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重生之燃灯 > 第009章 永济医堂
    一滴浓墨渲染了书案上的白纸,杨康执笔的小手在半空中微微停顿,最终也没写出什么,反而浪费了一张好纸。他却是突然想到,前世看到的一段话,沉默片刻他才重新换来纸,挥手写了下来:

    仇人养我,待如亲子。世人却讽,言之不孝。

    生在中都,却为宋人。众人口诛,斥为不忠。

    师傅怜我,传授九阴。无心杀戮,被说不仁。

    与兄结义,狠心构陷。苦君受难,是为不义。

    不知何时,家国武林,世界之大,竟不容我。

    忠义何重?孝仁何堪?竞相纠缠,枉送性命。

    墨到此处,狼笔微顿,好半响杨康才回过神来。这几句是他从记忆中突然冒出来的,虽不知出处,但却很好的概括了杨康的一生,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历史上他便是这么个人。

    现在,一切都会不同,他冷眼看着桌上的几个字,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压抑,那是对未来详知后,所造成的心里负担,他不惧,但应要有所准备。

    扔进废纸篓里,他重新研磨,细细的把脑中现阶段需要的药材清单写下来,按理说他不过学字一年,写的字是好看不到哪里去的,但此刻旁边若有人定会看的说不出话来。

    他于书法一道本是不甚精通,但他那师伯在传授医术的时候,硬逼着他勤修书法,称医家在开药方的时候,观字如观人,一手好字绝对能提升医家格调,得益于此,他习的一手最为精纯不过的颜体,不复原来丑陋模样。

    轻手放下狼笔,拿起写满清单的白纸,杨康轻轻向上吹一口气,浓墨侵染,由内而外沿着字迹扩散,片刻墨迹就会干。他满意的笑了,唤人寻来王管家。

    王管家是跟着王爷的老人,后院一切大小事都是他管,统领王府所有的力量,可以说王府中除了王爷一家,他的权力最高,王府内还有一个管家,姓简。

    这简管家却不能和王管家相比,他只是管理王府前院的人事,采购,等等杂物,是管不到内院的。便是要进内院,也要先和王管家提前招呼,地位可见一般。

    王管家来的很快,这个忠仆此刻正恭恭敬敬的站在小王爷面前,准备聆听吩咐。

    “去把清单上的药材备齐,一切开消从府中支出,到时候本王会和父王言明,记得别让母妃知晓,省的她乱想。”小王爷姿态十足却语气淡然。

    这点小事,王管家自然无有不从,恭敬的从小王爷手上拿过清单,随意的看了看。只是一眼,却让他惊的下巴都要掉了,虽然现实没这般夸张,但足可见他心中的惊奇。

    “紫玉毒蝎,铁背蜈蚣,秋鸣蝉,”王管家眼皮很跳,这些可都是毒物啊,便是随意被它们擦伤了些,也足够致命,不知小王爷是如何知道这些,又要做何用处。

    这些毒物虽然不凡倒也能寻,想必西域深山中有不少,王管家此刻却是在考虑是否真的不告诉王妃,自己又是否要阻止小王爷。只是感受到小王爷的目光,他生生止住了念头。

    唉!!

    他心里一叹,从小看着长大,小王爷的脾性他岂能不知。又认真看了一遍,心里估算,才开口道:“启禀小王爷,这清单上的部分药草到不难寻,王府库存中大都能备齐,只这些毒物府上没有,您看是否去永济医堂备些?”

    “哦?”听闻府中大都有这些药材,杨康先是一喜,又听老管家说道永济医堂,便来了兴趣,道:“这永济医堂是什么地?”

    “回小王爷,这永济医堂是中都城中最有名的医馆,馆中大夫医术甚是不凡,城中居民,富绅甚至官员家眷都会选择永济医堂就医,这医堂的主人也是个热心的善人,常常义诊,得了好大的善名。想必这里能找到小王爷所需的剩余药材。”王管家道。

    “这医堂主人却是难得,可知晓是谁?”小王爷问道。

    “便是已经致仕的肖老御医,肖老御医侍奉两代金主,在前年便在中都开了这永济医堂,名声已达天听。”王管家低声道。

    肖老御医?也就是本王那肖姐姐家的了,杨康歪着头细细琢磨,回过神来,笑道:“你这老货,知是肖姨家的产业,明说了便是,何必这般拐弯抹角,忒的不爽利。”

    王管家却做委屈状道:“小王爷却是冤枉老奴了,是小王爷的药材难寻,而永济医堂是中都最大的药材商,不找它能找谁?”

