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京剧名角之杨小秋传 > 第六十九章 洋玩意儿
    杨小秋正在不知道如何应付龚依依的时候,何崇楼的声音传来。

    “小秋,你到我这儿来一趟。”

    杨小秋应了一声,立刻朝着后院跑去。

    何崇楼见到杨小秋来后,对着他说道:“消息你都看到了吧!”

    杨小秋点头道:“已经看到了。”

    何崇楼问道:“你怎么看?”

    杨小秋想了想回答道:“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便好。”

    何崇楼听完以后,点了点头。

    在起身打算离开的时候,补充了一句。

    “这件事情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依依。毕竟他们已经回来了,正在全力抓捕反对他们的那一批人。”

    杨小秋回应道:“师父,我知道了。”

    何崇楼说的他们,自然是慈禧了。

    其实他们在去年十一月的月末就乘坐火车回来了。

    回来的时候还发卒数万人,带行李车3000辆,出潼关经河南、直隶回京的。

    回京以后,这位慈禧太后可是做了不少的事情。

    农历的十一月二十二的时候,便下诏联固邦交,修明内政,兴利革弊,君臣上下,同心协力,切实讲求。并命外务部择期觐见各国公使及公使夫人。

    农历十二月初四的时候,她批谕各地方官务使民教相安,严禁传习白莲八卦等邪教。

    又将左副都御史何乃莹,侍讲学士彭清藜,编修王龙文,知府连文冲,以逢迎附和拳匪罪,均革职永不叙用。

    如果说这只是些小事情,那么她回京做的第一件大事,那酒可了不得了。

    她直接让袁世凯参与了政务处,也算是正式接替了李鸿章的位置。

    而李鸿章去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以后,回来在京城病逝了。

    他死了以后,有的人在惋惜,有的人在拍手称快。

    至于如何评价此人。

    杨小秋倒是对他还算是有几分了解,虽然自己只是个升斗小民。

    如果真要评价他,杨小秋也敢。

    活在当下的人,为何没有资格评价他,而是要等到千百年以后。

    他的功对于清政府之功,确实维护了清政府的利益,奈何这个国家羸弱,他所做之事只是杯水车薪。

    而他的过,明明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还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

    最后导致了在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

    还有之前的中法战争,明明是我们胜利了,竟然还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是何种作为?

    但杨小秋又能够如何?

    整个国家都羸弱成了这样,他就算有满腔的热血,也无处挥洒。

    但是,杨小秋虽然对李鸿章此人喜欢不起来,可袁世凯此人担任了李鸿章的位置,杨小秋更是无比的担心这个国家的未来。

    让一个天生具有反骨的人坐在这么一个重要的位置,只怕这个世界将会颠倒黑白。

    也许他有一天会将这个王朝拉下马也说不定。

    只是这样的人具备天大的野心,就算是将这个王朝给拉下马,他也未必没有当皇帝的心思。

    他是个聪明人,要不然也不可能升官升得那么快。

    他也是一个会左右逢源的人,要不然也不可能在这样的政府下,能够坐到极高的位置去。

    袁世凯就像戏剧里面的枭雄,如果真要用一个历史人物来比喻的话,袁世凯至少有七分像曹操。

    之所以是七分,是曹操并未有反骨。

    他才是终身在为汉室复兴在奋斗,可惜历史就像车轮一样,是一直往前走的。

    杨小秋最近也发现了,街上多了很多洋车。

    这车让他感觉十分稀奇,说是马车不像马车,好像被他们称作摩托车。

    杨小秋还问这个摩托车为什么像个龟壳子。

    很多人也表示不懂这个车为什么像龟壳子。

    那它是怎么走的呢?

    有人说是里面有个圆盘,只要握住这个圆满就可以走了。

    还有人说不是,这东西会叫。

    所以这个洋车又多了个新的名字,名叫波波车。

    杨小秋好几次听到波波的声音,觉得这个名字挺附和的。

    到了夜晚的时候,有人来何崇楼看戏,就是开的这个波波车,波波车还能够发光,像油灯一样能够发光。

    准确的说这个也叫灯,叫做电灯。

    什么是电灯呢,是在快百年前的英国,英国皇家研究院教授汉弗莱·戴维爵士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

    杨小秋没太懂,这个电池是什么东西,这个根碳棒又是什么东西。

    还有这个弧光灯就是电灯吗?

    反正杨小秋突然感觉来到了一个新世界一样,一切都无比的神奇。

    杨小秋还听说了,皇宫里面就有电灯,被安装在仪銮殿上,那亮起来,整个宫殿就跟白天一样。

    杨小秋在哪听说的,自然是茶馆听说的。

    他现在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茶馆了,在茶馆他总是能够看到和听到很多新鲜的事情。

    就比如说这个电灯,就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秀才说的。

    还有人问他,说的你跟亲眼见过一样。

    这秀才自然不服气,说自己虽然没有见过皇宫里面的电灯,可他见过其他的地方有电灯,就是自己说的那样。

    杨小秋倒是来了兴趣,问道:“不知道这个电灯哪来可以买到啊?”

    这秀才不屑的说道:“不是我看不起你,就算你能够买电灯,你也没办法去弄电啊!电灯可以托人买到,可是这个电的话,只怕你怎么搞都搞不来的。”

    杨小秋有些遗憾,他确实想要知道这个电灯是长什么样。

    这秀才又说道:“虽然没有电灯,可我听说西洋那边又一种叫做手电筒的东西,也是稀罕玩意儿,可惜这东西在咱们地大物博的大清朝也买不到。”

    立刻有人提示他,注意说话。

    这秀才才立刻闭嘴。

    大清一直以为自己地大物博,又怎么可能连手电筒都没有呢!

    这话要是传出去,那就是藐视清政府。

    为了赶紧把这事儿给拖过去,他的朋友问道:“不知道陈兄今年可曾要考科举?”

    这被称为陈兄的人立刻回答道:“自然,科举是我寒门学子唯一的出头之路。只有通过科举才能够当官,才能够报效国家,改变这个世道,我自然要去。”

    杨小秋这才想起,原来今年又轮到三年一次的科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