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综穿]公主难当 > 第71章 我给二凤当公主13
    虽说朝廷已经竭尽全力制作筒车,架设到各条水道上了,但是,这年头效率就在这里,哪怕玄微提出了流水线作业法,但是,手工制作跟机床又不一样,甚至,流水线作业要求的是零件精度,你没这个精度,让人搞流水线作业,很快,你就会发现,零件放到一起,根本拼凑不起来。

    秦朝那会儿凭什么能做简单的流水作业,那是因为他们很早就将度量衡给固定下来了,有着这样的基础,他们才能席卷天下。毕竟,其他国家三个月才能补充的军械,秦国一个月就能搞定,光是从这点看,秦国的战争潜力也远胜六国

    但是秦国灭亡之后,汉朝虽说将秦朝那会儿的制度修修补补或者是改头换面重新使用了起来,但是,在度量衡上却没有重新达成一致,所以,再也没这种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出现了。

    好在李世民早就做好了这一季收不到赋税的准备,因此干脆大手一挥,减免了旱灾地区的赋税,顺便掏粮食让下面的百姓帮着假设筒车,在自家村里开挖沟渠。这也是从几个穿越者那边得到的灵感,徭役这种事情尽量别出村,普通百姓给自家做事肯定尽心尽力,但是出了村,给别的地方挖沟渠,那就不一样了,他们只会觉得这是朝廷的事情,难免怨声载道。在家门口就不一样了,能省掉不少事情,而且都知道这些沟渠开挖了是为村里的地浇水的,自然心甘情愿,何况,朝廷还给粮食呢,总比以前还得自带干粮来得强。

    事实上,不仅是中原遭了灾,突厥那边更糟糕,他们同样遭遇了旱灾乃至蝗灾,为了争夺草场,突利和颉利直接打起来了,甚至还波及到了契丹、吐谷浑。

    李世民其实很想要插一脚,但是如今是真腾不出手来,大军开拔是要花钱的,现在朝廷虽说有粮食,但是这些粮食是要预备着救灾的,按照那几位的说法,接下来连续几年,年景都不会很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必须保持一定的粮食储备,才能应对这样的灾害,而真要是出兵,那么情况不一样了。赈济百姓,一天管一顿饭差不多就够了,已经算是朝廷仁慈,但是,大军出征,却不能这样算,一天起码要两顿,何况,不光是人,还有随军的骡马,这些骡马也不能随便用干草敷衍,尤其是战马,为了保持战马的机动能力,甚至在战马身上消耗的粮食比在人身上还多。为了将这些粮食运输到前线,就得调用大量的民夫,这些民夫在路上也是要消耗粮食的。

    因此,尽管想要趁着突厥内乱的时候报之前那一箭之仇,雪渭水之盟的耻辱,但是,想到这个需要付出的代价,他还是打起了退堂鼓。不过,突厥不用去处理,还有个梁师都呢,作为隋末军阀中的一员,这位一直以来就是突厥的狗,或者说是突厥安插在中原的搅屎棍,恶心大唐已经恶心了很长时间了,原本渭水之盟之后,李世民就想要解决掉梁师都,结果那会儿忌惮罗艺,后来罗艺死了,梁师都那边却又联系上了突厥,李世民那会儿是真不想跟突厥有什么大的冲突,只得忍了下来。如今,突利和颉利打得不可开交,李世民觉得倒是可以趁机解决掉梁师都了。

    李承乾之前觉悟了之后,倒是很喜欢跟杜荣赵浩还有那位玄微凑在一起,杜荣和赵浩常年待在万年县,倒是玄微如今在将作监已经颇有威望,将作监相对于其他的衙门,算是比较专业的,里头那些大匠就算是将作监的监正少监也得客客气气的,玄微有能力,有背景,自然很快就在将作监站稳了脚跟。

    玄微也是个鸡贼的,起码在贞观朝前期,李承乾的地位是非常稳固的,因此,为了让自己在将作监的日子更好过一些,玄微跟李承乾也走得很近。也正因为如此,玄微也知道当初在终南山,自个预见的那位究竟是谁了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受到李世民的重视,玄微自然是可劲地表现自己。别人在衙门表现,只有同事和上司知道,玄微表现一下,就能上达天听,这等好事,玄微不干才怪另外,玄微也不想要当一辈子的技术官僚,这个上升渠道有限,就算日后整个将作监都归自己管,也不过就是个三品而已,放到整个朝堂上,根本说不上话。因此,这一日,李承乾不过是说漏了嘴,说到了突厥那边内乱,玄微就来劲了。

