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邂逅:南宋 > 第七十三辑 神仙眷侣
    我犯了一个错误,大明山的名称来源于朱元璋在此起兵得天下,开创大明王朝,这才有了大明山,在宋朝时候这座山应该叫“日月山”

    

    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应见尘中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麽了平生。与麽平生了,□水不流行。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张栻《水调歌头》

    南宋绍兴九年夏四月,日月山上,一场春雨把参天古木洗涤得青翠欲滴。清明刚过,日月山半山腰上来了一男一女俩在凭栏远眺:只见湟川如带,群峰如涌,依稀可见山下顺溪镇内房屋磷栉比次,人流熙熙……

    这一男一女不是别人,正是我与柔福,那日柔福突然前来,后来将事始末细细一说,柔福的一腔情意让我感动至深,可我又怎能让她随我在这山中度日呢,百般劝她也是无用,以至我动怒用狠,斥她离开,只是柔福却是无丝毫的动摇,默默的听着,默默的为我清扫房间,默默的为我做饭洗衣,对我的那些可以说是故意刁难都默默承受……

    这样的深情,我如何还能无动于衷……

    “对不起……”当我再也无法狠下心让柔福离开的时候,我只会说这么一句话了,紧紧抱着柔福说的。

    “公主,除非我死了,否则,再不会让你走了!”

    感觉着怀中的她点了点头,感觉到本来一双不知所措悬在空中的素手环上我的后背,耳边传来轻柔的声音:“就算你真的不幸,我也不会走的!还有,我不是公主了!”

    将柔福抱的更紧一些,嗅着她秀发的清香,我的心中竟然是种从未有过的满足,不经意的,想起了一句话。

    “柔福!”

    “嗯?”

    “没有了你,拥有整个天下又怎样!”

    …………

    “在想什么?这么出神?”柔福的声音将我从回忆的思绪中拉了回来。

    “哦,没什么,只是回想起过去些许事情!”

    “什么事呢?我想听听呢!”

    “柔福!”

    “嗯?”

    “你越来越像个天真的小女孩了,本来我可一直当你是刚烈沉稳的奇女子的哦!”

    “怎么?后悔了?”

    我抿了抿嘴,眼珠四处转了一番,才慢慢的点了点头:“嗯!是后悔了!”

    谁知柔福也不生气,假装的都没有,而是嘴角带笑道:“才后悔啊!晚了哦!”

    我也笑了:“是嘛,我后悔的是当初竟然那样的躲开你!”我与柔福四目相交,传递着彼此的情意,好一会,我向远处眺望,深深的吸了口清凉的山气,美美的闭上了眼睛。

    日月山半山有瀑布,一泻而下,无论是剑池瀑、玉笏瀑、白蛇瀑还是最为出名的龙门瀑布都是那样气势跌宕,那一道道瀑布都随着一段美丽的民间故事,早在来此之前我就已经做了准备,那美丽的故事自我口出,入得柔福耳,浸入她的心。道道瀑布前留下我与柔福的身影。

    直至山顶,只见清溪蜿蜒,这倒是与众不同,那清溪之中有游鱼细长如竹,称竹叶鱼,长尺许,见人不惊。

    “好美!”

    对于柔福的赞叹我深表赞同,看着柔福徜徉在溪水畔,纤手撩拨着清涟。如此的美景,如此的仙境还是我回南宋后首见,却是就在这临安,与我离的这样近,可是如果不是被贬为庶民,我真不知几时才能得见,这倒要感谢赵构的“美意”了。

    “如果能够永远住在这里就好了!”柔福环顾着四周的风景,感叹出声。

    永远嘛?她的这一句却让我从这人间仙境再度回到了纷乱的时事之中,一时没了言语,缓缓的低下了头,不觉一双玉手牵上了我的手臂,抬起头看到的是一双清澈灵动的眼眸,此时正深情的看着我。

    “柔福早知公子决不会蜗居乡野,终有一日公子还会重踏那风云天下,柔福会一直跟随公子,不离不弃!”

    握住那双玉手,我有些许亏欠的唤道:“柔福,我……”

    “公子不必说了,柔福知道。公子也不许有任何愧疚,因为今日,公子已经给了柔福最美的一天,柔福今生都会牢记心中!”

    无需其他的言语,我轻纳柔福入怀,一起欣赏起这日月山风景来,融在了周围慢慢升腾起云雾之中。。

    这一日,临安顺溪镇的一名樵夫砍柴回家后与乡邻说起白日里在那日月山顶远远看见一对神仙,男的俊俏,女的清丽,超脱俗尘,相偎良久踏云而去。说的是字字确凿,自此顺溪镇传言日月山顶有神仙下凡,日后更是于山顶清溪之旁建一亭,亭中立了两尊仙像,以至许多年后我再回到那里,见着雕像回忆今日的情景,这是后话。

    我在山中安稳度日,天下却是局势渐乱。

    南宋朝廷最先动荡起来,自秦桧上台,在赵构的默许下,议和派便把持了朝政,主战派的官员是贬的贬,罢的罢,还有不少对朝廷失望至极的也主动辞官而去,随着主战官员淡出朝廷中枢,朝廷的动荡也平稳了下来,偶然有点小风波,也是波澜不惊了,但是一切并没有结束……

    赵构任用议和派为了什么?为了自己的宝座,为了他的权力,当金人步步进逼的时候,只有主战派可以帮助他稳固皇位,保住江山;而如今,金人短期内已经没有能力危险到他的皇位,那么由于战功在民间威信越来越高的主战派就不得不除去了,朝廷内的清洗干净了,下面才是大头,轮到驻军在外的将领们了

    就像秦桧私下和亲信们说的:“张栻只是个开头,其他的还在后头……”

    前线之上。

    汴京大捷后,淮西军驻扎守郑州,襄阳军主力进驻汴京,前锋却是高歌猛进,携大胜余威攻克黄河南岸渡河,拔掉了中路金兵黄河南岸最后个一个据点,可惜一切并不能改变南宋朝廷委曲求全的态度,在金国议和使者大肆指责宋军的时候,作为胜利者的南宋朝廷,本该吐气扬眉的南宋朝廷却是低声下气的给金使赔不是,并保证一定“彻查此事”。

    也就在岳飞攻克南渡口后的的第六天,南宋朝廷与金国达成了议和协议,两国划黄河而治,不过南宋朝廷要赔偿金国因汴京以及南渡口之战的损失,折合白银三千万两,消息传来,国人激愤,岳飞与韩世忠等统兵将领更是联名上书朝廷,要求废止议和的协议,要求渡河进兵,收复整个中原,但是回复他们的却是又一个旨意。

    绍兴九年夏四月中,赵构终于开始着手对付军中的大佬们了,不过对于这些没有大错,又手握重兵的将领,朝廷当然不敢做的过火,不过是裁正军入厢军,同时一次向各路宋军都派出了新的参军,当然,全是议和派的官员,等到六月的时候,宋军正规军可以说一半以上的兵权已经握在了议和派官员的手中,至少名义上如此。

    南宋一片混乱狼藉,没有人注意金人的举动,没有人知道辽阳府金国最精锐的辽阳军已经分兵一半向黄河一线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