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寒门宰相 > 正文 第407章 与民无利与国有利
    三司衙门中,章越正在治案牍,却听得张孔目来禀道“开封府拿了十几个盐商,言他们囤积盐货,低买高卖,已是打死了三人”

    章越听了心道,孙河还是出手整治盐商了。

    张孔目道“如今市面上皆是人心惶惶。”

    章越问道“盐价降下来了么”

    张孔目道“只是降了两成,不过盐商们也作了变通之法,不少盐商原先三个柜卖盐,如今只改作一个柜,这一个柜前都是买盐的百姓,排了一条街。这般下去怕还要涨上去”

    章越点了点头,这时张孔目道“今日界身的交引铺商人们都递了帖子,想要求见学士。”

    章越道“看来他们是兔死狐悲,生怕下一个就轮到他们了。”

    “学士见是不见”

    章越反问道“孔目的意思”

    张孔目道“非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刀兵相见的好。杀人固是快意,但人杀了,头是不会长出来的。”

    张孔目道“学士难道真要如孙河一般”

    张孔目见章越没有言语,忙道“卑职不该贸然打探,学士恕罪”

    章越将一叠厚厚的请帖丢在一旁。

    张孔目觉得看不懂章越,与这些交引商谈也不谈,杀也不杀到底是何意却反而闲得上疏保医官之事。

    正在这时,宫中传召让范师道,章越二人入宫觐见。

    章越闻旨后去了判官厅,但见范师道也是一脸凝重,章越问道“副使可知为何相召”

    范师道“听闻昨日省主不知为何得罪了官家”

    原来赵曙大病了好些日子后,如今已是病愈,不过仍与曹太后一并听政。

    这时候王珪忽上了一封奏疏请求曹太后撤帘还政给官家。

    章越听说王珪这操作感叹,王珪真可谓知错能改,之前在皇子储位上连出数个昏招,但如今明白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上疏让曹太后撤帘。

    相反在皇储之事上,一直保持暧昧不明态度的蔡襄即有小鞋穿了。

    如今官家召范师道,章越入宫,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范师道,章越入宫后,直至柔仪殿,但见殿内韩琦,曾公亮等几位宰执正向官家与太后奏事。太后在西帘,帘幕垂下。至于官家在东帘,帘幕卷起。

    章越入内后打量了一眼官家,但见他气色稍好,再看殿中其他官员却见蔡襄铁青着脸。

    范师道,章越参拜后,即立在几位宰执身后。

    殿中继续议论,太后道“三司就山陵当用钱、粮五十万貫,此钱三司无力俸给,三司议请将陕西媛边入中盐于永安县,陕西转运司薛向却言不可,韩相公你是山陵使说一说”

    章越知蔡襄对薛向出手了。

    韩琦道“薛向言陕西收入,全仰仗沿边所卖之盐,若因山陵用钱而是使盐事不畅,则动摇了西北根本。臣与薛向商量过了,他之前愿助二十万贯助山陵之费,如今愿再添三十万,将三司所计的五十万贯一并给了。”

    韩琦说完,蔡襄脸色更是铁青。

    章越也是对薛向无耻认识上升了一个高度。

    太后道“之前王陶等卿上疏言山陵所费甚巨,言朝廷如今民力穷困,不可铺张,还有损于先帝简朴之名。但官家一片仁孝之心,却令相公们当了骂名,如今有这薛向算解了燃眉之急。”

    韩琦在操办山陵之事上,遭到了反对派王陶的抨击,礼院编纂苏洵还上书切谏韩琦其中言昔者华元厚葬其君,君子以为不臣汉文葬于霸陵,木不改列,藏无金玉,天下以为圣明,而后世安于泰山。

    弄得韩琦是进退不得。

    韩琦是受先帝顾命的首臣,他又为山陵使,若主张薄葬那么必会遭到非议。非议不是他韩琦本人,而是以小宗入大宗继承了皇位的当今天子,不孝之名就挂上。

    但这时候薛向站出来大气地表示这山陵钱我全包了

    此举等于强力挽回了韩琦的颜面。

    这时太后问道“官家你说这薛向如何”

    太后垂帘听政,官家实如木偶,平日只作点头事。

    如今太后发问,官家道“薛向不加增民间税赋,以一路之力供给五十万山陵钱,实为能臣干吏啊。”

    三司使蔡襄直言道“陛下,如今京师盐价飞腾,薛向所发的盐钞从六贯一席涨至如今二十贯一席,这山陵钱从何而来,全仰仗汴京百姓所给啊官家为何不谢百姓,反去谢了薛向呢”

    蔡襄此话一出,把官家顶得七晕八素。

    章越看得官家十分狼狈,初登宝位的他,对付蔡襄如此前朝大臣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眼见官家下不了台,章越出班道“汴京盐价至今仍未降下,是臣辜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