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化宋 > 正文 第168章 你说了算
    陈行舟最终还是以考虑数日, 再给他答复回由,将萧兀纳暂时打发走了。

    等萧兀纳离开,陈行舟旁边那位一看就很有风骨的老年文士便走上前, 拿起那封文书, 并且从袖袋里拿出一片凸镜,仔细观看。

    文书的内容并不复杂, 第一条是宋金联袂夹攻辽国, 以长城为界,以北由金军负责攻取, 长城以南由宋朝发兵攻打, 西京云中府则由宋金联合攻取,如一方不能如期履行, 便算失约。、

    第二条是灭辽后,除平、营两州外的幽云故地归宋,大宋把献给辽国的岁币转送给金国, 并且另外追加二十万贯。

    第三是双方都不能与辽勾结, 不能招降辽国叛将。

    第四是西京诸地内蒙古中部原则上归宋所有,但到底怎么还, 以后再商讨论。

    陈行舟给自己倒了杯茶, 缓缓走到老爹身边, 不发一言。

    “糊涂糊涂”陈瓘看着其中的内容, 几乎是痛心疾首,“金人崛起之势如龙, 宋辽却是势微,若没了辽, 大宋怕是有难了。”

    陈行舟早就知道这点, 很淡定地喝了口茶“你说说, 这事该如何做,可要发兵长春州”

    他手下的火枪兵人数不多,也就一百来人,一旦损失了,很难速度补充上来,辽阳抵抗起金人来,可就不易了。

    陈瓘按住文书,沉吟道“金人这是在试探,幽云之地,最重要的便是平、营两州,尤其是渝关,临山接海,只有北面连陆。说是天下第一关也不为过,金人不放弃此地,便是有那南下之心。”

    陈行舟当然也明白这点,但他都能想到宋使在谈判里的被动,不由得嘲讽道“这平营两州,大宋从来就统领过,而在辽国,平营二州也不属于燕京管辖,而是属于平州路,这要是往上追述去唐朝,就更没理了,大辽当年也占领过东京的。”

    总的来说,就是大宋太废了,这样的水平,说什么自古以来。

    陈瓘看着带着数分桀骜的长子,不由叹息“舟儿啊,当年你也是温和知礼的读书人,如今怎么尽是一副武夫的不驯之态,到底是谁把你娇惯至此啊”

    陈行舟挥挥手“别说这些,我可不是请你来当爹的,快说。”

    这逆子,陈瓘到底是心疼儿子,只能是帮着参谋“辽国这败再败,军心离散,大宋与辽承平百年,不修武备,这攻辽之盟,怕是难以成事。”

    “那,你的意思是不出兵,让辽国背腹受敌,大宋得胜”陈行舟问道。

    “不,你得出兵,”陈瓘感慨道,“如今大宋上下,早就被幽云十六州迷了眼,只有大宋君臣真正领略了辽国军威,才能知道金国之患,尤在辽国之上。”

    陈行舟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一想到自己竭精殚虑就是给这些废物帮忙,还是心中抗拒,只是道“行,这事我考虑一下。”

    陈瓘明白他又要去信询问他的那位老师,不由心思复杂,他当初带着哀痛焦虑之心过来,结果看到一个平平安安的儿子时,心中惊喜无以复加,都来不及多问,就抱着儿子一番痛哭。

    而后问起他的病如何,结果儿子说他根本没病,只是为了把他骗过来为辽国效力,气得当场拿起拐杖抽了儿子,但后来了解了辽国局面,又开始心疼远在海外依然心念故土的儿子,尽力相助,后来发现儿子脑子里有些危险思想,想要教育扭转,结果反而被他说服。

    唉,真想见见儿子口中那位师尊,究竟是何等人物,这么几年的时间,怎么就把他儿子给教成这样。

    赵士程很快接到辽东的传书,当然也知道大宋的盟约,与历史上的宋金海上之盟约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这也是正常的,女真人作为唯一一个两度入主中原的异族,本身除了武力,智力也并不低,平州的渝关,就是后世的山海关,吴三桂就是因为它名垂青史,有了这里,幽云之地给不给大宋,并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朝廷机密大宋哪来的机密,有的是反对派找茬,让辽国起戒心也没什么问题,大宋要攻幽云,那调动兵马与粮草,根本就瞒不了辽人。

    现在的问题是,大宋根本打不过,历史上,靠着辽将郭药师的反叛才攻入北京,结果进去了又让人给打了回来,十万大军崩溃,这可是大宋最能打的西军他需要利用好这个机会,至少,不能让西军损失太大。

    最好是让种彦崇、刘锜等人在这场大战中崭头露角,要知道,在战场上才是最能升迁,获得军功的路子,如果能把长跑将军刘光世父子都送在这场大战里,就更好了。

    刘光世父子统领可以说是北宋攻辽失败的最大功臣,两人都畏战如虎,逢战必逃,无数次将友军丢下,却因此在整个抗金之战没受大的损失,最后混了个和岳飞齐名的“中兴四将”之一。

    盟约签订后,西军必然会去攻辽,以攻辽最低标准十五万大军来算,河北一带的粮草、兵马调动最快也要三个月,而且天气一冷,不利大军出击,也就是说,大宋攻辽,最快也要明年四月。

