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重生七〇小村女 > 第四百九十一章
    吴戈匆匆洗把手,捧起一晚豆浆,咕嘟咕嘟喝了半碗。小秋将剩下的豆浆盛在锅里坐在炉子上热着,这会儿差不多也滚了,吴戈扯着碗又过来添满了,还招呼大伙儿喝两口,添点儿热的。

    门钉肉饼自然是受到了一致的好评,糖油饼和豆腐脑也颇受欢迎,倒是豆浆,初次喝的成海有点儿不习惯,只觉得满嘴豆腥味儿。好在他并不挑食,觉得不太好喝也喝了两碗。只不过第二碗的时候,小秋给他加了两勺蜂蜜,这下再喝,成海就很满意了,喝完还咂咂嘴,颇有些意犹未尽。

    吃过饭,廖辰自告奋勇留下来处理鱼,小秋却笑着拦了:“那么大的鱼,咱们这许多人,一顿一条也够了,还是不用都洗了,就那样放在大缸里冻上,啥时候吃啥时候处理就行了。所以啊,廖辰哥哥不用留下来干活儿,中午咱们在外边吃,晚上回来,现收拾也耽误不了晚饭。”

    说着话,小秋又问吴戈:“吴奶奶那边可有了?”

    吴戈笑着点头:“自然有了,你不用惦记那边。”

    小秋又笑道:“昨儿哥哥们带来的特产,我收拾出来了,你记得晚上回家时带上。”

    除了花生瓜干柿饼子这些特产,还有宋秀莲给吴爷爷吴奶奶做的手工棉衣棉鞋。这些手工衣裳鞋子样式上可能不太好看,但穿起来却绝对舒服。细棉布新棉絮,最是养人,老人穿着最好了。

    成海成岭还带了信儿给小秋,说家里还准备了一些自己种的棉花,是宋秀莲用心挑的品质最好的二茬棉花,已经轧去了籽儿,雪白蓬松的棉絮。不过棉絮体轻蓬松,哪怕压结实了,一大包袱也盛不了三五斤,背着坐车太不方便,他们就干脆发了邮局。估摸着,没两天也就到了。

    小秋记得自家人,吴戈自然欢喜不迭,连声答应着,又叮嘱小秋:“穿暖和了,这种天气出去逛可冷的很。”

    吴戈问过小秋的鞋号后,废了好些心思,终于让他在文工团那边寻到了小码的特制军靴,而且是特供东北地区的,不但码子小,里边衬了毛皮的,穿在脚上绝对暖和。

    小秋答应着,脚上穿了军用皮靴,身上则穿了件配套的军用棉大衣,同样是特供高寒地区的装备,絮了棉胎不说,里边同样衬了羊皮,隔风抗寒保暖性能极佳。就是款式有些宽大,即便小秋本身穿了棉衣棉裤,穿上军大衣后还是有些空荡荡的。

    吴戈围着小秋转了两圈,扯扯空荡荡的大衣,有些嫌弃道:“吃饭时跟猫儿一样……看看这大衣,最小号穿上还像扯旗!”

    小秋挖他一眼,扯回自己的衣裳,都懒得跟他说话,只去拿帽子和围巾。

    围巾是小秋去g城带回来的羊绒围巾,柔软厚实又暖和,再搭配上吴戈给她的一顶军用翻耳帽——嗬,这小腰板儿一挺,还真有些小兵的模样!

    成岭戴的是自己退伍前的军用棉帽,倒是成海,戴的还是当初吴海港给的军用单帽。小秋看了一眼,索性将自己头上的军帽摘下来给成海戴上,自己则戴了从g城卖的绒线帽,回头还不忘给吴戈交待,再弄几顶帽子来,成江成河两个哥哥都没有。至于成贵和小夏小冬,小秋去g城就给他们买了衣帽鞋袜,发了几大箱东西回去。

    小夏戴的绒线帽,暖和又漂亮。小冬成贵戴的飞行员帽,保暖又帅气。可惜,小伙子和成年男子戴的冬帽却是没有的,厚实保暖性好的衣裳也没有……要不然,小秋也不需要吴戈替她操心寻摸军大衣军靴了。

    一行人穿戴暖和了,也没骑自行车,步行着一起出了门去坐公交。第一站,自然是大门楼广场的伟人纪念堂,进行悼念。

    小秋上一世来是九十年代了,再次排队进入青松翠柏掩映的纪念堂,时间却上溯了十几年,纪念堂落成不过两年,距伟人逝世时间才刚刚过去三年……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对伟人的感情仍旧深厚而真挚,人们排队进入纪念堂,个个神情肃穆,大部分人还没进门就已经红了眼。等到了内堂,所有人都控制不住自己哭起来,只不过似乎是怕惊扰到伟人的安眠,绝大多数人都强忍着悲恸,捂着嘴不让自己哭出声。有个别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出来的,却有工作人员立刻上前安抚,避免出现混乱。

    亲眼见过伟人逝世时村里人人痛哭的场景,小秋对这些并不意外,她只密切着两位哥哥,特别是第一次进京的大哥成海,见他没进门就红了眼睛,她就直接挽住了成海的胳膊……还好,成海只是流了一脸泪,却没有情绪失控。

    走出来之后,廖辰带着吴戈秦戎去取寄存的背包,其他几人找了个避风的地方等候,顺便平稳了一下情绪。小半个钟头后,几个人才收拾心情,离开纪念堂,一路向北,绕过纪念碑,大门楼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廖辰笑眯眯地从书包里摸出一个黑乎乎的物件儿,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吴戈却惊喜地道:“照相机?!”

    说着就伸手去接。廖辰也不迟疑,笑微微地将相机交到吴戈的手上。当然,顺手也将相机背带替吴戈挂在了脖子上。

    “哎哟,还是最新型的……廖大哥,你可别告诉我,里边装的是彩色胶卷?”吴戈惊喜的满脸反光,高高大大的一个人,这会儿偏偏露出了一片孩子气的喜悦。

    “有何不可?”廖辰笑眯眯地摊摊手,一边就着相机,给吴戈秦戎做了一个简单地教程,“打开开关,对焦,取景,拨交卷,按快门……是不是很简单?学会了么?学会了,接下来照相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俩了。”

    大门楼前的留影合影是不可或缺的,没在大门楼前留个影,咋好意思说你进过京城?有这么一张照片,拿回家往墙上一挂,嘿,都不用自家人说,凡是进门的都能看到,自然也都知道谁谁谁进京了。少不得大爷大妈大叔婶子们还得带着满眼的羡慕夸奖一番——

    “哎哟,你家谁谁谁真能耐啊,连京城都进过了。”

    “这就是京城的大门楼啊,看着比画上还高好看、气派……呐,听说当年建国的时候,伟人就是站在这里宣布建国哒!”

    …………微信搜索公众号:wmdy66,你寂寞,小姐姐用电影温暖你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