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兰亭之俯仰一世 > 第1章 武当传人(上)
    楔子

    “来人!快来人啊!皇上又吐血了!哎呀,这可如何是好!小陈子,你快去传太医来!小魏子,你快去请太子殿下、长孙大人、褚大人!”大太监余公公一边高声指挥,一边焦急的殿中踱步。

    龙床上躺着的人是贞观天子李世民,此时他已是迟暮之年,不复当年称雄天下的英姿。今年开春以来,李世民渐感身体沉重,便命太子李治监国,自己到终南山上来修养。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渐入膏肓。

    刚刚李世民感觉胸口发闷,咳了很久,吐出一大口血,然后陷入了昏迷之中。太医匆匆赶到,急忙为他一番诊治,李世民还是进气多出气少。眼看皇帝命将不久,太子和朝中重臣却又都不在,急得余公公手足无措。

    过了一会儿,太子李治、赵国公长孙无忌和中书令褚遂良三人匆匆赶到殿外。余公公见他们几人同时到来,顿觉如释重负,连忙上前拜见。

    李治焦急的问:“余公公,父皇现在龙体如何?”余公公哭道:“禀太子殿下!太医说皇上如今已是灯枯油尽、无药可救了。现在皇上深陷昏迷之中,只有用参汤吊一吊,才能让皇上暂时清醒过来。可是,那之后……唉!”

    三人顾不得伤心,忙聚在一起商议起来。商量完之后,长孙无忌果断的说:“余公公,皇上乃是一代英主,对自己的生死早已看透。我跟随皇上多年,明白他的心意。皇上绝对不愿自己在昏迷中逝去,你命太医即刻准备参汤吧!”

    太医喂李世民喝下参汤之后,又用金针刺穴,他这才悠悠醒来。李世民对自己的情况心知肚明,清楚这是回光返照。趁着现在还有些精神,他命人把李治、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传进殿中。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说:“两位爱卿,你们辅佐朕多年,一直忠心不二。昔日汉武帝寄命于霍光,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如今朕之后事,就要交给你们二位了。太子仁孝,你们是了解的。朕归天之后,你们要用心辅佐他,保我大唐江山社稷长盛不衰!”二人泪流满面、以头触地答道:“臣等万死难报陛下厚恩,必然尽心尽力辅佐太子殿下,请陛下放心!”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又对太子李治说:“治儿,有你舅舅和褚遂良在,国家之事我就放心了。以后你要虚心纳谏、勤于政务,做个好皇帝!”李治早已泣不成声,握住父皇的手连连点头。

    李世民忽然想起一事,忙指着身边的盒子说:“治儿,朕这一生最喜爱书法,至死难舍。这里面是我平生最爱之物,就把它陪葬在朕的棺中吧!切记!”李世民安排完后事,心中再无牵挂,便挥了挥手让众人退下,想要一个人静静渡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思及一生,无数的戎马征战、宫廷斗争、恩怨情仇,在李世民脑海中飞闪而过。纵然建立了千古功勋霸业,到头来还是一抔黄土。李世民长叹一声,缓缓的闭上了双眼。弥留之际,他仿佛看到了二十九岁的自己,骑着骏马急驰在玄武门之外,一箭射中了李建成。李世民心中一痛,高呼道:“父皇!大哥!三弟!我来了!”随后便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大唐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公元69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翠微宫的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

    ————————————————————————————————————————

    十九世纪被称为新旧世界的分水岭,旧世界仿佛过眼云烟,淹没在大航海时代消散的浪花中,渐渐远去;新世界如同迅雷闪电,正乘着工业革命造就的蒸汽机车,呼啸而至。

    在这资本主义的黄金年代里,英国正在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甜美果实,维系着日不落帝国最后的荣光;拿破仑称霸欧洲失败,封建帝制被法国人民彻底放弃,民主革命成为主流;德意志诸邦在普鲁士王国的主导之下,开始走上了统一之路,日耳曼民族逐渐强盛起来;美国经历了墨西哥战争和南北战争,强国之路基本确立,为日后成为世界一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励精图治,废除了农奴制,使荒蛮的沙俄走向了文明和富强。