    玄微其实对这个阶段的历史并不了解,作为工科生,历史就是会考项目,贞观年间的考点大概就是贞观之治还有渭水之盟,这么多年下来,玄微能记得这些已经算是不错了,因此,对于突厥那边怎么回事,玄微其实还是到了大唐之后才知道了一些。但是穿越者之所以更容易出人头地,是因为他们的见识广博,而且更能以其他的角度来看待现在的问题。

    因此,玄微一听就是一拍大腿“好机会啊”

    李承乾有些纳闷,说道“父皇都说了,他原本跟突利有着兄弟之情,之前又跟颉利定下盟约,所以不能插手突厥之事”

    玄微翻了个白眼“太子啊,对于国家来说,内对守信是应该的,这代表的是国家的公信力,但是对外嘛,就没必要这样了你真的相信你父皇会遵守跟颉利的盟约呵呵”

    李承乾听到玄微带着嘲讽的笑声,顿时有些尴尬,没错,这种都是对外冠冕堂皇的说法而已,实际上,只要有机会,李世民恨不得直接将颉利锤死可惜的是,如今大唐真的是腾不出手来。

    玄微笑嘻嘻地说道“圣上不是说了嘛,咱们跟突利有约在前,跟颉利也定下了盟约,那么,作为盟友,面对这样的情况,自然是不能袖手旁观所以,咱们完全可以给盟友一点援助嘛”

    李承乾吃惊地看向了玄微,他又不是什么傻瓜,非要玄微将事情说明白了,才知道怎么回事,玄微的意思无非就是大唐要在突利和颉利之间反复横跳,让他们继续这么内乱下去。

    玄微见李承乾神情,就知道他已经想明白了,干脆又多说了几句“当然了,咱们大唐如今也困难,所以,这些援助自然不能是无偿的。突利可汗是咱们圣上的异姓兄弟,颉利可汗也是圣上的挚友亲朋,所以,得价钱”说了个李承乾虽说不明白,却也能够理解的梗,玄微就说道“突厥那边的确穷,但是,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他们的战马和牛羊,都是好东西啊战马暂且不说,牛牵回来穿了鼻子,就能当做耕牛使用,至于羊嘛,羊毛能纺线,羊皮能做衣服鞋子,羊肉也是好东西,大家都挺喜欢吃,这些只要能运进中原,就是一大笔的钱财”

    李承乾不由有些犹豫“这未免有失上国的气度了吧”

    “呵,什么是上国的气度”玄微不以为然地说道,“自家吃糠咽菜,给外头的人锦衣玉食面子虽然重要,但是大唐如今这个情况,还是里子更重要一些何况,削弱了敌人,就是壮大了自己突厥能有多少控弦之士突利跟颉利两个打起来之后,又会死多少人呢他们死得越多,咱们大唐将来对付突厥需要付出的代价越小嘿,真要是有办法让这两人不死不休,我还真希望他们一直这么打下去呢”

    见李承乾那副犹豫不定的模样,玄微干脆说道“太子,你要是觉得我的话没道理,那你就去找圣上,跟圣上说一说,这总不至于为难太子吧”

    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自该如此,若是父皇采纳了这条建议,那父皇对你自然会有赏赐”

    玄微一乐“那就好,赏赐什么的,多多益善啊”

    李世民如今有钱了,赏赐也大方,以前诏书上说多少金,其实就是多少钱,如今他下发赏钱,就开始以贯为单位了,以至于以前一个褡裢就能解决的问题,如今给下面臣子赏赐,要直接用上马车才行。

    玄微一向花钱不手软,除了自个,他还有个道观要养着呢他不继续当道士了,道观却不能空着,因此玄微弄了两个小道童回来,恶趣味地取名叫做清风明月,让他们日常打理道观,这也是一笔开销。玄微如今这点官职,在长安是没资格分配官邸的,他又不想跟别人挤一块,因此,还在内城租了一个小院子,总之,长安居,大不易,每天睁开眼睛就要花钱,光靠着俸禄,真别想过上多滋润的日子,所以,李世民大方了,他日子才好过,最好这次能直接赐个宅子,他也省得继续租房过日子了。有了房子,回头看看再娶个媳妇,虽说这辈子不至于就这么圆满,却也可以说得过去了

