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 > 正文 第187章 钟道人的觉悟
    揆叙看了他一眼, 没说话。

    此时此刻,揆叙心里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惭愧, 万分的惭愧。

    他怎么能用自己那复杂又龌龊的心思,去揣测宽厚纯净的四爷呢

    唉也怪他自小就是在权力堆里打滚,早就忘记了“天下”这两个字,代表的除了权利还有责任。

    让他惭愧之余又生出无限骄傲的虽然他眼里看到的只有权利,但他决意效忠的主子, 却能看到担当天下的责任与义务。

    跟四爷一比, 他的思想真是太落后了,想法也太过狭隘了。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揆叙才真正的开始反思,开始逐渐脱离父亲纳兰明珠教导他时, 给他的思维画下的条条框框。

    等他真正摆脱了明珠的影响时, 他就不再是明珠的儿子纳兰揆叙,才能真真正正地做他自己。

    但此时此刻,他还是别想那么多了, 应付法保这位大爷要紧。

    揆叙发誓, 他看法保那一眼,就真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眼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含义。

    毕竟, 这会儿他自己都是一脑门官司, 哪里还有心思寻法保的开心

    但法保不这样认为呀。

    说来也怪揆叙前科太多,那个眼神撩过来后, 法保第一反应就是对方在嘲讽他蠢钝。

    再加上,法保本来就对当前的状况一头雾水,瞬间就恼羞成怒。

    “喂, 你是那什么眼神你什么意思”法保一边卷袖子,一边恶狠狠地威胁揆叙,“想打架是不是以为五爷怕你”

    揆叙“”

    一头雾水,说的就是现在的他。

    “五爷莫不是误会了什么”揆叙一脸茫然,眼神特别纯良。

    但是,这样纯良的眼神,瞬间就让法保回忆起了曾经的种种。

    每次揆叙耍他玩儿的时候,眼神都特别纯良,表情要多无辜有多无辜。

    对此,法保用了好长时间,才总结出了一个道理果然是会咬人的狗不叫

    最近傀儡是真的纯良了,但他的信誉在法保这里却已经破产了。

    嗯

    对此只能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你你你别以为五爷不敢揍你。”法保气得拳头握紧又松开,松开又握紧,显然是在极力克制自己。

    但这一回,揆叙是真的冤枉。

    如果是平时,他就顺势逗逗法保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

    但现在不行。

    以他的心智和眼力,自然看得出来胤禛有意收服这钟道人。

    虽然他觉得,以胤禛宽厚的心性和敏锐的心智,这钟道人即便不能立时折,服也不至于干脆拒绝。

    只要不被当场拒绝,以后就好商量嘛。

    可是,架不住揆叙在关于胤禛的事情上,有一颗老妈子似的心呐。

    在揆叙看来,这可是胤禛第一次想要主动收服一个人,便总想着让他行事万无一失,以免出师不利折了锐气,日后行事会少了自信和气魄。

    所以,逗法保虽然很有意思,但和四爷的事情一比,就得通通往后靠了。

    “若有冒犯五爷处,还望五爷见谅,在下当真是无意为之。想来五爷大人大量,定然不会和我计较的。”

    既然无意和他争执,揆叙就很认真地敷衍了他一下。

    就是认真地“敷衍”他,反正他和法保讲道理,从来都没有讲通过,他干脆也不费那个口舌了。

    听了他的话,法保一边觉得很有面子,一边又觉得很憋屈。

    具体形容一下就是放过揆叙吧,他不甘心再揪着不放吧,又显得自己很没气量。

    到最后,他也只能哼哼了几声,暗自气闷。

    而揆叙早已把所有的心神,都投入到了胤禛这边。

    只听胤禛叹息道“蒙大师不弃,问到了我这里。小子虽然不敏,却也愿为大师略尽绵薄。”

    “请小公子明眼。”

    这一刻在钟道人眼中,胤禛就是黑暗中唯一一盏指路明灯。

    胤禛正色道“仔细论起,来妖魔祸世,受苦最多的还是普通百姓。达官贵人有权有势,既不缺护卫,也不缺聘请高人的钱财。

    但这些,普通百姓都没有。他们若是遭遇了狐鬼之祸,运气好的,还能碰上像大师这样慈悲众生的高人,以解除苦厄;运气不好,就只能等死。”

    钟道人脸上的迷茫逐渐褪去,已经露出了不忍之色。

    他所修持的虽然只是旁门,但慈悲之心却一点不比正式剃度出家的和尚少。

    相反的,很多所谓的得道高僧,都不一定有他这样的心性。

    “小公子说的不错,这些年贫僧离开挂单的庙宇四方游历,就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斩妖除魔,还普通百姓一片朗朗晴空。”

    胤禛赞叹道“大师果然慈悲众生,必然得道,坐化佛前。”

    虽然这个志向太过理想化,但方向却是完全对路的。

    也是正因为世间从不缺像钟道人这样,有着理想化的志向又肯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弱小的人族才能挨过蛮荒的苦难,发展成今日的模样。

    钟道人闻言,老脸一红,不禁露出了惭愧之色,摇头道“唉,小公子切莫再说出此等谬赞之言了。”

