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 > 正文 第89章 揭秘(求追读)
    “真相”

    金风楼船,小阁内,当林妙妙听到这个词,整个人怔了下,这是她没想到的。

    不是说,没料到齐平要审问她,而是,“真相”这个用词,出乎她的料想。

    沉默了下,她认命般说道“我有个条件。”

    齐平笑了“你觉得,如今的你,有资格和我谈条件”

    林妙妙只是个普通人,这是多方确认过的。

    所以,齐平毫不担心对方暴起反抗,亦或逃走,唯一担心的,只有自杀。

    林妙妙下颌扬起,这一刻,她骄傲的像只孔雀,眸中,没有分毫惧怕。

    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世间便没有人可以吓住她

    “我可以告诉你,你想知晓的一切,但你也要告诉我,今晚发生了什么。”

    她指的,是林武突袭伯爵府的结果。

    身处桃川河的她,尚不知道内城的情况,原本,只要等到明天,便可以打探。

    可是,她恐怕已没有明天了。

    “好。”齐平扬眉,答应下来

    “坐下说吧,我预感到,那是个很长的故事。”

    林妙妙竟也欣然颔首,素手轻拂,理好茶盏、瑶琴。

    然后,一官、一贼、一男、一女,竟和谐地相对而坐,这无疑是古怪的一幕,可场中两人,却安之若素。

    “你想从哪里听起”林妙妙问道。

    齐平想了想,说“从十五年前,令尊那起叛国案说起吧。”

    “叛国”

    她笑了起来,笑意张扬,笑声中,含着浓浓的嘲弄,这是她从未在外人前展露的神态。

    “你笑什么”齐平问。

    林妙妙道

    “我笑,这世人愚钝,竟相信此等污蔑,我笑,那朝堂黑暗吃人不吐骨头。我父从未背叛帝国,却要背负千古骂名,天道何其不公”

    好家伙,这可是超凡世界,你确定连天道都喷齐平沉声道

    “你的意思是,林御使是被冤枉的了

    可据我所知,昔年,先帝曾命三司会审,人证物证俱在,以令尊当年的地位,若无实证,恐怕也定不下罪名。”

    林妙妙嗤笑一声“这天下,都是那金銮殿上之人的,还不是他说什么,便是什么”

    “何意”齐平挑眉,捕捉到关键词。

    林妙妙语出惊人

    “我若说,主导了所谓叛国案的幕后主使,便是那已死去的老皇帝,你信不信”

    先帝

    齐平心中巨震,难以置信地看向她,试图,看出她话语真伪,心中,却联想起,洪庐现身伯爵府的一幕。

    “什么意思”他质问道。

    感觉,自己可能触及了一段埋藏于历史中的隐秘。

    林妙妙看了他一眼,却未直接回答,而是换了个话题

    “你对朝堂,了解多少”

    齐平一怔,沉默了下,摇头,说“所知甚少。”

    “那你可曾听过,士科之争”

    齐平点头“略有耳闻。”

    这个他是知道的,这段时日,他没浪费,对凉国朝野政局,乃至历史,已有粗略了解。

    士科之争。

    “士”指士族门阀。

    “科”指科举取士。

    在这个历史位面上,人才选拔发展较慢,三百年前,上一个朝代里,帝国选拔贤才,还主要依靠“察举”。

    即,各地方望族,向本地官员推举人才。

    类似的操作,在齐平熟悉的地球历史上,也曾持续过漫长时光,结果么,自然是门阀林立,历史课本上所谓的“九品中正制”,便是门阀制度的巅峰。

    整个国家的要职,皆被大族垄断,即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在此位面上,也曾有过该阶段,直至大凉太祖开国,才引入科举,扶持寒门学子。

    可千年积弊,难以短时扫除,况且,太祖起兵,门阀也曾助力。

    故而,大族势力虽有衰弱,却仍占据主导,尤其,帝国早期,只有大家族才读得起书,所以,科举选上来的,也多为望族子弟。

    在一代代皇帝的努力下,才逐步扭转,至今日,朝野上,科举走出的官员,已远超地方大族。

    尤其,当今圣上,极为推崇科举。

    齐平第一次去书院时,与范贰游览京郊学堂,发觉数量众多,便是这个道理。

    “莫非当年的案子,与士科之争有关”齐平皱眉问道。

    林妙妙轻轻叹了口气,笑容苦涩

    “你看过卷宗,当还记得,我父身世”

