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重生七〇小村女 > 第九百零四章
    小秋和金笛都笑起来,一齐摇头,孩子这才失望地低下头。不过,吃了饭就有力气,孩子已经不用窝在他娘怀里躺着了,小秋就拿出一本小画书来,招呼孩子坐在硬卧铺上看画书……七八岁的孩子,在城里都应该上学了,这孩子却还未启蒙,画书上的字他是不认识的,但看图画也看得津津有味的,小秋问他,他竟然也能自圆其说地编出一个故事来。

    眼看着孩子好起来,妇人对小秋和金笛感激不尽,连连道谢不说,还一定要小秋留下地址,小秋也没隐瞒,就把学校告诉了她。

    这时,秦戎过来招呼小秋和金笛准备下车了,小秋就让妇人和孩子在硬卧车厢休息,他们换座的时候,用的就是这母子俩的名义,她们是豫北人,到家还有好几个小时呢。

    妇人领着孩子将几个人送到车厢门口,眼看着几人下了车,才猛地想起来,跑回来一看,硬卧车厢的桌子上放着一堆吃的,中午剩下的烧鸡、饼,还有一包糖果和两本画书。

    她想再把东西送下去却来不及了,火车已经开动,隔着车窗,她只看见两个姑娘和两个青年往站外走的背影。

    小秋一行并没有到达省城,而是在鲁北的德城下了车。这个城市历史上曾经是运河漕运的枢纽,漕运没落后,也随之没落萧条。如今,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却没有自己特别突出的产业优势。

    小秋和她的小伙伴们,就从这个灰扑扑的城市为出发点,开始了她们的游历。

    当然,他们游历还是村镇,特别是每个村镇的集市,几个人每到一地,首先打听当地集市的日子,然后,跟随着集市在一个个村镇中走过去。

    最开始,被众多村民瞩目审视着,他们也会觉得拘束、尴尬、羞窘无措……当地村民也只是看得多,搭理他们的少,更别说上前看病了。

    尴尬、窘迫之后,几个人终于鼓起勇气,挂起了招牌:大学生暑期义诊。人们还不上前,他们又被逼着吆喝、招呼,和人搭话说话……渐渐地,有老头老太上来问眼睛看不清、牙疼、腿疼、脑袋疼……有妇人拉着孩子过来问孩子肚子生虫……这些小毛病,自然难不住小秋,该用药用药,该下针下针,有金笛帮忙做助手,外伤之类的也都有她动手解决,至于两个男生,也渐渐由最初的苦力,学会了包扎、固定、拿药……

    因为小秋的医术确实不错,金笛处置外伤的手法也娴熟,又是免费义诊,很快,就在周边有了一定的名声。哪怕再换了村子赶集,也不缺病号了,男女老少,各种各样的,从最初的乏人问津,渐渐变成拥挤不堪,于是秦戎和乔北又多了维护患者、家属以及看热闹群众秩序的新任务。

    村子里赶集,非节日的时候,一般也就赶半天时间,过了中午,集市就散了。最开始,小秋他们的摊子只能摆在集市的边角地方,因为好位置会被人早早就占下了。

    自从她们‘生意’好起来,一些心思灵活的小贩就将摊子挪到了他们旁边,借了光之后生意兴隆,有一有二,渐渐地,那些买小吃的卖饮料卖冰棍的,竟渐渐将他们的摊子围拢在了中间……若不是他们一天换一个地方,并不在一个地方久留,时日久了,大概会变成所有小贩趋之若鹜的邻居。

    又一天赶完集,几个人回到住宿的旅社,梳洗之后,小秋开始坐下来整理一天的病例资料。

    金笛累的不行,躺在床上就睡着了,一觉醒来房间里都暗了下来,只有小秋还坐在窗前的桌子旁。

    她揉着眼睛坐起来:“你怎么不开灯啊,这么暗的光线,你也不怕伤了眼睛啊?”

    小秋回头,无声地朝她一笑,起身去开灯,折回来,才开口道:“我刚才就整理完了,就是坐着发了会儿呆……这些天,经过越多地方,我感触越深,农村的老百姓们是真需要能看病会看病的医生啊。”

    经过一段时间的义诊游历,小秋发现,过来求医寻诊的病患,其实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什么大病,却一拖再拖,生生拖成了陈年旧疾,治疗困难不说,还遭受了不知多长时间的痛苦折磨。

    金笛不以为意地笑笑,起身下床,一边道:“瞧你这话说的,人吃五谷杂粮,自然有生老病死,看病吃药是在所难免的,哪里的人不需要医生啊?”

    随手将头发扎成一个马尾,金笛继续道:“之所以,这么多人来找咱们,最大的原因不过是咱们不收钱,免费看病免费开药罢了。别的不说,就是那些你给开了方子的,我敢说,得有一大半儿不会抓药。”

    小秋愕然了片刻,露出一抹苦涩地笑来,亏得她两辈子都是生长在村子里,竟然还不如金笛看得明白:老百姓之所以忍受病痛、拖着忍着,最大的原因不是没有好医生,而是他们舍不得花钱、看不起病。

    看小秋表情有些黯然,金笛笑着宽慰道:“你说起这个,倒是让我想起林娅说的国外的医疗制度了,他们没有太多政策性的福利,大部分都是市场化操作加上国家给予民众的福利……”

    关于这些,小秋其实了解的比金笛更多,而且知道自己这个国家多年以后,也会推行全民医保、城乡医保,又有针对大病特种病的特殊项目等等……只不过,同时也会有新的衍生问题出现。

    不过,小秋也知道,她的脑子学习、钻研点儿专业知识还行,国计民生的问题是真不在行,还是不自找烦恼了。

    若是她们的公司发展顺利,到了条件允许的时候,倒是可以做一些回馈社会的事情,资助一些家境贫困的特殊患者。

    而,她更应该努力的是,让自己学有所成,用医术治病救人、回馈社会,更直观更有意义。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七〇小村女》,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