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盛世华唐 > 正文 0205 姜还是老的辣
    当得知紫霄观手里有五百个名额的时候,各派系都疯了。

    即便是这些名额只能用于开拓岭南和南中等地,他们也都纷纷扑过来争抢。

    其中最热衷的就是楼观道了,直接说南中那边他们包圆了。

    孙思邈和其他派系自然不会让他们一家独大,就借口不能只让你们一家承担风险,否决了这个提议。

    经过数论商议之后,四成的名额给了楼观道、茅山、龙虎山这样的名门大派。

    六成的名额归了李淳风师门南坨山静云观这样的小门派。

    一来是这些小门派为了壮大自己更加的敢于冒险, 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外。

    二来则是小门派数量多,均分下来还是大派分到的名额更多。

    “征得圣人同意后,我和各派约定。若他们能说服千人部落的首领皈依道教,奖两个名额。”

    “说服五千人部落首领皈依道教,奖五名名额。若能说服万人部落首领皈依,御赐道观一座。”

    “若能说服蛮夷大酋长皈依,赐名山一座作为道场,另赐真人法号、弟子名额等若干”

    陈景恪瞠目结舌的看着自家师父,好半晌才竖起大拇指道“师父,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您老人家牛。”

    这是真的牛,他当时只想着用名额去和各派谈条件,却没有想过最简单的激励制度。

    孙思邈不声不吭就把所有事情给做完了,还成功的和各派达成了协议。

    初唐时期对宗教管控非常严格,尤其是李世民登基后,对度牒的发放更是到了严苛的地步。

    每年,除了李世民特旨发放的之外,经由正规程序发放的度牒只有五十张左右。

    以大唐的人口和国土面积,这几张度牒连塞牙缝都不够。

    各教派不得不大量使用黑户,有限的度牒都给核心成员使用。

    遇到朝廷检查,就赶紧把这些黑户弟子遣散,风头过来再找回来, 对宗教发展形成了有效制约。

    这也为什么以孙思邈的江湖地位,想给陈景恪办理度牒, 都要亲自跑到长安找关系的原因。

    现在去南方传教给名额,作出成绩了也奖励名额,成绩越突出给的名额越多。

    要是能说服大酋长皈依, 更是直接一步登天成为天下大派,各派不疯了才怪。

    可以说,孙思邈轻松就调动了各派的积极性,根本就不用愁他们阳奉阴违。

    他本人对此表现的倒是云淡风轻,道“不过是见得多而已。”

    “华夏简史和华夏文明,我让印书坊各印了五千册,已经分到各派手里,让他们组织学习。”

    “我和他们约好了,明年上元节过后出发,春分之前必须到达目的地开始传道。”

    陈景恪想到一个他一直担心的问题,连忙道“这么多人看到华夏文明必定无法保密,若传出去会不会引起士族的反对”

    孙思邈道“不用担心,我已经提前给一些故旧写信,告诉他们道教准备向南传道。”

    “为了传道大业我们可能会采用一些非常手段,让他们莫要大惊小怪。那些故友都表示理解,还问我是否需要帮助。”

    他的那些故友不用问,不是某个士族的话事人,就是一方学界大佬。和这些人通过气, 确实能减少许多麻烦。

    当然,这里面除了有孙思邈自己的面子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借口找的好。

    为了传教。

    宗教行为,再加上只在南方传播,士族并不会多说什么。

    这真的是考虑的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啊,陈景恪还能说啥,只能大喊“师父英明,徒儿佩服的五体投地。”

    对于他的夸张行为,孙思邈哑然失笑。

    喊完六六六,两人又谈了道教革新的事情,这个没啥好说的。

    用孙思邈的话就是当朝廷和主要教派,都接受我们框架的那一刻开始,革新就已经成功了,剩下的不过是时间问题。

    所以两人只是简单聊了几句,就把话题转移到了私事上。

    孙思邈说道“这几天你在周围买一处像样的宅院。”

    陈景恪疑惑的道“咱们紫霄观还有一半的地方没有启用,买宅院做什么”

    孙思邈道“给武夫人和舒儿买的。”

    陈景恪更是不解,道“给她们买为什么难道她们不愿意住在观里了”

    孙思邈解释道“将来你们两个订婚完婚,很多礼节都要在她们的家里才能完成懂了吗”

    陈景恪恍然大悟,道“这我还真没想到,等有时间我就去把宅子买了。”

