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阿哥一走,明若就忍不住质问道“六弟才三岁,你怎么能乱给他吃东西”

    但胤禛却有截然相反的意见,“你也说了,他都三岁了,早该添加辅食了。”

    明若急道“皇室抚育子嗣,自有一套章法,你这样胡乱添乱,对六弟的身体没有好处。”

    “哎呀,放心,放心。”胤禛挥手让张保退下,笑着拉她坐好,“从六弟小的时候,我就跟德额娘说过了,慢慢给他添加辅食。

    你看,如今六弟的身体,比起你前世同一时期是不是要好很多”

    明若一呆,仔细回忆了一番,发现还真是。

    “想不到,你对养孩子还真有一套。”明若不得不叹服。

    同时她也不禁反思因着前世出生皇室的缘故,对有些事情,他是不是太自傲,也太固执己见了

    胤禛把两碟咸酥口的点心推到她面前,“来,你尝尝这个。这两样都是永和宫的小厨房研究出来的,别处还没有。”

    然后,自顾自捏了一块,嘴里淡淡道“我上辈子就是被这样养大的,效果好不好,我不比你清楚”

    同时亲历过两种抚养方式的胤禛,对哪一种养育之法更健康,最有发言权。

    清宫养孩子精细是精细,但这些精细法子,都是皇嗣身边的嬷嬷总结出来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这些精奇嬷嬷自然也有。

    他们虽然是皇嗣的贴身人,但每日里想的最多的,绝对不是如何将皇嗣养得更健康更聪慧,而是如何给自己规避风险。

    吃多了容易积食那就让皇子少吃;

    小孩子脾胃弱那就多吃几年奶,反正忍辱是极好克化的;

    往外跑容易出问题那就拘着皇子多读书,少出门。

    一来能避免会出现的危险,二来还能讨得皇上与娘娘的欢心,她们这些惊奇嬷嬷非但无过,还能得到赏赐。

    胤禛总结道“可以说,用精奇嬷嬷总结的经验养孩子,就像是用臣子总结出来的圣君经验培育太子一般,最终受益的是谁,有脑子的都知道。”

    明若觉得,自己的脸有点疼。

    从前他是生于规则,陷于规则,乃至困于规则,所以从来没有想那么多。

    如今被胤禛引着跳出规则,回头再看,就觉得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他上辈子分明知道,做皇帝不能听臣子那一套。怎么就没多想想,养孩子不能多听精细嬷嬷那一套呢

    “咳。”明若咳嗽了一声,非常从心地转移了话题,“那个紫珊瑚又是怎么回事怎么我看着是暮山紫,到了六阿哥眼里,却似乎还闪着光”

    胤禛笑的得意洋洋,“这就是紫珊瑚的神奇之处了,它对自身定位的颜色只是紫色。但每个人看到的,都是紫色系里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种。”

    若是明若见惯了奇珍,也不由啧啧称奇。

    然后,她就对胤禛说了几件自己在山西遇见的奇事。

    “我阿玛上任之初,根本不敢坐堂。你道为何”

    “不知道。”胤禛老实的摇头,又联想到这是个聊斋世界,不禁猜测,“莫不是遭遇了什么灵异之事”

    明若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却说马奇为太原知府时,头天和前任交接完了政务,给前任办饯行宴的时候,就从前任那里得知了一件让他背脊发凉的事。

    却原来,太原知府衙门每日一大早,就会有一个穿着前朝官府的鬼上堂坐衙。

    前任知府曲曲一个凡人,又岂敢与鬼神争

    所以,他就自动自发把升堂的时间挪到了正午之后。皆因正午之时,是一天阳气最重的时候,鬼神惧怕,也就自动隐去了。

    这种事情,不但前任知府害怕,马奇心里也怵得慌。

    当天晚上回去,他就神思不属,做什么都心不在焉。

    第二天是他头一天升堂坐衙,本应起个大早,一来显示自己理政勤勉;二来也可借机对属官胥吏敲打一番,让他们知道自己这个本官不是好糊弄的。

    但一想到前任离去之前,拉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的那件事,他就心里发慌,手脚发软,一步也不敢往正堂去。

    明若做了一辈子皇帝,对各级官员办差的时间了如指掌。

    用完早膳之后过了许久,见马奇还坐在后堂喝茶,她不禁蹙了蹙眉,压下心头的不满,只做好奇地问“阿玛,您今天不用上班吗”

    马奇对这个嫡女一向宠爱,又因明若自幼便表现得聪慧,对政务也表现出了敏锐的天赋。

    因此平日里只要是她问的,马奇从不隐瞒她,是叮嘱她不要说出去而已。

    若论嘴严,谁有雍正帝的嘴更严

    三两次之后,马奇便不由暗暗痛惜我这小女儿怎么就不是个儿子呢她若是个男儿身,富察氏的辉煌还可再延续百年。

    这一次也一样。

    马奇放下茶盏,抱着女儿,愁眉苦脸地前朝禄鬼的事情说了。

    “不是阿玛想偷懒,实在是这种事情,阿玛这心里没有底呀。”

