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开局逆天系统 > 正文 第234章 火铳膛线, 宋应星的发明!
    “你就是工科应试举子宋应星吧”

    东厂督主曹正淳问道。

    “草民正是。”

    宋应星急忙站起来躬身回礼道

    虽然按照大明祖制,有功名的书生可以见官不拜,但是也要分情况。

    特别是曹正淳现在一身的内廷大珰蟒袍,再加上久居上位的气势,一看就是二十四衙门的重要人物。

    像这样能量滔天的大太监,别说他一个小小的举人,就是知府、布政使也要笑脸相迎。

    看着毕恭毕敬的宋应星,曹正淳也一脸玩味地打量着他。

    身为东厂督主,负责大明天子安全的厂卫高手,对于这些要觐见天子的人的背景资料自然要调查地一清二楚。

    宋应星也不例外。

    根据东厂番子的奏报,这个宋应星是万历年间生人,到现在已经接近六十岁了。

    万历四十三年参加江南乡试的时候,高中第三,和名列第六的亲哥哥一起考中了举人,被称为“奉新二宋”,传为一时佳话。

    但是宋家兄弟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

    从万历年间一直到思宗皇帝初年,宋家兄弟连续参加了六次科举,次次名落孙山。

    心灰意冷的两兄弟决定再不参加科举。

    他的哥哥开始在家做了个富家翁,每日游山玩水,耕读传家。

    而宋应星则越发痴迷于旁门左道奇巧淫技。

    不过陛下改革了大明的科举和教育制度以后,这个已经年逾花甲的老头儿居然好像突然开了窍一样,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小学一路直升太学直到毕业顺利参加科举。

    而且还蒙工部尚书赵士桢青睐,居然将他改进的火铳敬献给了万岁爷,获得了面圣的资格。

    要不是曹正淳对赵士桢知根知底,恐怕都要以为这个宋应星和他有什么亲戚关系了。

    这个老头儿,到底走了什么狗屎运。

    “随咱家来吧。记住见了万岁爷以后,务必要恭谨有礼,听懂了吗”

    曹正淳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吩咐道。

    “草民明白了。”

    宋应星唯唯诺诺地点头说道。

    乾清宫内,朱慈烺正翻阅这西厂搜集上来的天工开物。

    这本书不愧被西洋人誉为“九州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朱慈烺大致翻阅了一下,天工开物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最有意思的是,宋应星居然很认真地给每一个生产技术都配上了工程图和原理图并且描绘了生产流程。

    除了这些之外,宋应星还把自己对于自然科学的一些认知写在了天工开物里面。

    比如朱慈烺就在里面找到了他关于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的描述。

    这比欧罗巴人发现这两条科学规律可是要早了几十年。

    这让朱慈烺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那就是如果日月朝不被东虏推翻,那么汉人文明很可能比欧罗巴人更早进入近代科学时期。

    不过真实历史上,这本天工开物和宋家兄弟的命运一样悲惨。

    兄长宋应升在日月朝被灭后自杀殉国。

    宋应星则隐居乡间,并且吩咐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准参加东虏的科举,也不准做东虏的官。

    以至于到了康熙年间,整个宋家因为穷困绝嗣。

    而天工开物也也因为东虏在这本书上发现了“东虏八丑”四个字被列为禁书。

    但是天工开物命不该绝,无意之中流传到了晋国,并且在明治维新的时候被当时的倭皇誉为“天下奇书”,要求所有晋国所有人学习研究这本书。

    直到东虏百日维新,这本书才重新被引入九州大地。

    可谓命运坎坷。

    “工科举人宋应星到”

    “宣他进来吧。”

    “宣,宋应星觐见”

    伴随着侍奉太监的声音,宋应星跟在曹正淳后面亦步亦趋地走了进来。

    “草民宋应星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应星大礼参拜道。

    “宋应星,起来吧。”

    听见当今天子的声音,宋应星才站起身看了一眼大明皇帝。

    居然这么年轻

    只一眼,宋应星就被震撼到了。

    虽然他早就听说当今天子英明神武年少有为,但是真得没有想到居然这么年轻。

    宋应星心里的震撼不仅是因为当今天子的岁数,更关键的是被大明皇帝的智慧给震撼到了。

    连续六次科举名落孙山,本来宋应星早就没了参加科举的念头。

    但是今年得知科举改革的消息后,宋应星也忍不住好奇,买下了据说是当今天子亲自编纂的六门课程。

    一看之下,宋应星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特别是算数、几何、博物和格物四门课程,更是看得他如痴如醉。

    宋应星敏感地发现,这四门课程上所讲的内容,不仅环环相扣,相互关联,而且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

    很多他平时冥思苦想都琢磨不出来的问题,往往书上三言两语就解释地十分清楚。

    好奇之下,宋应星动了考入太学,参加科举的念头。

    宋应星本来就是举人出身,儒学功底不在话下。

    再加上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积累,顺利通过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测试,考到了京师国子监的太学工科。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好友。

    学习之余,还发明改进了不少工具。

    没想到居然被工部尚书赵士桢看上,推荐给了当今天子。

    这一切,简直就和做梦一样。

    而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就是眼前这个年轻得不像话的大明天子。

    “宋应星,赵尚书对你改进的燧发掣电铳赞不绝口。可是朕细看之下,和以前的火铳并没有什么区别。你究竟改进了哪里让赵尚书如此青眼有加呢”

    朱慈烺摆弄着桌子上的火铳说道。

    宋应星深吸一口气,平复了自己激动的心情,才毕恭毕敬地说道“陛下,草民在火铳内部加刻了膛线。”

    什么

    居然是膛线

    听到宋应星的话,朱慈烺也被惊讶到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