    李承乾没当着一帮大臣的面说这事,因为李承乾不确定他说了之后,会不会有一大群类似于李纲、于志宁的人跳出来说他不够贤良仁厚,那可就没意思了

    因此,李承乾直接去了甘露殿,顺便还能在长孙皇后这里蹭一顿饭。

    长孙皇后对李承乾的到来,还是非常欢迎的,她这里,如今除了风瑜和还不会说话的李治,也就是一个豫章公主了,两个年长一些的亲儿子来得少,毕竟,哪怕是李泰,如今年纪也不能说是小了,之前朝堂上已经有了让李泰这个越王出宫开府的声音,无非就是李世民舍不得,依旧将人留在宫里罢了。

    做父母的,多半是希望儿女之间感情和睦的,因此,见到李承乾来了之后,长孙皇后又派人叫李泰过来,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也算是联系一下感情。

    李世民其实原本是想要去小杨妃那里的,小杨妃生得美貌,虽说是李元吉的妻子,但是,李世民并不在乎这个,小杨妃也是个识相的,李元吉已经死了,甚至小杨妃之前所出的几个孩子也死了,但是她出身弘农杨氏,弘农杨氏虽说当年因为杨玄感谋反以至于受创不浅,但是依旧在朝堂上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小杨妃当初嫁给李元吉,就是典型的政治联姻,是老李家为了争取弘农杨氏的支持促成了这桩婚事,如今再嫁给李世民,虽说只是妃子,但是效果更好。

    结果听说几个孩子都去了长孙皇后那里,李世民便歇了这个心思,出了立政殿就往甘露殿而去。

    李承乾在这一点上还是很了解李世民的,想要找李世民,其实找长孙皇后更方便一些。李世民虽说有着寡人之疾,但是对长孙皇后,一直没得说。

    李世民也很乐意看到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因此,一顿饭吃得那叫一个其乐融融。用过晚膳之后,李承乾便跟李世民说起了突厥那边的事情。

    李承乾也没撒谎,说都是自己想的,将玄微说的那些话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就跟李世民说了一遍,李世民微微眯起了眼睛,沉吟了起来,然后看向了李泰“青雀,你觉得如何”

    李泰不由结巴了一下,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真要是这般,是否有违背信义之嫌”

    风瑜在一边插口道“四哥,这怎么就违背信义了,之前阿耶不就说了吗突利和颉利都是咱们的盟友,在这种情况下,帮着哪一方都不行,所以,要么两不相帮,要么就是两边都帮,这才是在履行盟友的责任呢”

    风瑜这般根本就是诡辩,真要是中立,难道不应该是从中调停吗李泰在一边看着风瑜的眼神,那叫一个古怪,自个这个妹妹到底是从哪儿学来的这些奇怪的想法

    但是这却很符合李世民的胃口,李世民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丽质这话说得不错,既然两边都是朋友兄弟,那肯定不能只偏袒一方啊,他们如今受了灾,咱们还是要帮忙的,所以,他们用草场没法额外养活的牛羊战马,跟咱们换他们需要的东西,难道啊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李世民这话一说,李泰就知道李世民什么意思了,他有些嫉妒地看了李承乾一眼,心情不由郁闷起来。李泰别看年纪不大,心思其实不小,既然自家阿耶能以嫡次子的身份变成皇帝,那自己为什么不能呢何况,李泰身边还有的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

    当初那些山东士族投资了李建成,结果李世民根本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将桌子都掀了,李建成一死,甚至直接被斩草除根,山东士族再想要借着李建成掀起什么风浪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比起算得上是温和派,甚至是亲近世家一派的李建成,李世民却不是这样的人。李世民的性子素来强硬,甚至大家私底下都觉得他其实是第二个杨广。杨广当年就是那般,他好大喜功,各种折腾,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要削弱世家贵族的力量,可惜的是,他将所有人都得罪了,到头来,连宗室外戚都背叛了杨广,他不死,谁死呢

