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正文 第九百二十二章 神都应对
    王华原本还带着笑意的眼眸,突然一滞,随后又恢复了正常。

    “坐下说”

    就座之后,玄武将燕城传回的情报集合汇总后向王华禀报。

    “昨日,赵王麾下第一号大将张世美,突然出兵南下,目的未知,预计有上万骑兵”

    “上万骑兵”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这样一支骑兵,若是使用得到可以在草原之上,搅得部落鸡犬不宁。

    就算是在大周境界,也足以攻陷县城,搅扰地方了,普通的城防军、团练营,根本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然而消息还没完,“随后赵王麾下大将朱士宏率领赵王府兵控制了燕城九门,根据我们在军中的眼线送出的情报,燕城内所有的兵马都已经被赵王控制。”

    “燕城府尹张昺、燕城都尉谢贵何在”

    这两个人一个是燕城最高的行政主官,一个是燕城最高的军事主官。

    二人都是太宗皇帝旧臣,忠心不二,经过内阁的研究和商议,才将他们二人派到了燕城。

    “暂时还没有查到,自从朱士宏控制了燕城各门之后,燕城就以追捕太行巨盗为名,全城戒严了锦衣卫在燕城的势力一直被赵王手下的江湖人士打压。”

    “还有”

    玄武还欲再说,却被王华打断了。

    “我已经派人去请内阁中枢的诸位学士和六军都督府的人,之后我们一道面圣。你准备一下”

    “是”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必然会带来效率的降低,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同样的,多人的思考和商议会让对策更加完善和可行。

    任何事情都是有阴阳两面的。

    不过,除非是前唐太宗那般,雄才伟略的君王。

    否则分散与制衡肯定是要胜过集权和独裁的。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内阁的成员都已经到位了,而六军都督府只来了两个人。

    当然不是六军都督府不重视,而是六军都督府的五大都督,其中有四人是遥领,只拿钱不干事的那种。

    六军都督府为什么只有五个都督

    因为六军都督府是对应天子六军所建立的。

    御林、神武、龙武、神策、天策五家自然是没有问题的,都是执掌兵权的一方大佬。

    但是长林军,编制不过三千人,是留着给太子熟悉兵事用的,他凭什么和其余五人平起平坐啊

    六军都督府来的人是御林军大都督吴克明。

    他原本只是凉州镇抚使,驻守雍凉之地。

    随着熹宗厉皇帝之死,麟德天子登基,杨清源离开中枢,朝廷需要一位大将来掌控神都的兵马。

    这个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资历,带兵能力也不能太弱,最重要的是他要效忠麟德天子。

