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傲视天下 > 第四章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几乎马不停蹄的赶路,王天杰他们一行五人终于到达了颖川阳翟,不过这也多亏了甄逸给他们的良驹。

    刚到城门口的吕布就迫不及待勒紧缰绳问道:“大哥,现在终于到了阳翟了,可以告诉我们是谁了吧!”

    “是啊,是啊!大哥你答应我们的可不许赖皮哟!

    谁赖皮谁就是小狗。”一旁的赵雨也同样天真无暇的附和道。

    特别是看到赵雨那天真可爱的急切想知道答应的神情时,王天杰忍不住笑了:“好!就冲着小雨说的话,你天杰哥哥也不能当言而无信的小狗。”

    赵雨听了心里喜滋滋的。

    “这次我们来阳翟所要寻找的可以说对我们未来有着非常帮助的奇才,就是一位名叫郭嘉郭奉孝的人。”王天杰收起笑脸神情有些庄重的说道。

    “郭嘉?……大哥,他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吕布反复想了想也没有听说过郭嘉的名号疑问道。

    在王天杰怀中的师清澄这时回答道:“奉先,你大哥说的没错,这个人绝对非同一般,如果有了他的相助,那么在今后你们征霸天下实现宏愿的道路上绝对具有举足轻重不可估量的作用的。”

    不但王天杰如此看中不惜千里屈尊亲自前来,而且师清澄也这么说,吕布和赵雨他们终于相信郭嘉此人的神奇了。

    王天杰看着阳翟的城门,内心就忍不住感叹郭嘉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郭嘉,颖川阳翟人。作为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郭嘉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

    以至于许多年以后,曹公大败于赤壁时还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能在谋士云集的曹操营帐中得到一代枭雄曹操如此推崇如此信赖,由此可见郭嘉的超绝非凡的能力。

    公元207年郭嘉病故,同年,刘备从卧龙岗里请出了诸葛亮。没能看到这两个不世出的天才彼此斗智,作为历史的看客,只有的是遗憾……。

    也就是在这年曹操与刘备之间的势力对比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

    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在三国中所展现出的一幕幕精彩绝伦的画卷时,决不应该忘记璀璨的光圈下那个神秘的青衫身影。失去他的存在,光芒将会减弱许多。

    悲夫!叹奉孝之英年早逝!!!恨奇才竟天不与寿!!!

    ……。

    一进入阳翟城,王天杰他们就立刻感觉到这里文风之盛,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些文人在泼墨作对,一点也感觉不到外界那动荡不安的社会,无不感叹阳翟不愧三国时期最大的谋士集散地,也难怪这里会孕育如此多的奇人异士,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王天杰他们一行人牵着马匹一进入阳翟,就立刻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不过好在王天杰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为师清澄她们三人准备了带蒙纱的帽子,以掩盖她们的绝世玉颜,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虽然这样这还挡不住师清澄她们的绝世风华。

    不过毕竟阳翟是众多文士的集散地,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懂一些基本的礼仪,才没有上次那种混乱的场面。

    虽然知道郭嘉在阳翟但究竟住在什么地方现在还不得而知。

    “打扰诸位了,请问郭嘉郭奉孝住在什么地方?”与其这样漫无目的的找还不如问人打听,于是王天杰来到一桌正在吟诗作对的文士前抱拳施礼询问道。

    这些文士有些不太高兴看了王天杰一眼,不过并没有人回答,仿佛是在怪王天杰打扰他们在吟诗作对,又或者另有一些原因,因为王天杰从这些所谓文人眼中看到一些奇怪意味,似乎是充满了不屑。

    而一旁的吕布见到这些无知之人竟然这样对待自己的大哥,当下就要上前动武看他们这些人到底说不说?却被王天杰抬手制止住了。

    因为知道这些文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臭脾气,如果想要从他们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拿出点本事来。

    在不远处的一张桌子上有一个虽穿麻衣但却从他身上有一种儒雅之风与周围其他这些文人有明显的不同之人,听到王天杰要打听郭嘉的住处,引起了此人的注意。

    听到这些文人在以诗咏物,王天杰突然想起苏轼有首咏物正好用的上名为《甘菊》,王天杰微微一笑:

