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那年1981 > 正文 123庄户孙儿
    “爷爷,”大孙子叫道,“您跑题了吧”

    “没跑题,”爷爷兴致勃勃地说,“别的都是小事,只有你和英子的事,才是正题。”

    虼蚤奶奶兴奋地戳戳大儿媳妇“仓他娘,你爹说得对,这才是正题,你看什么时候办好”

    大儿媳妇一时失语。

    英子是她的底牌,大家都知道。

    公公婆婆当然也知道。

    可今晚是怎么回事,冷不丁冒出这么个话题

    虽然让姓黄的坑了那么一下子,老大的名声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但自从老大当了工人,大仓娘越来越看得清楚,老大打不了光棍。

    不但打不了光棍,而且很大概率能娶个好媳妇呢。

    也就是说,老大自身就是个小炸弹了,用不上王炸。

    母亲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把这个王炸打在老二身上。

    她发现,自己这四个儿子当中,就数老二老实,无能,有点窝囊。

    三仓,看他的发展势头,等他过几年,兴许都不用媒人,自搞对象了就。

    小四儿因为太小,发展方向隐晦不明,不过那小子虽然暂时缩着脖子营养不良的样子,但孩子是会长的。

    至少小四儿比老二要聪明,要是能长开,不要长的太高太帅,能有他大哥的一半儿,也不愁个媳妇。

    而且小四儿跟英子的年龄差距也有点大。

    所以,大仓娘基本上已经把英子内定在老二身上了。

    可是现在,公公婆婆突然提出要让老大和英子圆房。

    这就像都知道打牌要先出小的,留大的,没想到背后俩看牌的,指挥她先把王炸打出去。

    大仓娘无论

    如何接受不了公公婆婆的瞎指挥。

    公公婆婆一看大儿媳妇那表情,就猜到了十之八九。

    知道她不想把王炸打在老大身上。

    可是谁又能理解做爷爷,做奶奶的心情

    十三个孙子孙女,爷爷奶奶第一疼嫡长孙。

    第二名,就是英子。

    虽然这个孙女是捡的。

    但就是招人疼。

    没理由。

    也或者,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女,反而比亲生的还要亲爷爷和奶奶。

    感情这东西,是双向的。

    一想到如果有朝一日英子给哪个仓换亲,换出去成了别人家的媳妇,老两口就不能接受。

    尤其是去年知道了大孙子订过亲那事。

    不但婚事让人搅黄了,还差点被人打死。

    老俩口就像被蛇咬了一样,觉得谁嫁给嫡长孙都不放心。

    除了英子。

    每一次见到英子看大哥的眼神,老两口的决心就坚定一次。

    如此坚定的决心之下,今天在集上老头惊见自己大孙子被人暗相。

    而且还相中了。

    而且那女孩子还是个香喷喷的红苹果。

    回来跟老婆子一说,老两口吓坏了。

    一致决定,趁着那女孩子跟大孙子的关系还没挑开,必须的,赶紧的,给俩人圆房啊。

    要不然等到关系挑明了,大孙子跟人家混出感情来了,这事就再没转圜的余地了。

    决定达成高度一致之后,老头还略带惋惜地叹气说

    “要不是因为有英子,人家那么好个女子看上咱仓了,我老头子肯定要高兴坏了啊。

    老婆子你是

    没见,看人家那脸蛋,那身条,穿得又好,往集上一站,真像一只凤凰落到鸡群里”

    感慨还没发完的,死老头就遭到一顿暴打。

    其实该打。

    俺仓有了英子,全世界的女人都黯然失色。

    死老头还敢发这样的感慨,明显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想把你大孙子拐带得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吗

    可是现在当着大孙子的面儿,这些话能向大儿媳解释吗

    明显不方便啊。

    但是事情紧急,今晚就得把事定下。

    要不然夜长梦多。

    也许今下午那女子就已经跟大孙子把事儿挑明了呢。

    老头拿出做公公的威严,对大儿媳说“老大家,你娘问你话呢,你看什么时候办好”

    对于公公婆婆亲孙子,疼孙女,大儿媳一清二楚,也表示理解。

    可是,他们这个决定,明显打乱了大儿媳的规划啊。

    恕难从命啊。

    恕难从命也不敢说啊。

    做儿媳妇的能公然顶撞公婆吗

    明显不能。

    要不然传出去,除了被村里人千夫所指以外,自己可还有四个儿子呢。

    那就预示着会有四个儿媳。

    你敢公然顶撞公婆,不怕以后儿媳也会这么对你吗

    她看向自己的大儿子“老大,你看什么时候办好呢”

    这就是文化人的聪明之处,解决不了的时候,踢皮球。

    把球踢给爷爷奶奶最亲的嫡长孙,你们祖孙摘巴去吧。

    英子对大哥的坚贞不渝,有目共睹。

    大哥对英子的疼爱,那也是不言自喻。

    但是母亲看得很清楚,老大并没有跟英子结成夫妻的愿望。

    他只是把英子当成最亲的妹妹。

    所以她才敢于把球踢给老大。

    果然,老大说道“爷爷,现在咱们是讨论三仓的上学问题,您真跑题了。”

    爷爷怒道“三仓的问题不是解决了吗,我发话了,让他去上学。现在是讨论第二个问题,你和英子什么时候办事”

    大孙子笑笑“爷爷,孙子的事,您当然说一不二,既然您发话了,不妨问问三仓,哪天开始去上学”