    “江南望族”齐平脑海中划过一道闪电,脱口道。

    是的,刑部卷宗上曾记载,林国忠出身江南士族,当时,齐平并未对此投以过多关注。

    直至此刻,对方提起,一条条信息彼此扭合。

    林国忠士族官员代表门阀大族利益集团,曾只差一步,踏入内阁。

    凉国历代皇帝,皆努力打压门阀,扶持科举,京郊学堂雨后春笋,就在近十年。

    从时间点推算,朝堂之上,科举派官员,彻底压倒士族,大概也就在十几年前

    齐平念头转动,冷静分析道

    “所以,你是说,当年先帝是为了打压士族力量,才在幕后,谋划了这起案件,栽赃林御使,以防止其进入内阁”

    桌案对面,身穿缟素的林妙妙眼神吃惊。

    未料到,齐平反应竟这般快。

    自己才说了两句,对方,竟便已推倒出正确答案。

    齐平不等她回答,突然皱眉

    “可是,这手段未免太过激烈身为皇帝,若要打压臣子,总能想到更好的方法。

    伪造罪名,即便不考虑消息泄露的风险,难不成,就不怕朝廷士族人人自危,剧烈反弹”

    他觉得不对劲。

    这手段太“简单粗暴”了。

    当然,政治斗争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可如这般手段,也仍是危险的。

    历朝历代,想要维持政局稳定,皇帝与朝臣间,往往要达成默契,更要有一些“规矩”约束彼此。

    没有臣子喜欢一个疯批皇帝。

    也没有一个皇帝,只靠自己,便能稳固天下。

    “等等十五年前,”齐平突然想到了什么,“当今圣上,刚好登基十年吧。”

    对面,林妙妙这次真的吃惊了,看向他的眼神都变了。

    若是说,先前的推理,还是依据给出条件反推,那齐平这句话,便绝非寻常武人能说出的。

    这个时代,一个未曾跨入朝堂,甚至,没有真正意义,走过仕途的人,几乎不可能看透这些。

    齐平这话,虽未明说,但隐含的意思,很明显了。

    新老皇位交接前,按照规矩,老皇帝会着手为子嗣扫平障碍。

    那些可能,对新皇帝有威胁的臣子,势力,要提前几年,一一荡平。

    这样,在新皇登基之初,才会有足够的发育时间。

    这是很朴素的道理。

    也是史书上,出现无数次的道理。

    齐平当然未曾走过仕途,可他上辈子,接受过太多相关的信息,无论书籍,还是历史剧目,都在重复着皇家权谋的那点破事。

    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庙堂高远,深不可测。

    可齐平却看过太多了啊。

    “你家中有为官的”林妙妙眼神古怪,忍不住问道。

    可旋即,又想起齐平说,自己对朝堂知之甚少,愈发不解。

    不我只是看过猪跑,没吃过肉齐平心中吐槽,摇头,拉回话题

    “你还没说,我猜的是否正确。”

    林妙妙叹了口气,点头

    “没错。昔年正是如此。老皇帝当年便已染病,自觉时日无多,着手为后代铺路,自然,将我父视作眼中钉,只是,没人想到,他会动用如此脏脏的手段。”

    “而想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他不满足于,打压我父亲,而是想要借此机会,一举削弱江南士族,所以,我父亲便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大的罪名。

    一个能名正言顺,株连家族的大罪”

    “那时候,西北战役虽已结束,可边军却始终不稳,大战无有,小战不断,还有什么罪名,比通敌更合适呢”

    她惨然笑了下

    “于是,老皇帝找到了张谏之,恩,就是如今的吏部尚书,二品大员,科举派的首脑,当年他还没坐到这个位置。”

    “老皇帝下诏,命张谏之与身在西北军的武功伯爵等人密谈,伪造通敌证据,以坐实此案,更须有人站出揭发。”

    听到这里,齐平接口,沉声道

    “所以,武功伯爵伙同陈年、王显、郑浩常三人,完成诬告”

    “没错。”林妙妙无声笑了下,幽幽道

    “君要臣死,臣如何能活

    所谓的三司会审,也不过是个笑话。

    因惧怕我父在堂前乱说话,人还在天牢里,便被赐下毒酒,我与母亲被绑去教坊司,二哥名为发配,实则,半路上,便饱受折磨,也没想让他活。

    而武功伯为首的四人,却受老皇帝嘉奖,封官的封管,进爵的进爵。”

    原来如此我就说,死在牢里这桥段眼熟齐平深吸口气,消化脑海信息,旋即说道

    “可你们还是活了下来。”

    “是的,”林妙妙眼神亮了起来,娇媚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快意

    “所以,我们回来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