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正文 第645章 两蹶名王
    这天宋望国刚回客栈,发现他们住的院子里有四个捕快。

    其中一个捕快居然少了一只手,但他们一眼看去,这四个捕快身上的气息很特别,和他的护卫一般,俱像是百战精锐,眼神更是犀利无比。

    “宋先生宋先生。”他留在客栈里的护卫纷纷上前,    说是捕快上门要登记。

    他不明白什么意思,便问“诸位捕快大哥,不知有何差遣。”说着拿出十两银锭,往领头的捕快手上塞去。

    “叭”那断臂的捕快一把推开他的银锭,冷然道“不用来这套,登州城里没人收。”

    “。。”宋望国一脸不可思议,    这招在明朝其他地方屡试不爽。

    “是这样的,    你们进来的牌子只能住三天,但你们可能明天才走,还要加一天,把你们牌子拿出来,给你们登记就好,不然明天,你们出不了城。”

    哦,原来如此,宋望国没想到这里查的这么严。

    他拿出一块牌子,上面有编号,宋望国看着对方用笔登记了下来,那笔还是他没见过的笔,像木头似的。

    登记完全,捕快把牌子还给他。

    “你们几十人用一个牌子,最好不要分开走,万一查到没牌,会很麻烦。”

    “不会不会,我们没事都在客栈,不乱跑。”宋望国笑道。

    捕快嗯了声,转身而去。

    宋望国等他们走后,    拿起手中的银子,这已经是他进来登州后,第五次给银遭到拒收。

    登州城门口守卫兵士不收,捕快不收,毛掌柜的护卫不收,他们商人进来要交税,税吏也不收。

    宋望国有点不可思议。

    这还是他认识的大明朝吗

    他一路从西边过来,大明哪个州府的官军吏员不收钱的。

    果然,这时他身边有人沉声道“掌柜的,这登州有点邪门啊,与我们看到的明人城府都不一样。”

    “我看那些捕快,像是战场上的军士退役的,身上皆是精悍之气。”

    “这登州邪门,还是早点走。”

    众人七嘴八舌。

    宋望国想了想“你们在客栈休息,不要乱跑,也不要惹事生非,小五,    跟我出去转转。”

    宋望国安排好后,    带着心腹小五,拿着登州发的牌子,    上了街。

    前几天他忙着买马,也没心情观察,这次他仔细观察。

    发现登州大街井然有序,建筑也很简单清楚。

    据说很多重要的商铺都迁到了商业街。

    他所在的这条街上,主要是当地人居多,街道宽约八米,比起一般的府州可宽不少。

    街道是东西向,南面全是民宅,住宅,北面是各种商铺、仓库。

    街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干净。

    每隔一百步左右,他能看到在街边角落,有一个大桶,他开始不知道这桶是干什么的。

    后来发现,有百姓从家中走出来,拿了一堆垃圾,往那桶里一扔,又盖上桶盖。

    有人不小心把垃圾扔到桶外,吓的左右看看,又赶紧拣起来,重新扔了进去。

    宋望国很快明白了,那桶后面还写了字“垃圾桶。”

    呵呵,有意思,不过,他看百姓们都不敢乱扔,扔在外面又赶紧拣进去,他突然很想知道,扔在外面会怎么样。

    宋望国左右看看,拍拍小五“走,买只烧鸡腿吃吃。”

    小五也是个年青人,二十岁都不到,闻言大喜。

    两人来到卖烧鸡的摊子,发现登州百姓生活条件很好啊,买烧鸡腿居然要排队。

    排队就排队吧,百姓中居然在谈论刚刚不久发生的战事。

    “听说我登莱总兵徐总兵,此战立下大功,重创鞑子七八千人。”

    “还有原登州游击王卫忠呢,都是我登州出去的名将。”

    “鞑子遇到我登州兵,自然落花流水。”

    “不知朝廷会如何封赏他们。”

    百姓们在说着军国大事,宋望国和小五再次有点失神,再次感觉自己不是在大明朝。

    大明朝其他地方的百姓,只想好好活着,有口吃的,谁还有功夫谈这军国大事,况且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啊。

