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踏枝 > 正文 第262章 一路向前(求月票)
    别看行人的官不大,却是个好差,凡传旨册封、抚谕四方,往朝廷各个州府去的,就是他们了。

    代表朝廷出使,即便官小,地方上也不敢怠慢。

    年轻的新进士们,入不了翰林的,都愿意去行人司打磨几年,只要运气不差,很快便能升迁。

    只是,行人们在地方上趾高气扬,入了京城都还毕恭毕敬,这儿的达官贵人太多了。

    守卫也是难得的,遇着一个脾气大的行人。

    那行人见守备犹犹豫豫,指了指宫城方向“看着没看着没宫里之前走水了”

    隔得远,此刻哪里能看到什么。

    只一守卫迟疑着道“好像先前是看到了些烟”

    “宫里走水与大人出城,是个什么关系”长官问道。

    “无端端走水,不祥之兆”行人痛心疾首,又问,“与我有什么关系我敢说,你敢听吗”

    长官一个激灵,连忙摆手。

    笑话

    行人司这个时辰还派行人出城,定是朝廷要事。

    要事是他们这些小吏能听的吗

    怪他。

    先是长公主,又是这行人,都催着开城门。

    他就不该多这个嘴。

    “快打开快打开。”长官道。

    城门重新启开了,不大,容马匹进出。

    林芷问道“怎得,还等着让长公主去开签单”

    长官当然不敢,又命人把城门开大些,好让华贵的马车出去。

    等候的工夫,他抬头往宫城方向瞧,湿漉漉的风迎面而来,呼吸之间,似有若无的,他闻到了一股血腥气。

    气味是从长公主马车里冒出来的。

    这

    他又仔细嗅了嗅,这一回,好像又真的没有。

    反而是一种淡淡的香料味。

    应当是车里点了香吧

    正思索着,马车突然起步,冲出了城。

    入夜后的官道上,空旷极了,京郊官道修得宽敞,马儿撒开蹄子,一路向前。

    京城在背后远远褪去,车上的人这才纷纷松了一口气。

    长公主把匣子又合上了,问林芷道“那位行人是”

    “不认得,”林芷答道,“看着很眼生。”

    长公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马车一路疾行,到了庄子上。

    如安排好的那样,先撤出来的人都已经不见了。

    留在这儿的,只有阿沁。

    阿沁上前来,禀道“二夫人他们都很担心,眼看着时辰到了,不敢再耽搁,已经启程了。”

    永宁侯夫人问她“你留下来了,谁带巧玉姑娘骑马”

    那一行人中,各个都是马上好手。

    定国公老夫人深入简出许多年,但她年轻时,随瑰卫征战,骑射亦是出众。

    只巧玉,浅浅学过些皮毛。

    阿沁答道“二姑娘带着。”

    永宁侯夫人嘴上抱怨了一句“她倒会表现”,心里也清楚,以阿鸳的骑术,带个人不在话下。

    “宫里眼下还未察觉,”长公主道,“等他们母子回过神来,追兵就来了,我们得快些启程。”

    侯夫人换下了染血的外衣,头发上沾的是来不及弄了,干脆拿一长帕覆上、系好,做个头巾。

    阿沁带着采薇几人牵了马来。

    为了这一天,老侯爷出发后,侯夫人就让

    阿沁仔细挑选适合的马匹,耐心调教,配上马鞍马镫。

    这会儿,牵着缰绳,侯夫人拍了拍马脖子。

    她十分满意。

    “走吧。”侯夫人翻身上马。

    阿沁冲秦鸾笑着道“大姑娘勤学了些时日,给侯夫人看看成果。”

    秦鸾笑了起来。

    远远的,又是几声惊雷。

    天黑路滑,后半夜兴许还会落雨,但谁也顾不上那些了。

    他们得立刻西去,离京城越远越好。

    京城已经近了入眠时候。

    各家各府里亮着的灯油、蜡烛,渐渐熄了。

    永宁侯府里,汪嬷嬷看了眼时辰,吹熄了二房的灯。

    既然是诱敌之计,那就得演得像。

    二夫人等人陆续撤了,留下来的人,该点灯时点灯,先灭灯时灭灯。

    先前刚得了消息,侯夫人出宫后去安国公府接了大姑娘,然后就失去了线索,隔了会儿,长公主的马车离开了京城。

    汪嬷嬷猜想,她们应该是一道走了。

    都走了,便能放心了。

    屋子里都暗了,汪嬷嬷提着灯笼,把余下来的人手都聚到了院子里。

    “运气真不错,到现在都没有被御林军寻上门,”她顿了顿,又道,“最多到天亮,就要被围了。银钱都备着,契书都在这儿了,各人领各人的,自去躲避吧。”

    没有人说话,只两个小丫鬟,眼睛通红啜泣着。

    出来做事,还能是这么和善、客气的主家,十分难得。

    侯夫人离开,把他们留下来,并不是不信任他们,而是一时带不走这么多人。

    一管事握着手中银票,更咽着问“汪嬷嬷,你怎么打算”

    汪嬷嬷道“我去城门那儿蹲着,一开城门就走,赶是赶不上的,但慢慢走,等老侯爷他们回来时,路上就能遇上了。”

    管事一听,连连点头“有理有理,我与你一道走。”

    侯府角门大开,大伙儿陆陆续续走出,各奔东西。

    汪嬷嬷又看眼侯府,心沉了沉。

    这个夜,长些吧、再长些,让二夫人他们走得远些、再远些

    安国公夫人床头的油灯,久久未灭。

    她听了毛嬷嬷的回禀,坐在桌边,很久都回不过神来。

    “造反”两字,萦绕脑海。

    如今并非乱世,边关战事未平,可其余地方,还算太平。

    她与永宁侯夫人是旧相识,秦家绝没有自己当皇帝的心。

    能到今日下血手这步,显然矛盾埋了很久了。

    若是皇上过分猜忌,秦家只要交出兵权,永宁侯以一身战功回京,自然能安皇上的心,甚至永宁侯为了自家安危,不用急切请缨去飞门关

    如此看来,应是秦家不肯交权。

    为何

    秦家要辅佐谁

    又是谁,能让皇上“怕”到步步紧逼,为了制住秦大姑娘,连舒儿肚子里的孩子都利用的局面

    “永宁侯,”安国公夫人喃喃着,“秦胤对先帝那么忠心耿耿,皇上又”

    呼吸凝住了。

    一个念头,冲入脑海,险些叫她打翻了手边的茶盏。

    是啊。

    曾经,她的丈夫安国公无数次夸赞过大周的皇太子。

    “骁勇善战,青出于蓝。”

    “我儿若有太子这般武勇,我仰天大笑。”

    太子赵临,在他们这些武将眼中,是大周最好的继承人。

    先太子早逝,遗腹子下落不明。

    现在想来,那个孩子回来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