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重生之燃灯 > 第015章 异国名医 下
    肖夫人一番话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同,就连老太爷也没了话说,他倒想看看区区稚童如何写出这么精粹的字出来?也让自家孙女看看她每日唠叨的小王爷是何为人。

    机灵的金木杨早以跑出门去了书房,不过片刻便拿来了文房四宝,王管家与他携手搬来半米长的书案,小王爷当仁不让的站在书案前,摊开白纸,自有肖夫人信手研磨。

    笔是上等兔毫笔,墨是江南名家所制,墨浓色黑,倒也不差,只是此刻小王爷却没工夫去计较什么,他想,自己到底要写些什么呢?若只是些清单上的事物,实在没有什么说服力啊,纠结之时,灵光突显。执笔染墨,挥手写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他写的并不快,说到底他还是六岁的孩子,书案本就有些高,他不得不踮起脚,手也就往上提了一些,好在这几日不断的喝老参茶苦修,身体大大的加强,手稳了许多。

    这首满江红相传是岳飞遗作,但实际上历史争议很大,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甚至还有一首与之相近的词被认为是真正的遗作,小王爷却不去管这些,他只是回想道了金老爷子的著作,脑海里浮现了这么一首词,顺手写下来而已。

    只是,他这般却不知给旁人带来多大的震撼。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旧山河,旧山河”老太爷呢喃着,看着书案上的字迹,眼神都恍惚了,脑海里各种以往的场景,纷纷从不知名之地冒了出来,让他平静的心,顿时生出许多的波澜。

    “好字,字正势奇,更难得是康弟你小小年纪,竟然写出一番气势,让人观之,心生无奈悲切愤慨之感,字能载意,意生其势,真是真是让姨没了话说。”肖夫人难以自持道。

    这是无语了么?小王爷心里有些偷笑,却也有些自得,能让人刮目相看,大抵就是这么高兴。他有些得意的看了看老太爷,却发现这老头竟然痴呆中,不觉有些好笑,就算小王真能写出这么漂亮的颜体,您老也不用这样吃惊吧?

    很快,肖夫人也发现了阿爷的异常,有些担心的走了过去,问道:“阿爷,你怎么了?不高兴么?”

    她细心的挽着阿爷,生怕他一时接受不了会被气晕了过去,她不是个什么都不动的闺中小姐,家里也没有太多的束缚,不然她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医术,对于书法,她自然还是能品评一番的,正是有这样的认识,她才更能明白康弟的书法有多么的了不起。

    颜体字,本就以严格规整的行书风格为名,它没有行草那般逍遥不羁,豪放大气,只有堂堂正正,浩荡的威严,可偏偏就是这堂堂正正的字,却写出了婉转悲愤、憋屈无奈的意,笔力之深已然叫人叹为观止了。

    老太爷在孙女的呼唤中醒来,看也不看众人,而是有些身形萧索的坐到了椅子上,愣愣的有些出神。这样子别说肖夫人了,便是小王爷也不好意思了,这老太爷可别是打击太深了吧?

    众人都小心的看着老太爷,生怕他出了什么事情,好在只是盏茶的功夫,老太爷就坐直了身子,他目光定定的看着小王爷,道:“好小子,老夫没想到当真是你写的,是老夫错了,老夫有眼无珠,在这里向你陪不是了。”说着他站起来行了一礼。

    小王爷被这一幕吓的直接跳了起来,躲过太爷的行礼,顺势站在肖姨的旁边,急忙说道:“哎呀,这不是折煞小王么,不当的,不当的。”

    就连肖夫人也被自家阿爷搞的一头雾水,还没等她开口询问,便听阿爷讲道:“唉,人老了却没改年轻时候的脾气,不说这些了。”只见阿爷大手一挥,沉声道:“小子,老夫问你,你为什么要写这首满江红?难道你不知道这是汉人所作的么?“

    言下之意是在提醒自己是金人么?小王爷誹腹,老子又不是不知道自己是汉人。当然他这话可不敢说出来,只是该如何回答呢,他一边想着一边小心的开口道:“汉人作的又如何?我大金自太宗以来不都是推崇汉制?不过是一首词罢了,小王只是有些推崇岳武穆,这样的历史英雄,值得任何人敬重。”

    “历史英雄、嘿,历史英雄。”老爷子嘴里仔细的咀嚼这一个词,满脸感慨:“是啊,历史英雄,终归是成了一段了历史了。”他说着,挥挥手让伺候的药童们退下。

    小王爷自然知道老太爷是有话要讲了,只怕这话旁人还听不得,也机灵的让王管家退出去,一时间整个大厅里之剩下三个人了,场景倒显得有些寂寥。

    老太爷却没有理会小王爷,而是偏着头对肖夫人说道:“你从小也读了些诗书,想必对作词的人不陌生了,只是有一件事还得和你说明白,免得日后生出事端来。”

