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那年1981 > 正文 381 有没有血缘关系的区别
    英子觉得,家里人的痛苦,是因为自己带来的。

    这让她十分痛苦的同时,还很内疚。

    她其实很想跟家里人说,向母亲等人表白,自己永远是这个家的人。

    永远不会因为亲人找到了她,她就会跟家里人产生隔膜,甚至跟家人越走越远。

    可是,她最终打消了这个表白的念头。

    因为她发现这种思想方面的事情,不是你说说就能改变过来的。

    语言毕竟苍白。

    你越是这样跟家里人表白,岂不是更显示出自己在这个家的特殊性

    那不就是更显得不像一家人了嘛。

    因为家人之间的关系,需要你的表白去维系。

    那就显得更脆弱。

    她要的不是这样的效果。

    要的是实实在在发自内心的、毫无芥蒂、毫无隔膜的一家人的感觉。

    要想找回这个感觉,其实她心里有个成熟的解决办法。

    可是,她又感觉太遥远。

    不知道如何实现

    更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解决的办法就是嫁给大哥。

    套用从前爷爷奶奶和母亲她们的期望,那就是圆房。

    只要自己成了大哥的人,那就再也不怕什么亲人找上门来。

    因为自己已经是老梁家的人,而自己的那些血亲,只不过是自己的亲戚。

    这个想法,她跟家里任何人都是没法说的。

    唯一能说的,就是玉芬。

    她最好的闺蜜田玉芬去年大学毕业,分到了县里的酒厂。

    现在玉芬已经有对象了。

    她的对象叫俞培华,俩人是高中同学。

    当然,俞培华跟英子也是同学。

    俞培华跟玉芬考上的不是同一个大学,但是分配的时候正巧都分到了县酒厂。

    因为是老同学,上学的时候彼此都比较了解,彼此印象都不错。

    分到酒厂老同学相见分外亲热,一来二去就搞成了对象。

    今年过完年,俩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确定恋爱关系之前,玉芬还曾经写信征求过英子的意见。