    在欧美列强们忙着建立新世界秩序之时,远在东亚的日本和中国,也正发生着剧变。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以坚船利炮敲开了日本国门,史称“黑船事件”。自此之后,日本结束闭关锁国,经历了幕府倒台、明治维新、君主立宪一系列变革。又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施行脱亚入欧的国策,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小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随后的几十年里,日本连续赢得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两场大战,侵占了琉球、台湾和朝鲜。从黑船事件到二十世纪初,日本只用了五十年时间,就成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反观中国,在日本崛起的同时,大清王朝这最后的五十年是属于慈禧皇太后的。慈禧太后贪图享乐,挪用国库和海军军费修筑颐和园,大办万寿庆典,以至甲午战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慈禧太后又破坏光绪皇帝的维新变革,毁掉了清王朝最后一次自救的机会。

    慈禧太后更不自量力的向英、法、俄、美、德、日、意、奥八个世界强国同时宣战,最终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她的愚蠢致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大清王朝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同样的时间,相同的世界,日本从蕞尔小国变成世界强国,而中国却由老大帝国沦为列强鱼肉。在中日两国主客易位之后,日本狼子野心凸显。开始从朝鲜向中国东北渗透,并依靠辛丑条约在中国多处驻军,“中国驻屯军”、“关东军”等令人耻辱的番号逐渐出现在日军序列。

    在东三省,日本关东军谋划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不肯屈从于日本人的张作霖。1931年9月18日,日军寻衅进攻沈阳,进而侵占了东三省。随后日本人又扶持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开始在中国的东北进行殖民统治。

    从甲午战争获胜开始,经过了四十年的蚕食鲸吞,日本已经实际霸占了中国的部分领土,但仍然不满足,妄图彻底吞并中国。

    1937年7月7日夜,北平南郊卢沟桥附近,日本华北驻屯军一部正在大队长清水节郎的率领下进行演习。对面的宛平城中,中国守军正严密关注着日本人的动向。

    宛平城内的指挥部里,第219团团长吉星文对一营长金振中说:“老金,日本人最近天天在咱们爷们眼皮子底下搞演习,好像有点不对劲儿!今天这都快半夜了,他们还在折腾,我有种不好的预感。你让弟兄们打起精神来,千万别给日本人可乘之机!”

    金振中是个黑黝黝的河南汉子,今年三十四岁,比团长吉星文还大五岁。他听完团长的话,立刻回答道:“团长你就放心吧!咱们一营的弟兄,每天吃饭睡觉前都会喊上几声‘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他们对日本人在咱们的国土上撒野,正气愤着呢!小鬼子真要敢动手,咱们一营绝对给他们好看!唉!也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如今北平城三面都是日本人控制着。这要真打起来,虽然咱们不怕死,可是毕竟实力相差实在太大了!”

    两人正说着,通讯兵来报:“报告团长!报告营长!日本人说他们的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了。他们怀疑是咱们干的,要求立即入城搜查!日本人已经到城门口了,杨副营长正带着弟兄们在阻拦!”

    两人大惊,连忙来到城门口。此时一营副营长杨庆山正带着士兵与日军对峙,清水节郎看到他们,立刻叫嚣道:“吉团长!你的人开枪打伤了皇军士兵,还劫走了他!立刻让我们进城搜查,否则后果自负!”

    吉星文义正言辞的对清水节郎说:“清水大队长,我的士兵没有命令不会出城!你所说之事,绝对不是我219团士兵所为。况且深夜入城搜查,恐地方不安。吉某守土有责,不能放你们进城,请回去吧!”

    清水节郎见己方实力偏弱,如果立即动手会吃亏,便恶狠狠的说:“你们等着瞧!大日本皇军不会放过你们的!”说完带人离去。

    吉星文见事态不妙,赶紧向上级汇报,得到的指令是“中日华北高层正在交涉此事,你部密切关注、严阵以待。绝对不许先开枪,但如果日军发起攻击,你部要坚决抵抗到底。”

    第二天拂晓,日军突然对卢沟桥和宛平城一带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官宋哲元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吉星文和金振中连忙组织抵抗,依托宛平城、固守卢沟桥,二十余日来连续击退日军多次进攻。

