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变海略 > 015章:竹筒手雷。
    火柴的成本也很快便计算了出来。一斤软木木签五百根才一文钱,作坊工人流水线计件工作,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原材料在有官引的情况下购买,成本也不是很高。最后共计得出一个结果,五盒纸盒包装的三十根火柴,成本不到一文钱。

    至于要卖多少钱。吴天啸问了看着一擦就冒出火来直高兴得合不拢嘴的村长。村长笑呵呵的说:“这火柴果然好用,一擦就出火。要俺看。两盒三文钱,俺们也很乐意买。”

    随后吴天啸又带着火柴去找陈千鹤和汤知县一起商议。那陈千鹤也如村长一般稀奇的擦着火柴直叫唤:“照啊。这火柴果然好东西,一擦就出火。这一盒三文钱,值得。”

    那汤知县也摆弄着火柴点头到:“果然是个好东西,便捷得很啊。若是这包装再好看些,我估摸着,这一盒五文钱还是要的。”三个人三种档次三个答案。按现在购买力计算,平均起来一盒大概就是一斤米的价格。

    吴天啸笑道:“某倒是有个想法。”

    陈千鹤笑道:“吴兄弟的想法定然是好用的。说来听听。”

    吴天啸道:“这火柴就分三个档次。就这种三十根两盒三文钱和着卖。另外再多一种四十根装的,用料均匀好看些,一盒三文钱。最后再来一款四十根装的一盒五文钱的,只是材料不只要挑均匀的,包装纸盒再花里胡俏些。二位看如何?”汤显耀与陈千鹤都点头赞同。

    吴天啸继续到:“这肥水不流外人田,怎么卖自然不能便宜了那些奸商,不知两位有什么看法?如果能顾些走脚贩子走街串巷的去叫卖,那我可以再减二成利。”

    陈千鹤与汤显耀都是明白人,这是在送红利啊,汤显耀首先就闻道了钱的味道。喜到:“这舟山县是我管辖之地,引火之物有危险,当官卖。县衙顾些走脚贩子是应该的,本官先定个一万盒试试。”

    那陈千鹤也很入道。想了一会儿喜道:“兄弟。这东西若是卖大发了去,那指挥使和都监大人也是要准备一份的。舟山这边我就不和汤知县扯皮了,宁波府那却由我来管制。我先定个三万盒试试,也给那些苦哈哈的军户们一个来钱的路子。若是做得好,老弟那百户的事也不用再花银子了,我顺带着给你办了去。”

    于是三人这便说好了买卖,由县衙顾几个走脚贩子去走街串巷的叫卖火柴,而陈千鹤则把叫卖的事交给手下的那些军户家属,至于货款的支付则半银半钞。吴天啸也不是傻子,知道现在大明的宝钞不值钱。如果陈千鹤他们支付太多宝钞的话,那月未分红的时候就全给他们分宝钞,反正宝钞是从他们手里拿来的。而吴天啸的狠劲汤显耀他们也是知道的,所以大家都有商量,最后以半银半钞来支付货款。

    而由于火柴使用的便捷与不是很高的价格,很快便受到百姓们热捧,特别是酒店、青楼,还有一些有钱有权人家,更是成了他们的必需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给吴天啸带来极大的利益。

    当然。随着火柴越卖越广,利益越来越大。闻着铜钱味的各处都监、指挥使、知府大人,也跟着一个个来凑热闹。只是这是后话。至于陈千鹤许给吴天啸的百户职位,却是没让吴天啸失望。不久后。陈千鹤便说动了指挥使,迁升了吴天啸为舟山左中卫所百户。

    左中卫所的军户们基本在绞杀倭寇的时候,就都认识了吴天啸,所以对于这个新来的百户还是比较敬畏的。而吴天啸在做了百户后,对治下的军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跟着贾有石与蒋壮他们一起训练。不过这些卫所的军户早已散漫惯了,有一大半在训练第一天就哭爹喊娘,大叫着受不了。

    吴天啸也不强求,便让那些慢散的军户退出训练,以前怎样,现在照旧怎么样,只是留下愿意吃苦的。这其中到有陈敏新,吴大猷,陈民志,杨宏举四名军户吃得了苦,颇得吴天啸赏识。而张三与李六也因为无法坚持下去,而被吴天啸调回到海船做炊事员,两人专门负责采买众人的粮菜和做饭,顺便监视那个现在成了海船卫生员的牛刀桧。现在海船上的尿壶粪桶可都是牛刀桧在打扫,整条海船的卫生都归牛刀桧负责。

