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海主 > 第十九章 送归崇明
    李天佑看着叶麻远去的帆影久久不语,心中也不知道是些什么滋味。站在他身后的潘常却说道:“这人是条汉子,他若是回来,你就收了他吧。”听了潘常的话,李天佑默然的点了点头。

    见叶麻走远,李天佑转身对众人说道:“这里的事已经了结,咱们过去把那些倭人的船只收拾一下,快些弄完也好回家。”说完,李天佑下令,八条大船同时派出小艇,来到了倭人船队所在的地方。李天佑率先跳到一条小早上,也不去管死掉的倭人,径直走到船舱前。拔出腰间绣春刀将锁头斩断。伸手拉开了舱门以后,李天佑看到舱内情形,不禁怒火中烧。这些倭寇当真丧尽天良。那狭小的船舱中,竟然像堆叠货物一般,每一个缝隙都挤满了人。这样的堆法,别说舱门锁着,就算是开着舱门,这些人也没有一个能动的。

    李天佑伸手将最外边缝隙中挤着的幼童拉了出来,船舱里才稍微松动了些,随后一个个的将他们都救了出来。李天佑转身喊来水手将被救出的这群女子和幼童全都送上了大船,这才转身跳到了另一条小早上。所幸这些倭寇不是专门掳人的人贩子。将这十条小早的舱门打开后,大多数的舱里装得只是一般的财物,以铜钱和陶瓷器皿居多,还有一部分首饰。有的舱里还发现了一些金银,令李天佑不解的是,这些倭寇竟然还抢了些春宫图和几把锡制的尿壶。难不成他们那边连尿壶都没有?

    这些船里,有一条专门装的是各种抢来的丝绸布匹。包括整匹的绸缎和各种面料,连绸制的成衣都有,最令人发指的是,水手们竟然还发现了几件沾满鲜血的肚兜。看着这几件肚兜,潘常手上关节攥的咔咔作响。憋的满脸通红最后憋出一句:“简直是丧心病狂。”

    将人全部救出,又取走了倭寇船上的财物。李天佑命人将自己那五条小船给找了回来。不知道是不是看在之前李家和王直的关系。船上的水手只是被捆在舱里,并没有伤亡。李天佑从这五条小船中取出了之前存放的桐油,倾倒在了这些倭寇的船只上。远远的一个火把扔过去,这些倭人的船只和尸体就被吞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李天佑等人一共从这些船上救出了三十四名女子,二十一个幼童。光是各种财物,就堆了李天佑整整两个船舱。这绝对不是肖显所说的,仅仅抢了几个村庄便能得到的数量。

    这些女子上船之后,坐在舱里不停的瑟瑟发抖,看着这些可怜人,李天佑只说了一句:我是明朝人,你们得救了。她们便相互抱在一起抱头痛哭了起来。而那些幼童因为年纪小,只是有些害怕,却没有更多的举动。

    回到了甲板上,李天佑面沉似水。对着船上的人说道:“各位,在回码头之前,先去趟崇明吧。”李天佑话一出口,船上的所有人竟然同时点头。

    船队调转航向,驶向不远处的崇明县。

    而此时,崇明知县唐一岑,正坐在大堂之上生闷气。那些疯狂的倭寇,竟然登陆之后直接扑向县城。幸亏看守城门的兵丁见状不对,及时将城门关闭,这才使得崇明县免去一场浩劫。可谁想到,这些倭寇攻不下崇明县,竟然转头扑向了附近的村镇。而且抢劫效率高的令人发指,仅仅半天时间,就将附近十余个村子洗劫一空。

    这些倭寇的手段极其凶狠,只要是敢与他们对抗的村子,不论男女老少,全部杀绝。唐一岑看着堂下跪着的几个满身血污的百姓。这是侥幸从那些倭寇手下活下来的人。他们活下来的第一件事不是逃命也不是给自己治伤,而是径直来到了这里。找到了爱民如子的唐大人。

    看着这些百姓身上的伤口,唐一岑的心如滴血。堂下还有两个头发花白,比他父亲年纪都大的老者,在不停的给他磕头哭诉着村里被倭寇抢了年轻的女子和懵懂的幼童。

    看着那一个个憔悴的面孔,唐一岑也坐不住了。他急忙从桌案后边走了出来,将这些人一一搀扶起来。让衙役先带这些人去包扎伤口。转头对旁边的师爷说道:“刚才他们说的,可全部都记下来了?”这师爷听了县令的话,也是皱眉,小声说道:“大人,这记下来有什么用处?他们或是被倭寇所杀,或是被倭寇掳走,就算是记下来,我们去哪里找那些倭寇?”

    听了师爷的话,唐一岑将脸一沉,说道:“那便不记了吗?全部记下来,就算是无用也好叫人知晓,这些该死的倭人究竟干下了多少伤天害理之事。”唐一岑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他们早晚有一日会遭报应!明日我便去松江,求那知府大人,无论如何也要请下一营兵马。就算报不了这仇,也要让我崇明不再受倭寇袭岸之苦。”

    听着县令的话,师爷却是满脸的苦色。“大人,你一片心是好的,可此事不好办啊!如今哪里没有倭寇?沿海州县到处吃紧,就算去求,你让知府大人去哪里请兵?”

