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正文 第760章 不想让
    到了午门之后,各人按官位大小,排队依次入内,很快来到皇极门奉天门前。

    丁毅这时才知道,后世在什么殿什么殿早朝都是乱拍的,明朝早朝就在皇极门。

    这叫“御门听政”,到了清朝之后又改到乾清门,乾隆以后改于勤政殿举行。

    等群臣到了皇极门后,发现三位尚书,镇北王丁毅,山西巡抚蔡懋德等早就到了。

    但细心的人发现,今天站位有点不对。

    一般来说,文官站左,武官站右。

    有些开国之初,会武官站左,文官站右,必竟开国的时候,武官地位较高。

    今天丁毅也是站在左边,他身边有原太原总兵谢志良,宁夏总兵官抚民等大明总兵,也有他自己的东江几位大将。

    右边第一个位置以前都是国公们先占着,这会是礼部尚书王铎排第一,然后是张缙彦,张忻这三位尚书。

    新的成国公朱则礼当然,这会还没颁旨让他世袭自然不敢和这些人抢,其他官员则乖乖的站他们身后。

    这已经很明显了,要改朝换代了,因为只有开国时的武官地位,才在文官之上。

    众人站好位置后,发现太子不在。

    丁毅率先发话“今日召集诸臣,商议迎立太子登基之事。”

    说到这里,丁毅好像发现太子不在。

    “太子殿下呢”丁毅转身好声的问道。

    一个小太监颤颤抖抖的从一侧走出来,小声道“殿下还末起床。”

    这小太监看起来也才十四五岁,以前那有资格来这种场面,群臣几乎都不认识。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宫中原来的大太监,估计全被换了。

    小太监刚说完,群臣哗然。

    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当场出列,大骂道“日上三杆,还在懒睡,这要当了皇帝,岂不是又一个昏君。”

    他说又一个,就差指名道姓把崇祯也骂在里面。

    昨天他还说太子贤德,今天就骂太子是昏君,变脸之快,无人能及。

    光时亨话音刚落,翰林修撰兼户兵二科都给事中陈名夏又跳出来“太子失德,如何登基,江山社稷如何托付”

    接着群臣汹勇,纷纷破口大骂,朱慈烺在这里,肯定要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丁毅也是目瞪口呆,以前听说明朝官员骂人有一手,连皇帝都能骂,今天算是开了眼界。

    “太子驾到。”就在这时,外面叫着太子来了。

    众臣纷纷扭头看去。

    只见太子慌里慌张的小跑过来,身后跟着几个小太监,衣衫都有点不整。

    昨晚太子想了很多心事,很晚才睡着,刚刚才被小太监叫醒,他勃然大怒,也来不及责怪太监不叫他,赶紧往这边跑。

    他气喘吁吁到了现场,看到皇极门中的御榻,想坐又不敢坐,老远还听到群臣在骂他。

    他尴尬站在丁毅身边,怒视群臣。

    “定王和永王何在”兵部尚书张缙彦突然大声问。

    刷,全场目光看向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大怒“本宫怎么知道,你们看本宫何意”

    丁毅缓缓道“本王正派人四处寻找,并加派人手,到京城内外,暂时还没有消息。”

    光时亨这货当初连崇祯也敢骂,这会再次跳出来“太子失德,当拥立定王或永王。”

    “我何失德”朱慈烺又羞又怒,气的浑身发抖。

    “先皇在时,从未叫诸臣等,太子第一天上朝,姗姗来迟,你将来就这么当皇帝”陈名夏毫不客气的质问。

    崇祯虽然干皇帝烂的要命,但是上班勤快啊,从不迟倒早退。

    朱慈烺第一天就迟到,大伙还不抓在这机会发作。

    “这事本王也有错,未找内侍及时提醒。”丁毅这时一脸不好意思“与太子无关,诸臣不得无礼。”

    “与镇北王无关。”朱慈烺脸色更红,咬牙道“是本宫的错。”

    这下好了,诸臣纷纷跳起来。

    “太子即然知道错了,就好好反思。”陈名夏突然跪下“臣以为,定王贤明,当为天子。”

    “永王聪慧,可为天子。”又有人跪下叫道。

    马上群臣分成两派,说来也奇怪,左边的支持定王,右边的支持永王,大家破口大骂,纷纷支持定王和永王当皇帝。

    朱慈烺直接蒙了,他站在丁毅身边,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怎么应付。

    群臣汹涌,居然没人支持他当皇帝,朱慈烺幼小的心灵,直接遭受百万爆击伤害。

    他看着满朝文武的嘴脸,再想想李自成进来时他们的模样,年轻的朱慈烺彻底暴发了。

    他像疯了似的指着群臣大骂“一群叛国奸臣,本宫不宵当你们的皇帝,本宫若做了皇帝,必尽诛之。”

