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 548【人心涣散】
    大同军攻占的翼城,被刘芳亮轻松夺回,因为城里根本没有守军,就连官吏和农兵都没派去。

    但是,翼城西边的曲沃,有三千农兵驻守。

    刘芳亮在翼城郊外扎营,就地等待更多兵力聚集。而北边的洪洞县,同样被大顺军夺回,但被大同军卡在临汾无法南下。

    翼城。

    谢应龙去帐里找到田虎“伯爷伯爵,情况不妙啊。”

    “唉,我知道,军心浮动。”田虎无奈。。

    任光荣、任继荣、田虎、谢应龙,四人当初一起投靠李自成,全部都是大明官军出身。

    而今,任家兄弟跑了,田虎和谢应龙的处境很尴尬。

    虽然刘芳亮不断表示信任,但隐隐有着防备之心。夺回翼城之后,派去守城的部队,全都是刘芳亮的心腹,而田虎和谢应龙则禁止入城。

    当然,刘芳亮怕做得太过分,会把田虎、谢应龙逼反,因此亲自带兵驻扎在城外。

    理由是不能扰民,翼城太小,进去的部队太多容易生乱。

    刘芳亮的警惕实属正常,因为田、谢二人的部队,不但河南人很多,且大明官军出身的也多。士兵们得知任家兄弟带兵回乡,早就已经议论纷纷,盼着自家主将也回河南。

    谢应龙低声说道“如今咱们被防着,这还怎么打仗田兄弟, 你也是知兵之人,你说现在是能打胜仗的样子吗”

    田虎嘀咕道“陛下待咱们不薄, 不要存着什么心思。至于各营将士, 耐心安抚便可。”

    谢应龙冷笑。

    确实不薄, 带兵跑路的任继荣,还有眼前的田虎, 都被封为果毅将军,而且都捞到一个伯爵。

    但谢应龙呢

    杂牌将军而已,区区男爵就打发了。

    这让谢应龙心里极为不满, 任家兄弟和田虎,都只是大明的低级军官。而谢应龙,却是将领的亲兵出身,其麾下的火器部队极为强悍。

    谢应龙和田虎, 当初一起带着火器营,带着许多火铳和火炮,起义献城投靠李自成。

    凭啥田虎快速上位,而自己却成了田虎的部将

    “那我便去安抚将士了。”谢应龙说。

    田虎说道“我亲自去。”

    刘芳亮的军营在城北, 田虎、谢应龙的军营在城东。

    田虎带着谢应龙, 去营中抚慰将士。无非是说,等大顺军攻克河南, 大家就能衣锦还乡了。

    没啥鸟用, 反而让士兵生出抵触心理。

    文官对大顺朝廷缺乏归属感, 难道底层士兵就有吗

    李自成的军队,刚进北京城时心气儿最高, 被满清打败就一落千丈了。他们的想法很简单, 鞑子打赢了大顺军,大同军又打赢了鞑子, 于是大同军肯定更厉害,而且赵皇帝占的地盘也大。

    既然打不过,那为啥还要打仗送死

    巡视军营, 一番抚慰, 田虎便回帐休息去了。

    谢应龙却把几个军官叫来“我试探过了,田将军不想回河南, 他念着大顺皇帝的恩情呢。”

    “嘿嘿, 李自成倒是对他有恩, 可对咱们却薄恩寡义。”说话之人叫汪成忠, 跟谢应龙一样,都是大明将领罗岱的亲兵出身。

    另一个河南军官谢准说“田伯爷不愿走,是贪恋自己的爵位。咱们又没爵位,还留下来作甚赵皇帝占了半壁江山,坐拥江南财赋之地,大同军又厉害得很。李自成连鞑子都打不过,他还能灭了赵皇帝坐天下”

    一番讨论之后,谢应龙说道“各自回去悄悄聚兵,今晚就走,点火发炮为号,搅乱军营之后一起往西南方跑”

    半夜。

    “轰轰轰”

    毫无征兆的,火炮营响起炮声,接着各营陆续燃起大火,一座座营帐突然就烧起来。

    田虎猛然惊醒“哪里在放炮”

    “不知。”亲兵慌忙奔来说。

    田虎快步走到帐外,发现各营都有火光,四下里到处是士兵的叫喊声。

    田虎大喊道“敌军袭营,快快聚兵”

    聚得起来个屁,各营皆着火,已经完全乱套了。

    田虎统率的这支部队,算上临时扩编之兵,总共有八千多人。虽然河南籍不足两千,但九成的军官都来自河南。

    这很正常,因为其雏形就是河南官军,又被李自成扔了些河南农民军进来。即便后来多次异地补充,但主将全是河南人,提拔军官当然要优先选老乡。

    一千多河南籍兵将,趁乱朝西南跑去,扔下六千山陕士兵不知所措。

    这些山陕士兵,完全没弄清楚情况,还以为大同军真杀来了。他们听到炮声,又看到四处起火,便如没头苍蝇般四散溃逃。

    大部分人都往山里跑,跑散之后肯定回乡,田虎的部队等于完蛋了。

    田虎惊疑之下,带着几个亲兵,骑马朝城北方向奔去。刘芳亮的军营很安静,肯定没有被“夜袭”,过去之后就能安全。

    刘芳亮当然也被炮声惊醒,他下令严守营寨,将士不得乱跑,折腾半个小时才平息混乱。

    “莫要放箭,我是田虎,我被敌军夜袭了”

