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毒医巫二 > 第 一 章 分 家
    “十哥,鸡蛋拿出来吧,我都瞅见你没吃,藏起来了!”

    “十哥,我也瞅见了,别小气巴拉的,有好东西要大家一起享用!”庭院里响起两个小男孩的声音。

    “没有!我吃了!”一个身形瘦弱的小男孩语气坚定地说道。

    瘦弱的孩子说完就往前跑了几步,却没想到被两个比他高了半头的小男孩堵在这庭院的角落里,年龄大的居然被年龄小的给劫道了,这事说出去认谁都不能相信。

    “你瞅你那小气巴拉的样,鸡蛋也不是给别人吃,是给你俩弟弟吃。”其中一个男孩说话的同时和另一个男孩动手去翻抢瘦弱男孩用手捂着的衣兜。

    “早拿出来不就结了,何必每次都让我们哥俩动手。”得手后,其中一男孩拿着鸡蛋抛了抛,脸上挂着嘲讽的表情说道。

    “啊!”的一声,瘦弱男孩突然大叫了一声,仰面被推倒在地,倒下的身子正好压翻这角落里也不知道谁放的水盆。

    “你推他干嘛,你瞅瞅,祸惹大了,瞅娘不收拾你的,”抢到鸡蛋的男孩对另一个男孩说道。

    另一个男孩撇了撇嘴,语气中透露着商量,冲着摔倒在地的十哥说道:“十哥,你不会去告状的,对吗?大不了明天我们哥俩不来抢你的鸡蛋。”

    “快走!别让人发现了!”抢鸡蛋的男孩催促另一个男孩道。

    “呆会儿,给我咬口。”另一个说道。

    听见两个男孩渐渐远去的声音,瘦弱男孩使劲地用手砸了下地,慢慢地起身向住处走去。

    “永青,你这是咋了,谁又给你弄成这样的?是不是大双和小双那两个坏种?”二姐永玉大声地责问道。

    李永青摇头不想说,可是他一晃脑袋才发觉这屋子似乎在轻微地晃动,耳边传来二姐的声音,可这声音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远,他感觉到自己的眼皮越来越重,接着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李永青今年十岁,民国九年生人,出生于李家沟。上面有一哥一姐,哥哥永丰十二岁,永玉和永青是龙凤胎,永玉只是比永青早出生半个时辰。

    爷爷李盛文今年四十四岁,他的父亲李治亮在族中排行老三,双胞胎哥哥李治明在族中行二。到了他这一辈,哥五个、四男一女。据说二姐在三岁时夭折了,没能活下来,可惜了。大哥盛忠比他大九岁,下面有世仁、世勇、世全、世德哥四个。三哥盛义比大哥小五岁,儿子世礼在十三岁那年,屯上遭匪遇害了,女儿世杰和他家的世丽同年生人。

    李家沟治家依旧是用祖制,遵循“树大分支,子大分家”。无论哪一家,只要最后一个子女成亲,必须分家立户,单独生活。父母也不必非得让长子养老送终,可随老人心意选择自己喜爱的子女一起生活。而其他子女只需每年年节给父母一些养老孝敬,多少由子女生活条件决定。十里八村的村户人家倒是十分看中这个。

    奶奶何氏,孕育了两儿一女,如今有四男孙两孙女,可以称得上是儿孙满堂。长子世洪,年满二十八岁,是永青的父亲,七年前去北平五叔那当学徒,母亲徐氏;次子世贵二十三岁,八年前娶亲,媳妇是族中大哥世仁媳妇的妹妹小王氏,进门第二年生了对双胞胎,大双学名永贤、小双学名永哲,女儿永春今年五岁;女儿世丽年方十六岁,今年刚刚招了上门女婿苗俊。

    今天李盛文家分外的忙碌,早上何氏起来出了屋子,在院子里巡视了一圈,吩咐徐氏和小王氏做早饭。永丰、永玉、永青兄妹三个手脚麻利的收拾院子、煮开水、冲泡茶水。看着时辰差不多,就开始摆放桌椅。帮着徐氏和婶婶小王氏拿碗筷,端出还温热的小米粥、酱咸菜、一盆子饽饽、几个鸡蛋。

