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君王降临 > 正文 第246章 出殡
    此时已经是深夜,宋立人早就睡下。

    被张国强叫起来,他没有生气,听了张国强的汇报,没把徐州拿下来,便是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他还是给了张国强解释的机会。

    听完解释,气消了不少,不过依旧没有给张国强好脸色,他沉声道“既然陛下给了你机会,你好好把握,若是这一次再拿不下来徐州,即便陛下不处置你,我也饶不了你明白吗”

    “明白”

    “行了,晚上补充弹药并不安全,你先回去休息吧,天亮以后再进行补给。”

    “是”

    “滚吧”

    回到餐厅外,大家已经列队整齐,在等着张国强。

    张国强道“现在大家回去休息,天亮了再出发解散”

    大家散去后,张国强带着陶谦去自己的房间。

    进入宿舍楼的内部,陶谦就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时空一般,对任何事物都非常好奇,楼梯、栏杆、门框、门、哪怕是一个门把手都好奇,可是他忍住什么都没问。

    问那么清楚又有什么用呢反正这些跟自己都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一夜无话。

    陶谦是被一声声哨声给惊醒的。

    他睁开眼睛,对面的张国强已经整理好服装,快速的把被子叠好,方方正正的就像是一块砖头一般,齐齐整整。

    张国强见陶谦醒来,便道“老陶,起床吧,咱们吃饭去。吃了早饭该上路了。”

    为了早日赶回长安,大军几乎日夜兼程,张国强他们都是不到二十五岁的大小伙子,身体素质好,可陶谦如今已经六十多岁,只睡了不到两个时辰,全身骨头像是散了架一般,是一点力气都提不上来。

    一听吃饭,顿时开始回味起昨晚吃的第一口红烧肉,瞬间全身充满了力量,快速的起床,道“行了,走吧”

    张国强为陶谦叠好被子,带着他去吃了早餐。

    早餐有油条、鸡蛋、馒头、葱花饼,汤类有豆浆、蛋花汤,菜没有肉,全是素菜,酸辣白菜、凉拌白菜和凉拌萝卜丝。

    昨晚想的太多,根本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的陶谦,吃的是大呼过瘾。

    补给完弹药和粮草,换了一批战马,大军出发。

    蔡邕谈不上是一个好户部尚书,但他却是一名好官,做实事而且不贪,长安的改变虽然是大势所趋,可蔡邕这个户部尚书在里面出力也不少,毕竟他掌管天下钱粮,没有他点头,再好的惠民项目也是空谈。

    以至于长安百姓知道蔡邕去世的消息,前来吊唁的人不计其数,来人不论有钱没钱都要送上一个花圈。

    距离蔡邕出殡的时间还有四天时间,这几天刘协想了很多。

    一开始的时候,刘协觉得后世简单的办一下就行,毕竟人已经死了,哪怕是再风光,他自己又不知道,无非就是浪费钱,带动起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而已,没有一点点的好处。

    转念一想,其实互相攀比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想要攀比那得有资本才行,没有就得更加的努力去拼搏,或许还能让人更加的羡慕呢

    若太祖高皇帝没有看到秦始皇出游,他或许一辈子也只能是个贫民老百姓。

    榜样还是需要的。

    若是不良风气太过于严重,经济又好的一塌糊涂之时,在治理也不迟。

    再说了,蔡邕为了朝廷鞠躬尽瘁,一辈子没有过上一天风光的日子,仅有的一个女儿还嫁给了自己,现在人没了,自己身为女婿,又不差那点钱,大办一下不偷不抢的,怎么了不然赚那么多钱干什么

    矛盾了几天,刘协最终还是决定把蔡邕风光大葬,所有开销都他自己出,但是以朝廷的名义来为蔡邕办葬礼。

    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去吧

    想把自己的先人风光大葬,就去努力吧

    经济时代,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铁了心后,刘协便询问了蔡琰一下老家是哪里,得到结果,便派出将近一百辆皇家货运的车队,前往蔡邕老家去拉人,只要跟蔡家有渊源的不论男女,只要不超过五十岁,一律运到长安来给蔡邕披麻戴孝,不愿意来就给钱,一个给十贯,不同意就砸钱,不计代价,直到他们愿意来为止。

    之后,又把皇家系所有的一把手都给叫到朝堂开会,让他们把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全部都要做出来一份,不论是木头的还是纸质的,反正蔡邕出殡的那一天必须全部得能烧掉。

    反正已经决定浪费了,也不在乎那么一些了。

    皇家货运的队伍马不停蹄,三天后便从蔡邕的老家陈留郡圉县拉来了八十车人,一车二十多个人,一下来了差不多两千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

    蔡邕灵堂根本放不下这么多人,刘协又从这些人里面挑出来几个和蔡邕关系最近的,为蔡邕守灵,其他人全部让人安顿在朱雀大街的旅馆内。

    出殡的日子到来,长安城内所有大街白茫茫一片,每家每户都自发的在自己家门、店铺门口挂上了一朵巨大的白花。

    蔡府门前更是一片雪白,所有从陈留赶来的孝子都穿上了白衣,带上白帽,腰间系着一条麻绳,跪在蔡府前的大街上。

    蔡琰和刘协跪在最前方,时间一到,孝子们哭声震天,起身开始往前走。

    孝子们身后是蔡邕的灵柩,三十二人抬的那种。

    在后面便是拿着祭品的队伍,花圈、蒸汽机、蒸汽火车、汽车、炼钢厂、皇家银行、皇家食盐厂、白糖厂、皇家建业

    街道两旁全部站满了送行的百姓。

    第一站,便是皇宫,以朝廷的名义为蔡邕搭设的祭棚,祭棚的正中央挂着蔡邕蔡尚书千古大汉朝廷祭奠,两旁是一副对联,上联一代国粹垂青史,下联千秋美名化金星。

    祭棚内正中央挂着蔡邕生前的画像,画像下面放着祭品,祭棚的两旁站着身姿挺拔的野战军战士,每一个人手中都端着一杆火铳。

    出殡队伍抵达祭棚前,蔡琰和刘协两人走到祭棚前,跪拜。

    他们起身后,两旁各站着的十名野战军,举起手中的火铳,朝天砰砰砰的连开三下。

    队伍继续往前走,没走一段路都会有一个祭棚,蔡邕和刘协两人便上前祭拜,每一处祭棚都不例外的会有二十名野战军会朝着天空连开三下。

    队伍抵达北门,蔡邕老家来的孝子回去,只有刘协和蔡琰两人跟着前往墓地。

    蔡邕的葬礼下来,让长安城中的世家、商贾们都对奢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才是没有白活一场呀

    瞧瞧人家那送行的队伍,差不多两万人,五里地都不止,还有朝廷各个衙门设立的祭棚,野战军站岗,沿路的商铺、家户都挂着白花,以及那些祭品各种各样千奇百怪,这才不枉人家走一遭呀再想想自己以前为先人准备的葬礼,太寒酸了。

    第二天,长安一切恢复正常,不过大家讨论的依旧还是蔡邕的葬礼。

    各种消息层出不穷。

    有的说蔡邕的葬礼花费了三百万贯,还有的说花了一千万贯,总之大家就是赤果果的羡慕。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