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正文 第241章 堆积如山的物资
    7营还是肖永秋,扩为两千人,两个司六个局,肖永秋任步兵8司千总,何良武为9司千总。

    8营还是徐威,扩为两千人,两个司六个局,徐威任步兵11司千总,严雄任步兵12司千总。

    10营还是西劳经,原1千人,有五百海军,五百炮兵。

    眼下炮兵都分到各步兵司了,新抽五百新兵再训,半年训完后再分配到各司。

    另外再增加五百海军新兵。

    所以10营实际上,只多了五百人,全员是1500人。

    这样的话,丁毅麾下的总兵马是,骑兵一千,海军一千,步兵9千,共一万一千人。

    另有一千守卫兵马和五百在训练的炮兵没算,加上的话,达到12500人。

    绝对是一方总镇的规模。

    朝庭要知道了,绝对大丢眼镜。

    丁毅在内部用的都是旅顺自己的番号称号,外人根本不知道他有多少兵马。

    而且旅顺进来查的很严,老百姓一百人编一甲,只进不出,就算有细作进来,想出去也不可能,老百姓更无法进入练兵的兵营,越是晚进旅顺的辽民,距离兵营越远。

    所以别说朝庭,就算距离不远的后金,也不知道丁毅到底有多少兵马。

    会上,阮文龙又汇报了旅顺各项数据。

    大伙都习惯听到大量大量的囤积,很多人以前不明白丁毅为什么这么喜欢囤物资,现在大伙都明白了,只有物资准备充足,想干什么都很容易。

    眼下旅顺粮米,炭,硝,铁,铜,硫磺等种种军用民用物资,都是以十万级别再囤积,像铜矿和铁矿都已经达到四十万斤。

    现在旅顺南中部两座山中间,全是各种仓库,丁毅明年可能要把守备部队也要扩军,不然都不够守的。

    听这些数字的时候好像很简单,但现场坐着的每个人都知道,丁大人为了这些,不知付出多少精力和心血,他们在旅顺两年多的成就,是毛文龙在皮岛二十年都不能达到的。

    毛文龙时代,皮岛上什么都缺。

    而他们旅顺,什么都在囤,而且每样都越囤越多。

    大伙都想不明白,丁毅那来这么多钱。

    但大伙都知道,丁大人不但会打仗,还很会赚钱。

    接着匠作局又汇报,眼下他们有十五台机床,这次阮思青又带回来好多蚬木,半年后,他们的机床能达到二十五台。

    匠作局不包括船厂目前共有工匠四百多人,学徒有五百多人,工人有一千多人,总计近

    两千多人,是去年同期一倍多。

    船厂另有工匠80多人,学徒100多人,工人300多,近500人。

    每月常规产铳达到一千五。这是早八晚六上班制度的情况下,不包括加班加点

    每月产铁甲300具,棉甲600副。

    另从上个月开始,因为铸炮技术日渐成熟,熟手工匠也越来越多,每月产12磅铜炮8门,24磅铁炮6门。

    因为这次带来了会造佛朗机炮的工匠,他们以后每月估计能造佛朗机炮20门。

    丁毅听完后,眉头紧锁,通过两年多的发展,他发现铸甲是最慢的。

    铳也好,炮也好,只要熟练了,工匠越来越多,产量很快能提升上去。

    但是他的铁甲和棉甲产量始终上不去。

    大伙正喜滋滋的听着成果,看到丁毅好像不高兴,都莫名奇妙,咱们都做的这么好丁大人还有什么不满的

    “我发现这两年发展下来,铸甲是最慢的。”丁毅缓缓道“甲胄能保护咱们兄弟的性命,这个速度,不能提一提”

    他眼下一万多兵马,两年多了,别说铁甲,棉甲还有一半没有。

    李忠义苦笑“那铁甲很麻烦,要拼接,全靠手工,我们一千多工人,有一半在干这个。”

    “现在军中装备多少铁甲了”丁毅问。

    谷atsana  “两千不到。”李忠义想了想“我记得出产大概1800左右,但有损耗。”

    才五分之一兵马有铁甲。

    丁毅打仗基本前期靠守,必须要铁甲,后期兵多了,可以攻出去,就不用这么多铁甲了。

    前期要保证每仗打下来,他的兵要死的最少。

    后期若有几十万兵马,阵亡一部份也就没那么心痛了。

    “加快培养熟手工匠和工人。”丁毅道。

    “没地方了啊。”李忠义上次是叫苦工匠不够,如今这一两年丁毅拼命帮他弄工匠,现在叫地方不够了。

    旅顺就这么屁大的地方,现在住着六万多人,丁毅还喜欢囤物资,囤田。

    猪岛太小,早就不够放。

    眼下他们地方不够了。

    丁毅点头“今年争取拿下金州,那就有大把的地方。”

    李忠义这么一提醒,丁毅也知道如今治下人口已经达到极至,旅顺快没地方放人了。

    金州拿下,再在四周筑堡,又可以围一片地方出来。

    他打算和下围棋一样,每打下一个城,在四周建新堡,圈一块地盘。

    这样他的地盘,就能越圈越大。

    今年必须把金州拿下。

    然后可以从皮岛再接收大量的辽民过来。

    相信这些辽民,都想回家乡的。

    “就这么定了,今年目标拿下金州,治下人口达到十万,囤田达到十二万亩。”丁毅最后定下了今年的目标。

    他与后勤司及阮文龙等商议过,也慎重考虑过。

    治下的人口和囤田,以后要按11以上同步发展。

    即十万人口,至少要十万亩囤田。

    二十万人口,至少要二十万以上囤田。

    保持这样的比例,他的粮食就能供应的上。

    加上他喜欢囤粮,那怕遇到灾年,也不会崩盘。

    他的囤粮方式和古代人不同,古代人建了个粮仓,可能放进去的余粮一两年甚至三四年都不动。

    丁毅是囤新粮,吃旧粮,包持永远囤着新粮。

    目标是定下了,但怎么完成目标是另一回事。

    首先,丁毅要确保今年不被卷入大凌河之战。

    “今年是很关键的一年,大伙想想,如何才能不被朝庭征发去辽东打仗”丁毅这时开口道。

    现场你看我,我看你,徐威有点疑惑,咱们练兵,不就是为了打鞑子吗

    他想了想,率先举手“丁大人,咱们练这么多兵,不就是为了打鞑子吗”

    丁毅不动声色,看向四周,大部份将领都奇怪的看向徐威,只有两三人好像隐约在点头。

    丁毅板着脸“徐威你是不是觉的咱们旅顺的兵马已经天下无敌了”

    “几个营一出去,就能灭了后金”

    众人听的面面相觑。

    。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