    招呼着人,分了桌坐下来,等着坐在主位的盛文老爷子伸出筷子拈了第一筷子,其他人才开始吃起饭来,桌子上的鸡蛋照例分给孩子们。一家人飞快地吃完早饭,徐氏带着自家儿女收拾碗筷、桌子。饽饽:黏豆包。

    这分家,按俗礼要由前几日约好的长辈和中人来主持。在人没来之前,大家伙只能在屋里坐等着。院门响了下,三位长辈中李治明第一个到的,只因他家离得近些。“二叔,快进屋,”他一进院,就被当家的李盛文迎进屋。

    “嗯呐!”二叔治明点了下头,跟在他身后进了屋子。进了屋就看见徐氏抱着永青,“咋了这是?瞅着可不欢实呐!”

    徐氏看了眼公公李盛文,轻轻地回答到:“二爷爷,孩子发烧了,有好几天了,”又观察了下婆婆的脸色,继续说道:“今天算是好点,能吃下饭了。”

    “抱来,我瞅瞅。”吩咐着让永青坐在身边,摸了下脉,“脉象还不错,稍微有点弱,伸出舌头,我再瞅瞅。”看着伸出舌头的永青说道。

    二叔治明会看病,并不是李家祖传的。这里面有个故事:那年镇上流放过来一户人家,听说是京里的御医,让人陷害改了方子,抓错药治死了皇上的妃子。因家里没什么营生,被李家请去做了先生。当时的二叔因喜爱读医书,就常常去请教,一来二去的就学到了点皮毛。别看这皮毛在人家御医眼里不算什么,可在这十里八村的那就相当厉害了。而御医为了这身医术不失传,就传授给了李家子弟,可得到真传的唯有五爷盛武。

    “好了!不要老是麻烦你二爷爷。小孩子呐,不要老是吃药,到时身体就不皮实了!呆会儿弄碗姜汤水,发发汗!”何氏脸上带着不高兴的表情,语气里透着不耐烦地说道。

    “二老祖,老三没事吧!发发汗是不是就能好?”大哥永丰不放心地问道,想跟二老祖李治明确认下。永青注意到大哥并没理会奶奶的话,心里想到:看来我们这家人不讨奶奶得意呐!猛然地惊醒过来,自己咋会有这念头呐!难道真的是最近发烧,烧得自己有点开窍了!

    “嗯呐!多喝点姜汤水!发发汗!”李治明向永丰保证地回答道。“那谢谢二老祖!”大哥永丰声音里带着高兴,同徐氏和永青退到屋门边角落里去

    约定的时辰很快就到了,另两位族中长辈和中人一起来的。炕头铺上干净的小被,把几位请到上面坐。何氏她们上前摆放好炕桌,端上泡好的茶、瓜子、花生、一碟子在镇里买来的灶糖。一切放置妥当,分家才算是正式开始。三位族老和中人坐在桌前,抽烟、喝茶、吃瓜子、花生。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这一大家子,几位心里可门清着咧。

    李家沟虽不大,可每家每户是个什么品性的,大约有些什么财产,都在几个人心里。虽说这李四爷在李家沟称之为地主,其实他的田产并不是很多,主要在于他五弟在北平医馆里当坐堂大夫,他兄弟名下的田产交给他打理,每年缴些租子。时间久了,外屯不知根底的才会如此称呼。农村的房子一般都尽量围着父母的宅子,开门闭户的,都眼看得见、耳听得到,方便一家人互相照应。李家沟都是这样的宅基地,如此安排是为了以后分家方便。