    两人买了烧鸡腿,边吃边走,走到一个垃圾桶旁。

    小五明白宋望国的意思,手上抓了一大把骨头,嗖,扔到垃圾桶里,但故意有几块扔在外面。

    然后关上垃圾桶就想走。

    “站住。”边上突然一个在卖菜的老头站了起来。

    两人目瞪口呆。

    “把垃圾扔在外面就想走罚钱。”老头吱牙一笑,从菜蓝子里拿出一个红袖带,套在袖子上。

    合着他在这里卖菜,还是个兼职。

    宋望国在想,我们两是逃跑,会怎么样这登州真是有意思。

    不过他还是没选择跑,便笑问“老人家,要罚多少钱”

    “二十文。”

    “这么贵”小五惊叫,烧鸡腿都不要这么多。

    “你们不是本地人吧。”老头一脸高深莫测。

    “我们外地来的。”

    “外地人十文。”

    宋望国呵呵一笑,痛快的把钱罚了。

    但老头还要他们拣起来,扔到垃圾桶,还提醒他们,吃东西不要在街上乱扔,最后还开了张单子给他们。

    宋望国说,我不要单子,这单子有什么用

    老头说,你一定要拿走,不喜欢就找地方扔了,不要扔在这,不然上头还以为我私吞了这十文。

    他注意观察,这单子原本是一张长方形黄纸,老头撕了一半给他,留下一半。

    大概这是罚钱的证据。

    宋望国感觉更有意思了,两人很快又走回街道上,小五暗骂“登莱巡抚疯了搞这么干净干什么”

    乱扔垃圾还罚钱,简直恒古未闻。

    “我倒觉的,这里的明人官员很有意思。”宋望国长叹道。

    他在街上走了没多久,已经明显感觉到这里的老百姓生活比较好,而且绝大部份都挺高兴的,和其他明人城州冷漠和死气沉沉的气氛完全不一样。

    这边的老百姓自信,热情,并且快乐。

    这才是百姓真正该过的日子啊,宋望国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

    此时他们走到一家酒楼面前。

    谷嬑

    突然就看到酒楼里有个少年捧着一壶刚买的酒出来,这时从东来了两个男子,走路很快。

    这两男子一个穿着锦衣华服,一看就是非富即贵的,另一个好像是跟班。

    前面的走的有点快,正好撞在那少年身上。

    砰,少年手中的酒直接摔倒在地。

    街道两边一片轰然,很多人看过来。

    “狗东西,不张眼睛啊。”锦服男子大怒,破口就骂“弄脏了小爷的衣服,你赔的起吗”

    少年被骂的一脸蒙,表情惊恐。

    小五一看脸色大变,伸手就按到腰间的刀上。

    “干什么”宋望国一把按住他。

    “宰了这个仗势欺人的恶人。”小五厉声道。

    “你疯了,也不看这是什么地方。”宋望国狠狠瞪了他一眼。

    小五这才省起,不甘的收回手。

    “小哥儿别怕,赶紧报官,撞了人家酒,还这么凶”边上有路人冷然道。

    锦服男子一听报官,刷,脸色就变了。

    “哎,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小兄弟,这壶酒我们陪,我们陪。”锦服男子的跟班赶紧上前打招呼,先扶起少年。

    然后柔声道“你这酒多少钱我们赔。”

    锦服男子也不敢哼声,好像很怕报官。

    少年说我不要钱,你们帮我买壶一样的就行,回头指了下酒铺。

    两人也不多说,走进去重新买了壶,赔给少年。

    “这些人啊,只有刘巡抚治的住他们。”

    “那当然,大明朝的官,哪有咱们登州的官好啊。”

    百姓们交口称赞,纷纷夸讲登莱巡抚刘元和登州府的官员。

    当天宋望国在登州转了一圈,所见所得十分震憾。

    这里是他见过全大明吏治最严明,百姓满意度最高的府城。

    他无法想像这里的官员怎么做到的。

    之前他从来没想过,大明朝也有好官。

    但现在,他的三观已经被震塌了。

    之前他还想着,将来有机会带兵打过来,好好教训那些奸商。

    现在,他突然不想破坏这里美好的环境。

    当晚他们那里也没去,就呆在客栈,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城门,在城门口被要求交回牌子。