    文案说完,唐一岑沉默片刻又说道:“若是府里不肯应,那我便去那杭州,去求浙江都督同知,想他俞大猷必不会坐视我崇明倭患不理。”这县令说完,那师爷却只是摇头不语。这王直才刚到的杭州,现在正是紧要关头,那俞大猷就算是有心,胡宗宪肯放他走吗?想到这里,这师爷也是一声长叹:“只盼那王直的事了以后,这倭寇能少些便好了。”

    唐一岑和师爷正在唉声叹气,忽听堂下衙役急匆匆来报,“大人!不好了,海边又来了不少大船。看样子比刚走的倭寇还要凶些。”这唐一岑听了心里一惊,随即大怒道:“当真是欺人太甚,刚走又来,真拿我大明当他的腰包了,可以随便伸手进来掏钱不成?”说完便朝着手下衙役喊道:“都随我过去,今天本官和他们拼了!”,见知县大人抄了块醒木便冲出了大堂,衙役们也是无奈,纷纷抄起腰刀,带着棍棒,跟随唐一岑向外走去。刚一出县衙,百姓们见到怒气冲冲的知县等人,便凑过来向能说得上话的衙役们打听。一听说知县老爷要去和倭寇拼命,这些百姓们也纷纷热血起来,一个个回家拿出了刀叉棍棒,跟在衙役们的后边,一路向海边走去。等到了海边的时候,唐一岑身后竟然跟了几百人之多。

    唐知县到了海边,见到了在岸边不远处停着的八条大船。他咬了咬牙,回头冲着大家喊道:“这倭寇还未下船,我们便守在这里,他们若来,我们就和他们拼了。”“拼了!”“拼了!”百姓们群情激奋。

    站在甲板上正安排那些女子和孩童们下船的李天佑听到岸边的喊声,不由得纳闷,刚才停船的时候这里还没什么人,这一会光景怎么就这么热闹了?难不成是有人组团来洗海水浴?不过李天佑忙的不可开交,也没时间去管船下的事。

    那唐一岑还在等着和倭寇拼命,不料想从船上下来的确是一群抱着孩子的年轻女子,不由得一愣,随手制止了想要冲过去的手下。就算是他脑子坏了,也绝对不会相信有抱着孩子来抢劫的女倭寇。而这些女子走到人群附近时,便开始有不少的亲戚认出了她们,这些女子见到了自家亲人,双脚一软,瘫在地上开始嚎啕大哭。

    直到这些女子哭罢,唐一岑才知道她们就是被倭寇掳走的人,不禁暗自感谢老天眷顾。后来从一个女子处听说是有人击溃了倭寇,将众人救了回来。唐一岑也不顾官靴进水,抓起官服跑到李天佑的船下喊道:“壮士!在下崇明知县唐一岑,感谢壮士救我百姓于水火,不知壮士可否下船一见!”这唐一岑刚喊完,满心热情的等着见面。就见船头上露出一个脑袋,冷冷的抛了一句:“没空!”

    李天佑一句话就把唐一岑下边的话堵了回去。继续说道:“你既然是县令,就做些正经事来。”唐一岑被李天佑给说的目瞪口呆,做些正经事?我出现在这里,还不算是正经事吗?不禁开口问道:“不知壮士说的正经事,指的是什么?”

    他一句话刚问完,一个木箱从天而降。“嘭!”激起的海水溅了唐知县一身。李天佑从上边抛了一句话下来。“我把倭寇抢走的财物还给你们,你去找些人来搬走。现在最当紧的是安抚民众和重建那些被祸害的村庄,而不是跑过来见什么壮士。”李天佑将探着的身体缩回船内,心道:本少爷哪点长得像壮士了?

    唐一岑听了李天佑的话有些发愣,他没想到这人不但将人送回,还要将被抢的财物也还回来。不由得露出满脸喜色。唐一岑喊了二十多名衙役过来,李天佑命人将那些整箱的财物全部都从船舷上系了下去。

    见那些衙役将所有的木箱都搬走以后,李天佑便下令起航。他是一点想和这知县见面的意思都没有。直到船只开始启动之后,他才发现那知县还在海水里站着,不禁站在船头上喊了一句。“在下海门李天佑,知县大人请回吧,记住要做些正经事。”说完,八条船齐齐驶离了崇明。

    唐一岑还在回味着李天佑临走说的话,忽然有衙役喊他。“大人,请过来看一下。”唐一岑走到人群附近,只见有个放着血衣的箱子里竟然裹着两颗人头。旁边一件绸衫上歪歪扭扭的写着:白发倭人是匪首,另外的一颗是带他们来的汉奸,到崇明抢劫的倭人已经全部伏诛。”唐一岑手里捧着这件绸衫,不禁热泪盈眶。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