    群臣再次色变,也有人暗暗奸笑。

    “太子失德,当罢之。”光时亨跳起来对骂,手都快指到朱慈烺脸上。

    朱慈烺惊恐,忍不住后退。

    “罢之。”

    “罢之。”

    全场哄然大叫,有人想冲上来揍太子了。

    丁毅大急“快把太子带下去。”

    几个小太监赶紧把太子拉下去。

    朱慈烺也不敢呆了,灰头土脸的跑回东宫。

    群臣激愤,很多人还在骂骂咧咧。

    骂着骂着,突然礼部尚书王铎往前一步,以从没有过的中气十足的声音大声道“都不要吵了。”

    王尚书一声狮子吼,震惊群臣。

    皇极门前瞬息安静下来。

    王尚书朗声道“太子失德,但朝廷还在,永王和定王也在,朝廷已经在寻找两位王子,但,天下仍然大乱,大明外有建奴,内有贼寇,如此风雨飘摇之际,劳请镇北王,为了江山社稷,站出来监国辅政。”

    丁毅脸憋的通红,大声摇头“太子和诸王尚在,本王岂能越俎代庖,本王这就率兵去找贼寇和建奴,不日出京,监国的事,万万不可。”

    “请王爷万勿推辞。”扑通,兵部尚书张缙彦直接当堂跪下,痛哭失声,那嗓门,比死了亲娘还大“太子年幼而无德,朝中诸臣,除了王爷,谁还能力挽狂澜,就算不为江山社稷,也要为了天下百姓啊。”

    丁毅涨红了脸,拼命摇头“监国辅政,兹事体大,还得三思而行,还请诸臣,好好再议”

    诸臣闻言,突然,全场文武百官,纷纷大叫“有请镇北王,监国辅政。”

    好多人纷纷出列大叫。

    丁毅跺脚,还是不从“你们为何逼俺”

    贤者三拒。

    后排的巩永固一看差不多了,突然一个箭步窜出去,伸手一把搂住丁毅的左手。

    张忻已经五十多岁了,那动作比十八岁的青年还快,冲上去搂住丁毅的右手。

    两人连拖带拉,把丁毅往皇极门正中的御榻上拖曳。

    凡御门听政,皇极门正中有御榻和文案,也是皇帝坐的位置。

    丁毅又惊又怒,拼命拒绝“你们干什么,你们干什么于礼不符啊”

    在他的怒吼声中,又有两三个官员上前,四五人一起发力。

    扑通,把丁毅按在御榻之上。

    张忻、巩永固等立刻跪倒在地。

    与此同时,全场官员齐齐跪下,再次叫道“有请王爷,监国辅政。”

    现场声音如山呼海啸,震耳发聩。

    当丁毅坐下去的那刻,他整个人灵魂都似乎得到了升华。

    一股热血同时冲上了他的脑门,丁毅脑海里出现了短暂的空白。

    他拼命摇了摇头,当看到百官齐齐跪拜在他的身前时。

    他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屁鼓下的椅子,明明如坐针毡,但坐下去后,就不想起来,也不想让了。

    四月二十八日,在朝臣再三的请求下,丁毅勉为其难,答应辅政监国。

    但丁毅又说,不能自己一个人辅政监国,那就是一言堂了,若本王犯了错,谁来监督本王

    当从天下群臣中,召贤明之人共辅之,于是便议定,再找几位精明能干的大臣共为辅政大臣。

    接丁毅下旨,召南直隶各部尚书大臣们进京,共商辅政之事。

    当天丁毅一道道旨意下发大明各处。

    首先要求全国搜寻崇祯的另两个儿子,朱慈炯朱慈炤,这两个皇子在李自城破城之后就无踪影,到现在连丁毅都不知道去哪了,丁毅表示,要找到他们回来,选择贤明登基为新皇帝,到时,本王就可以功成身退,交还兵权。

    传旨南直隶六部重臣除少数人外,俱往京城商议辅政之事。

    传旨各地宗室亲王,进京。

    传旨各地总兵到京师集合。

    同时,任命李岩为山西巡抚,徐敷奏为平原总兵,方兴汉为大同总兵,整个山西,以后只有两个总兵。

    徐敷奏领兵一万七千人,驻守平阳府,负责平阳府、潞安府两府加辽州,沁州的防务,方兴汉领兵一万五,驻守大同,负责大同府、太原府和代州的防守。

    整个山西省正兵为三万两千人。

    将来平定李自成后,丁毅会让李岩在当地五府,十八州,七十四县,组建大量吏员包括匠作局的工匠,学院的老师,匠药局的医生等、捕快。

    府州吏员为一千人,县为五百人。

    全省吏员加捕快为60000人。

    加上全省官员,官兵,山西全省吃行政饭的,大概在十万人左右。

    这也是丁毅要在未来山西需要养活的人。

    丁毅算过,军费开支不算,这么多人的饷银,大概在一年在三百万两左右。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