    而李世民的性子与杨广相当,但是他却比杨广会经营自己的名声,这对于世家来说,李世民显然比杨广更难对付。不过,李世民虽说勉强还算是年轻,但是,皇帝的寿命一向不会太长,李世民十几岁就上了战场,还是个喜欢行险,自个亲身上阵的那种,这种人几乎是不可能长寿的,因此,这些世家就将目光投向了皇子。

    这些世家并不想将赌注压在李承乾身上,因为李承乾身上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他是嫡长子,李世民对他也看重,给他配备的班底也很豪华,另外,李世民还准备将一帮勋臣捆绑在李承乾身上,这样的李承乾,还用得着那些世家来锦上添花吗所以,相比较而言,李泰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也是嫡子,跟李世民有些相似之处,真要是跟李承乾相争,李世民估计到时候也只好跟李渊这个太上皇一样和稀泥,毕竟,总不能真的对某个儿子下狠手吧,那可都是亲生的因此,李泰开始读书之后,就有一帮人有意对李泰进行引导,暗地里头坚定李泰的决心,并且时刻准备给李泰造势。

    对于这些世家来说,玩这等阴谋诡计简直是再容易不过了,因为对他们来说,勾心斗角,挑拨离间简直就是本能,从汉朝的时候开始,这些世家就是这么做的,可惜五胡乱华的时候玩脱了,以至于不少世家直接消亡,但是,如今的这些山东士族,在北朝的地盘上屹立多年,硬生生熬过了最困难的那段时期,到了后来,甭管坐在位置上的是慕容氏,还是拓跋氏,或者是宇文氏,以至于是后来的杨家,谁上了位,不得靠着他们呢关陇军事贵族靠着不断与鲜卑人联姻,掌握了绝大多数的兵权,为了制衡他们,也得好好重用他们这些士族呢

    所以,他们有的是时间,横竖李世民不能真的将他们干掉,要不然,朝堂上能有多少合适的官僚呢总不能依靠那些寒门庶族出身的勋臣吧这些人带兵打仗有一手,真要是管理地方,那就呵呵了,毕竟,地方上那些世家豪族要是不支持的话,任凭什么人,也别想好好当这个地方官。

    李泰如今虽说没有真的完全被这帮人教歪掉,但是,心里早就存了跟李承乾相争的想法,所以,他如今很多时候,简直就是本能地想要跟李承乾对着干,在这个过程中再打着仁义的名义,那差不多就能无往而不利。结果这会儿却是根本没用,因为李世民一直记着渭水之盟的耻辱,所以,李世民不吃这一套。反而等到李世民将颉利抓回来给大家伙跳胡旋舞了,再跟他说什么仁义,李世民肯定也就答应下来了。因为那时候,李世民就是天可汗了,在他眼里,胡人也是自个的子民,自然对这些胡人也要讲仁义。

    这种观念其实是很难扭转的,不过呢,等到大家真的从中得到了无法拒绝的好处,那么,他再想要喊着仁义,只怕朝堂上就没几个人肯答应了毕竟,到了那个时候,圣上您倒是仁义了,咱们的羊毛从哪儿来,廉价劳动力从哪儿来呢

    李世民沉吟了一番,说道“既然是玄微说的话,那么,明日就让他具体写个条陈出来,朕好在朝堂上跟诸位大臣探讨一番”

    李承乾赶紧起身说道“儿臣代玄微多谢父皇”

    李世民笑道“你这些日子,跟玄微关系不错”

    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玄微虽说自幼学道,但是,却是个博学多才的,又有一颗玲珑心窍,往往能一语中的,儿臣与玄微相处,所得颇多,觉得玄微不愧是良师益友”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你东宫的几位先生在学问上头,的确颇为不凡,但是你是一国太子,倒是不必拘泥于这些儒学文章。朕当年读汉书,记得当年汉宣帝有言我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虽说如今已经是大唐天下,但是高明你依旧得记住这句话”

    李世民这话就有些露骨了,真要是传出去,只怕不知道多少儒臣要跳脚,但是这会儿嘛,实际上儒家并不算强势,因为南北朝那会儿宗教的崛起,如今这个时候,反倒是佛道两家比较强势,儒家嘛,就是个弟弟何况,这会儿在甘露殿,就算是有起居注,那也是内廷的,这些话谁敢传出去。甚至,就算是李泰也不会没事说出去,因此,这会儿不光是李承乾,连李泰都跟着站起来俯身下拜,表示自己受教了。