    爷爷就问三仓。

    三仓不说话,低着头抠指甲,爷爷问得急了,他的眼泪又开始吧嗒吧嗒往下掉。

    大哥怒道“难道爷爷的话你敢不听问你还不说话了,我看就是欠揍”

    猛虎一般,作势要上炕暴揍三弟。

    被虼蚤奶奶拽住了后衣襟。

    爷爷也在炕上伸手做阻止状。

    都理解三仓此时的心情,本来小家伙就够可怜的了,谁忍心再打他啊

    但是狠心的大哥好像很愤怒的样子,不依不饶,一次次想挣脱奶奶的拖拽,非要上炕暴揍大逆不道的三弟不可。

    爷爷叹口气“省点力气吧,别装了。”

    这话挺管用,大孙子立马停止挣扎,消停了。

    似乎也不愤怒了。

    “这可怎么办呢”爷爷看看老婆子,犯愁地说,“三仓这样儿,他实在没心去上学,可是仓”

    老头左右为难了。

    他知道,兄弟俩都没错。

    可是都对的兄弟俩,选择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碰撞。

    “爷爷,问您个问题,”大孙子道,“狗咬

    和山鱼好胳膊好腿的,为什么要打了光棍”

    村里的光棍很多。

    绝大多数因为生理上有瑕疵,瘸腿的,瞎眼的,聋哑的,个子太矮的,脑袋太扁的不一而足。

    或者就是智力有问题。

    狗咬和山鱼身心健康,长相也没什么问题当然,长得像鱼并不妨碍相貌不丑。

    如果用挑剔的眼光去端详每一个人,其实每一个人都像某种动物,概莫能外。

    爷爷不知道大孙子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但他还是说道

    “山鱼从小没爹没娘,吃百家饭长大的,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连一间屋子头都没有,人家闺女跟了他住哪儿

    狗咬比山鱼情况好点,可他爹生了一场大病,家里拉下一屁股饥荒也没治好,他娘也有病。

    这样的娘俩过日子,谁家闺女敢跟啊

    就这么简单,就是穷得打了光棍。”

    大孙子点点头,看了看母亲,然后对爷爷说

    “爷爷,俺家跟狗咬差不多的情况吧

    当初俺爹长病,也是拉下一腚饥荒,可俺爹还是走了。

    从那以后好多年,俺家就翻不过身来”

    “嘶”母亲捂住嘴,眼泪滚滚而下。

    这些年过去了,这个话题从来没人敢提。

    没想到老大今晚不知道抽了什么风,突然揭开了母亲不敢触动的伤疤。

    虼蚤奶奶也抹眼泪,想起她那早死的大儿子了。

    老大自己也抹了抹眼泪,继续说道

    “狗咬和俺家一样,都是因为家里出事,就多年翻不过身来,就有可能打光棍,这是为什么

    难道就是命

    摊上了就是命

    为什么哪个村里都有那么多光棍,城里边却是没几个光棍

    远的不说,就说夏山街上,不过就是个公社驻地,人家村里那么多人口,为什么几乎没有光棍。

    我听人家说,夏山街上的狗,都能娶上媳妇。

    这是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咱们是农民。

    干得比城里人累,吃得比城里人差,可这样还得提心吊胆的,生怕家里有事。

    稍微出点意外,就有可能打了光棍,就一辈子翻不过身来。

    为什么城里人就不怕这些

    就是因为城里人有保障,不管出什么事,国家给他兜着呢。

    老农民靠天吃饭,可人家城里人旱涝保收,就是大旱三年,老农民饿死了,人家吃国库粮的照样有粮食吃。

    爷爷您辛辛苦苦干大半辈子了,现在六十的人了,还要整天下地干活,村里好几个九十多的,照样下地干活。

    可是城里人呢

    像您这个年纪的已经退休了,整天什么都不干,退休金一分都不少地发着,就是死了,国家还要发一笔抚恤金呢。

    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看得出大孙子的情绪很激动,说得很激烈。

    屋里的人都被这番话震撼了。

    是啊,农民太苦了。

    爷爷喃喃地说“这有什么办法庄户孙儿庄户孙儿,咱们庄户人天生就是孙子,人家城里人是爷爷呗”

    “城里人天生就是城里人吗”大孙子继续情绪激动地说,“你去问问现在的城里人,上去三代,有几个不是庄户人出来的人家是怎么变成城里人的你们想过没有”

    大孙子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了。

    屋子里再次陷入沉默当中。

    大孙子调整了一下情绪,语气缓和了些

    “国家确定以农养工的政策,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是当前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咱们国家就是要不惜一切力量发展工业。

    即使这样,您看看到现在,咱们国家的工业品还是很缺乏,绝大多数的工业品还需要供应。

    可是,这种政策之下,农民干得比城里人累,活得比城里人苦,到老了,连基本的保障都没有。

    咱们虽然理解,但是谁也不想当孙子。

    现在国家也给了我们机会。

    只要好好上学,不管是考上大学还是考个中专,就能吃国库粮,就能旱涝保收,就能退休了还有保障。

    三仓,我就问你,你脑子挺聪明,不需要很努力,我都肯定你最不济考个中专,你为什么放着爷爷不当,甘心情愿当孙子”

    三仓瞪着一双大眼睛,有些茫然。

    虽然大哥说的话让他很震撼,可是满脑子的做生意挣大钱,岂是这么一番话就能打消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