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那年1981 > 正文 187 是谁把痛苦带到这人世间
    老英雄梁金元听了老歪的叙述,居然还有这么不讲理,无理反缠的泼妇,登时怒了。

    真恨不得当然,他现在也没手榴弹挂在腰上了。

    也不敢了。

    再说人家的家事,轮不到自己八加八竿子拨拉不着的人去管。

    只能是气得比孕妇肚子还大,含含糊糊安慰老歪几句,郁闷地回家去了。

    不然他还能怎样

    老歪觉得是个无解的难题,老爹觉得也是个无解的难题,根本无法给出建设性意见。

    大孙子下了班例行过来给他上政治课,老家伙鼓了好几鼓想把老歪那事跟孙子说说。

    可是又想到,说出来又能怎样

    让孙子怎么说

    毕竟这事牵涉的面儿太广,不仅仅是咱们一家人,接过一个老太太住几天那么简单。

    老太太七十三了,做寿,她们那边的亲戚朋友往年都去参加,今年还要来吧

    可是那些亲戚,算亲戚吗

    从来都没见过,任何人彼此之间都不认识,多尴尬的事

    再说这样一来,对方的亲戚未必会来,毕竟坐山招夫已经是很掉价了,人家到一个坐山招夫的亲戚家来给老太太做寿,可能会觉得掉价。

    人家觉得掉价,咱们还觉得侮辱呢

    亲戚们来了怎么伺候他们

    正常的喜事丧亡,不管办什么事,如果亲戚朋友多了,要招待好多桌,那也简单。

    比方说他梁金元要做寿,亲戚够多的话,就是支起厨房,村里有好几个能掌勺大宴席的厨子呢。

    不管十桌二十桌,那就尽管分派到左邻右舍当中,每一家就是一桌雅间。

    分到任务的邻舍把自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好桌椅板凳,茶壶茶碗一类,这家主人还得充当站间服务员。

    然后厨房做出菜来,负责帮忙传菜的就开始上酒上菜。

    也就是说,一百桌咱也不愁啊。

    可要是老歪的母亲,到咱村来做寿。

    村里人谁认识她是个谁啊

    老歪在梁家河都是下等人,他的老娘到了这村里,可能变成上宾吗

    村里那些厨子不管谁家喜事丧亡请到他了,都要事先过来帮着主家筹划。

    会很有成就感地参照以往别人家的先例,建议主菜是什么,几荤几素,一共多少个菜,等等等等。

    开始办事了,大厨拿着大勺子在厨房里忙活,吆五喝六吩咐着打杂的左邻右舍,那是精神十足啊。

    可换了老歪,一个坐山招夫到咱村来的人,的母亲,做寿。

    村里的厨子你请的动吗

    他要是来了,伺候一个外村人,会认为自跌身价,感到侮辱。

    同样的,不管分派到谁家的酒桌,那家的主人都得当站间服务员,即使来的亲戚不认识,但是扯起来,这都是瓜秧子亲戚啊。

    可是给老歪母亲来做寿的,他那边的亲戚,你分到谁家去

    分到谁家,都是毫无瓜葛的陌生人啊。

    去谁家,人家的主人再给你端茶倒水地服务,人家太受侮辱。

    反正梁老头思来想去,这事还是别跟大孙子说了。

    说出来无非又多了一个跟着犯愁的人。

    这就是一个两难的无解的难题。

    答应让老太太来吧,在村里名不正言不顺,很难展开。

    不答应吧,那边有个泼妇虎视眈眈,已经把老歪逼到了退无可退的绝路。

    太难了,谁把这痛苦带到人世间

    大孙子要走的时候,虼蚤奶奶把事情给抖了出来。

    爷爷没办法,只好把老歪面临的难题跟大孙子说了。

    大孙子静静地听爷爷叙述事情的始末,一直没说话。

    爷爷说完了,看着若有所思的孙子,叹口气说

    “这不是要把你叔难为死啊

    关键咱们这边也是难。

    老太太来做寿,全部展开,做大了,村里人肯定不配合。

    简单单的,就是下碗面条算是过生日,不请客不办酒席,咱们老梁家会让人骂一辈子。

    反正不管是谁,都进退两难。

    我看这事要解决,还得在他大嫂子身上想办法。

    看看怎么去劝劝她,让她讲点理吧,不要把你叔给逼死了”