    但凡他的长子再大几岁,能支撑门户了,他也能不管不顾的豁出去。

    可事实就是他的儿子们都还年幼,家里还需要他这根顶梁柱。就算是为了一家子的孤儿寡母,他也要顾惜自身。

    但明若听完,却只是不屑地冷笑。

    而今听她转述的胤禛听完,反应也是冷笑连连。

    本要直接讲下去的明若见了他的反应心中一动,忽而问道“你觉得像这种鬼类,该如何对付呢”

    胤禛道“不如何,堂堂正正即可。”

    “巧了,我也是这样想的。”明若笑了起来。

    当时明若给马奇的建议就是这四个字堂堂正正。

    “堂堂正正”

    马奇又不傻,一听这四个字,就知道自己女儿是什么意思。

    这个法子他先前也不是没有想过,却始终心有顾虑。

    明若正色道“前朝早已覆灭,他一个前朝的官迷,还是一介孤魂野鬼,哪里敢见您这个正主呢

    只要您将官服穿戴整齐,托着官印上堂,那禄鬼纵使不掩面而退,也该明白,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属于前朝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是他大清天下

    如今的明若虽然已经不是皇子了,但他心里对着大清江山的热爱却半点不减。这前朝路鬼的遗留,他比马奇更加不满。

    或许是被她的坚定所感染,又或许是被她突然表现出的气势所摄,马奇沉吟了片刻,决定按照她说的方法试一试。

    最重要的是,官印乃是朝廷所授,对鬼神有一定的震慑力。他若是携着官印,便是不能逼退那禄鬼,想来也能保全自身。

    第二天一早,马奇果然将崭新的官袍穿戴整齐,左手按着宝剑,右手托着官印,迈着四方步,堂堂正正地上了公堂。

    得到消息的师爷和属官们赶到的时候,他人已经进去了,想拦都来不及。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吴师爷急得直跺脚。

    他一样着急的,还有另一位刘师爷。

    那些属官不一样,这两位师爷是马奇自己出钱聘的,一个帮他处理文书,一个则是精通刑名。

    可以说,他们的荣辱前程全与马奇挂钩,若是马奇有个三长两短,他们的饭碗也就砸了。

    相对来说,那些属官就有些无所谓了。

    特别是身为副手的通判,本身与知府就属于相互制衡的存在。知府倒霉,他虽不会推波助澜,但也乐见其成。

    被两位师爷担忧的马奇努力遏制住内心的忐忑,昂首阔步地走了进去,假装看不见坐着的那个前朝禄鬼,大踏步走到公案前,一屁股就坐在了椅子上。

    此时如果有外人在场,就会看到一副非常诡异的画面。那就是两个人影交叠在一起,马奇的面容身形都十分清晰,另一个却虚虚恍恍的,一看就不是活人。

    但这种人影交叠的情景只出现了片刻,那前朝路鬼很快就受不住从官印上散出来的正气,抱着头从椅子上滚了下来。

    马奇精通骑射,耳力非凡,却也只是听见了一阵急促而精细的低啸。

    但这个时候,他却半点不怕,甚至还有新思想原来,鬼叫就是这样的声音。

    然后他就若无其事地一拍惊堂木,厉声喝道“诸班衙役速速觐见,升堂”

    那禄鬼本已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被这经堂木声一惊,不禁浑身一颤。

    然后,他用一种复杂的目光看了马奇片刻,摇头叹息着走了。

    “在那之后,那禄鬼没再出现吧”胤禛有些好奇地问。

    虽然他从前也听过这世上有“官迷”,却没想到真有人迷成这样脸死了都忘不了做官。

    “没有了。”明若摇了摇头,“把那禄鬼逼走之后,我阿玛为了安抚人心,特意到关帝庙请了神像在衙门坐镇。”

    在这个鬼神竹简横行的世界,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心怀正气便诛邪不侵的。

    而且,这世上真正心存浩然正气的,又有多少

    好在马奇生于官宦世家,又是自幼为官,对这些安抚人心的事情是信手拈来,根本不用明若再多加提点。

    “对了。”明若忽然想起一事,像看西洋景似的,盯着胤真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怎怎么啦”

    任谁被人这样盯着瞧,也会觉得瘆得慌。

    明若笑道“我在山西还见过关帝爷爷的真神,关帝爷爷还提到了你呢。”

    “啊”胤禛一呆,“提我关二爷提我做什么”

    关二爷的信徒遍布天下,他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有什么值得关二爷单独提起呢

    作者有话要说禄鬼的故事出自阅微草堂笔记,像这种强调官家正统,强调邪不胜正的故事,才是阅微草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