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六零之家有宝珠 > 正文 第122章 去京城
    接下来一段时间, 宋圆圆带着两个堂弟驾着车在村子里玩疯了,天天一大群孩子跟在他们后来呼啦啦跑来跑去。

    宋志东和宋志西两个爹看这车子完全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就算前面是悬崖, 这车子也会自动闪避,就完全不再管他们。

    管也管不到, 那车子速度那么快,开起来像旋风一样眨眼就没了, 他们追都追不上。

    宋志东笑道“宝珠,这下你可算是给他们找了个好玩意儿,现在天天玩的家都不回了。”

    宋志南艳羡道“我们小时后哪有什么玩具啊, 连饭都吃不饱,要玩也只能玩泥巴。”

    李梅笑他“咋,难道你还想和侄子侄女争玩具不成”

    她最近心情好了很多, 原本应该来的月事已经迟了十几天, 心里便存了想法,但又怕是自己搞错了弄得大家空欢喜一场,瞒着谁都没有告诉。

    宋宝珠看看明显活泛了很多的李梅,眼珠转了转,“二嫂, 你把胳膊伸出来我给你诊诊脉。”

    当时她看方老医书的时候对诊脉这个手段可太好奇了,学得格外专注。这会儿正好用李梅试试。

    李梅疑惑“咋了小姑”,不过还是听话的将胳膊伸了出来。

    宋宝珠对宋志南说“二哥, 你回屋里拿个枕头过来。”

    宋志南没问什么就照做, 不过依然摸不着头脑。

    灯宋志南把枕头拿出来后, 宋宝珠便示意李梅将胳膊枕在枕头上。

    “宝珠, 你这是要给你二嫂诊脉吗”

    “是啊。”, 宋宝珠点点头, 按照学到的诊脉方法将手指搭在了李梅的手腕处。

    “你二嫂没事儿吧”

    毕竟李梅喝药的时间还短,大家也没想着她这么快就能怀孕,都以为宋宝珠是在看李梅身体有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有事。”

    宋宝珠这话把大家吓了一跳,“咋,咋了”

    李梅自己倒是猜到了什么,不见担心,反而眼含期望地看着宋宝珠。

    “二嫂怀孕了。”

    “什么,怀上了”

    没人怀疑宋宝珠的诊断,她说怀了那就肯定是怀上了。

    李梅心里的猜想得到确认,惊喜地捂住嘴,双眼通红的看向宋志南。宋志南这会儿已经高兴的不知说什么才好,他一把抱住李梅“梅儿,你怀上了,我们终于等到了。宝珠,谢谢你。”

    李梅呜咽几声,推开宋志南就要向宋宝珠下跪。宋宝珠让她怀孕,是拯救了她整个人生,如果一直不怀孕,她没脸再继续耽搁宋志南,但离开宋志南,那比让她死了还难受。

    “二嫂,你这是干什么呀,我们是一家人,怎么和别人一样动不动就下跪呢,你要是这样,我就不认你这个二嫂了。”

    李梅忙擦擦眼睛,“是二嫂不好,二嫂太激动了,太感谢你了,二嫂以后不会了。”

    宋家其他人劝解了李梅,把宋宝珠夸了又夸,陷入了无比欢乐的气氛中。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已经到了一九七八年,宋宝珠已经十六岁了,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她的美貌和她的聪明一样闻名这附近的十里八乡,从今年年初开始,就不断地有媒人上门提亲。

    宋家哪舍得把宋宝珠这么早就嫁出去呀,无论是谁上门提亲,连对方条件都不打听便直接拒绝了,并放出话说宋宝珠他们一定会多留在家里几年。即便这样,上门求亲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大家想着哪怕不能马上结婚,定下来也可以啊。

    宋宝珠可不光长得漂亮,她还顶聪明,要是娶进了家门,随便从手指点儿漏点儿什么出来都能让家里发财,这就是一个会发光的金娃娃。

    把宋宝珠弄得烦不胜烦,索性躲进实验室不怎么出来了。

    “德柱,德柱,你听广播了吗”,这天宋家人刚吃完午饭,正在说秋收后的事情,宋德令叼着大烟袋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

    “咋了二哥”宋德柱忙把宋德令迎进来。

    “你们没听广播吗,里面说恢复高考了,乡下的知青也可以回城了德柱,你就没点儿啥想法”,宋德令焦急地拍大腿“宝珠呢,宝珠去哪儿了,这可是关系到她一辈子的大事。”

    “宝珠在楼下呢,二哥,到底什么事你给我们说呗。”,王桂芳给宋德令倒了一杯茶,示意他慢慢说。

    “我说你们还是做人父母的,咋一点儿都不知道为子女着想。能考大学了啊,就宝珠那聪明劲儿,这一准儿考得上啊,她要是考上了大学,就不用呆在我们这个小乡村了。”

    王桂芳和宋德柱呆住,他们还真没这地方想。宋宝珠本来就已经是农业局的专家,又在县里机械厂和化肥厂领工资,时不时还有分红,全家加起来都没她一个人挣得多,而且还和什么县长啊厂长啊都很熟络,心里下意识没把她当成一般的农村姑娘,她和干部有什么区别,别人家干部还没她风光呢,所以考不考什么大学也没关系。

