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变海略 > 033章:移民事宜。
    来火柴场参与议事的人有贾原、贾有石、吴大猷和陈敏新、杨宏举、陈民志等人。

    吴天啸见几人坐定后便开口说道:“老村长。今天有很多事要商议,首先就是火柴作坊场搬迁的事。我已经和陈千鹤和汤显耀说好了,以后火柴将贩卖到整个大明,这里的火柴场怕是要纯粹当作仓库来用。”

    贾原有点当心到:“那村民的出路?”

    吴天啸解释到:“这么着说白一点,以后东番岛的吴家寨将会成为重要的屯田地,我也不能经常两面跑,所以这里的火柴场将作为仓库来使用。这里需要一些人来应对火柴的销售和仓库的管理,以及对原料物资的采购。而制造将全面搬迁到吴家寨去,那里才是根本。”

    贾原听了有些疑虑:“搬迁去东番岛去啊。。。”

    吴天啸安慰到:“老村长不必多心,村民的好处我会照顾到。吴家寨有很多荒地,这个有石是知道的。”

    贾有石点头到:“吴爷说得是。吴家寨的荒地非常多,而且都是很肥沃的土地。更重要的是那里无人管束,能放开手脚的干。”

    贾原听了点点头沉默。

    吴天啸解释到:“我是这么想着。这些流民都是要移民到吴家寨的。至于村里的人,我则以自愿为原则,而且对村民有个例外。本来对于移民在田地上的分配是,农民屯田三年,三年间包吃包住,每月补钱五百文。每上缴十石粮食三年后分田一亩。分田之后第一年不用缴田赋,随后以收获计算拾取一,若遇到灾年则减免,但这是对流民的安排。如果有村民愿意跟着过去,那就直接分田地了。至于粮种、粮食、耕牛、耕具什么的,我会先出钱买。村民则可以先借,等到收获的时候后,有了收入再归还,也给村民三年的免田赋。当然。如果不愿意耕种也可以,到了吴家寨很多事情都要人做,所以雇佣人手不在话下。”

    贾原听了喜道:“如吴爷这么说,那感情是好,我这就去和村里的人说。”

    吴天啸继续到:“这里也需要人手。仓库防火很重要,所以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而且我们需要很多物资。所以总要定期采购,然后再运送到吴家寨去。”

    贾原点头到:“好啊。那以后在吴家寨就不用再当心官府豪绅的欺压了,村民的事就交给我了。只是我老头在这生活了一辈子,已经习惯了。这里就我来驻守吧,儿孙们就都去吴家寨。”

    吴天啸喜道:“有村长的扶持,日后吴家寨必定兴旺发达。”

    贾原笑道:“螺门村能有今日,全占吴爷的恩福。您是螺门村的大恩人啊。”

    吴天啸继续到:“老村长可别这么说,功劳是大家的。还有一事也很重要,就是教书先生和看病的大夫。人难免有头痛脑热的,所以我想出高薪聘请看病的大夫,在吴家寨建座治病堂,专给村民治病。这还得老村长帮忙寻找着。只要愿意跟我们去吴家寨,月俸多少都不是问题。还有就是娃儿读书的事。现在能读书的人不多,但总要有点识字才能明事理。我想在吴家寨建所学堂,让娃儿都去读书,不求将来考功名什么的,但求能读书写字。这钱就我出了,只要有识字的人愿意跟着去,给多少月俸都成。”

    老村长喜极而泣:“吴爷真是神君啊。如此这般仁慈,螺门村必定给您立个长生牌坊,以报您大恩。”

    吴天啸摇头到:“老村长说哪里话,这些都是我该做的,只求老村长多帮衬一些。”

    贾原拍着胸脯到:“没得说。找看病大夫和教授先生的事,就交代在我身上了。”

    吴天啸继续到:“日后吴家寨想要兴旺,这移民的事是要做到底的。所以以后但凡有人愿意,我们都可以护送到东番岛去。留在这里的人还要负责照看照看。”

    这时吴大猷也说到:“大人。您说了这般多的好处,是个穷苦人家都想去。某也回卫所去和那些苦哈哈军户们说说,保证儿能找来几十户人家。”

    吴天啸喜道:“好。只要愿意跟我们走的,只要不是为恶不良者。我们都欢迎。”

    随后吴天啸又对贾有石说道:“有石。我这些日子怕是难以抽出身来。我这有一份采购清单,就是粮食、原料、药材、耕具、耕牛什么的,就由你带着银子去宁波府采买。也趁机练练独自领航的能力。”

    贾有石抬头挺胸到:“吴爷放心。双屿港到县城的码头再到宁波府,这条线小人都跟着吴爷航海过。虽然才一两次,可小人是本地生本地长的,对各山各水都熟悉,误不了吴爷的大事。”

    吴天啸放心到:“好。那你这次就操作探险号去宁波府,那船上有指南针,安全些。而且以后你也要多学着使用航线图,我教你怎么看航线图你应该还记得吧。”

    贾有石点头到:“那图俺是画不来,可看着使用却还是会的。”

    于是众人就这般分工行事。由螺门村的火柴场作为日后吴家寨在舟山岛的仓库,以及吴天啸在舟山的居住地。贾原则去说服村民跟随迁移,并寻找看病的大夫和教书先生。贾有石则去采购物资,吴大猷去说服军户迁移,陈敏新等人则带着一部分人,有的负责船只安全,有的从旁协助。

    流民移民自然没的说,这些人本来就是快饿死的人。如果不是遇上吴天啸,精壮的不是去落草就是卖身为奴,其他妇幼更是不用说。所以在听了吴天啸的屯田条件后,纷纷打点自己一点不多的行囊,便要跟着吴天啸渡海去东番岛。而螺门村的村民见起初跟随吴天啸的人都发达了,又听了分地的安排,便十有七八都愿意跟着去。只有少数一些人故土难离,便留下来帮衬老村长照看仓库。

    而名义归属吴天啸管辖的军户们,也十有七八在吴大猷的劝说下,愿意去吴家寨试试。毕竟吴大猷的发达是有目共睹的。至于有军户逃走,陈千鹤根本就不在乎,他还可以吞下逃走军户的粮饷。本来陈千鹤就有在吃空饷,所以现在有军户逃走,逃得越多他就吃得越多,这正和他意。何况他还跟吴天啸有说不清的关系。

    在财富面前,愿意去东番岛的人不只是流民、渔民与军户,还有一些个看病的大夫。以及一些落榜的,对功名失去信心的秀才,都在高薪面前愿意去冒险一次。如此一股流洋朝,便从小小的舟山开始荡漾开来。在此时的大明朝,由于海禁的原因,许多过不下去的沿海百姓,都暗中偷偷的出海谋生。在这种背景下,舟山小小的流洋朝,便犹如一颗石子丢进大海一般,虽然荡漾起一股水花,却很快便消失在海浪中。

    移民与采购物资在陈千鹤与汤显耀的照应下,都进行得很顺利。本来一千多人的移民,两只海船满负荷运送,还是可以一两次就把移民运送完的。但为了多运送一些物资,运送移民便分好几次。去时海船载着移民和物资,回时便载着从东番土著那里换来的皮毛和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