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君王降临 > 正文 第380章 暴涨的粮价
    张梁立即做出一副想要高兴又必须得忍着的表情,问道“多少”

    众人一看到张梁的表情,更加对张梁的贪财深信不疑。

    那为家主道“我愿献上粮食所售价格的半成”

    一份分为十成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可大家已经当做了不成文的规定,每个人都在遵守。别看只有半成,但是绝对不少了

    原先价值一万贯的粮食,如今翻了一百倍甚至能够翻到两百倍,就会变成一两百万贯,半成也是五万贯甚至十万贯,绝对不少了

    可张梁却摇头,“少了,本官承担的风险很大,稍有不慎,便会世世代代万劫不复,而你们只不过损失了一些不值钱的土地和宅邸而已,你们手中的钱财还是足够你们衣食无忧的活下去,有的甚至还能东山再起,而本官承担了如此大的风险,却只能得到半成的利润本官不做”

    “那县令大人认为多少合适”

    “至少三成,少了免谈”

    众人震惊,不过张梁没有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继续道“打个比方,你们的底线是三百文一斤,若是在本官的带领下,粮食就能够涨到六百文一斤,你们本来能卖一万贯的粮食,就能够卖到两万贯,本官拿走三成,所出售的总价还是要比你们的底线要高出不少,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若是诸位连这点代价都不愿意付出,那大家就请便吧本官会联合临县的县令以及临县的世家们一起做这件百年一遇的发财大事”

    说完,张梁为了充分证明他是一名贪官,又补充道“本官是从皇家学院出来的,当朝三省六部的一把手都是本官的老师,本官的前途如何完全不用担心。说句不好听的话,本官不过是来曲梁县走个过场而已,无论百姓们是死是活都和本官没有关系,这是天灾朝廷又没有多余的粮食给本官,所以朝廷也别想不分青红皂白治本官赈灾不利即便陛下要之罪,本官的老师们也不会袖手旁观”

    有的人心里不屑,你能带动粮食上涨,我守着现在的粮食不出售不就行了等到粮食继续上涨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再出售不就行了

    你赚钱,我也照样赚钱

    有的人心里却是暗暗吃惊张梁背后的势力,放在袁绍时期,他们可以不把张梁身后的背景当一回事,毕竟冀州是袁绍的地盘,和你朝廷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呀,袁绍已经死了,冀州就是朝廷的,这就不一样了,若是能和三省六部的人攀上关系,自己的家族那还不提升好几个台阶

    再者便是现在赚钱的机会,虽然可以守着现在的粮食不出售,等着粮食涨到一个很高的价格再出售,自己同样能够获得和其他世家同样的利润,但是实际上却是少赚了太多太多。

    有了贷款就能把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粮食全部收购回来,哪怕是三百文收购的,到了六百文出售还是能获利一倍。

    就在有人忍不住心动,要答应的时候,张梁又说话了,“诸位,是不是想着不答应本官也没有关系,反正家里有粮食,可以囤货居奇,等粮价涨到不再上涨的时候出售,照样能够赚取大量的利润”

    张梁冷笑一声道“天真真是太天真了别说粮价涨到一斤六百文,即便就现在的三百文有几个人能够买得起的能够买得起的人家家里缺粮开玩笑真正能够大手笔购买的还是朝廷呀

    如此百年一遇的天灾,朝廷想要袖手旁观,怎么可能近些年来,天气异常,陛下说过这是小冰河时期,虽然不懂什么意思,但如今才刚过中秋,天已经冷了下来,再过一个月可能就会下雪,灾民不解决,难道让他们自生自灭朝廷是绝对不会允许的,说到底,朝廷现在不给粮食,是因为没有,但是朝廷有钱呀,国库拿出来几千万贯来赈灾简直就是小意思”

    “本官说到这里你们能够明白了吗”现在张梁的贪婪不加掩饰的写在脸上,狰狞道“朝廷拨付下来款项,购买谁的粮食,还不是本官说了算你们不想给本官好处,本官能让你们的粮食全部烂在谷仓里面,想给本官好处的人 大有人在,到时候你们想给三成本官还不愿意了,少了八成本官都不爱搭理你们

    还有,你们以为本官要三成都是自己的错了,本官的老师诸多,本官能有今天,全靠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未来也是需要依靠老师们,所以,本官绝大多数钱财也是要孝敬老师们的。好了,该说的,不该说的,本官都说了,诸位若是不同意,请便吧本官不会难为你们任何一个人

    卧槽

    这时候,众人终于明白了

    原来这个狗县令最大的资本还不在贷款上,而是在购买粮食上面

    是呀

    真要到了那一步,自己囤积的粮食靠着家里的人消耗,十年都吃不完,不卖出去就只能烂在谷仓米仓里面了。

    今年是一个百年不遇的灾年,可明年说不定就风调雨顺了,自己的陈粮即便能够卖出去价值恐怕也是一文钱不值,一文钱至少能够买走两斤粮食。

    如此算算,今年还的确是百年不遇的赚钱的年景啊

    不过三成利润而已,出了

    “县令大人,我同意”

    “县令大人,我也同意”

    “”

    张梁给他们说清楚之后,众位家主一个个表态,然后期待的看着张梁。

    张梁却是脸色阴沉道“晚了现在是五成”

    众人恨不得掐死张梁,可他们知道自己做不到,毕竟那些干掉袁绍的野战军就在周围,自己只要有异动,便会直接当场去世。

    而且如果现在不答应分给他五成利润,一会儿就得是八成

    这狗东西如此的贪婪,是一定能够做出来的。

    “我同意”

    “我也同意”

    “”

    见众人全部同意,张梁对一旁的被降为县丞的前县令道“叶县令,去把契约拿过来吧,口头答应本官总是有些不放心,只有白纸黑字签字画押本官才能放心。”

    众人签署了契约后,也没有心思再继续吃下去了,一个个起身和张梁告辞。

    第二日,张梁便带着他们去了距离曲梁县有一百多公里的冀州刺史治所信都的皇家银行冀州分行。

    在张梁的作保下,每一个世家家主都用自己的地契、房契抵押,贷到了款。

    最多的八百多万贯,最少的也有一百多万贯。

    他们走的时候,还有一个张梁的同窗带着一些家主来到贷款。

    不过张梁没有和他打招呼。

    张梁并没着急回到曲梁县,而是直接在信都开始收购粮食

    粮店报价三百文的粮食,张梁他们不要命的一抢而空,然后继续扫荡下一个粮店。

    到了第二日,粮店的粮食价格涨了,从三百文直接上涨到三百五十文。

    张梁他们这一次没有那么好运气了,因为多了一股竞争者,他们两股人拼命的扫荡信都城内粮店的粮食。

    又过去一天,粮食价格再次上涨五十文。

    这一次不再是信都,其他郡县的粮价也跟着上涨了起来。

    一切都在张梁的掌控之中,毕竟当地的粮店背后的金主就是世家,世家们从各地调集粮食,其他的世家也会有所耳闻,如此一来,粮食的价格自然也就一样了。

    不到粮食的价格涨到四百文的时候,就有市无价了。

    粮食的价格一天一变,半个月后粮食的价格已经上涨到了五百七十文。

    不过卖的人很少。

    每天市面上只有一千多石的粮食出售,只要挂出来牌子,直接被抢购一空。

    又过去一个星期,张梁和他的同窗们互相通信,大家用带来的十万贯所收购的粮食,已经全部高价卖了出去,获利五成。

    张梁认为时机到了,便开始上奏朝廷,依照计划行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