    等到几个孩子各自告退,长孙皇后才说道“二郎今日怎么说起了汉朝之事”

    李世民有些惬意地张开双臂,任由长孙皇后帮着他更衣,口中说道“不过就是心有所感而已,高明是太子,总不能只知道仁义道德吧他如今跟那玄微交好,这就很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身边得有不同的声音,才能不被人糊弄了,哪怕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但是总比别人怎么说,就怎么信来好”

    李世民也是听一帮穿越者的言语听得多了,穿越者嘛,早就不相信什么儒学了,他们笃信的是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放在后世学校里头,文科生很多时候都是要被鄙视的。他们虽说不会在大庭广众下说这些,但是平时的时候难免透露出来,李世民听得多了,自然也就觉得这些的确有些道理。毕竟,虽说如今许多当官的都是学经义的,但是真要是做事,这些经义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就算是教化一方,他们都干不好呢因为,他们的教化只肯针对上层,也就是那些中小世家,最多再加上当地的豪族,至于下面的寒门还有寻常百姓,想要接受什么好的教育,那是想也别想。

    李世民也从一帮穿越者嘴里知道了如今科举的弊端,如今科举想要上榜,需要的是营销自己,光会读书没有用,你得先想办法出名,先拿出一些作品出来,打出自个的名头,然后再到处行卷,给那些达官贵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那么,这才有可能上榜,你要是真的以为科举就是拼学问,拼能力,那你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吧像是当年房玄龄,他能举进士出身,不就是因为他其实是清河房氏出身吗家里早早就给他将名声营造了起来,这才在科举中一举上榜。你看看自从科举开办以来,能够上榜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这里头的猫腻了,反正是跟寒门学子没什么关系的。

    因此,李世民已经准备对科举进行改革,这会儿改其实阻力并不会很大,因为科举其实还没正儿八经举办几次,关于科举的规矩本来就经常在变,还没形成定例,所以李世民还可以好好改一改,甚至取消这几年的科举,先想办法让寒门学子读书的比例提升上来才行。另外,科举的科目也要改一改,加大明算、明法的比例,至于明经和进士科干脆将人数再精简一些。

    这些李世民也就是藏在心里,还没有对外宣布,如今他需要做的就是先解决突厥的问题。

    李世民将玄微递上来的条陈拿到朝堂上之后,果不其然引发了朝堂上的争论,像是原本天策府的旧臣对于这样的做法都是比较满意的,他们多半是军功上来的,削弱敌人,那不就是提升自己吗大唐跟突厥迟早会有一战,趁着如今这个机会,正好可以好好给东西突厥放一放血,到时候大唐再征讨突厥的时候就能省掉不少麻烦。另外一些就是属于那种本身就具备相当战略眼光,或者说对突厥没什么好感的,比如说魏征,一直以来,魏征秉承的理念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他在对突厥的问题上,一直表现得比较强硬。这会儿既然有这么好的办法削弱突厥,还不用废自家多少力气,甚至还能赚上一笔,这哪有不能干的道理。

    但是,另外一些人却不这么想啊,他们有的纯粹就是迂腐,有的却并不希望大唐能够彻底压制突厥。实际上,之前突厥人能够一直打到长安,你说这里头没有北地世家的配合,谁信啊从汉朝那会儿开始,世家就习惯于建造坞堡,据地自守了他们是具备着相当的战争潜力的,要不然,那几个世家凭什么能渡过五胡乱华时候最混乱的那段时间呢像是如今的北地,坞堡依旧是存在的,若是他们肯出力,突厥人在幽燕之地就要碰上不少硬钉子,哪里还能深入中土,一直打到关中来