    营外,被几支箭矢射退的田虎,扯开嗓子憋屈大喊。

    过了好一阵,田虎才被带进去。

    “敌军有多少”刘芳亮问。

    田虎摇头“不知。”

    刘芳亮又问“敌军可追来”

    田虎说道“好像没有。”

    刘芳亮大怒“你吃了一场败仗,怎什么都不清楚”

    田虎说道“我夜里被惊醒,各处皆在起火,军营里全都乱了。收兵都收不住,夜里哪能得知情况”

    刘芳亮只能按下怒火,让士卒继续警戒,直到天亮才带兵去城东查看。

    城东军营,满地狼藉,连屯放粮草的地方都被烧了。

    好在刘芳亮有所防备,军粮十天一给,田虎营中的粮食并不多。

    刘芳亮看着完好无损的火炮,又伸手去摸炮管之内,搓着指尖残渣说“这些火炮,昨晚肯定响过,连炮膛都没清理。”

    田虎沉默,他大概明白了。

    刘芳亮冷笑道“你果然对陛下忠心耿耿,可你麾下的将士却不做此想。你被自己的部将架空了都不知道”

    田虎叹息道“是我治军不严,甘愿受罚。”

    刘芳亮摇头“大顺军中,就你跟任继荣军职、爵位最高。任继荣带兵跑了,若是再处罚你,怕得把河南将士全都逼反。我可担不起那么大责任。”

    两人都不再说话。

    田虎麾下的河南军官,带着河南士兵跑路,而主将田虎却被蒙在鼓里。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军官和士兵,都对战争没有信心,根本不愿意和大同军作战

    大顺军的诸多将士,已经不仅仅是畏战,更是生出了避战之心。这样的部队没法打仗,就算打起来,也是必输无疑。

    刘芳亮明白这个道理,当事人田虎自然更明白。

    他们一个是侯爵,另一个是伯爵,完全有理由为李自成效死。但普通军将没有,底层士兵更没有,这些将士只想活命。

    却说谢应龙带兵投奔大同军,而且是清一色的火铳兵,还有一些失去火炮的炮兵,刘柱得知情况高兴不已。

    大战在即,刘柱派人送信,跟黄河南岸的江良商量,决定暂时保留谢应龙的编制,命令这些火铳兵驻守绛州。

    而在陕南,李过带着部队向西安进发,距离西安百余里时,一骑快马飞奔追来。

    “汉中府尹张洛,协同王光恩、王光泰造反,已经占了汉中府城”

    李过大惊,不知所措。

    他刚刚带兵离开汉中,汉中居然就造反了

    王光恩、王光泰兄弟,原本是张献忠的部将,后来被大明朝廷给招安。历史上,他们还跟李自成打过仗,后来投降了满清。

    因为派系矛盾,王光恩被满清杀了,王光泰随即起兵反清,成为夔东十三家之一。

    这个时空,由于大明朝廷太拉胯,王家兄弟在面对李自成时,没有选择力战,而是带着部队集体投靠大顺。

    刘芳亮和李过,都是去潼关会战的,结果两人全部出了乱子。

    大顺朝廷,人心散了

    李过的脑袋有些宕机,不知该先去打西安,还是该回汉中那边平叛。

    潼关之战,决定山陕两省归属。

    但不回汉中,四川的大同军,又会从汉中长驱直入。

    那边真有大同军,贵州只剩黄幺,费映珙带兵北上,正在牵制汉中的大顺军。

    思来想去,李过决定回汉中。

    可他刚回军两日,就再次接到急报阳平关守军遭到腹背夹击,守关将士集体投降,大同军已经进入汉中。

    咋办咋办咋办

    李过心烦意乱,急火攻心之下,竟然在军中病倒了。

    西安、汉中皆被大同军占领,自家主将又一病不起,全军将士顿时思想混乱。

    副将高一功,根本就镇不住。

    高一功是高迎祥的儿子,是李自成的堂舅子。其打仗的本事,只能算普普通通,担不起临危受命的重担。

    接下来,每天都有逃兵,几天时间过去,李过的部队竟然逃散了八分之一。

    傻子都知道,陕西肯定没了,继续打仗离死不远。

    如果是鞑子,他们或许还会齐心,但大同朝廷也是汉人,为啥要继续拼命

    见此情形,李过的部将张能,带着军队连夜离营,跑去汉中投奔大同军了,直接带走三分之一的士卒。

    消息传出,逃兵更多,转眼就只剩两千人,这一路大顺军也白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