    越山春始寒,霜菊晚愈好。

    朝来出细粟,稍觉芳岁老。

    孤根荫长松,独秀无众草。

    晨光虽照耀,秋雨半摧倒。

    先生卧不出,黄叶纷可扫。

    无人送酒壶,空腹嚼珠宝。

    香风入牙颊,楚些发天藻。

    新荑蔚已满,宿根寒不槁。

    扬扬弄芳蝶,生死何足道。

    颇讶昌黎翁,恨尔生不早。

    王天杰这句诗吟诵完毕之后,在场所有的文人墨客都惊呆了。此诗不但于情于景,深刻的描述出甘菊的特点,但是其中所蕴藏的含义更是发人深省。

    更重要的是此诗运用的风格是五言律诗。这在汉魏之际从来没有的。真正开始运用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的风格则是在四五百年之后的唐朝时期才出现的。所以,王天杰这首诗对这些文人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小样的,我就不信震不死你们,竟然不甩我。”看到起到如此好的效果,王天杰心中这才出了一口恶气。

    “不知诸位能否在下郭嘉郭奉孝的住处。”王天杰再次施礼道。

    这些文人这才清醒过来,见王天杰向他们施礼,连忙站起来回礼,“哦!不敢当,不敢当……。”

    就有人问道:“不知您为什么要找郭嘉?”其他一些人也点头附和着。

    咦!他们为什么一个个如此表情,好象不应该要找的是他似的。

    “噢?先生为什么有此一问?”王天杰问道。

    “不敢当,不敢当。”但谁都看的出王天杰称他为先生心中有多高兴,“咳咳”故意清清嗓子这才说道:“郭嘉此人向来就不合群,一向眼高于顶,而且不屑于遵守礼法,甚至有些放荡不羁。哎!实在是有辱文人风雅啊!”说着说着一副悲泯天人的样子。其他人也仿佛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王天杰心中则是一阵暗怒:“你们这些人整天无所事事,就知道吟诗作对丝毫不关心天下老百姓们的死活,却在这里惺惺作态一副悲泯天人的样子,看着就想让人作呕。

    你们这些人凡夫俗子又怎会了解郭嘉的远大志向与抱负,又怎会屑与与你们为伍?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不过历史上是有记载,郭嘉性格高傲不愿与世人交往,甚至史料上记载,天才的郭嘉不屑于遵守礼法,甚至有些放荡不羁。试想郭嘉这样的性格和大多数士大夫出身的同僚总是显得格格不入。

    曾在曹操麾下主管“纪检”的陈群同志不止一次的汇报多次检举郭嘉不遵礼法,并且不知悔改。

    “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见人心”(季札)。这句曾得到鲁迅先生肯定的判断,反之也可以理解为,即中国之君子,若明于见人心,通常便会陋于知礼义。

    对此,曹操总是夸奖陈群工作认真,但却对郭嘉的问题并不以为然,一句话这样的逸才不应以常理来约束,以谢众忿。

    郭嘉性格高傲怎么了?甚至说不屑于遵守礼法,甚至有些放荡不羁这又怎么了?如果郭嘉也象世俗之人阿谀献媚或是大谈儒雅之道,那么这还是郭嘉吗?还会给世人留下形象鲜明潇洒不羁一代奇才不可磨灭的形象吗?

    郭嘉就是郭嘉,前面说了颖川阳翟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谋士集散地,各路诸侯营中的谋略家十有六七处于此地。郭嘉从小就生活在阳翟,躬逢其声,耳濡目染,可以想见弱冠之年的郭嘉,免不了养成一些对世俗社会大翻白眼的隐士癖气。

    但是说句不中听的话:人家有资本高傲甚至不屑于礼法。正如上面所说的,这样的逸才不应以常理来约束,以谢众忿。

    再说了,郭嘉并不是不愿与人交往,而是不愿与那些故弄风雅的凡夫俗子交往罢了。史料上记载,郭嘉从小胸怀大志,在弱冠之年时就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天下即将大乱,于是隐居以待时日,不与世俗之士交往,而另一方面郭嘉隐秘的和有才识之人保持交往,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而正是恰恰如此才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因此除却亲朋知己和慧眼识英的高人以外很少有人了解他理解他。

    这就是郭嘉,隐形匿迹等待时日静观时局,投明主一展其惊世才华。

    王天杰心中虽厌恶这些故弄风雅之人,但依然不动声色的细心打听郭嘉的详细地址之后抱拳施礼头也不回的离这些人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