    英子表示没意见,她很支持玉芬的决定。

    因为英子也是俞培华的老同学,她对俞培华也是很了解,知道俞培华是个品质相当不错的人。

    在县一中的时候,因为她们都是下边农村的孩子,肯定都要住校。

    一般两周或者三周回家一趟。

    每次从家里回到学校,俞培华都要从家里带来很多干粮。

    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家里人给他烙好的煎饼。

    就是把煎饼叠成小方块,放锅里烙得焦干。

    这样既方便携带,又可以长时间存放而不会酸腐变质。

    他在学校里常年吃的就是烙煎饼。

    下饭菜是家里人给他放点油炒的咸菜丝。

    而且炒咸菜也不会有很多,往往来学校几天就吃完了。

    他另外还带了几个整个的咸菜疙瘩,吃完炒咸菜就啃咸菜疙瘩。

    几乎是从来不去学校食堂打饭打菜的。

    因为他家特别穷,吃不起。

    每天就是啃着干煎饼,就着咸菜,然后拼命学习。

    大冬天上早自习,俞培华总是第一个到教室。

    为了让自己的头脑清醒,他都要把头发打湿,大冬天就那样湿漉漉的头发,半闭着眼睛背书。

    也就是说,俞培华既懂事,知道上进,又特别能吃苦。

    品行也是相当端正。

    所以英子知道玉芬跟俞培华搞对象,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当然会表示全力支持了。

    巧得很,玉芬和俞培华这几天订亲了,他们都在老家。

    俞培华的老家是另一个乡镇的,玉芬跟他订了亲,还是回到娘家来住。

    她们就是请了几天假,假期结束就要回去上班。

    英子知道玉芬回来了,就像盼到了救星一样,当即就跑去找她。

    把自己一肚子的心事都跟玉芬说了。

    重点就是诉说了自己一直以来对大哥的感情。

    尤其现在亲人找到自己,弄得自己跟家里人潜移默化地出现隔阂。

    她认为只有大哥娶了自己,才能完全消除这种隔阂。

    可是,怎么才能让大哥娶自己呢

    “可是,咱大哥好像一直对你没有这层意思啊”玉芬看着英子的脸色小心地说。

    她怕说的太坚决了,会让英子更伤心。

    其实对于大仓哥跟英子的感情问题,玉芬这些年来一直很懵。

    作为最好的闺蜜,英子对玉芬从来没有隐瞒过自己对大哥的感情。

    哪怕十几岁的时候,还不是谈情说爱的年龄,她就直言不讳跟玉芬说过。

    自己是老梁家的童养媳,理所当然就是大哥的媳妇。

    后来大哥跟黄秋艳订了亲,订亲当天英子生不如死,一个人跑到野外那小屋子里哭了一天。

    幸好宋其果中间捣乱,把大哥的亲事给搅黄了,英子感到很高兴。

    可是看到大哥的亲事散了,依然没有娶童养媳的打算,英子曾经不止一次搂着玉芬哭。

    后来大哥又跟木器厂的郑会计几乎是确定了恋爱关系,英子只能搂着玉芬哭。

    一次次的事情,让玉芬坚定地发现,大仓哥真的没打算娶英子。

    她不止一次跟英子讨论过这个问题。

    玉芬认为,大仓哥就是把英子当亲妹妹了。

    亲兄妹之间,是没有爱情那回事的。

    比方说玉芬有哥哥,拿富贵来说吧,她从来没把哥哥当男人。

    或者说,在她眼里,不管是哥哥,还是姐姐,都是没有性别的。

    哥哥、姐姐只是称呼不同,其他没有什么不同。

    早上叫起床的时候,姐姐可以把自己的被窝给掀了,哥哥照样可以把自己的被窝给掀了。

    确切说,亲姐弟、亲兄妹之间,天然的是没有“性”这种观念的。

    所以玉芬认为,大仓哥之所以舍近求远,无视英子对他的感情,就是对英子太亲了。

    完完全全把英子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妹,也就不会把她当女人看。

    而是把英子跟他那三个弟弟仓当成了一样的人。

    以前的时候,英子偶尔也会被玉芬这个说法给说服。

    认为大哥真的就是把自己当亲生的妹妹了,以至于对自己没了性别的概念。

    可是越长大,她越是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当然,不管是她对大哥,还是大哥对她,彼此都把对方当成世上最亲的人。

    这一点是无须怀疑的。

    就是大哥对自己没有性别概念这一点,英子一天比一天表示怀疑。

    因为她发现大哥有时候趁着自己不注意,会有些贼眉鼠眼的偷看自己的举动。

    当自己发现大哥好像在观察自己,赶紧去捕捉他这种眼神的时候,大哥的表情就会闪过慌乱。

    只不过那种慌乱闪过得很快,英子很难捕捉。

    但是感觉告诉她,如果是亲生的,哥哥对妹妹绝对没有这种慌乱。

    哪怕哥哥抱着妹妹,都没有这种慌乱。

    然后英子把从小到大,自己跟大哥相处的点点滴滴串起来。

    她发现一个规律。

    那就是很小的时候,大哥对自己背着就背着,抱着就抱着,那真的是一种亲兄妹的存在。

    后来,自己还是一如既往地希望倚着、靠着他,搂着大哥的胳膊无时不刻黏着大哥。

    可是越长大,大哥好像越嫌弃自己似的,尤其是夏天。

    只要自己贴着大哥,大哥就像被蝎子蛰了一样。

    再大了,就说近几年,大哥居然连自己的手都不敢碰了。

    这说明什么

    英子想起一则佛家故事

    老和尚带着徒弟,遇见一个女子不敢过河而哭泣,老和尚就把女子背过河去。

    小和尚于是一路嘀咕,认为师父犯了色戒,和尚怎么能背女人呢,肌肤相亲的

    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意思是,老和尚背上有女人,他没感觉到女人,只感觉到自己在行善。

    小和尚背上虽然没有女人,但他一直想的是跟女人的肌肤相亲。

    把这些前前后后都串起来,英子终于能够确定,大哥心里并没有放下。

    她把自己串起来的逻辑,跟玉芬说了。

    结论就是大哥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个女人来看了。

    这下玉芬更懵了“你意思是,大仓哥其实是看上你的那他为什么舍近求远,拒绝娶你呢”

    “是啊”英子幽幽地说,“这也是我想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呢”

    “要不然,我偷偷去问问大仓哥,就让他给我一个准话,怎么样”玉芬说道。,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