    而让陈千鹤等人不知道的是。火柴作坊随着生产数量增加,而扩建成正真意义上的火柴场时。火柴场在生产火柴的同时,还暗地里生产一种东西。那就是竹筒手雷。这竹筒手雷制作简便,用的是小儿胳膊粗细的竹筒,每节大概七寸长,竹筒中间放入一块小型条型包,留出一条引线后,便填满小指节大小的碎石,而后便用油纸密封起来。这种简便的竹筒手雷,是吴天啸利用高爆的配方制造出来的。实验过后,威力惊人,不亚于后世的手榴弹。

    现在螺门村跟随吴天啸的十几个民壮手中,只装备了从倭寇处缴获的太刀和肋差。(明壮们把肋差当匕首用)虽然吴天啸每天都会早早的,带着他们训练和学习七十二式擒拿手与特种兵必杀技,以及负重障碍远跑。但是毕竟人手太少,想要加强武装力量,还是需要装备高效的杀人武器的。

    这日。天刚蒙蒙亮,吴天啸依旧带着贾有石、蒋壮、陈敏新、吴大猷、陈民志、杨宏举,以及十几个亲随,和三十几名原本的军户手下们。如往日一般,身上背着二十斤重的沙袋,进行越野长跑。先从螺门村跑到县城军营,在休息片刻后再跑回螺门村,随后便是仰卧起坐与虎卧撑。做得大伙都快累趴下的时候,还要练习七十二式擒拿手,随后便是两人对打。

    而由于吴天啸教授的必杀技是用匕首,兵丁们从倭寇处倒是缴获了不少肋差正好可用。但现在的军户一般都使用刀剑和弓箭,好在吴大猷、杨宏举二人都是军武出身,也有祖传武艺,这便可以相互切磋。

    众人一天大概要训练一个时辰,随后才回到海船上吃饭。吃完饭后吴大猷、杨宏举等人,便带着原有军户回到县城的卫所去。而贾有石,蒋壮等人十几名,此时可谓是吴天啸的亲随的民壮,则还要继续训练,因为从倭寇处缴获的还有三支火铳与三张弓箭。

    蒋壮对火铳很感兴趣,吴天啸便让蒋壮挑喜欢火铳的民壮练火铳射击,而贾有石则带着其他人练习弓箭。按照训练课程,练习完火铳与弓箭还要练习投掷竹筒手雷,每人每天都要投掷一百次以上竹筒手雷。当然。这练习用的竹筒手雷里面,装的只是同等重量的沙土而已,但体形与重量和真竹筒手雷是一致的。

    而对于吴天啸把卫所的一些军户带出军营训练,以及吴天啸亲随有私藏弓箭与火铳的事,陈千鹤多少是知道的。不过现在陈千鹤此时正忙于火柴的事,而且吴天啸带的人也不是很多,使得陈千鹤便假装没看见。所以吴天啸却也是放心的操练贾有石等人。

    这日吴天啸交代好训练的事后,便往火柴作坊而去。他每天在训练之后,还要搅拌一大锅制作火柴用的鱼胶火药,以让作坊流水线制作火柴。现在的火柴作坊每天也就只能制作五千盒左右的火柴,搅拌的鱼胶火药也不多。

    晌午不到。雇佣的几个村民便又开始制作火柴。有人拿着木签粘火药胶等待风干,有人粘着纸质的火柴盒,有人数着风干后的火柴棒装盒包装,一人一道工序各有不同。

    吴天啸在搅拌好火药胶后,便在村长家的院落里和贾老村长闲聊起来。贾老村长给吴天啸泡了杯粗茶,笑道:“知县大人和千户大人要的火柴都已经交货了,作坊里还在不停的制作。现在村民的手艺也越发娴熟了,这一日便有五千盒之多。吴爷。这一个月就要屯下不少银子啊。”

    吴天啸笑道:“贾老不慌。火柴是日需消耗品,每日都要用。光衙门与卫所的消耗就不少,何况一旦传开了,老百姓用惯了。我估摸着,光这宁波府一府之地,一月就要消费几万盒。如今多屯点,日后打开了场面,才不至于无货可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