    宋德柱听了直翻白眼“你们两口子就没点儿长远目光,那读了大学和没读大学能一样吗,读了大学,别说当一个专家干部,说不得以后宝珠还能当大领导呢”

    “那要是宝珠读了大学,是不是就不能呆在家里了呀”,王桂芳和宋德柱面面相觑,他们还真没往这方面想“我们没那么大的野心,只要宝珠一辈子开开心心的就好。”

    宋德令哼一声“谁不想宝珠开心啊,那也不能耽误孩子啊,至少你们得问问孩子想不想去考大学吧。大学都在大城市里,让她去见识一下也好啊。宝珠这么聪明,可不能被你们耽误了。”

    王桂芳和宋德柱一听,觉得宋德令说得对。

    所以等宋宝珠从实验室出来吃晚饭的时候,王桂芳就问她“宝珠啊,广播里说了可以考大学了,你想不想考大学,你要是想考大学的话,妈支持你。”

    宋宝珠摇摇头“我觉得大学里可能教不了我什么,纯碎是浪费时间,所以不准备考。”,这几年她一直和孙先生还有孙夫人保持着联系,因为有她,云县安装了信号塔,牵了电话,家里装了好几台座机电话,和两人打电话也方便。

    孙先生的病治好后又重返了岗位,不过没有再进入基地,而是进了京城物理研究所带研究员,孙夫人同样是化学研究所的骨干成员。他们两口子的专业水平算是华国顶尖的那一撮,但在宋宝珠面前依然不够看。

    以前两人还能在专业问题上勉强跟上宋宝珠的思维,后来随着宋宝珠从系统里学的东西越来越深,孙夫人和孙先生已经听不懂宋宝珠说的内容了。

    在她想来,那些大学的老师肯定比不上孙先生和孙夫人,所以没必要去浪费时间考大学。

    “这样啊。”,宝珠这样说了,家里人就不再劝。正好他们也舍不得宝珠离开他们那么远。

    既然宝珠说大学的那些老师不如她,那就肯定不如。

    谁知刚吃完了饭,十五忽然拿着一个专用电话走了进来。“小宋同志,领导专门找你的。”

    宋宝珠点点头,拿了电话到一个没人的屋子接了起来。

    电话里是一个熟悉而慈祥的声音,这位领导是从去年开始和她联系的,之前的那位领导已经去世了。

    “宝珠同志,有没有兴趣到京城来,这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都有一颗报效国家的心,但专业水平上可能差了点儿。爷爷希望你能来京城教教他们”

    宋宝珠和这位领导人谈话的时间不短,差不多说了十几分钟才算挂断了电话。

    把专用电话给十五后,宋宝珠回去便和家人说道“爸妈,哥嫂,我可能要去京城了。”

    “什么怎么这么突然,刚才不还说不考大学吗”,众人有些发懵,怎么接了一个电话一下子就改变主意了呢。

    宋宝珠唔一声“领导爷爷说我们国家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需要很多很多的人才,他希望我能去京城教一些人学点儿东西。”

    “不是让你去考大学,而是去当老师教别人”宋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想到是这种发展。

    “是的,虽然那些人都不怎么聪明,但我答应了领导爷爷,不好食言。”,她看了一眼王桂芳,突然笑眯眯地抱住她的胳膊“爸妈,哥嫂,你们都和我一起去京城吧,我一个人在京城会不习惯的,而且我也舍不得你们。”

    “我的乖乖,妈也舍不得你啊,可家里还有地,你哥他们还要上班,怎么可能大家都跟着你去京城呢。”王桂芳左右看看十分为难。

    宋德柱也说“对啊,我们的地还有你哥哥他们的工作都在这里,都跟着你去了京城住哪里,吃什么啊”

    宋宝珠忙说“领导爷爷说了,要是我舍不得你们,你们也跟着去了京城的话,工作都可以安排。再说也不一定要当什么工人啊,以后的政策会越来越宽松,大家都可以做生意挣钱,哥哥嫂嫂完全可以自己挣大钱。”

    “宝珠,这是真的吗以后大家真的都可以做生意了”宋志西自己做过木匠,他知道做生意可比按部就班的上班挣得多多了。

    他已经不想在化肥厂天天按时上下班了。

    宋宝珠点头“这几年其实风气已经越来越宽松了,你们没发现吗,街上多了好多摆摊的小贩,也没谁来阻止。以后都不用偷偷摸摸了,可以大大方方做生意。”

    “那我和招娣带着孩子跟宝珠去京城。”,宋志西一咬牙,极有魄力地说道。

    吴招娣看向宋志西,有对未来的惶恐不定,这时候可没说谁会辞掉铁饭碗的“志西,你真的决定了吗”

    宋志西点头“我想好了,还是做生意适合我。”,他做木匠,接触多了主顾,逐渐摸到了一些门路。

    吴招娣自然跟着宋志西走“行,既然你说去京城,那我们就去京城。”

