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道断修罗 > 正文 第六十四章 风雪送行易水寒
    张良拱手回道“掌柜说,有缘再会,无缘就此别过”

    他没有说李修元已经在河的对岸等自己,这一刻张良感觉自己跟荆轲有几分相似,因为他也曾告别过夫子跟李修元。

    他也曾跟大块头在博浪沙前刺秦,虽然那回自己两人以失败告终。

    只是,这是他心里的秘密,他没有告诉夫子也没有告诉李修元,甚至连淑子他也没说。

    就像李修元曾经跟他说的那样,有些秘密,不一定要说出来。

    同样是一身白袍的高渐离,看着眼前张良和荆轲,忍不住问道“两位何不结伴而行这长路漫漫,不寂寞么”

    荆轲拍了拍高渐的肩膀,沉声回道“荆轲要保持自己的心境,不能把张良也拖进来。”

    张良想想,自己还有一个怕惹麻烦的李修元呢

    想到这里,跟三人拱手说道“张良一路走走停停,说不得还要往东海走上一回,只能请荆先生珍重了”

    荆轲拱手回道“我大燕男儿,自是独来独往惯了,我们有缘再会”

    太子丹看着二人说道“既然如此,二位一路珍重我们有缘再会。”

    荆轲想了想,看着张良问道“不知我们这一路西去,要花多久才能到皇城”

    张良低头想了想,揖手回道“我来时走走停停,耽误了不少日子,若是先生一直往前,想来花上十二、三日就能到。”

    “谢谢,我有些等不及了。”荆轲微笑着说道“一路小心,现在的世道可不太平。”

    太子丹摇摇头,跟荆轲说道“荆先生保重身体,这一路莫要招惹了路上的劫匪”

    荆轲指着身后的秦舞阳说道“这里有一个保镖,估计土匪听到他的声音,就要远远地溜掉了。”

    秦舞阳看着他嘿嘿一笑,却也没有说出话来。

    马车里的李修元闻言却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你指望这猫儿一样的家伙能替你遮挡前路的风雨岂不知道老虎来时,他连自己都顾不了,又如何帮你杀敌”

    就在这时,赶车的老张问道“掌柜的,我们要不要去那小坡上那里可以远远地看到张良公子他们。”

    李修元掀开帘子的一角,望着河畔不远处的一处小坡,回道“就去那里吧,一会张良自己会过来的。”

    老张点了点头,赶着马上缓缓往小坡上而去。

    李修元掀开车帘的一角,穿过古树、风雪、小桥,往易水之畔的众人望了过去。

    就像他在车中也曾穿越了无数的时空,想着荆轲顶风冒雪,一路往西只为刺秦而去。

    易水河畔,风雪依旧。

    张良紧紧地握着高渐离的手,凝声说道“欢迎先生来皇城,有缘我们再把酒言欢,大醉三天。”

    高渐离深深一揖,轻声说道“代我向李掌柜问好,我喜欢他的酒,更喜欢他弹的曲子。”

    准备好祭祀仪式的下人过来,看着太子丹问道“时辰已经到,公子可以祭路神了”

    太子丹点了点头,祭过路神,这远行的荆轲和春舞阳就要离去,君臣怕是再见无期了。

    张良跟太子凡说道“请公子主持祭祀仪式吧这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

    荆轲揖手说道“请殿下上前,为我们开道,让荆轲为大燕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高渐离说道“长路漫漫,荆兄一路保重”

    太子丹望着众人凝声说道“且待我们祭路神,敬天地,为先生送行”

    于是乎,一众目睹太子丹上前点着了下人准备好的香烛,一道淡淡的檀香在风雪中弥漫开来。

    祭祀礼仪,焚纸烧香,太子丹静静地将手中的祭祀诵完,最后放在烛火上点着敬天。

    一众身着白袍的来宾齐齐向天行礼,又跟路神祈祷。

    易水村的百姓纷纷跪着向天行过大礼,跟路神跪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有一个丰收之年。

    张良跟高渐离道别,想了想,将带来的一壶酒递给了他“这是掌柜送你的。”

    高渐离收了酒,长叹道“人生得一知己,虽死足矣”

    荆轲跟太子丹一揖道“臣下此去恐再见无期,请太子殿下保重身体,忘了臣吧”

    太子丹紧紧地抱住了荆轲,痛哭道“是我无用,连累了樊将军和先生,先生保重”

    荆轲泪水瞬间直往下洒落,怔怔说道“此别后,忆相逢,殿下珍重金安”

    高渐离摇摇头,拍着两人的肩膀说道“殿下荆兄,就算今生我们做不成兄弟,还有来世呢”

    张良看着三人的模样,忍不住说道“有些事总要人去做,三位不必如此。”

    靠在车内的李修元望着易水河畔的一幕,想着自己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忍不住喃喃叹了一声。

    默默地将古琴搬出搁在腿上,掏出手巾擦拭琴弦、琴身。

    一声呢喃道“悲莫悲兮,悲莫悲兮”

    手指轻拨琴弦,一声如三九寒冬之穿石水滴,从琴弦流出。

    这一滴穿石水滴还未落在白雪皑皑的地上,便已经化为将军手里的一把钝刀,拖在长街上发出刺耳的声音。

    还没等张良一行人回过神来,这一道铿锵的拖刀之声,瞬间化为了漫天的飞雪。

    天空呜呜咽咽,雪花将易水河畔装点得格外素雅,似要为九死不悔的荆轲在易水河畔打造一座永不消失的灵堂。

    这一刻,天地失色,万物同悲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将军英魂归故里,笑看风云入轮回。