    在屯里的公证人面前,李盛文大声地说道:“各屋现在住的房子和屋里的东西归各屋,各屋门前菜地归各屋,田同地均分了,老二家和老闺女家各分得良田三十亩,地二十亩。牛马及车归我们老两口,各屋有要用的可以借来用。猪有两头,鸡有十只,鸭有七只,鹅有两只,一半归了我们老两口,一半归了老二家。粮食按人头分,小孩子算半个。一会儿把粮取出来,称了、现分。多的全留给我们老两口。老闺女今年刚结婚,年龄还有点小。我们老两口呢,以后就和她们家住在一起,能帮衬下。至于我和你娘每年的养老孝敬,你们看着给吧,心意到了就行。”

    真是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细算下来这两兄妹在李家屯,也算得上是个中上等人家了。两对夫妻也高兴不已,各自挣上个几年,日子肯定是越来越红火,以后挣到了钱也不用交公,挺不错的。不过,几位公证人看着屋门边凳子上的四个人,这个李四爷实在是有点不着调啊,是忘了老大家的这几人,还是另有安排。要知道李家沟在前清时那也是出过举人的,那也是以知书达礼、仁义友爱而闻名的。几位公证人心中猜测着、估摸着、忧心忡忡。

    “二叔、四叔、五叔、世仁,你们瞅瞅,这样分可行?”李盛文老爷子并不知道几位的苦闷,还有点得意地问着在座的几位。而在他身边的两对夫妻也两眼笑眯眯的,好像也觉得自家分家没有像哪家分家吵吵嚷嚷,搞得自家兄弟反目成仇而自得。

    “老四,这么分有失公平吧!老大家的你是怎么安排的?大家伙可都瞅着纳!”四叔李治国说道。

    “四叔,老大世洪在北平五弟那当学徒,一晃也好几年。我心思着老大家的孩子们也老大不小了,乡下也没个什么好出路。就寻思着让老大媳妇和孩子们都过去,省得老大和老大媳妇互相惦记着。”李四爷心有成算地和他四叔说道。

    “说得好像跟真的似的!也不想想,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出去不就是送死呐!再一个,去北平那不得盘缠什么的啊!你以为上下嘴皮子一动就能到地方了!你以为是在屯子里闲逛呐!还是你以为你真是李财主、李四爷,什么人都得给你几分面子呐!”李世仁没好气地说道。

    “怎么说话呐?世仁大侄子,我们家是少她们喝了、还是少她们吃了。一家人总好闹些个毛病,那也不能说我们老爷子不对她们好吧。你可得凭良心说话啊!这要是传出去了,屯子里的人还不得讲究死我们家啊!”何氏乜斜着老眼,看了下徐氏娘四个,语带不屑地说道。讲究:东北方言,议论。

    几位公证人接不上话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可真要出了事,这事还得算到李家宗族的头上。可这也是人家家里头的家事,反正他们兄弟间没什么不同意见,外人也不好插嘴!五叔开口说道:“老四,不管怎么说,老大媳妇和孩子们你要安置妥当了,这是老李家的后、李家的骨血,手心手背不能差得太多。”

    李四爷当时就急红了眼,瞧着几位说道:“不是我有失‘公平’二字。实在是前几年,五弟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北平,我心思着五弟膝下无人,才把老大送过去的。一个是想让老大学门手艺,再一个是让老大孝敬孝敬五弟。最主要的是我想让爷俩在一起培养培养感情,看看把老大过继给五弟,省得五弟百年以后连个摔丧盆的人都没有。”

    李四爷稍停了停,看了眼何氏,继续说道:“头段时间,他五叔让人捎信回来,想把老大家的接到北平去。分家我是不准备给老大家田地了,一会儿完事,折现成大洋。再让家里的炮手送他们到奉天,在那转坐洋火轮去北平,顺便把他五叔这几年的租子带去。”

    门边的永青看着大人们打着嘴仗,转过头来和大哥永丰眨眨眼睛,又看向二姐永玉,再看向母亲徐氏,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争吵!大哥永丰以为永青不舒服,小声地哄道:“老三乖,马上就分完家,到时候我们一起去找爹。”

