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重生七〇小村女 > 第六百三十五章
    “……到时候,咱不说跟港岛那边一平方几千上万吧,至少也得一两千两三千!”

    王利民多少还是有些怀疑,只当小秋还没死心,想着劝说他们把家搬到京城里来呢,于是道:“那也还有十年呢……”

    小秋毫不客气地打断老爹的话,道:“不用十年,您只想想五年前,一斤肉多少钱,现在一斤肉多少钱?五年前,咱们一家人过个年花多少钱,现在呢?”

    八二年,国内的经济已经能够感受到了明显的改善,很多人温饱无忧了,手里有了积蓄,自然就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七几年,一年不知肉味也不稀罕,到了八二年,比较大年节都能吃上肉了。

    因为王利民做生意比较早,家境殷实,生活条件比同村、甚至比县城的普通老百姓都好,几乎不管什么年节,想吃肉就能够吃上。

    吃肉的多了,肉价自然也水涨船高,七〇年代,猪肉基本都是七毛钱一斤,有时候甚至卖到六毛多,如今,计划外的猪肉已经涨到了九毛五,年前甚至卖到一块一,差不多涨了50。

    再算过年的花费,七几年过个年大概二三十块钱就够了。去年过年,只是家人花费也得五六百块,这还是不算他外边生意交接往来的那些花费。

    不算不知道,一算还真是吓一跳。这才五年,过个年的花费就涨了将近二十倍!这还没算小秋买回家的东西!

    其他人家的花费也普遍涨了,只是没有他们家增长的这么夸张罢了。

    “这么说,真得置办房产了?”王利民脑筋转的不慢,只是,添置房产毕竟是大事,不是一句话就能决定的。

    小秋毫不含糊地点头:“当然!”

    紧跟着又补充了一句:“至于户口,您可以考虑下……那个并不着急。即便现在不办,我也相信小夏小冬能凭自己的能力考上大学。”她还有一句未尽之言:若是王利民的生意做的顺利,十年后应该就有了自己的家族企业,小冬小夏那就是二代,还愁什么户口、工作啊!

    父女俩一番交流下来,王利民基本已经有了决定,只不过,他一向很尊重妻子的意见,买房子置产这种事,不是他做生意,属于家里的事还是要跟妻子打个商量才好。

    说完正事儿,小秋又恢复了活泼的模样,嘻嘻笑着靠在老爹的肩头,道:“其实,也不仅是京城,一些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城市,比如沪城、G城这些沿海发展快的城市,还有咱们省的岛城这样的气候和风景好的城市,将来房价都会涨的比别处快……”

    沪城和G城不说,就说一些沿海城市,就因为自然环境好,环山面海,两千年前后就逐渐开始发力,然后一两年时间就翻着跟斗地一路涨上去……到了21年,这些城市的平均房价都在三四万以上了。好地段好小区的房子,更是能高到每平七八万,还有价无市。

    而九十年代初,房改政策刚刚推广的时候,这些城市的房价还不到一千块钱!

    王利民侧转头看着笑得一脸狡猾的闺女,突然之间笑了起来:“还是我闺女看得明白,看得远……行吧,我回去就好好琢磨琢磨。”

    王利民信任女儿,却并不代表他盲目地拿钱出来投资。他毕竟不是小秋这样的重生人士,只会觉得小秋的分析有道理,并不知道,这会儿买房,完全不用考虑,闭着眼睛买,指定挣钱!而且是几倍、十几倍的回报!

    第二天一早,钟玉琴和宋胜书老两口主动请缨包揽了买菜的活儿,宋秀莲则动手给宋胜书的房间打扫清洁,并将许久未用的被褥拿到院子里晾晒一番。至于王利民,趁着功夫,去了公司那边,看一看新到的货,再绕路去郊区看看设在那边的孵化、育雏、饲养、饲料一条龙的农业公司。

    这个农业公司,就是在当初一间房子一盘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今已经拥有了五十多台全自动恒温孵化箱,数千平米的育雏温室,年产量百万吨的饲料车间,还有合作经营的十多个乡十几万养殖户。

    因为他们这里提供的鸡雏成活率高,抗病力强,又有可以预防疾病、全面营养促进生长的饲料提供,出产的肉蛋还负责保利润销售,这十几万养殖户的合作经营很牢固,若不是一时人手和精力达不到,规模早就扩大几倍了。

    与农业有关的公司,小秋一直认为很有前途,却不能够急功近利,一定要坚持住底线,发展绿色无污染的产业化农业,包括养殖,也包括种植。

    这种营销策略,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在国内市场上立足,小秋却已经早做了出口的计划,等国内市场重新认识到无公害无污染的概念之后,顺势就能几倍十几倍地扩大规模,迅速占领国内的高端市场。

    港岛那边的公司已经成立并顺利运转起来,借着这个基础,他们的公司和工厂都能申请港资合资资质,有了这层身份,在很长一段按时间内,都有比较优厚的待遇。

    王利民去公司和工厂里参观,小秋和吴戈秦戎自然都作陪同。而且,小秋做主连成江成河带三个小的也一起带上。深一些的东西他们可能看不明白,但看看孵鸡车间都能宽敞明亮,育雏温室也能做到恒温恒湿,饮水喂食也都是自动化的……也能让几个小的开括开括视野,不再仅仅局限在村里、县城那小小的格局之中。

    几个小的也特别兴奋,几个人仅仅跟着小秋,不时地提出一个问题来,小秋和陪同参观的两名工作人员都很耐心地给他们作答。

    王利民也大为触动。同样是孵鸡育雏,他自觉已经做得很好了,但看了这里才发现,自己还是见识少了,规模和基础建设上都差了太多。哦,还有人才,他就觉得陪同参观的两个人不像是一般工人,问了小秋才知道,那两位是高薪挖来的农大大学高材生。

    想看的书找不到最新章节?咳咳咳,这都不是事儿,推荐一个公众号,这儿有小姐姐帮你寻找最新章节,陪你尬聊!微信搜索【热度网文】或rdww444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