    只不过李世民那会儿近乎是自顾不暇,所以没法追究。等到过了这段时间,这些人就算是想要追究,也找不到证据了。

    北地许多家族跟突厥一直是有联系的,他们甚至是挟突厥自重,借助于突厥的威势,他们就能在北地做他们的土皇帝,谁要是不听他们的话,他们就能借助于突厥人将对方祸害掉,然后,突厥人得到人家的粮食家产,他们能得到对方的土地。另外,北方一直存在着一些走私现象,这些家族将突厥人所需要的粮食、盐巴、铁器、茶砖之类源源不断地走私到突厥,从他们那里换取皮毛牲畜还有黄金,赚得盆满钵盈,至于说他们这样资敌,会不会给大唐带来什么祸患,他们是不会管的,在他们心里,家族才是第一位的,家族没了利益,那还要国有什么用就像是当年杨广,一门心思削弱这些世家,结果他北巡的时候,硬生生就被突厥人堵在了雁门关,差点就死在那里。大隋最后烽烟四起,十室九空,也有这些人在暗中推波助澜。

    因此,这会儿他们就直接跳了起来,一个劲地打着仁义守信的名号,又说什么朝廷要有上国的气度,还有干脆虚言恐吓的,毕竟,若是突厥那边拿到了东西,反过来联手对付大唐又如何如何

    李世民看着这些人在朝堂上上蹿下跳,一时间都有些作呕,他们到底是怎么把自个的私心包裹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言语里头的。真要是信了这帮人,那真的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好在李世民决定了的事情,虽然有人能够动摇,但是绝对不是这些人,因此,他很快就下定了决心,然后派使臣分别前往突利和颉利那里,跟他们商量援助的事情。大唐可以给这两方一些必要的物资,当然,兵器铠甲肯定是不行的,这些送过去,李世民还真担心那两位直接翻脸,再次联手找大唐的麻烦,但是,粮食,布料,药材,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大唐还是可以的。当然,若是他们付出的东西足够多,那么,其他的也不是不能商量嘛

    朝堂上这般风起云涌,却让某个刚刚苏醒的穿越者有些懵逼,等到他在茶楼里头听到有人在那里讲哪吒的故事,整个人都傻眼了。

    杜荣他们的策略很是很对的,这位新鲜出炉的穿越者在意识到除了自己,还有其他人是穿越的之后,他就想要去接触一下穿越前辈了。他得先看看这些穿越前辈已经做到了什么程度才行。这位穿越者的金手指很不符合这个时代,他拿到的居然是个召唤武将的金手指,问题是,如今已经是天下太平了,他拿什么来召唤武将,召唤出来又干什么呢

    他之前考虑着如果大唐想要征讨突厥的话,自个可以去从军,然后杀上一批突厥人,用杀戮点召唤出几个武将出来,然后自个完全可以借着这些武将横扫突厥,然后往西去找波斯大食的麻烦嘛结果一问时间,这会儿是贞观二年,距离大唐收拾突厥还得好几年的时间。

    这位原身就是寻常小市民,父母都已经亡故,他继承了长安县里头的一所民宅,家里还有几贯钱,除了一个出嫁的姐姐之外,也没别的亲人,他这个身份,想要参军显然是不行的。大唐这会儿用的是府兵制,所谓的府兵,其实就是半耕半兵的那种,平时耕种,在农闲的时候训练,等到打仗的时候自备兵器马匹从军。他这个身份可不够格,尤其他是家里独子,还没成婚,没有孩子,虽说招了这样的人,就算是战死了,也能省掉一笔抚恤,但是相应的,这是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观念的,这年头就算是征兵,也不会选择这样的人家,太作孽了,一个不好,不是要叫人家断子绝孙吗

    这位为了开启自己的金手指,真得找穿越前辈帮忙,毕竟,以他原身的人脉关系,肯定是没法进军营的。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傻瓜,肯定是不会跟对方说自己有金手指,必须要在战场上杀人才能开启。因此,他琢磨了一番,编造了一个借口,就说自个会的东西不多,这年头想要出人头地,最快的办法还是捞取军功。至于为什么他相信自己能争取军功,嗯,可以编一个家里长辈是民兵,自己也是军事迷的借口,他可不会说什么自个上辈子当过兵什么的,到底有没有当过兵,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他上辈子就是个游戏宅,靠着直播游戏混个低保,怎么看也跟军人搭不上边好不好。

    将一切盘算妥当了之后,这位就买了点东西,打听了一下杜荣的县子府,就找上门去了。

    杜荣的县子府一直是被李世民关注的重点,这位前脚找上门,后脚李世民的人将他原身的情况就查得一清二楚,李世民不由开始琢磨起来,这位能给大唐带来什么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