    其中能做的布置很多。

    赵士程深吸了一口气,写信建议陈行舟出兵助辽,至少,要暂时将女真钉在辽东一带,不能让他们攻略上京,一旦上京危急,辽国必然内乱四起,金人如今人手不够,占据的地盘不会长久,一到天寒,必然会退回金国,只需要驻守两三个月便可。

    写完信,赵士程看着一边正在为他磨墨的张荣,不由大感头痛“我这信都写完了,你怎么还在磨墨”

    张荣神色恭敬“徒儿只是想多服侍一下师父您啊,这点小事,当然义不容辞。”

    “成语用错,对师父不能说义,得说孝,”赵士程教训了他两句,又道“十五把火枪已经是从牙缝里给你省来的,你平日多多训练,别的就莫要想了。”

    张荣哦了一声,失望地放下手,把砚台拿去洗了,那垂头丧气的模样,活像一个没抢到脑子的丧尸。

    赵士程一连抱怨着的徒弟们真是越来越不听话,然后寻了一笼羊肺喂给大鸟阿青,自己则小心地去找鸽子送信。

    陈行舟收到师父的信时,已经是九月了,在辽东,这里已经进入了秋季。

    他那时正在参观怨军的营地。

    金国崛起后,东北大量民众为躲避战事,四下逃亡,给辽阳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

    好在陈行舟经营了辽东好几年,治下有了几分底子,勉强抗住了这二十余万的流民,帮他们在辽东安家,他们吃着薄粥,却干着苦活,累死者不计其数。

    但陈行舟也没有办法,最难的那些日子时,他几乎掏空了辽东治下的所有府库,最后还靠着师父的接济的羊毛粮食,另外订下多劳多得的规矩,险险把冬天熬过去,等春来了,才勉强把饥民们的口糊住。

    同时,饥民中的青壮被他招入军中,成为了怨军,如今是郭药师的治下士卒。

    他今天便是过来视察军中有无克扣军卒的情况。

    只是,在听说是陈相公来了之后,他只要沿途走过,便能不断看到有士卒向他叩首。

    “什么情况”陈行舟问陪同的老郭。

    “你难道不知如今你在辽东的名声么”郭药师奇怪地看着他,“救济饥民的时候,你在难民营里和他们同吃同住,又镇压了其中欺压良民的匪类,还让妇孺编制冬衣,你都忘记了么”

    “就这点事”陈行舟有些头大,随便指了几个,“你、你,还有你,过来。”

    郭药师点头,很快,那几个被点名的大头兵都激动地走了过来。

    陈行舟挨个问了他们姓名、籍贯,家里还有什么人,住哪里,今天吃的什么

    他问起人来亲切温和,宛如聊天一般,把这几人感动得差点跪下,有问无不答,甚至还主动找话,什么都说了出来。

    陈行舟分析了一下,发现这军中情况还成,便点点头,准备去看下一个军营。

    “留守等等”一名士卒突然叫住他,在他诧异的目光下拿出一个包袱,将一张很粗糙的羊毛披风跪献了上来,“这是我妻与织坊中妇人省下来的羊毛织成的披风,是小人等一番心意,谢过留守活命之恩。”

    “受我活命之恩的人多了去了,要是我都收,家里还要不要别的物什了,”陈行舟笑着摇头,拿自己私印在那披风上盖了个极浅的红戳,“就当我收下了,退下吧。”

    那小兵眼中瞬间浮起了泪水,感激涕零地抱着披风,用力叩首。

    郭药师啧了两声“又是这样,到哪都是这样,也不知你和王洋到底哪个厉害。”

    陈行舟冷哼一声“我不这样,你的兵,你的火枪,可都是王洋的了。”

    提到火枪,郭药师瞬间乖巧得如同一只小羊,不再提别的师兄弟。

    这时,特母哥找了过来,说梁王招见陈先生。

    陈行舟微微皱眉,耶律雅里素来闲得发慌,若是有事都是直接来找他,若是正式地让他去见,想来是又来了什么大人物,真是惹人厌烦。

    路上,特母哥告诉陈行舟,来的是一位贵客,这位可是真的贵,他是辽帝的亲叔叔,当年差那么一点点,就取代辽帝成为皇帝的耶律淳,先前辽帝亲征大败后,朝廷诸臣十分不满,质疑他不能当皇帝,不如皇叔耶律淳贤德,想拥立耶律淳为帝。

    好在耶律淳脑子清楚,知道此时朝廷不能内乱,所以坚决支持辽帝,这才暂时平稳了朝局。

    如今,朝廷任命耶律淳为都元帅,过来统领辽东招募的怨军,攻打金国。

    “什么”陈行舟难得带了怒意,冷笑道,“他敢提出这条件”

    当时饥民冲击辽阳时,他多次请辽朝支持粮草,但从头到尾都没人理会过他。

    特母哥安慰道“莫气莫气,你若是不愿,咱们让他死在战场上便是。”

    陈行舟皱眉道“说什么胡话,他可是撒鸾的叔爷爷。”

    特母哥淡定道“辽阳这里,你说了算,殿下若是听了噩耗,最多哭上几日,不会反对的。”

    陈行舟轻咳一声“不要说得好像我在祸害忠良一样。”

    特母哥忍不住笑道“行了,耶律淳算是朝中少有的良臣,他会知道轻重,只是你要想好,咱们是不是真要攻打金国,殿下正等你呢,这事,得你说了算。”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