,苏晓也害怕他反过来对付自己这个“贪官”。

    不尊重领导的人,一辈子也做不上领导,这个道理古今通用,苏晓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不过曹世雄没关系,这是一员猛将,尤其是,他只是向士壁的一杆枪而已。

    说起这些恩怨,还要追溯到当年蒙军南下,合州告急。当时,制置使马光祖命向士壁率兵赴援,之前向士壁数立战功,升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蒙军围城,向士壁聚力固守,力战退之,不久后因功升任兵部侍郎兼转运使。

    开庆元年,蒙军大将兀良合台率“四王骑兵三千”及西南蛮族军万人从大理出发,经邕桂之境,进入湖南,连破辰、沅二州,直抵潭州城下。潭州军民抗击蒙古的战斗随即开始,时任湖南制置副使的向士璧亲率潭州军民血战,击退蒙军前锋,并遣将王辅佑、易正大率精兵,在南岳阻击蒙军后队。兀良哈台所部自进入宋朝内地,“转斗千里,未尝败北”,还没有遇到过这么顽强的抵抗,“壁城下月余”不能取胜。

    此时,蒙哥所部正败于钓鱼城(今四川合州)下,在孟珙原手下大将王坚与张珏等人顽强阻击下,蒙哥重伤身死。此时的忽必烈已突破长江进围鄂州,但听到蒙哥的死讯,即刻令兀良哈台北返,以夺取汗位,并派大将铁迈赤率“练卒一千、铁骑三千”南下岳州迎接。于是,兀良合台率部北归,潭州之围完全解除,这是潭州军民的第一次抗蒙元之战。

    蒙军进攻潭州之时,守将曹世雄与向士璧相互协作奋勇抗敌,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向士壁和曹世雄认为贾似道指挥无方,后来的作战中便不再向贾似道禀报军情,独自为战,并成功抵挡住了蒙古军队的攻势。

    这种目无上级,瞧不起自己的行为无疑让贾似道心生怨恨,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不久,贾似道顶替丁大全成为当朝宰执。“打算法”开始施行,不出意料的是,向士璧带头表示反对,而在军中素有威望的曹世雄也坚决的站在了自己的老朋友向士璧一方。于是,向士璧、曹世雄、王坚等这些昔日的英雄人物人全部悲剧了

    谁对谁错?

    苏晓不认为贾似道错了,换作他当宰相也不会放过出头鸟向士璧。政治从来都是这样血腥,向士璧也许很耿直,很忠心为国,可他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这种错按照苏晓的评价来说,这叫自取其辱。

    不会有执政者让自己的反对派这样侮辱自己,向士璧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一大批人。

    风骨不值钱,只是一个死后的哀荣罢了,读书人和百姓喜欢悲剧英雄,是向士璧不想委屈求全,他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命运。

    如果知道妥协,也许会是不一样的南宋,起码在抵抗性方面绝对不是后来的样子。向士璧向世人展现了自己不向“奸臣”妥协的风骨,但在他的引领下,很多官员与将领选择了不与贾似道合作,这个后果非常严重,正是这种行为把南宋的军事力量严重削弱。历史的如果只能是一个如果,就像张宛的堂弟张珏,他同样是一个了不得的英雄人物,当年就是他担任王坚的副将,两人的同心协力下在钓鱼城下奇迹般干掉了蒙哥。

    如果张珏选择站在向士璧一方,那么历史将又是一番摸样。

    张珏很乖,他在贾似道施行“打算法”的时候果断选择了服从命令。

    于是,王坚的位置被“叛徒”张珏替代,但在随后的岁月中,张珏却成为了南宋最知名的大将,他在四川的抗元斗争中无可取代,并名留史册。

    张珏十八岁从军,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的一生都是在与蒙古人的战斗中度过,人称为“四川虓将”。利用孟珙等先辈造就的完善防守体系,利用军民一心,张珏在巴蜀之地与蒙古人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让蒙古人无可奈何。哪怕是最后,临安朝的廷已经投降,张珏再也得不到朝廷的任何支持,哪怕是不知道是哪位宗室扛起抵抗蒙古人的战旗,张珏一直在战斗

    直到景炎三年(1278年),退守重庆的张珏被部将赵安、韩忠显等出卖。这些胆小鬼开城门向元军投降,张珏率余部进行巷战,再次战败,张珏回家自杀,未果。于是,用小船载家眷从水路向东逃出重庆城,途中张珏又要投水自尽,被家人拦阻。元军追到涪州,张珏被俘。在押往元大都途中,张珏于安西(今陕西西安城东北)的赵老庵中自尽殉国。

    张珏就是这样一个某些人眼中的“叛徒”。

    但历史从未因为他的这次“叛变”而抹杀他对国家贡献,更没有人不承认他对国家的忠贞,张珏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叛变”的英雄。

    在苏晓眼中,悲剧的英雄不一定是英雄,但张珏是绝对的英雄。

    也许没有也许了,苏晓救不了向士壁,因为他不是张珏。如果是挽救张珏,苏晓在贾似道面前跪上一个月也心甘情愿。

    张宛其实什么都知道,也知道贾似道的难处,不这样做他就无法树立宰相的威信,张宛只是不甘心让向士壁这样被贾似道整死。

    “君玉此人脾性倔强,若相公那里”

    “我可以救曹将军,向君玉我看还是让他好自为之吧!”

    这等于判了向士壁的死刑,张宛一阵悲从心中来:“君玉是对朝廷有功的,雨声为何如此冷漠?若不是君玉昔年”

    “昔年之功不代表永远就能够正确,我大宋出过无数悲情的英雄,他们以后会被人讴歌,向君玉想做一个悲情英雄,张将军难道看不出来?”苏晓有些激动起来:“若张将军能够举例证明‘打算法’是完全错误的,那么,鄙人负责向相公求情放过向君玉,并进言停止‘打算法’的实行,将军以为如何?”

    张宛沉默了。

    “打算法”的对与错没有人比身在军武的将领们更清楚,张宛敢说“打算法”错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