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海主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神灵之眼
    梁三亲自驾船护送梁博回启航岛,李天佑等人在码头上送行。待到他们所乘的那艘船帆影远去的时候,正巧碰到金秀才回来复命。

    “东主,我回来了。”金秀才朝着李天佑躬身一礼,“这岛上的敌对势力已经被我全部清扫一空。”

    李天佑刚平安无事的送走梁博,此刻正是心情大好。随口问道,“你这次又屠了几个部落?”那金秀才轻声说道:“小生这次杀灭了二十六个部落的土著,这些人全都是投靠了葡萄牙人,并且长年与他们勾结一起的。”

    听完金秀才的话李天佑就傻了,这岛上一共才二十七个部落,这货就给剿灭了二十六个,顿时便没好气的说道:“还剩那一个做什么,你怎么没都杀光啊?”那金秀才仿佛没有听出来李天佑的嘲讽,点头道:“东主考虑的极是,我本来也是想杀光了干净,可无奈何,小生收了他们的买命钱,而且那个部落与葡萄牙人确实来往不深,所以就放了他们一马。”

    “买命钱?”李天佑一愣,随后斜眼看向金秀才,“你这家伙竟然还收了他们的贿赂?”金秀才不紧不慢的从衣袖里掏出一个布袋,递给了李天佑,“东主莫要冤枉我,我这可是为东主收的。”

    为我收的?李天佑一边好奇,一边将布袋翻转,一块鹅蛋大小的蓝宝石顿时落在了他的手心。

    “这块蓝宝石就是你替我收的贿赂?除了大些,也没什么新奇。”本来这么大一块蓝宝石确实算是稀罕物,可李天佑攻下了锡兰要塞之后,从那库里搜出来几大箱各色宝石,见的多了,眼界自然也就高了起来。

    “大些不稀奇,东主你在仔细观察一番。”听了金秀才的话,李天佑将这块蓝宝石拿得近了些。这一离近,李天佑顿时就发现了端倪,原来在这蓝宝石的里边,还有着其他的颜色。在这块蓝宝石正中心的位置,有一团鲜艳的红色,那红色从晶莹的蓝色中透出来,仿佛是一只眼睛一般。

    李天佑倒吸了一口冷气,寻常的宝石能有如此晶莹的色泽已然不多见,更何蓝宝石里边还包裹着红宝石。不禁问道,“这么稀有的东西,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那金秀才挠了挠头,稍微有些不好意思。“在这岛屿的东端山里,有一个摩尔族的居住地。这块蓝宝石叫神灵之眼,是他们世代供奉起来保平安的。以前葡萄牙人来的时候,因为他们住的太过于偏僻,就没有去祸害他们,结果这石头就被我得了。”

    李天佑白了他一眼说道:“人家保平安的东西你也好意思拿?”那金秀才振振有词,“就是因为把这石头给了我,所以他们才平安的啊,说这是保平安的石头,一点也不为过。”

    李天佑知道金秀才口舌厉害,也不与他争论,最后只说道:“以你的德行,光着一块神灵之眼,肯定买不回一个部族的性命,直接说吧,还有什么好处?”

    金秀才微微一笑,“果然什么都瞒不住东主,本来还想给大家一个惊喜,既然东主问了,我便直接说就是。”

    “那些摩尔族的人告诉我,如果能放过他们部落,他们就会将附近的一条宝石矿脉指出来给咱们。而且在这岛屿的正东偏南方向,有一个十分隐秘的深天然港湾,如果稍加改造,咱的船就可以直接从东方登陆,不必再绕到西边来了。”

    一条宝石矿脉,再加上一个天然的港口。金秀才这笔生意做得果然划算。正好牢里有不少年轻力壮的葡萄牙俘虏,让他们来用劳力换些自己的口粮,想必不会有人拒绝。

    只是这锡兰岛虽然物产丰富,却是人口严重不足,每次让金秀才出门,最后都会面临到这个问题。想想就觉得郁闷。最后李天佑无奈,只对金秀才说道,“你惹得祸事还由你来解决,一会回去大明一趟,找那唐一岑,看看能不能给这里也移些民众过来。”金秀才也无奈,继梁三之后,他也踏上了回航的船只。只不过梁三回去是为了护送梁博迁坟,而金秀才是去明朝找唐一岑。

    松江知府唐一岑自从为吕宋培训过一批官员之后,就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隆庆皇帝朱载垕宣布吕宋并入大明领土之后,北京城的各大豪门就全都开始动了起来,饮宴送礼每日不断。为了就是那多出的一大片土地上的利益。

    吕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这些人没有一个能说得上来。但是他们却清楚的知道,土地就等于金钱。不管是谁过去任职,提前打好基础,到时候便可以用低价来购置大量的土地。据说现在三国通市上的稻米全都是吕宋产的。若是能在吕宋站到一块好地,到时候就不用大老远去平户买米了。

    朝廷里的大臣也是闻腥而动,朱载垕那里还没说后续的事,他们这边几乎就已经暗地里将有可能捞到的好处都已经分配好了。吏部已经将官员任职的名单拟好,就等着皇帝一提及此事便往上报。那些可是经过各派系协商出来的,可以完美争取利益的精英官员。

    可谁曾想到,转天再上朝的时候,那皇帝却宣布,所有派往吕宋的大臣,全都由一个叫唐一岑的官员负责。那些已经谋划好了的官员们生了一肚子闷气,然后开始找这个唐一岑。

    这些大员们谁也不知道唐一岑是谁,那些京官平日里谁也不会去关注一个地方上的知府,特别还是从县令刚提拔起来的知府。最后还吏部清查官员名册,才找到这个叫唐一岑的人。

    随后那各种各样的帖子便由于雪花一般的飞到了松江府。对待一个知府自然不用像对待吏部尚书一样的谨慎,帖子上的话也就更加的直白了。大户们的帖子基本都是直接明码标价,而那些京官们的帖子更多的则是充满了暗示。内阁甚至直接将之前吏部拟好的名册遣人给送到了松江府衙。

    唐一岑不是海瑞,虽然他也有一腔热血,但却不是不懂人情世故。每天都收到那么多的帖子,可把他给愁怀了。只是他去过启航岛,也知道皇帝和李家的关系,纵使给他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与皇帝对着干。最后无奈,只得假装没看到这些帖子,公事公办的派去吕宋一批符合李家要求的官员。

    这一个举动几乎违逆了大明朝除皇帝外的所有势力,接下来的日子,可想而知这唐大人过得会有多么的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