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寒门科举之路 > 正文 第234章 国库借银
    a“曾兄,你来了,欢迎欢迎。a“李文山看到他满面笑容。

    曾钧年也有几分不好意思,当初以为自己一人进京,没想到这次居然出了点状况,拖家带口的进京。

    曾钧年施了一礼道a“李兄,实在不好意思,冒然打搅了。a“

    李文山看了看身后还有两辆马车,想来是原因在此。带着女眷确实不好安排,但当初接下了,也只能认了。

    a“你我之间,哪有什么打扰,何况当初你可是寄了信来的。我房间都收拾好了,就等你来了。a“

    a“李兄,那如此就打扰了。a“曾钧年拱手道。

    李文山想起客院说道a“曾兄,我给你安排的客院,那里有一个侧门,可以直通府外,你看可要换了a“

    a“那再好不过,李兄我们自己开伙,这里正适合。a“曾钧年说道。

    a“我让肖石带你们去那里。a“李文山吩咐肖石带他去那边。

    a“多谢,李兄。a“

    a“你安置妥当了,可以来找我,今日沐休时间还算充裕。a“李文山笑道。

    曾钧年点了点头。

    在书房里,李文山想到远在家里的亲人,不知道何时能收到第二封信。

    摇了摇头不再多想,拿起画笔,继续开始画画,没多久一个嬉闹活泼的小儿跃然纸上,模样就是他儿子。

    等晾干后,李文山把笔放下,站起来看向窗外。

    一炷香后

    肖石禀告道a“大人,曾少爷来了。a“

    a“进来。a“

    外面的人听到声音,便推门进了书房。

    李文山正写着明日公务需要的事,示意曾钧年先坐好。

    一炷香后

    李文山放下笔,道a“曾兄让你久等了。a“

    曾钧年笑道a“没多久,而且你不是说你和我之间的友谊,不需要太过客套。a“

    李文山笑道a“是,在下的疏忽了。a“

    看着面前的曾钧年,李文山只能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三年前的这个时候还是他进京准备考试。

    如今是他看着其他学子,参加科举争夺一场,这鲤鱼跃龙门的盛况。

    a“客院,可还合适,够住a“李文山问道。

    a“够的,多谢文山兄的安排。a“曾钧年拱手道谢道。

    李文山沉吟一会儿道a“曾兄,既然你带着嫂夫人前来,我的夫人如今在老家。所以府里没有女眷,那客院的门我会派人守着,你回去和嫂夫人说一声,还望见谅。a“

    曾钧年听了点头道a“我也会让仆人守好的,毕竟男女有别,到时候冲撞了总是不好。a“

    李文山见没问题继续道a“你和嫂夫人需要什么可以联系管家,让他帮忙置办妥当。a“

    看着点头的曾钧年,李文山也不再说这些。

    a“曾兄,你兄长怎么没有一起前来a“

    a“我兄长已经举人谋官了,他科举说已经没有进步空间了,他不想继续考进士。a“

    李文山点点头,a“曾兄,你课业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找我,有空我会帮忙解答的。a“

    曾钧年拱手道a“多谢。a“

    晚上

    李文山让厨房做了饭菜,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本想多喝几杯酒。但考虑到明日要上大朝,也就忍下了想喝酒的欲望。

    让仆人安置妥当他们,李文山也回房休息不提。

    第二天

    上完大朝后,听着议论的大人们,以及脸上沉重的表情,与他无关李文山很是放松。

    葛大人跟他说起他们听到消息a“李大人,听说边疆那处的地龙翻身了,造成许多老百姓房屋倒塌。a“

    汪大人忍不住也小声道a“听说是圣上要动国库救灾,户部尚书禀报说国库只剩一堆借条,唯一的几十万两给边疆士兵采买冬装和干粮用的。a“

    李文山也知道国库没有银子,不然不会一个个的户部的人都快把他们工部当自己家,守着就等着银子出来了。

    a“那之后如何a“李文山也就听了一耳朵,后面没继续听了。

    a“大人,下官听到说是,陛下脸都黑了,让户部尚书去查到底,谁欠了国库的钱不还。a“葛大人左右看了看小声说道。

    李文山就这样问道a“那可查出来,都是谁欠了国库的钱。a“

    汪大人见着这样就道a“除了几个穷翰林,邱家,章阁老,恭王爷,还有些皇亲国戚以及世家勋贵。a“

    a“章阁老从国库支借了五十万两,邱家借了六十万两,恭王爷借了二十万两,勋贵中刘家借了一百万,曹家借了一百二十万,还有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借了不少。a“

    李文山好奇这些人到底借了多少,便问道a“那这些人全部借了多少。a“

    汪大人做了个手势后,小声道a“九百万两,除了一小部分人,朝廷大大小小的京官都借了一些。a“

    李文山听震惊得很。

    a“国库一年的收入才三百万两白银。a“

    葛大人说道a“嗯,所以这次几个御史大人,又上奏说让陛下下罪己诏,然后陛下大发雷霆了。a“

    李文山知道这事,国库给予官员借银的事,是国朝给予寒门学子的福利,而后面慢慢地变了不从国朝借钱,官员们在朝廷中都有点不好意思,或多或少都要借点。

    李文山他在考上进士,进入翰林院后也随着大流,向国库借了一千两银子。

    a“那之后如何a“李文山问道。

    汪大人见状说道a“李大人,陛下已经下旨让大臣们还钱了,就是不知道会还多少钱。a“

    李文山心思转了转,知道官员们都会思量一番,但说全部还给国库,那是不可能,尤其是这里面还有不少借了一百万两银子。

    a“想来陛下会让我们冶炼银矿的速度加快点,两位大人你们去和员外郎以及主事说下,让工匠们加快铸造银钱。a“

    a“是,大人。a“两人忙道。

    a“还有两位大人,关于国库的银子,你们再也不要再说此事了a“李文山看着他们性格不错,也就提点一番。

    a“是,大人。a“两人这时被点醒后,吓得一身冷汗。

    a“大人,我们去做事了a“两人向李文山行礼后退了出去。

    李文山早就想把这点银子还了,要不是翰林院的人说借钱,他随大流也借了一点,之后一直没人去还过,他也就把这事抛诸脑后了。

    。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