    出城后没多远,就看到大量的马匹在路上,他们数了下,两千差十五匹,对方说在船上生病了,今天起不来。

    只差十几匹,宋望国当然算了,手下护卫是纷纷大骂。

    对方笑笑,又递给他一块牌子,让他们从南走,从栖霞到莱阳,从莱阳官道走,别走西边黄县那边,那边军堡多,收买不了。

    宋望国半信半疑,想自己收买派人走前,他带着大量的马从后面跟着。

    没多久前面有骑兵回来,告诉他,前面不通,没有牌子不能走,这牌子没用,给钱也不行。

    这样没办法,他们能只从南面走,稍微远了点,但果然一路通行无阻。

    经过各堡时,宋望国偷偷打量,突然发现,以后如果想领兵打过来,挺不容易的,而且这种地方,又何必破坏他呢

    就在宋望国离开登州的同时,登州某个衙门,丁毅和部下文武正围坐一堂。

    宋哲,路超,杜如海,严雄,杨端,方多台,周有根,刘元等都在。

    刘元最近心情有点不好。

    清兵入关时,朝廷突然下旨,调他去山东任巡抚。

    当时山东巡抚颜继祖被调往德州,朝廷其实是让他去济南守城。

    刘元以清兵纵掠,无法上任为借口,推托。

    这和朝廷调祖宽去济南,祖宽推托不前是一样的性质。

    没多久崇祯就以这借口把祖宽给斩了。

    现在刘元也害怕朝廷秋后算帐。

    当然了,这时朝廷还没斩祖宽,刘元是怕丢官,也没想到朝廷会杀人。

    说起来,刘元在登莱已经当了好几年巡抚,算算在明末,已经算是破纪录的存在。

    明末各省,能当两年以上巡抚的,都算是崇祯的好兄弟。

    而刘元能当这么长,就是靠二点,一是交的税多,二是收税的田多。

    他像张居正一样量人家的田,现在内阁大佬们,谁敢派他去其他省。

    加上他每年上缴数万两税银,无论崇祯和阁臣们,都不想失去这块大肥肉。

    所以他这登莱巡抚,已经破纪录的当了好多年。

    现在突然要调他走,张元自然害怕。

    丁毅见他心情不好,也知道原因,便安慰他“若朝廷再调你去别处,你便辞官,到大员去做巡抚。”

    “。。”刘元。

    他当然不想去大员蛮化之地。

    “若调你去济南,还能再留下干干。”丁毅笑道“你在山东境内,我定能保你安全。”

    “你要想保命,只能去大员,要么济州,东江镇也行。”路超道“你是登莱巡抚干的最长的一个,真要丢官了,你以为朝廷能放过你”

    此时别说登莱巡抚,整个大明皇朝的巡抚,刘元干的时间最长,从登州之乱后,一直干到现在。

    这次清兵入关,肯定要被杀一批官员,到时自然有缺职,而且崇祯现在知道他是和丁毅一伙的,估计想拆分两人。

    刘元虽然不想过苦日子,但想想还是老命重要。

    “丁总兵若不嫌弃,下官也只能去大员度度晚年了,大员巡抚可不敢当,下官也老了。”刘元苦笑道。

    “刘大人可别这么说,兄弟们都在这里,难道我是御磨杀驴之辈就这么定了,到大员当巡抚,那边条件,现在不比这里差,你去了就知道。”

    刘元大喜,他也是假巴意思下,没想到丁毅还愿意用他。

    当然,他希望能到济南去,那也不用去大员了。

    他以前是有点贪,但这几年跟了丁毅后,一来财富不停增长,二来也知道丁毅为人,渐渐收敛,稳妥了很多,再做几年巡抚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宋望国到底什么来头,一下子买这么多马,还真有钱,他运的走吗”路超这时问丁毅。

    “我要没猜错,应该是张献忠的部下李定国。”丁毅当时听到宋望国的名字就笑了。

    孙可望,李定国么,必是两人中的一个,李定国的年纪轻,应该就是他。

    张献忠上次被打的招安,现在正在谷城附近休生养息,他一边打造兵器,一边招兵买马,一边集屯粮,几个月后就会再次造反。

    丁毅不记得他什么时候反,但张来买马,肯定是为再次造反做准备。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