    分家!永青心里想到,那我新买的房子和车,还有银行存款是不是也要分了呢?可是又想了想不对!我今年才十岁,哪来的房和车啊?再一转念,就又想不起来这码事。

    真是多管闲事!李盛文一家都十分不高兴。可这分家不签契约,不到族里去留档,各自还是分不了家,而且也不作数,到时各种麻烦事一堆,所以一家人只能忍着。

    “老四媳妇,你是怎么想的”二叔李治明说道。

    “听爹的安排吧,我和孩子们去北平找他爹。”徐氏想了想说道。

    “那好,就这么安排!毕竟我们都是外人,这分家大部分子孙都同意,我们也没什么意见。我同你们老祖几位,尽量帮你们能安全到达北平。别的是真没办法帮你们,你们一家要有个心理准备。”李世仁说道。

    “祖爷爷,那我们家能分到多少大洋?五爷爷的每年租子又是多少?我们家是不是每年还得给爷奶养老孝敬?还是说我们家过继给五爷爷,那就不用孝敬爷奶了?我们家是不是也应该签个分家契约单呐?”李永青脆生生的问道。

    “哎呀,这小子聪明!从小看到老,不吃亏、有主见,以后肯定了不得呐!”四老祖笑着说道

    徐氏吃惊地看着永青,毕竟才十岁的孩子,就能说出一些大人都没有想到的。永青看着母亲,自己也是很纳闷,为什么刚才就说出这些呐!好像自己很生气、不能吃亏,心里面是这样想的,嘴上就说出来。

    最终,在四位见证人的强硬要求下,李盛文一家的分家文书写得很详细。其中老大家是要准备过继给五爷,房子地什么的是不分的。同样从此以后也对老两口没有养老义务,每年的养老孝敬也不用给,李盛文老两口对老大家的子女婚嫁也不用管。简而言之就是净身出户,以后彼此间就别再扯什么关系。而李盛文让何氏拿出五十块大洋作为老大家的分家费,五爷家的租子每年只给了十块大洋,总计一百块大洋。李世仁便按照刚才的约定,把契约写定,每家一份,四个公证人签字、画押,各房当家的都签字、画押。

    看到徐氏收起契约,老二媳妇小王氏说道:“大嫂一家这次可是占了大便宜呐。据我所知,隔壁屯老刘家买了四亩三分地也才花了七块大洋。你这买卖做的可真是一本万利呐,是人家的足足一倍,这下大嫂一家人可是真高兴了!”

    “那是咱们家仁义为先,不愿意和大哥大嫂一家人计较,才让他们占了便宜,还是爹娘心肠好,心疼大哥!”小姑子李世丽满脸怒容的说道。

    “好了!都少说两嘴,也不怕让人笑话。本来就是五弟提了一嘴一直未娶,我仔细思量了下,才做的决定,今天正好分家把这事就这么定下来。老大是过继给你们五叔,但他毕竟还是你们的大哥,这是亲情,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呐!”李盛文看了大家伙一眼说道。

    “那,他爹,你陪着二叔他们唠会嗑,我们娘几个去做饭!”何氏说着就领着儿媳妇和女儿去外屋地了。

    在李家沟分家是要请吃的,也就是分家宴。这顿饭还必须得做好的,有酒有肉,不能小气了,不然过后屯里会传闲话的,以后自家人在屯里也会被人垢病的,所以李盛文家的分家宴还是上讲的。菜是猪肉炖粉条、小鸡炖榛蘑、白肉酸菜血肠、排骨炖干菜、白菜木耳粉皮的凉菜,自家做的皮冻,小葱拌豆腐、油炸花生米,四热四凉八道菜,主食是饽饽和二米饭。

    有的菜是提前做了准备的,功夫不大也就做利索了。摆好饭菜,招呼着客人们上桌,坐陪的自然是男人们,女人们和小孩子们另分了桌,客气客气的把这分宴吃完了。至此李盛文家的分家结束了,也证明了自家孩子们长大了,开始独立顶门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