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烽火之上 > 正文 第6章 桁杨卧起影纵横
    徐先生是霍元甲的弟子,却并不是精武体操会之人。

    旁边的许先生好奇问道“你是说精武会教出的那新二陈陈立夫陈果夫兄弟”

    “还能有谁”周先生怒道。

    徐先生眉头一扬“姓周的,留点口德,休要辱骂先师。”

    周先生自不客气“啧啧,成,不说你师父,你那师兄杀了日本人后跑了,你也跟着作缩头乌龟,隐姓埋名跑到乡下,胆量喂狗了么”

    徐先生大怒“你个臭文人,会两手接生活,也敢放肆”

    这个是要动手的架势,虽然每次都会切磋,都是周先生败北,却屡败屡战

    王进见势不对“先生,反正要打,先吃饱再动手,免得许叔又像上次说输在饭不好吃上。”

    “也对。”周先生觉得有些饿了。

    “小子可教。”徐先生乐不可吱。

    “不拜我为师,生平之憾”许先生觉得可惜。

    “姓周的,休要激我,反正,我不会跟你去上海。”徐先生并不上当。

    “真把自己当宝了茅房破石头罢了。”豫山先生一脸的不屑。

    “讲的好听,你们那一套耍笔杆子打口水仗的小孩子做法,还不如这小子他老子搞实业。”徐先生更是看不上口中的豫山先生。

    “搞实业最后还不是成了资本家,又成剥削阶层。”周先生摇头。

    “那你明知道我今天收徒,为什么不昨天过来,青菜豆腐管饱,你不想吃点好的何况,不见得富人不能为国家出力。”徐先生也不反驳。

    “吃你是看得起你,那么多人请我,我去么”都是老朋友,嘴上并不客气。

    “好吧,算你还有两分骨气,你写的那未名丛书拿来看看。”

    “想的美。”

    “跟一帮女学生搅一起,为此丢了饭碗,还去打官司,你跟那教育总长扯,丢人不丢人。”

    周先生并不生气“你去上海我就给你看。”

    “你总得要发表,到时我想咋看就咋看,看完放茅房当厕纸”

    “哎呀,你这墙上裱的好象是我的手稿,一会儿拿去当厕纸用可成”

    “使不得,使不得。”

    “两位,说话可,喷口水可不成,这饭,莫法吃了。”许先去紧皱眉头,将炖野鸭扒拉到自己面前。”

    豫山先生这两年,一直在传达一种精神,希望能唤醒沉睡的民族,精力大不如前,笔杆子却更加锋锐,引起当局的恐慌。

    但想不到,在老朋友私塾里,第一次看见王进,就喜欢上这孩子,聪明,好学,叛逆。

    饭后休息闲聊,再跟老朋友切磋交流拳脚功夫,周先生再次败下阵来,看着面前递上热毛巾的小男孩儿,满脸的天真可爱,那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夹杂着狡黠,倒是让他对与徐先生比武三两招败下阵来不再在意,忍不住伸手捏了把这小子脸蛋。

    谁知道这小子根本不理会他,也不躲闪“你说枪炮比练武历害,我学武再拿枪炮是不是更厉害”

    “你知道枪,呃,炮”周先生瞪大了有些锐利双眼。

    “家里徐护院有短的,其他是猎枪。”

    败下阵来的许先生走过来抓起另外一条毛巾敷脸“姓徐的真有两手三角猫功夫,嘿嘿,还是打不过,不过多坚持了几个回合,回去练半个月再来讨教。”

    “嘿嘿,别往脸上贴金,比上次多坚持一个回合也好意思,我看,你再练十年也不成,连我学生都打不过。”徐先生收了拳,无情打击。

    “小子,过来,玩两手,叔教你十八路短手”斗不过师傅,挑小的下手。

    徐先生去屋里换衣服,没多时拿着一封信出来,交给豫山先生“这封信你交给立夫,他知道怎么办。”

    “这事他不一定能作主。”周先生担忧。

    “欺师灭祖的事他不敢,在上海没人敢动你。”徐先生一脸严肃。

    “你大师兄有消息么”

    “他在乐亭。”

    “传言是真他真去了东北”

    “跟日本人一战,受了重创,伤了根本,在那边守着门户,教几个徒弟,日本人猖厥,现在东三省形势非常恶劣。”

    “呆在那边有用么”

    “苏俄称要归还我们土地,附加一大堆条件,大师兄几个徒弟从了军,准备武力收回中东铁路”

    王远听着似懂非懂,不再听,跟了许先生学短手。

    短手类似格斗,比较复杂,明显许先生也学了不久。

    王进牢记师傅不转易显露自己会武的事,同样用短手跟许先生纠缠,不多时,被许先生提了脖子过来。

    明显大人们还要说事。

    王进穿上外衣,悠闲的往授业堂迈进去,学堂里,师姐坐镇,鸦雀无声。

    换上了王进,立即炸了锅。

    今天又学了一手,将徐成叫到门外,其他的弟弟妹妹被王进一句话打发“老带新,三字经,限十日,读不会,打手心。”

    眼前这个厉害人物,堂下四十多孩子除新来的,都吃过苦头。

    都知道面前这个堂兄说一不二,三个对一个,开始指点新来的,徐先生教书,还真不简单。

    天色已经渐渐变暗,王进已经把徐成打趴下十七八次,丢了件衣服给徐成“去,通知下学。”

    还守在门外的家长,七嘴八舌问扯了自家子弟,连老师面都没见过的王家子弟,同样兴奋的不行,稚嫩声音响起,东拉西扯成一片。

    乱七八糟的声音渐渐远去,隐入村庄薄雾之中。

    非常意外,周先生跟许先生并未离去,书房已亮了油灯,三个身影时坐时立,声音时高时低,继续高谈阔论。

    私塾并非只习四书五经,六艺,徐先生引入了时事恪物以及洋文,县里几个大家族开的中学,邀请了无数次徐先生,均被婉拒,只是王家学成的学子可以直接进县中学,每一个王家庄出来的学生都会受到欢迎。

    令人咋舌的却是,王家族长不许其他家族入本家私学。

    早些时候引起一部分家族不满,可徐先生落魄时,谁让老王头捡了宝呢,所以更多的却是羡慕。

    其他家也学王家请了无数先生,论先生才华,本事比王家的徐先生强多了,反正那些家族都是这样外传。

    往泥塑脸上贴金也变不成菩萨,即然比不过,就以量取胜,各家族联合起来办学,政府也在有志之士建议下发展教育。

    各学堂开始对普通百姓招生,人多之后细分,形成分等级的初等、高等小学及中学。

    江南教育蓬勃发展起来,却还是私塾与县学并存。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