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我在逃荒路上当地主 > 正文 第118章你可别跟别人说再
    这次前往,依旧是新1林何为临时指挥官,其余童子军9人。这些童子军里,包括6岁小郎祖逖

    祖逖在新农村的未成年人中,编号排在新77。

    新农村并非童子军才拥有新编号,而是所有未成年人都有,按照他们进入新农村的时间先后排序。

    99为满数。新99过后,会从农编号重新排;然后是少编号;年编号。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不过编号排序制,永不重复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即使某个编号的小童成年了,或者死亡,也不会补人,只会顺延。

    入夜后,绑着稻草人的装甲车驶出新农村。

    祖逖在车上叽叽呱呱,跟每个童子军都熟悉的好像从娘胎里就结交了。他是挨着王洛闻坐的,车压过一个坑时,他往王洛闻身上一歪,她突然嗅到对方脖颈里散发的一股奇怪味道。

    然后,她看到一根红绳,揪出,竟然是一串鸡脑袋的骨头架子

    “新拐拐,咋回事”王洛闻嫌弃不已同时她脑子也不知咋想的,鬼使神差又闻下。

    嚯滂臭

    “哦我忘摘了那天我和李流兄、刘腾兄、田耕兄排练西游记,我扮演沙僧。沙僧不就是得戴着一串骷髅头吗”

    “少耍混马上扔掉”不用问,肯定都是公鸡头这熊孩子前世真跟公鸡有仇吗

    系统忿忿不平“还都是芦花公鸡呢”

    祖逖撅下嘴,别的童子军帮他解下来扔出窗外。

    祖逖小声道“多浪费,没事的时候,我还能再咂吧下味儿呢”

    我靠

    “停车”王洛闻奔出去狂吐。刚才她干嘛要闻那一下

    去邺城这一路,恰好路过荒山。起伏的山峦异样幽深,谁会

    知道曾经在荒山深处,有过一个桃源般的村庄。

    黎明之前,众人到达吴镇外。

    “诸位兄长呆会儿都跟着我吴镇这里我熟”祖逖兴奋的叫道。

    王洛闻一笑,配合他道“成,接下来祖小郎是我们的向导啦”

    但紧接着,刚下车的众人又赶紧回到车内。

    为何呢外头空气污染太厉害了

    明显是蝗虫大量聚集后产生的体味,跟它们的粪垢绞合在一起的臭已经浓烈到让他们不敢呼吸的地步

    而且他们刚才踩到地上时,地面发软,咯咯吱吱的。不论是不是稻草人才灭杀的,总之蝗虫堆积的极厚。

    祖逖刚才第一个蹦下去的,现在小脸煞白。他到底还是小,偎到王洛闻跟前说道“女郎,以前这里不这样的咱们离开这里时,这里不这样”

    这种情况不能贸然下车,王洛闻只好兑换监测外挂,启用微型无人机侦查吴镇内是否有百姓生活。

    令他们惊奇的是,镇上还真有十几户流民。在无人机的高清拍摄下,发现了邺城招金疮医的告示。

    “我们明天直接进城,不在吴镇了”王洛闻下令。

    天明之后的邺城,迎来一拨拨流民。

    颠沛潦倒的人群中,有一队车马很显眼。

    这饥荒年,他们竟然有两辆牛车而且行驶间车辙印迹深,证明车上拉着辎重。

    这个队伍自然是王洛闻和众童子军扮的。他们全身包裹严实,且头戴斗笠,口鼻蒙着葛巾。

    城门兵盘查时,每人都得摘下斗笠,拿开面巾。

    呈现在城门兵面前的王洛闻,是一副老翁模样,花白头发,额头有深深黑纹,面上也有不少斑点。

    祖逖当然扮演孙儿。其余童子军扮的是家仆或部曲。b

    邺城跟并州城的规矩一样,车马进城,除了盘查还要纳税。八岁以下的小童不算,其余人每人二斤粮。

    谷厝san  祖逖嘟囔“凭啥不收我”

    啪

    王洛闻打他后脑勺一下。熊孩子,这时候争个屁

    祖逖瘪着嘴,女郎打这一下子的利索劲儿,让他恍然觉得,女郎就是他阿翁

    交完税,众人赶紧把斗笠重新戴上,葛巾围好。

    邺城一样臭气轰天城墙、街道,半空,入目尽是大翅蝗虫。

    高耸的城墙就只一处干净,就是贴告示的地方,因为守城的兵丁拿着大扫帚,在不停的驱蝗虫。

    这些告示有新有旧,有的是通缉令,有的是施粮令,最新的就是征医令。

    众人进来外城,见凡是空旷些的地方,都有统一制式的军用帐篷,不过相对流民和乞儿的数量,帐篷太少了。他们沿途过去,就有两三起为了争帐篷大打出手的。

    没多会儿,祖逖按捺不住疑问,摇着王洛闻的衣袖,扬脸儿道“您为何不在城门口揭告示”

    “有些事儿太主动了,会招疑。”

    “那别人怎么能知道您是金疮医”

    “小郎记住,信息有两种扩散方式一是广而告之,再就是小道消息哈哈”

    翌日上午,城主府兵例行巡查内城、外城街道。他们上午巡查一个来回,下午一个来回。每天如此,风雨无阻。

    五十执械兵卒为一队,从城主府走到城门洞后,可以在此处歇脚两刻钟。

    队长斛律戒发愁的询问城门兵“还没找着金疮医”

    “回大人,仍没有。”

    “唉这可咋整”

    距离此处直线距离二里远的一个帐篷内,有俩流民也在窃窃私语类似的

    话。但话里内容,要是斛律戒听到,非震惊掉眼球

    “你看我的脖子。”流民马把打结的油腻乱发一撩,给流民夹瞧。

    “咦昨天你这疮还流脓水哩咋回事咋好的也不发黑了”

    “小声点儿跟你说,不光不流脓了,也不臭、也不刺挠了。”

    “快跟我说咋好的我这腿上的疮都不行了”

    “那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许跟别人说”

    “保证不说你还不信我吗”

    “是这样昨天有个老翁瞧我可怜他有祖传秘方专治大疮”

    再一日。

    一间破旧土院里。一个三十左右的郎君警惕的揣着刚抢到的粮饼,进来屋直奔炕头,兴冲冲跟双亲说道“阿父、阿母,今天我领到粮了。”

    老翁、老妪都有气无力的坐起来,他们的脸上、腿上全有发黑的大疮,浑身精瘦,只有肚子鼓的老大,瞅上去骇人。

    “我儿也吃。”

    这郎君费劲将饼子分成三份,自己拿最少的。“阿父,我跟你们说”他透过破窗警觉的瞅瞅外头,小声道“城里有人能治大蝗疮再重再坏的疮,一天就能治好。下午我就背你们过去,离咱们不远。”

    “可别是蒙人的吧”

    “这回绝不是蒙人的贾家大郎偷偷告诉我的,上回我不是分给他饼子吃么他才只告诉我一人儿他说了,人家那神医也不收诊金,只要求一点,不叫往外边传说是怕万一叫权贵盯上惹麻烦。”

    “唉呀这可真是大好人哪大好事啊”

    “所以,阿父,阿母,咱们可切切记着,千万别和别人说尤其阿母,别跟隔壁阿婶说”

    老妪生气,伸手作势捶打,并道“我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么我

    铁定不和别人说”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