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综穿]莫名成了金大腿 > 正文 第267章 梁祝(六十一)
    皇帝虽然有了想法, 但也没有一蹴而就,反倒打算徐徐图之,准备再观察观察谢观主这个人。

    再加上皇后产子后不久,就迎来了后宫中的婴儿潮。

    先是两个美人临产, 一前一后生下了两位公主, 其中一个公主生下来就咽了气,惹得皇帝好大的不快, 立即让御医调查公主夭折的原因。

    御医查了半天,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 美人身体本身就不好, 再加上怀孕期间一直惊惶不安, 吃喝上都极尽小心,胎儿在肚子里就没养好, 产程又太长, 在产道里硬生生的憋死了。

    美人哭了半天,见御医竟将公主夭折的事推到自己头上, 顿时不顾产后虚弱, 跪在地上磕头发誓“妾身怀孕期间,吃喝一应照着御医关照所吃, 他说吃三块禽肉, 妾身不敢多吃更不敢少吃, 生怕伤及腹中胎儿, 怎会在怀胎的时候没养好呢定是这几个老货推脱责任,陛下, 您要为妾身做主啊。”

    美人刚刚生产,本就虚弱,此时这么一哭, 更是凄惨无比。

    可御医此时也急了,紧跟着跪下来“回禀陛下,当真是小公主在胎中太过虚弱啊。”的

    皇帝被美人哭的脑袋疼。

    此时他又想到了谢观主,于是赶紧派人去接谢观主。

    美人因为刚生产,到底是自己的女人,皇帝也不是那冷心冷血之人,便先叫宫女将美人送回了房里,暂且先躺着休息,御医也被叫了起。

    一时半会儿,这产房外,竟寂静的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外头传来一声通报声“谢观主到。”

    所有人不约而同往外头看去,就看见一个背着竹篓,手里还拿着药铲,穿的很是朴素的男子正跟在小内侍的身后走来,脸上满是无奈。

    “谢卿,你今日怎么这般打扮”皇帝也是诧异极了。

    范婉叹息“我刚好采药回观里,连药铲都没来得及放下,哪里还顾得上换衣裳。”

    皇帝难得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公主的事情要紧,所以皇帝赶紧叫人给范婉说了关于小公主的事,范婉原本还有些无奈的脸色,顿时变得无比严肃起来。

    仔细查看了小公主,又在宫女的陪伴下进了寝宫询问美人。

    最终得出结论“美人年岁太小,骨盆耻骨难开,孩子胎里养的尚可,头有大,孩子是闷死的。”

    闷死的

    这话一出,不仅御医松了口气,屋内的美人也是嚎啕大哭起来,旁边的宫女不停的劝慰着,只期望自家美人能振作点,倒是皇帝敏锐的察觉到了“谢卿是说,乃是因为范美人年岁太小的缘故”

    “女子虽十六及笄,然身子得到二十才能完全长成,二十之前产子都是极危险的。”对于这个问题,范婉自然回答的很郑重,若是能叫皇帝重视到女子早婚的事情,也不算白辛苦一趟,于是他又说道“若陛下去民间查探一番便可知,难产之人多数为年岁小者,真过了二十岁,多数能够平安生产。”

    皇帝是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因为这个缘故。

    他素来是个喜欢纤细娇小女子的皇帝,宠幸的美人,甚至包括中宫皇后,都是身材纤细的,再加上这个美人如今也才十六,怨不得皇后生产差点大出血,美人生产又死了小公主。

    难不成他以后只能宠幸那些丰满的

    皇帝的表情瞬间怪异了起来。

    范婉可不知道皇帝的脑洞开到哪里去了,她如今还在给皇帝做科普,女子怀孕期间该做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总之,她希望能引起一个效应。

    毕竟但凡皇宫里出了什么事,外头的大臣很快都会知道。

    如果大臣们能因为范婉的这些话,对女子产子过早这个问题重视起来,那就最好不过了。

    皇帝知道,范婉向来不是危言耸听之人,既然他说年岁小,且身形纤细的女子更容易难缠,皇帝就开始盘查后宫所有怀孕妃嫔,除却两个身材妖娆的妃嫔年满了二十外,其他的都是十七八岁的花骨朵。

    简直禽兽啊

    范婉拿到这一叠孕妇的资料后,忍不住的在心底暗骂。

    说起来,这后宫中唯一大龄产子的就是中宫皇后了,其他的妃嫔,年岁最大的也不过二十四,由此可见,皇帝还是很专情的,一直以来坚定的喜欢年纪小的。

    许是公主夭折的事吓到皇帝了,这一次,范婉终于给所有妃嫔把了脉。

    不得不说,这些宫妃明明锦衣玉食,可偏偏生产条件却不好,恐怕日后生产时,很有几个要遭些磨难。

    皇帝得知后,再也顾不得矜持,直接邀请范婉在宫中住下。

    范婉却是不愿意。

    “陛下,待发动了再派人去接我也不迟,又何必将我留在宫中,图惹是非。”

    范婉叹息“再者说,我虽方外之人,却也是个男人,留在宫中着实不方便,况且我平常日日做早课,拜祖师爷,宫内这情况,实在是不方便,若惊扰了旁人就不好了。”