    宋志东说,“既然这样,那我留下来先把家照着,等志西和宝珠先去京城看看情况,要是呆的不习惯,你们随时可以回来。”宋志东已经没在厂里干了,他当了两年的工会主任,后面姻缘巧合下被分去了政府,从一个小科员在短短几年内做到了科长,整个人都变得沉淀温和了很多,在政府里干的有声有色。他挺喜欢这个工作,暂时肯定不会走的。

    宋志南成了机械厂的技术骨干,机械厂现在也离不得他,他不走,李梅和宋竞泽肯定也要呆在老家。

    宋 竞泽便是李梅和宋志南的孩子,三年前生下来的一个男孩儿,这会儿正跟着哥哥姐姐们在玩儿宋宝珠给他们搭的沙滩火车,火车框框作响,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

    宋德柱和王桂芳互相看看,王桂芳还是舍不得闺女,便道“那我先和志西招娣他们陪着宝珠去京城,孩子爷爷就先留在家里照看地,毕竟你们都要上班,谁都没时间种地,两个孩子也需要大人看着。”

    众人想来想去,这样的安排是最能照顾好两边的。

    说是要去京城,也不用那么急,宋宝珠又不用考大学。

    不过村里的知青可沸腾开了,祥福村还好,这里的日子比城里都不差什么,甚至还更好过,不缺吃不缺穿,住的又是大房子,除了极少数人,其他知青回去可没这么好的日子。

    虽然他们也还是张罗着回城,但明显没其他村子的知青那么迫不及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社会的气氛确实越来越不一样,好像一时间所有人都活泛了过来。

    后面又陆陆续续有政策下来,村子里的地也不用一起种了,大家自己分到多少地就种自己的地就成,精心伺候种的好那就多收获,种的不好也自己负责。街上的小摊小贩日益增多,就连祥福村都有好些人要把鸡蛋拿去县城卖。

    之前宋宝珠在山上养的五足虫,她已经把培养技术和培养皿都交给了村里,自己没再管了,有五足虫,祥福村在周围的山上喂了好多鸡鸭,以前这些鸡鸭只能自己吃。现在能卖了,就光靠着卖这些鸡鸭,家家户户都能过上殷实日子。

    这也算是宋宝珠对照顾她的各位村民一点回馈。

    祥福村的知青们有的回了城,有的本身在城里的家里条件都不怎么好的,又没考上大学,便没着急回去。就算回去了这会儿只怕也找不到工作。

    在第一批考大学的知青们通知书下来的这天,宋宝珠一家也准备好了北上去京城。

    宋圆圆和宋竞泽知道奶奶和姑姑要走,哭的稀里哗啦的。

    圆圆今年已经十岁了,在县里读小学,平时就跟着宋志东一起上下学。虽然在家里呆的时间少了,但她还是最亲奶奶和姑姑,一听姑姑和奶奶要走,整个人都差点哭的撅过去。

    揪着宋宝珠和王桂芳的衣角眼眶通红地问“姑姑,奶奶,你们不要圆圆了吗”

    宋宝珠被她哭得心里发酸,都在想要不还是不去京城算了,那些人懂不懂新东西和她有什么关系啊,她只是个十七岁的小姑娘。

    可是几年前通西省那些百姓追着火车一一送别她的场景浮现在眼前。也许对她来说很容易就能懂的知识,对这个国家和人民来说却是千难万难。如果华国能多种出一碗粮食,就少一个人挨饿,能多造出一件衣服,就能免除一人受冻,在其他高端产业上再多精进一步,就能不被其他国家卡脖子敲竹杠。

    她蹲下和宋圆圆平行“姑姑怎么会不要圆圆呢,圆圆要是想姑姑了,放假就来看姑姑啊。姑姑有时间也会回来的。等你再大一点儿,姑姑就把你接到京城去读书。”

    “真的”宋圆圆眼巴巴地看着宋宝珠。

    宋宝珠给她保证“真的。”

    宋圆圆这才依依不舍地答应了。

    宋竞泽到底年龄还小,不懂什么是分别,他嚎了几嗓子,没一会儿就困了。李梅怕他一会儿也要跟着追人,便把他哄入睡了。拜托隔壁的二奶奶帮忙看着点儿,全家人一起将宋宝珠他们送上了火车。

    这次领导安排了人专门来接宋宝珠,单独给他们一家人安排了宽敞的头等车间,一路上倒也不怎么难受。

    这些火车比起之前几年,明显各种人都多了起来,有挑着菜筐去城里卖菜的,也有各种年轻人离开家乡想出去找机会的。

    火车一路飞驰,就像宋宝珠的人生,从一个小山村飞向遥远的京城。

    经过五天五夜,宋宝珠他们终于到达了京城。

    宋宝珠他们到的时候,领导已经帮他们把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一个面积很大的四合院,靠近京城中心,甚至连产权都过给了宋宝珠。

    “这房子不便宜吧”,王桂芳看了看说道。

    负责安排他们的同志笑着说“和小宋老师比起来,这些又算得了什么。”,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