    大孙子冷笑一声

    “让她讲理,老母猪都能上树。

    这几年我们都大了,好点了。

    小时候俺娘逢年过节带着我们去看那个奶奶,他家的儿子每次都欺负我们。

    我记得有一次他带着他们村二十多个孩子,差点把我们弟兄几个打死

    爷爷,现在想想,我们这些兄弟姐妹没有一个像他那么邪恶的,这都是您教育得好。

    一个家庭出什么孩子,全在于爷爷奶奶,父母,这就是家风。

    家风太重要了”

    嗯,这话听着十分顺耳。

    老家伙本来一脸郁闷,大孙子一番话,让他脸上的郁闷渐渐为一抹微笑所代替。

    笑而不语,十分装逼的样子。

    奶奶凑过来插话道

    “仓,照你这么说,他大嫂子就是没法讲理的人。

    那就没办法了”

    大孙子捏着下巴沉思道“哪能没有办法啊,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说实话,让那个奶奶到梁家河来做寿,困难确实很多。

    但是,从梁进仓的思想境界来看,这也无可厚非。

    继父的母亲,现在是正儿八经自己母亲的婆婆。

    母亲在自己儿子家里做寿,天经地义。

    其实继父招赘过来这些年,母亲并没有因为招赘这事觉得自家没了责任。

    逢年过节尽量带好多吃的用的,平时也经常挤出粮食送过去。

    继父那边但凡有什么喜事丧亡的事情,她都是完全按照一个亲儿媳的标准去尽到礼节。

    虽然没有在面前尽孝,但是在公婆身上花费的并不少。

    因为继父坐山招夫的身份,让他受到了千百年来民风俗理的歧视。

    连给自己母亲做寿,尽孝都成了千难万难的事。

    只是,就像他暴打孙世文的时候所说,“只要有我们弟兄几个在,就没有人敢打俺叔”

    此时此刻,他还是那句话。

    他问老家伙道

    “爷爷,按理说,俺叔的母亲到咱村来做寿,最应该反对的应该是你啊。

    为什么你还替俺叔为难呢”

    老家伙瞪了孙子一眼

    “对,按理说是应该这样。

    可你刚才不是说了那个家风问题。

    咱们家是什么家风

    能跟那些平常人比吗

    咱们全家人通情达理,现在就是考虑村里人不接受,展不开的问题”

    大孙子心里暗笑。

    要说老家伙比别人通情达理,那是不假。

    但是,要不是刚才自己给他戴了个高帽,也未必能通达到这种高度。

    平日里他对继父颇不以为然的态度,自己又不是看不出。

    如果突然说继父的母亲要来梁家河做寿,他会首先感觉到很受侮辱。

    好在,老家伙比较有悟性,稍微戴个高帽就变通达了。

    只要爷爷的思想通顺了,没有心理障碍,家里其他人的思想工作没问题。

    至于母亲,她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现在的男人被逼死

    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只要有一线之路,母亲也会尽量为继父排忧解难的。

    毕竟继父来到梁家河帮母亲撑住了这个家,养大了一窝孩子,兢兢业业踏实肯干。

    母亲时常在背后告诫几个孩子,你叔不容易,你们长大了一定得好好的孝顺他。

    其实,在母亲的心里,就怕哪一天她先于继父而去,孩子们会按照常理,把继父赶出去。

    打发回老家,让他自己孤苦而死。

    唉

    想到这里大孙子的眼圈儿有些发红,对老家伙说道

    “爷爷,既然有您这句话,您孙子心里就有底了。

    有您的教导,有您的智慧,我定能战胜顽敌渡难关。”

    唔

    老家伙微笑不语。

    很享受装逼的感觉。

    孙子继续道

    “有了爷爷的鼓励,您孙子就敢再说那句话,只要有我们弟兄几个在,就不会让俺叔为难”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