    “行了,行了,随本王去永济医堂,小王倒是要看看这中都最大的药材商有个什么样子,正好顺路去看看肖姨。”杨康大手一挥,便止住了老管家的说道,更是决定亲自前往,说不定能见到那位如花似玉的人呢。

    大金以路、府、州划分地域,中都城便是在大兴府域,中都只是大兴府最大的城市,而非全部,若非如此中都那里能住的下南来北往的客商。

    如果说中都城是大兴府域的中枢,那么南城便是整个中都的枢纽,当然只能是商业上的。城南两条大街,宽敞干净,坊间都住着富贾巨申,也是中都商业最繁华的所在,南宋的茶叶、药材、丝织品等都随处可见。

    喧闹的大街上,一个六岁的小孩,背着手跟着老仆,正在四处观望,托着皮革的金人,带着商品的宋人,前来进货的西夏人,售卖佛经的大理人,甚至扎着辫儿的蒙古人,这条街上都可以看见,无论男女,特色分明,让人叹为观止。

    小王爷跟在老管家的身后,眼睛都睁大了,一股历史的新鲜感让他兴致高昂,甚至不着急去医馆,反而走走停停,这个铺子瞧瞧,那个摊位看看。

    这种情形多难得啊,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服饰,不一样的文化都汇聚在一起,杨康可从没见过这些。他只知道后世,无论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平日里都是差不多的服侍,便是话语也大多说普通话。

    华夏那么多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却难以接受后世大爆炸般冲击,传统的东西丢失了不少。就他所知已经有的少数名族连民族的语言和风俗都开始断了传承,即将消失于历史之中,让人可悲可叹。

    此刻,却在异时空领略前世都见不到的风景,也怪不得他满心兴奋。而一直跟着的王管家却不知道这些,还以为小王爷被城南这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呢。

    漫步走完一条街,见识了各种新奇事物后,杨康略微收了收心,随着王管家向永济医堂走去。

    永济医堂位于城南的偏僻一角,若非有人带领,不知情的人怕是要花费一番功夫,这也好理解,起码杨康便知这城南的房价怕是能和北京城三环内的房价相比,甚至还不止。

    永济医堂是个三层小楼,从外面看并不怎么大,只在门口立了个木牌子,上面写道:三天后义诊。一层外面梁上挂着永济两个字,看落款,竟然是完颜永济,却叫人吃惊。

    杨康可是知道,在过两年,这位名声不怎么好的王爷,就能登上帝位了,虽然不甚贤明,但到底是以后的金主,此刻这医堂却有他的字,这,这到底是闹哪样啊?

    杨康不明白,也没问老管家,径直进去了。跨进门他才发现,外面看着不大的楼房,内里其实不小。不仅有前堂抓药的柜子,两旁甚至有两个单独看病的房间,此刻堂中已然有病人在等待。

    王管家随着主子进去了,看也没看便想往前,唤来管事之人,只杨康伸手止住,示意不急。他之所以如此,其实是想看看这医堂内坐诊大夫的本领。

    打发王管家出去,他随便找了一张椅子,便安心坐下静等。整个大堂很安静,便是几个病人也很有礼节的压着嗓子咳嗽几声,并且杨康还发现,这里的大夫诊治病人的速度很快,快到他没有睡着就轮到他了。

    前面一位病人拿着药走了,没有人指引,他自觉的进了左边的房间,房间不大,只在中间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有白色帘布挂在天花板上,大夫就坐在帘布的后面。

    正在杨康观望时,帘布后面传来一道低沉的声音,“不知尊驾得了什么病?吃过什么药?何人治疗过?”

    这几问让杨康感觉奇了,开口问道:“我是来看病的,只道自己身体不舒服,哪里知道自己得的什么病?若知晓,还要你这大夫干什么?”

    许是他这不客气的态度,让帘布后面的人有些惊异,安静了老半响,才吭声道:“既然如此,请客人伸出手来。”

    杨康依言,伸出右手,放在桌上的诊袋上,他手穿过了帘布,隐隐透过缝隙看的见那人身上的青衣。手刚放好,杨康便感觉自己的手腕处,多了一份触感。

    “怎么样?我这病可医治得?”杨康戏谑道。

    “这这这脉象着实奇怪,让老夫在仔细看看。”便是隔着帘布,杨康也能想得到对方的尴尬。他心里偷笑,想:星爷果然不欺我,我虽不能用经脉弹奏十面埋伏,但一曲小苹果还是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