    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靠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28日,日军完成军力部署,开始对北平城发起总攻。宋哲元见势不妙,当晚就撤离北平。第二天北平沦陷,一天之后天津沦陷。华北大地开始被日军肆虐,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开始。

    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一个卖报童在街上叫喊:“号外!号外!日军侵占北平,第29军退守保定!”一个青年听后大惊,连忙叫住报童,买了一份报纸。当他看到阵亡军官名单中的“第219团一营副营长杨庆山少校”时,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青年名叫杨志武,是杨庆山的儿子,今年刚二十一岁,正在南京读书。自7月7日之后,杨志武每天都读报关注前线事态。从报纸上得知父亲所在的第219团多次击退日军进攻,他在为父亲自豪的同时,也是担忧不已。

    昨天报上还说,北平城有西北军五虎之一的宋哲元将军带领第29军驻守,固若金汤,想不到仅仅一天就失守了。杨志武悲愤的走在街上,突然看到前面围着一群人,一个横幅上写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招兵报名处”。杨志武毅然走了过去,就从这一刻起,他决定继承父亲遗志,投军报国。

    只用两天时间就攻占了北平和天津之后,日军大本营开始盲目自信,叫嚣要“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蒋介石为了进行长期作战,想把战线拖长,决定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将其拖入中国腹地。1937年8月中队在上海采取了主动反击的“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打了整整三个月,虽然战败,上海沦陷,但也粉碎了日军快速结束战争的策略。

    日军又迅速攻占了民国的首都南京,随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城的屠杀持续了一个多月,日军残忍的杀害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三十多万人。惨案令世界震惊,更令国人愤怒。

    在随后的徐州会战中,将士心怀悲愤、不畏死亡,在台儿庄围歼日军一万人,史称台儿庄大捷。1938年6月,日军30万人攻击武汉,出动110万人防御。中队浴血奋战,以伤亡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0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最后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占领武汉之后,湖北全省惶恐。在湖北西部的均县,一对母子正在商议迁居之事。母亲说:“安儿,日本人来势汹汹,现在已经占据了武汉,说不定明天就打到这里了。万一均县被日本人占领,你的性子这么冲动,又仗着会武功,肯定会与日本人发生冲突。那可如何是好啊,唉!咱们还是赶紧回西安吧!”

    这家中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姓金,儿子叫赵安。赵安今年二十岁,他本是个孤儿,自幼被金氏收养,带着他从上海来到均县定居。金氏对赵安非常疼爱,这次她担心日本人要来,怕战乱之下赵安难以保全,想要迁居回自己的老家西安。

    赵安听了母亲的话,摇摇头说:“母亲,您的身体不好,从去年开始一直在咳嗽。我怕这样上路,您的病情会加重的。日本人也不一定会打过来,咱们还是先留在这里,等您养好了身体再走不迟。”

    金氏坚决的说:“不行!趁着我的身体还可以,这就要走!我这病一时半会儿是好不了的,但也要不了我的命。我本来也早想回老家去看看,离开二十多年都没回去过了。日本人万一要是来了,就咱们娘俩这急脾气,难以在日本人治下生存啊!”

    赵安担心母亲的身体,只是摇头不同意。金氏见儿子不同意,心里着急起来。她咳嗽了两声觉得嗓子发甜,忙用手帕去擦。看到手帕上的血丝,金氏不想让赵安担心,就悄悄的收起了手帕。

    赵安一看母亲急得咳嗽,担心她的身体,只好答应道:“母亲!我听您的话还不行吗?咱们回西安就是了,您可千万别着急啊!”他赶紧去倒了杯水拿给金氏,金氏接过杯子喝了几口,感觉嗓子好受了一些,点点头说:“那好,明天安儿你去山上跟师父告别,咱们后天就出发上路吧。”说完转身回屋休息去了。

    赵安望着母亲消瘦的背影,心中一悲。母亲这些年孤身一人,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成人,自己还没来得及报答养育之恩,母亲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如今母亲才四十几岁,两鬓已经有了不少白发。

    赵安依然记得自己第一眼看到母亲时,她那照人的光彩。母亲从路边抱起饥寒交迫的自己,就如同观音菩萨下凡一般,那一幕一直深深的刻在赵安的脑海中。想到母亲年轻时的样子,赵安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