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君王降临 > 正文 第385章 发大财的机会
    翟连长明白了,客商们要去冀州,那就需要经过曲梁县,一路赶路,到了曲梁县难免要歇歇脚,要住宿,要吃饭,难免也要转上一转,看到一些好的东西,自然也就要消费,若是前往冀州的目的是收购粮食,在曲梁县就一并解决掉了,总之曲梁县不能算成是雁过拔毛,至少也是受益匪浅了。

    但前提是

    翟连长道“张县令,我明白了,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其他县衙也一块修路,必须修通至冀州,而且咱们曲梁县就需要修双份了,代价可是不低”

    张梁道“是啊。本官也在合计修一里路需要多少钱呢,趁着这一次粮商哄抬物价的功夫,本官也小赚了一些,只有几十万贯,不够的话,就必须得再一次贷款了”

    贷款对于一些急需用钱之人能够缓解燃眉之急,但对于张梁来说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随时都有可能要了自己的命,因为别人贷款都是为了自己,而他不同,他贷款需要为整个曲梁县服务,但是曲梁县却不用承担任何债务,都在他的头上。

    曲梁县赚了钱,那么可以拿出来还上贷款,反之,这些钱需要他自己来偿还。

    “不见得”翟连长想到了什么,眸子里闪过一丝精光,道“张县令,咱们这一次要发财了大财”

    野战军别看被训练的野性十足,但是那是在有行动的情况下,平日里他们还是相当稳重的,见翟连长这样,张梁便知道翟连长一定想到了什么妙计,毕竟野战军是真的见多识广,根本不是他这样的学生能比得上的。

    张梁兴奋道“怎么说”

    “张县令,修路,大家一定想着修的是沥青路是吧”

    “那必须的呀,长安不都是这么修路的吗难不成还有其他方法”

    翟连长点点头道“当然有张县令,沥青路之所以叫做沥青路,是因为它需要用到大量的沥青,可沥青却不是用之不竭的当年,皇家军营还叫做城北军营的时候,再挖井的时候,挖出来了黑漆漆的水,后来陛下说这是石油,然后在陛下的带领下,石油被蒸馏出来煤油、柴油以及汽油,再剩下不能蒸馏的就成了沥青。而如今,皇家军营的石油已经接近枯竭,想要再使用沥青修完整个冀州的道路,完全是不可能的。再者说,朝廷此次可是派出去一千个县令,不用想,他们稳定住灾情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路,大家都需要沥青,朝廷应该给谁所以,为了公平起见,朝廷谁都不会给”

    张梁道“翟连长,翟老哥,你就别说废话了,直接说用什么修路吧”

    翟连长道“混凝土”

    张梁想了想道“混凝土晾晒干后,坚硬无比,的确能够用来修路,只是朝廷正在进行老城区改造工程,每日需要大量的混凝土,能有多余的产能吗”

    “瞧你糊涂了吧”翟连长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看了张梁一眼道“若是什么都要靠朝廷,我们还怎么发财”

    “难道”

    “没错混凝土最难得的材料便是水泥,而我恰恰是野战军中知道水泥生产的人之一此次派出来一万野战军,知道者不超过十个,冀州只有我一人若是我们能够生产出来水泥,张县令,你说是不是,我们想不发财都难”

    “什么张县令,叫老弟,小张都行,叫县令生疏了”

    翟连长也没有跟张梁客气,“小张啊,眼下你要做的不是想着如何修路,而是先选一个地方把水泥厂建造起来”

    “如何建造呢”张梁对经济了解,对制造业一窍不通啊,尤其是水泥。

    “交给我来办吧,给我五百个人,保证在稳定住灾民之前能开始生产水泥。”翟连长信心十足的说道。

    张梁直接同意。

    朝廷对于张梁的抗命行为没有处罚,反而当得知张梁把更多世家拉入其中,表扬了他的临场应变能力,认为这才是当代所需要的基层官员。

    当然表扬也只是口头的表扬,并没有公开。

    无数的粮食运送至冀州的信都,张梁提前得知消息,和冀州的同窗们通信后,开始收网。

    粮食此时的价格已经突破八百文,创造了历史之最。

    没有一个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但是世家们对于最终这些高价粮食将由朝廷买单的消息深信不疑。

    不断的有其他地方的世家赶来,加入这场盛宴。

    所有的粮食都囤积在刺史府的粮仓内,每一斤粮食刺史府都记录在案,说实话现在赵守已经有点慌了。

    不算冀州本地的粮食,刺史府囤积的粮食不过一千万石左右,但是其价值已经快要突破十亿贯,朝廷的税收一年才七八千万贯而已。

    赵守真的害怕这些从皇家学院出来的学生给玩脱了,连累了他。

    就在他准备派人去把罪魁祸首张梁给请来刺史府的时候,张梁来了,不光张梁到来,其他县城的县令也如数到场。

    赵守不管其他人,他就找张梁,“小张梁,你是顶梁柱的梁,不是良才的梁,本官不否认你的才能,但是你到底不是太祖的张良,你前途很好,万万不可自误啊。当下的局面”

    不等赵守说完,张梁便道“刺史大人,下官当然知道自己并非是那个张良,但下官信心十足。何况朝廷已经运送来冀州三百万石粮食,最迟后天便能抵达,只要按计划进行,此次参与的世家们一个也别想全身而退”

    赵守苦笑道“说实话,本官真的很羡慕你们这些年轻人,天塌不惊,永远信心十足,可是本官还是想不明白,今年绝大地方颗粒无收,断粮的百姓至少占据大汉总人口的一半,你们不好好赈灾也就罢了,竟然开始正中世家们下怀,开始哄抬粮价,百姓们既然遭受了灾难,他们肯定买不起粮食,最后来买单的还是朝廷,你们凭什么认为朝廷会买单若是朝廷买单,也就不会派你们来赈灾了,直接给地方钱,让他们购买三百文一斤的粮食就好了,何必购买八百文一斤的粮食”

    “刺史大人,您是经历过上一次粮价暴跌的,只是因为朝廷运送来几十万石粮食,粮价就从六百文直接下跌至最低时候的一百二十文。为何”

    张梁没想着赵守回答,他直接道“因为世家们认为粮食就这么多,市面上没有粮食的时候,价格自然会不断的上涨,可当市面上有了源源不断的粮食出售之时,世家们一开始会大肆收购,可当他们手中没有足够的钱把市面上售卖的粮食全部给买回去,粮价的价格就会维持不住,自然也就会下跌。

    然后就是囤积粮食很多的小世家开始慌了,趁机想要出售粮食,可是没人购买,粮价就会继续下跌,市面上售卖的粮食越来越多,就会产生更大的恐慌,手中有粮的世家就会开始拼命的出售手中的粮食,粮价就会继续下跌,直到他们坚持不下去”

    顿了一下,张梁看着赵守道“此次朝廷运送来三百万石粮食,几乎是来到冀州的世家、商人囤积在刺史府粮食的五分之一,粮价想不下跌都不可能。要知道三百万石粮食可是价值数亿贯,谁能出得起这笔钱所以,刺史大人,您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不出半个月,冀州的粮价必然重回几文时代”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