    只可惜,这些理由没办法说服皇帝。

    怕被那些多嘴的大臣们说嘴,那就住在太极殿往前的前宫殿,每日拜道祖不方便,那就收拾一个院子来,仿照药圣宫的摆设,也摆一个小神龛来。

    总之,宫里的娘娘们不生完,这谢观主是别想回去了。

    范婉一脸为难,只得答应了。

    可她答应了,宫外可就翻了天了,自从药圣宫开门接待香客,京城里多少夫人老爷们去药圣宫捐香油钱调养身子,这几年下来,这几乎都成了这些贵人们的习惯了。

    偏偏,如今皇帝一声招呼,谢观主就被请进了宫。

    听药圣宫药童子的意思,谢观主上山采药回来,甚至连衣裳都来不及换,就被皇帝请走了,哪怕心里知道这是情急之下,可到底心底不忿,只觉得这皇帝不够稳重,怎能如此怠慢谢观主呢

    还有那些老大人,每月一次的平安脉没有了,他们觉得哪儿哪儿都不舒服了起来。

    这怎么能行

    他们还指望着自己能长命百岁,好给下面的子孙后代留下千秋家业呢。

    自立朝以来头一回,世家和勋贵站在了同一条阵线上,开始向皇帝发起了冲锋,而皇帝直接被这一波给冲懵了,他不就是想找个靠谱的大夫保证皇子们安全降生嘛,哪里碍着这群老大人的眼了

    难不成,他找个好大夫这些人也要管

    皇帝直接给气笑了。

    逆反心理也上来了。

    平常政务上,老大人们控制欲强也就罢了,怎么到了后宫得事上,竟然控制欲也这么强,既然说谢观主呆在宫中名不正言不顺,那就叫他名正言顺起来。

    于是一道圣旨下去。

    范婉荣升成了国师。

    荒废了两百多年的国师塔重新投入使用。

    只是如今不叫国师塔了,而是改了个极具药圣宫特色的名字天元塔。

    皇帝命工匠开始迅速修缮天元塔,而荣升国师的范婉,也终于回了趟药圣宫,取回来了苏宝珠给自己做的战袍,最近这段日子,穿那些贵公子的衣服,穿的她浑身都开始难受了。

    换上苏宝珠特质战袍,范婉一改常服时的清俊中透着冷淡,变得仙气飘飘了起来。

    那些有孕的宫妃也在范婉的调理下,一个个面色红润,孕味十足。

    又过了没两个月,宫中一连降生了三个皇子两个公主,且都是高位妃嫔所生,这些妃嫔娘家都不容小觑,皇后的脸色明显的憔悴了下来,偶尔看向范婉的眼神里都透着幽怨。

    许是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谢观主在帮助她以后,还愿意帮着其他宫妃保住孩子。

    难道不应该全力支持嫡出皇子,日后好长长久久的做国师么

    可惜范婉不知道。

    她如今正兴致勃勃的盘算着,看皇帝到底能生多少个孩子,别看皇帝现在这么高兴,估摸着再过十几年,到了这些儿女全都长大成人,一窝蜂的成亲生子,他就知道,有时候,孩子多了也不是好事。

    至少国库揽钱的速度,必定比不上这些孩子花钱的速度。

    既然皇帝把她请进宫来,她自然不能辜负了皇帝的期待,于是自范婉进宫那日起,后宫的皇子皇女再无一人夭折,怀孕的小妃嫔也都能保下胎来,只是年岁过小的,生下这一胎后,就再也不能生第二胎了,尤其死了公主的那个美人,得知自己这辈子再不能做母亲后,直接一脖子吊死了。

    皇帝一进门就看见她挂在房梁上,差点没吓的腿软摔下去。

    也正是这个美人死的惨烈,后来皇上再没宠幸过年岁小的,他怕自己再害了一条命。

    范婉如愿成了国师,便写信给凤凰上的丁程雍,顺道向丁师母问安。

    丁程雍得知这个学生竟然走了这么奇特的一条路,也很是惊奇,甚至还和丁师母感叹,说“可见天下也不是读书一条出路,人有所长便能安身立命,老祖宗说的还是对的。”

    丁师母却不赞同“像子清这般造化的能有几人,读书考评为官,已经是世上极艰难又极简单的一条路了。”

    艰难的是考评的过程。

    而简单的则是,只要努力,就有可能达到目的。

    “说起来,山伯他们快到郡府了吧。”丁师母关心起上朝阳郡考评的梁山伯他们“说起来,这几年英台变化不小,只可惜到底是个女子,否则的话,考评也是能考个中上等的。”

    “山伯这次危险了。

    丁程雍叹了口气,心情沉重的摇摇头“家世如同天堑,山伯再好,顶多也只能评个中下,运气好的,外放成知县,运气不好,也只能做个笔丞了。”

    事实正如丁程雍所预判的那样。

    梁山伯考评得了个中下。

    但因为笔试成绩优秀,崔四爷爱才心切,直接想会稽郡的郡守推荐,叫他成了鄮县的知县。

    一朝得官,梁山伯兴高采烈的回家报喜,梁母自然喜悦万分,拿了官印,做了官服,梁山伯试穿后,便拜托梁母去托媒人,前往祝家庄求娶祝家九妹。

    于此同时,刚到家不就的祝英台,得知自己于两年前就定了亲,而定亲的对象,正是书院同窗马文才,顿时心头一酸,泪水滚滚而落。

    而原本正和女儿畅想未来的祝夫人一看,顿时心底一个咯噔,有了不好的感觉。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