    肖夫人疑惑的看着阿爷,显然她也有些奇怪阿爷的言语,小王爷看的分明,这本是他们的家事,自己不应该在这里的,可看老太爷没这意思,他也不好出声,顿时陷入尴尬之地。好在老太爷的一番话,把他吸引了过去。

    “我肖氏一族,虽算不上关中豪门,但也是传承了百年的名门世家,当年”接下来,老太爷讲述了不为人知的一段历史。

    原来,肖老太爷出身关中名门,自小饱读诗书,和所有北宋士子一样,希望一朝入门庭,奋身报国家,谁料北宋朝廷孱弱不堪,内政腐败,1126年还是五、六岁的他便遇见了靖康之祸,北宋灭亡,金军大肆攻略豪门世家,烧杀抢掠,短短时间肖家便败落了。

    好不容易到了南宋,肖家变卖资产,为家中弟子谋出路,可双亲病死的肖老太爷却对朝廷失望,愤然脱去长袍,花了十年的时间学得一身精湛的医术。

    后金军南下,他便随南宋军队上了战场,当时他的主要是做战场救援,凭着过硬的医学素养,他渐渐的在军中有了一丝名气,而因此他也得到了岳飞的接见。

    “那是老夫第一次面对面的与岳爷谈话,心情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还是岳爷笑着让我缓回劲,全然不像心目中雄姿英发,威严肃穆,反而更像是一位随和的朋友。”老太爷呢喃的回忆着当时的场景。

    这是他唯一一次与岳飞的见面,往后的日子,也只有在军营校场,偶尔看到那么几次。哪里想到最后风云突变。

    “当时朝廷发了十二道金牌,勒令岳爷回京。军营中气氛凝重之极,便是伤残的士卒,都知道岳爷此番回京是凶多吉少,每日都要上书请愿,挽留岳爷。”说道这,他老泪纵横。

    结果,自然用不着猜,岳飞被杀,绍兴合议。南宋朝廷伤透了这些义士的心,走的走,散的散,除了被猪油蒙心的小人,他们大多不见了踪影,而老太爷也怨恨朝廷,随着大批的流民来到了上京。机缘巧合之下,进了太医属。

    “丫头,你要记住,我们肖家是宋人,不是金人。待我百年之后,你要送我回去。”肖老声音有些嘶哑的对肖夫人说道。

    此时,肖夫人也是泣不成声了,默默的点头,不在言语。

    小王爷此时却有些惊异,全然没想到这位身份尊贵之人竟是汉人,更想不到他竟然追随过岳飞。无论从历史,还是如今时代,似乎都对岳飞充满一种敬意。他知道岳飞的事情,大多是从街口说书,或是脑中记忆的电视剧里,无法明白,像老太爷这般曾处于那个年代和岳飞一起并肩作战的人,他们心中岳飞这个人是多么的高大雄伟。

    他沉默,老太爷却还有话说,只听他嘶哑的道:“当年老夫流落大金,差点连性命也没,是永济王爷在流民中看中了我,给了我一口饭吃,也养活了你当年还是年幼的啊爹。”

    “士为知己者死,何况当时老夫内心多朝廷充满了怨愤,索性放开一切束缚,不管那南宋朝廷的死活,专心做了王府的大夫。”老太爷喃喃的道。

    “可是,”他突然眼含愧疚,嘶声道:“旧山河,旧山河,山河虽旧,人岂能改?老夫临了才明白,自己无意中做了历史的千古罪人。”他的声音多了些呜咽。

    “丫头,知道为什么老夫不让你阿爹继承医堂么?你阿爷已经做了背主求荣之事,已然对不起列祖列宗,老夫不能让下一代也如此啊。”他的话让肖夫人感到心痛,眼泪拼命的往外流。

    她到此刻才明白,为什么当年阿爹会独自前往江南,做个四处飘荡的江湖郎中,原来这其中竟然还有这种隐秘。

    小王爷也明白了,原来自己随手写的满江红,竟然让老太爷撕开了内心的封印,勾勒出了往事的回忆。与岳飞共同作战的日子,显然是老太爷最为自豪且荣耀的一段时间,可是如今他却为大金卖命,成了金主跟前的红人,这简直就是人生最大的羞辱。

    这种心底涌现的羞耻感,会让他带进地下,却也只能带进地下,显然他要做个了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