    若是时间再往前推五天,他听见胤禛的话,虽然表面上会谦虚推辞一番,但内心深处却一定会志得意满,觉得胤禛说得都对,自己就是那样慈悲众生的高僧。

    可是通过蔡家一事,让他明白自己往日的所作所为,或许满足的只是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真的需要他用那样的方法襄助吗

    “大师何须妄自菲薄”胤禛正色道,“或许大师的行为有谬误之处,但我却相信,大师的向普度众生是没有半点瑕疵的。”

    见钟道人凝神细听,胤禛再接再厉,“这世间之事,不怕做错,只怕不做。若是人人都瞻前顾后,因着这样那样的因由不敢付诸于行动,又怎么能知道,自己所欲为究竟是对是错”

    钟道人问道“若是做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胤禛语气坚定地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历朝历代,无论什么人什么事,不都是从前人的错误里汲取经验教训,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吗若是没有前面的错,谁又能知道后面的对”

    一旁的揆叙听得连连点头,觉得若自己是钟道人,听了胤禛这段话,怕不是要立刻纳头便拜了。

    但他毕竟不是钟道人,钟道人也不是他。人与人之间不能相通的,不只是悲欢,还有思想。

    只听钟道人又问道“老衲是可以从前事之中汲取教训,但是那些前事之中,因老衲的错误而受到伤害的人,又该如何呢”

    哪怕胤禛能够舌灿莲花,说得天花乱坠,错误已经犯下了,伤害也已经造成了。

    钟道人这个做错的人,尚有机会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但再大的善,也只能福泽庇佑后来人,对前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胤禛一时哑然,揆叙也怔住了。

    片刻之后,两人脸上都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胤禛是有心招揽他,所以才循循善诱,希望钟道人不要沉湎拘泥于过去,早日向前看。

    而揆叙自认为虽然算不上十足的君子,但无论是心性还是品德,比起一般人都要强上几分。

    可是今时今日,此时此刻,他才明白,比起真正的正身之士,他终究是少了几分担当,多了几分对自我的宽恕。

    毕竟,人最容易原谅的,就是自己。

    或许,他真的是受自己阿玛明珠的影响太深了。

    明珠是什么人呢

    他是朝野皆知的明相,是天下官员的终极目标。

    但归根结底,他是个政客。

    在政客的眼中,一切都以利益为重。若是能牺牲一小部分,博取一大部分,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从前的揆叙,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可是钟道人的话,却如晨钟暮鼓一般在他耳边震响,让他真正地开始正视一个问题那一小部分,又凭什么被牺牲呢

    他们三人在这边论道,旁边的法保听得一头雾水,只觉得自己好像是听懂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听懂。

    从他们嘴里吐出的那些字眼,分开来他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却都非常默契地跳进了他的知识盲区。

    果然,他最讨厌和这些脑子好使的人说话了,尽说些云里雾里的东西,变着花样凸显他五爷的无知。

    法保一边听,一边翻白眼,一边在心里暗暗吐槽,虽然没参与辩论,却比参与的那三人更忙十倍。

    直到钟道人一句话,把胤禛和揆叙两人都说得哑口无言,法保才不乐意了。

    “ 喂,你这头陀好生蠢钝。既然错了,你改不就是了;如果觉得亏欠了谁,那你就去弥补呀。你在这瞎叨叨有什么用难不成你叨叨的好了,就能弥补那些受害人了吗”

    胤禛一惊,连忙板着脸呵斥道“法保,不得对大师无礼”

    你这铁憨憨,人家可是真会法术的。而且这会儿人家心境还不稳,万一迁怒了你,稍微使点小手段,就够你喝一壶了。

    见四爷终于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了,法保精神一阵,大声道“是,四爷,门下这就向大师谢罪。”

    然后一扭头,就垮着个脸对钟道人道“大师,在下生性莽撞,多有得罪,还请大师多多担待。”

    说完这句,他对自己的表现暗暗点头,深觉自己最近读书有成,连说话都开始文绉绉了。

    现在就希望这头陀识趣点,不要在四爷面前下他面子。

    钟道人识趣吗

    就他接下来的反应看,他简直不要太识趣。

    他先是微微一怔,继而就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一脸感慨地对法保道“公子一席话,令老衲茅塞顿开。公子,请受老衲一拜。”

    法保一脸懵逼,下意识地抬抬手,“不不必多礼。”

    眼见他连避都不知道避一下,就那么大刺刺地要受人家的礼,胤禛十分无奈,对揆叙使了个眼色。

    揆叙好笑地上前,拉着他的身子拽了一下,让他侧着身子,算是受了钟道人半礼。

    然后,胤禛便趁热打铁,向钟道人递出了橄榄枝。

    “大师,小子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要和大师一起,为这天下百姓的安危尽一份绵薄之力。还望大师不弃,与我共襄此举。”

    救助天下苍生,可谓是正搔到了钟道人的痒处。

    他肃然道“老衲虽不敢说泽披苍生,却也想略尽绵薄。小公子若要行善举,老衲自然义不容辞。”

    胤禛眼睛一亮,赞道“大师高义”

    多么自觉的苦力呀,若是不往死里用,岂非对不起您这份觉悟

    “大师,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