    出嫁迎亲,必须是两个门才能完成的过程。不管平时她住在哪里,在订婚和成婚那几天,都必须住在观外。

    然后陈景恪用八抬大轿从正门把她抬进来,这就叫明媒正娶。

    少了这个过程,武舒一辈子都会被人嘲笑。

    所以这处宅子是必须要买的。

    至于提亲的事情

    孙思邈道“不急,应国公去世还不满三年,不宜举办吉庆之事,等明年再说。”

    陈景恪忍不住拍了拍脑门,他感觉自己怎么突然变蠢了,好多常识性的东西都忘了。

    别说是古代,就是二十一世纪许多地方都有规矩,家中老人去世三年内不能举行婚礼之类的。

    如果家里有适龄男女未婚的,一般都是先不发丧,抓紧把喜事办完再办丧事。

    这种情况大家都是认可的,没人会嘲笑。如果是办完丧事之后再举办婚礼,那真的是要被十里八村戳脊梁骨。

    不过他马上就想到一个问题,问道“太上皇”

    孙思邈没好气的道“圣人的旨意就是最大的规矩,能把一个人的孝期缩短到四十九天,你敢去找圣人给舒儿下特旨吗”

    “额”陈景恪讪笑道“那就再等等吧,我不急的,不急的。”

    孙思邈起身道“我要忙了,你去忙你的去吧,没事儿别烦我。”

    陈景恪连忙道“我一会儿还要跟您学经呢。”

    孙思邈道“你的道德经、南华经、易经已经入门,有此基础在别的经书已然能自己解读。”

    “且你受家族学问的影响,所思所想与我有极大不同,跟我学的太多反而不是好事。”

    “今后你可以试着用你自己的想法,去解读那些经典了,若有不解的地方再来找我即可。”

    “喏。”陈景恪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兴奋,这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有了实质性的收获。

    当然,并不是说他用一年的时间就研究通了三玄,这是不可能的,任何一本都需要他穷其一生去研究。

    孙思邈的意思是,他对这三部经书已经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有了这个基础,就能初步摆脱老师,获得了自学的能力。

    而自学能力,才是一个人学问由浅入深的开始。

    从孙思邈那里离开,陈景恪没有回去读书,先把俗务忙完才能专心学习。

    先去给杨氏请安问好,虽然暂时没有办法订婚,但作为准女婿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对于他的到来杨氏很开心,不过也知道他事务繁忙,聊了几句就放他离开了。

    同时还让武舒去忙自己的,不用守在她身边,有三娘子武畅守着就行了。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武舒俏脸微红,一起走了出来。

    院外,陈景恪调戏道“看来岳母她老人家对我这个女婿还是很满意的吗。”

    武舒白了他一眼,道“谁说要嫁你了,不知羞。”

    陈景恪笑道“羞耻是什么东西能换来武姐姐这样好的媳妇吗要是不能,我要它干啥。”

    武舒还是不习惯这样的玩笑,道“正经点,被人看到了又要传流言蜚语了。”

    陈景恪知道不能太过,见好就收道“对了,你有没有留意过周围哪家的宅子出售买下来记在伯母的名下吧。”

    武舒自然是马上就知道了这么做的目的,很是高兴的道“周围六个坊出售的宅院挺多的。”

    “很多原本都是官宦之家的宅邸,哪天我们去挑选一处合适的。”

    陈景恪道“行,不过太远的就算了,紧着长乐坊这里的买,多花点钱也无所谓。”

    武舒甜甜的道“好的,我听您的。”

    说话间两人就来到了外院,先是去印书坊那边找到了梅老实,只见他正给一个像椅子又像车子的奇怪物件打磨毛刺。

    看到这个成品,陈景恪就笑了起来,道“梅老实,手艺不错嘛,没用一天就打造出来了。”

    梅老实眼睛里隐隐带着血丝,脸上却非常的得意,道“那是,真人您交待的任务,我就是拼了命也要完成。”

    “就是第一次造这东西也不知道好不好,您看看合不合要求,不合要求我再改。”

    陈景恪过去打量了一圈,又使劲晃了晃,还推着走了几步。除了轮子是木头做的有点沉之外,别的都非常完美。

    不过因为用了轴承的缘故,轮子也并不是很沉,一个小孩都能轻松推走。

    他满意的道“好,不错,果然不愧是咱们紫霄观,木工手艺最好的大匠。”

    梅老实笑的见牙不见眼,道“您满意就好,您满意就好。”

    这时武舒好奇的道“这是椅子吗,您做这么奇怪的东西做什么”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你坐上去看看。”

    武舒尽管很疑惑,还是听话的坐了上去。

    陈景恪就推着她转了一圈,然后问道“怎么样,现在知道这东西的用处了吧”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