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重生七〇小村女 > 第五百九十章
    刘振河推着自行车陪着小秋慢慢走过去,两个人之间隔着足有一米距离不说,还隔着自行车,刘振河却总觉得,靠近小秋一侧的身体隐隐发热,鼻端仿佛充满了某种无法描述言说的馨香,让他仿佛中了暑一般,脑子都是晕晕的,脚步却是飘飘的,仿佛踩在云彩上一样。

    这么走,一声不吭更尴尬,小秋自然地询问起李栋李柱兄弟俩,还有玉华婶子和王奶奶来。

    说起小伙伴来,刘振河似乎也镇定了些,说话不再打磕巴:“李栋和我同学,开学也上初三了。只不过,他学习不好,好像不准备考高中了。李柱上四年级……李栋他奶奶前段时间说是病了,来县医院住了好几天院。”

    “王奶奶病了?什么病?厉害么?”小秋一听说王奶奶生病,不由担心起来。

    当初,她娘早产,与王奶奶住在一个帐篷里,可没少受人家照顾帮忙。后来,两家走得也一直很亲近……就是她进京后,每次回家,也总会去看望一下王奶奶。在小秋心目中,那位慈祥豁达的老人,可比她亲奶奶还亲近呢!

    “我也不太懂这个……听说,说话不利落了,身子似乎也不太利落了……”

    “中风?”小秋惊讶又难过。

    中风本就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那样好的老人,若真是中风,可太遭罪了。

    还好,她跟着郑秋实学了几年医术也算没白学,前段时间,她就跟诊过几位中风的病人,做理疗、针灸、按摩,一系列复健治疗,效果比单纯吃药好得多。

    说过王奶奶的病,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儿泰平镇中学的情况,尽管小秋在那个学校里呆的时间并不长,但说起那些老师和同学,仍旧让她很怀念。

    说着话,很快来到大街上,小秋停下脚步,笑着向刘振河道谢后,就不再让他送了。

    目送着那个苗条的背影越走越远,仿佛一步步彻底走出他的生命……刘振河紧握车把,心底那种隐隐的难过再次浮现。

    第二天一早,宋胜书雇了一辆赶脚的驴车,载了钟玉琴和小秋,一起往三合村去了。

    这一年,县城只有两辆吉普车,一辆是县里的领导坐,另一辆是武装部领导的。县供销社有一个七八辆车的车队,都是东风、解放这样的卡车,整个县里运送物资货物都是靠这些卡车。

    普通老百姓出门、运货,最多的还是畜力车,马车、骡车和毛驴车,牛车速度太慢,一般只在村子里运送粮食肥料什么的,稍远一些就比较少用了。

    路上,听赶车的老汉介绍,有些年轻力壮有牲口的人家联合起来成立了车队,一起在县城揽活跑货运,往地区、市里,甚至还跑过省城。

    小秋听得直咋舌,他们县到省城三百多公里,将近七百里路,赶驴车得跑几天啊!

    这么想着,她也就问出来了,那赶车老汉很有些与有荣焉,笑呵呵道:“说起来远,其实用不上几天,喂得好一些,空车跑四天三夜就到了。要是拉上货,五天四夜怎么也到了。”

    正在小秋惊叹的时候,宋胜书在旁边搭了话,道:“这么个用法儿,牲口可吃不消啊。连着使上一年,牲口可就废了。”

    牲口与人一样,干活太狠了,累得出了毛病,自然也就废了。

    那赶车的老汉连忙道:“都是自家的牲口,哪里有不心疼的啊?这种活儿也不是天天有,跑一趟回来,怎么也得好好养上十天半月,才能再接大活儿。有十天半个月,也就缓过来了。”

    一路闲话着,一个多少小时,也就到了三合村。

    听到动静,成江成河哥俩都跑出来接着,小夏小冬和成贵几个小的更是直接扑上来围住了小秋。这回没用赶车老汉和宋胜书动手,小秋的行李就被哥哥们搬了去,送进屋里。

    宋秀莲出来,叫了声小秋,却转而接着自家老爹老娘:“大热的天,你们怎么过来了?”

    说着,往后边看,没看见王利民,就问道:“他爹呢,不是说去接孩子,咋让你们老两个大热天地受累呢!”

    钟玉琴不了解情况,嗔怪地瞪了大女儿一眼,道:“他有事儿着急去忙,就让他去,我和你爹在家里反正无事,跑一趟怎么了,坐着车又不累。”

    听她这么说,宋秀莲也不再多说,只笑着招呼爹娘进家,宋胜书付了车费,打发了驴车离开,这才跟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进了门。

    几个月没见,成江成河似乎更成熟了些,特别是成河,个子比二哥还高出一指去,身坯子也壮实,颇有些虎背熊腰的。

    宋秀莲紧着招呼爹娘休息,小秋拿了几样吃的招呼几个小的吃,然后就跟二哥三哥说话。

    “听二叔说你昨天到,我本想去县城等你,是二哥说你这丫头爱吃鱼,不如在家等着,顺手去抡两网鱼……”个头长了,身坯子壮了,但说起话来,三哥成河还是那样爽直,有啥说啥。

    小秋一听就笑弯了眼:“抡网去了?打的鱼呢?”

    成江笑着摸摸小秋的头发,道:“二叔挖的池子又扩大了些,都在那里头养着呢……”

    小秋跳起来就往外走,果然,在老屋一侧挖的池子,如今已经扩大成十多个平方的小水面,里边涟漪水花不断,老远一看就知道有鱼。

    因为是沙板地,池水很清,走的近了,能够清晰地看到水中一条条青黑的鱼背。个头都不小,最大的一条差不多有一尺半长,是体型瘦长的草鱼,小秋估摸着,这条鱼怎么也有四五斤了。天然野生草鱼能长到四五斤,已经算是很不小了。

    晌午,小秋就做了两条鲤鱼,给姥姥姥爷吃。

    去地里干活的大伯大伯娘和成海两口子都回来了,也过来看了小秋。阅读最新章节请关注微信号:rdww444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