    高渐离一惊,他自是听出这是李修元当日在客栈里弹奏的那一首神曲。

    由此仿佛从这幽幽琴声中看到了荆轲壮烈不回的那一幕,当下忍不住从马车上将自己的筑也搬了下来。

    一时间,高渐离的耳中是李修元镇压一方天地的神曲。

    手里却不停地弹奏敲着面前的筑,荆轲跟太子丹和着节拍仰头高歌,一道悲壮的歌声空破雪雾,直冲云霄。

    听着眼前这悲壮的琴声,前来送行的宾客止不住痛哭流泪水上。

    风雪漫天,李修元古琴飞出的曲调越来越庄严,天地间传来一道呜呜的风声,回响在李修元和高渐离两人悲壮的琴声。

    一刹那,曲到妙处,天空飞舞的雪花仿佛在一刹那定住,正如易水河畔的众人一样。

    时间,在这一刻停止了片刻

    曲到情深之处,高渐离的节拍越来越激烈,荆轲高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高渐离和公子丹、张良等人齐声高歌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众宾客一惊,齐声跟着回应,跟着节拍一共高歌,为荆轲二人送行

    曲罢歌毕,荆轲跟众人一揖到地。

    转身拍着秦舞阳的手臂,沉声说道“时辰已经到,我们也该过桥了”

    太子丹跟荆轲一揖到地,张良想了想,也跟着一起身两人行礼。

    车夫拉着马车过来,荆轲挥手踏进了车厢,秦舞阳跟着也钻了进去,再也没有回头看眼风雪中的太子丹,以及前来送行的众人。

    马车缓缓踏上木桥,踏着送行之人悲壮的歌声,往易水的彼岸而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坡上,马车里的李修元已经收起了自己的古琴,缓缓放下马车的帘子,看着碾过易水小桥的马车,禁不住呢喃道

    千秋二壮士,烜赫易水行。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大燕的漫天风雪吹不到遥远的大秦,关山万重挡住了这一抹杀机。

    张良赖在马车里煮茶,望着漫天的风雪发呆,心想冬至两人怕是赶不回皇城的书院。

    张良陪不了淑子,李修元也看不到小黑。

    只有远在蓟城的高渐离,陪着太子丹在城中煮酒赏雪。

    虽然李修元没有跟荆轲同行,但是他知道的荆轲跟他一样,都是往西边的皇城而去。

    过了易水河,李修元便失去了荆轲的踪迹。同样,离开了大燕,荆轲便再也没有再见过张良。

    而这个时候,夫子已经带着小黑的淑子回到了书院。

    站在漫天雪花之中,小黑和淑子练了一个时辰的剑,读了一个时辰书,回到屋里给夫子烧了一壶水,等着煮茶。

    一壶水还没煮沸,夫子捧着一卷竹简正准备跟两人说文解字之时。

    山上的小院来了客人。

    看着一身白袍的公子苏,夫子笑道“这下雪天路滑着呢,你跑来做什么”

    公子苏将带来的食盒和糕点放在门边的桌上,跟夫子见了礼。

    微笑着说道“弟子久不见老师,今日只是过来看看,没想到山下的先生说老师已经回来了。”

    夫子看着一旁煮水的淑子和小黑说“过来见过你们的师兄。”

    小黑凑上来闻着公子苏转了一圈,皱着眉头说“我好像听哥哥说过师兄哦”

    淑子给公子丹浅浅地福了一个,笑道“淑子见过师兄。”

    公子丹一边回礼,一边看着小黑问道“你哥哥是谁我认识他么”

    小黑摇摇头“师兄没有去过我家,自然不认识哥哥了。”

    夫子笑了笑“小黑的哥哥是张良的朋友,如此一来你应该明白了吧,淑子以后会嫁给张良,他们算是一家人吧。”

    公子苏闻言一怔,半晌才说道“原来是张良啊,那家伙我好久不曾见过他了。”

    想了想继续说道“老师今日皇城出了一件怪事,我估摸着你住在山上,还没得到消息。”

    夫子放下竹简,淡淡地问道“发生了何事”

    淑子面的水已经烧沸,她正试着往壶里落茶,要跟老师泡一壶茶待客。

    公子苏笑道“卢元家里出了一件大案,就是皇城里的那个神棍。”

    夫子一听乐了,跟小黑说道“不就是春日诗会,逼着你哥哥写诗,然后让你赢了五枚金币的那个家伙么”

    听到这里,小黑忍不住惊呼道“神棍死了当初他可是逼得哥哥为张良的事上了公堂来的”

    想到远行的哥哥和张良,小黑忍不住问道“师兄,那家伙跟我哥哥和张良师兄有关系吗”

    公子苏摇摇头说道“据说卢府昨天夜被杀手光临,护院,十几个修士都死了,府上的下人吓得纷纷逃离”

    夫子叹了一口气,淡淡地说道“还好张良不在皇城,否则卢元这家伙又得把这事扯到他的身上。”

    公子苏一听,忍不住问道“张良去了何处”

    ibiqu,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