    原本曹雪阳是极佳的人选,但是她被派出重建龙武军,而且曹雪阳身上杨清源派系的印记过重,不一定能得到老臣们的认可。

    随后,小九便推荐了吴克明。

    他不仅仅是驻守雍凉的大将,也是小九和麟德天子的舅舅。

    吴克明也是个传奇人物,小九和十三的母亲在宫中的地位不算很高,背后也没有家族势力,反而能让太宗安心。

    而吴克明在被太宗皇帝看重前不过是一个御林军内的骑卒。

    在吴太妃受到太宗宠信之后,吴克明也擢升御林军统领。

    然此人胸怀大志且极有军事天赋,并没有因为姐姐受宠而在京城之中当一个皇亲国戚,反而是在羌族作乱之时,主动请命,带兵平羌。

    于是,吴克明作为副将一同出兵凉州,平定羌族之乱。

    但是前期,战况并不顺利,主将因为吴克明靠裙带关系而轻视吴克明,贪功冒进,不仅自己中伏身亡,还导致五万兵马折损过半。

    而吴克明光辉时刻也是从此时开始。

    正值大败,主将身亡,正是士气低落之时,吴克明先是设伏小败了羌族叛军一场,稳住了军心。

    鼓舞士气之后,平原之上,吴克明以两万兵马摆开阵势正面击溃了羌族的五万骑军。

    一战成名,这种团战还能操作回来,足以证明他的实力了

    随后追亡逐北,将叛乱的羌王斩杀,彻底平定了凉州叛乱。

    以他的战绩和功勋,完全可以比肩五军的大都督。

    只是成也皇亲,败也皇亲。

    作为皇妃的胞弟,皇子的亲舅舅,在太宗未作出继承人的决定之前,他是不可能掌握五军之一的。

    吴克明手里拿的就是卫长平的人生剧本,只是没有那般辉煌而已。

    麟德天子登基之后,吴克明便调入神都,任五军都督府中都督,御林军大统领。

    而五军都督府来的另一个人,是杨讷言。

    此人是永安一三系的成员之一,极具才干,曾经在边境负责马政,先后入太仆寺、兵部,现任六军都督府长史。

    他是军方选出在朝中的利益代言人,没有兵权,也没带过兵,但可以其背后是大周军方这个集体。

    “陛下驾到”

    随着曹正淳熟悉的声音,少年天子朱瞻垕踏入了殿中。

    殿内的所有大佬纷纷起身行礼,“见过陛下”

    “诸卿,免礼,都坐吧”

    虽然未及弱冠之年,那十三已经有了天子的威仪。

    “王卿,你请朕来,可是出了什么大的变故,是南疆吗”

    十三知道师尊去了南疆剿灭邪宗,还召集了诸多高手,虽然知道师尊武功盖世,但是心中还是不免忧虑。

    能让杨清源亲自出手对付的邪宗,必然不是等闲之辈。

    王华匆匆召集朝廷高层肯定是出大事了,而麟德天子最关心的就是南疆。

    “回陛下,不是南疆,而是北境”

    麟德天子一愣,“是北乾还是赵王府”

    麟德天子虽然对于普通的具体政务,很少经手,但是于天下大势,看得不是一般的清楚。

    有天策军在,一般翻不起什么大浪来,能够让朝廷中枢如此重视的,便只有北乾和赵王府两家了。

    北乾虽然被杨清源大败,又有梁王府作为屏障,但毕竟是北方草原第一大帝国。

    幅员辽阔,控弦百万,兵强马壮,野蛮好战。

    出现了任何变故,都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

    至于赵王府,那就更能理解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回陛下,是赵王有所异动。”

    麟德天子面上没有表情,但是心中苦笑。

    “朕的这个皇叔,是真的处心积虑啊”

    在太宗时期,这位赵王叔就显得很不安分,只是太宗御极天下多年,当时摄于太宗文皇帝之威,赵王虽有不臣之心,但也不敢有所行动。

    到了熹宗时期,赵王就开始明目张胆地扩充势力了

    麟德天子继位,赵王就想过造反,但是当时神都之中局势复杂,一旦有外部威胁产生,反而会让原本被迫要离京的杨清源以此为借口,在神都之中站稳脚跟。

    而且,赵王也没有能在野战中对付杨清源的自信。

    所以赵王才错过了这个好机会。事后赵王也有后悔的时候,但已经是基于当时情况做出的最优解了。

    “忍了这么多年,赵王叔,终于要忍不住了吗燕城那边有什么消息”

    王华将目光看向玄武,若非他是北镇抚司指挥使,主导北境的情报,他还真没资格站在此地。

    “臣玄武,参见陛下见过诸位大人”

    “免礼”

    “谢陛下”

    起身之后,玄武将自己所收到的情报汇报了一遍。

    钱牧谦双眸低垂,他现在是半退隐状态了,只是麟德天子和王华威望不足,仍需要他这根擎天白玉柱,来镇压朝政。

    “吴都督,你以为赵王意欲何为”

    问题抛出,首先来到了吴克明处,他是这里最知兵的人,自然是要参考他的意见。

    “陛下,臣请大周山河舆图”

    “准”

    在曹公公的辛苦中,一幅沙盘式地图便被推到了大殿中央。

    “诸位请看,这是燕城,赵王府大将张世美率骑军南下,其目的有三种可能性”

    麟德天子看着舆图,立刻说道,“高阳郡、武安县以及平山郡”

    “陛下圣明”

    吴克明知道自己这个外甥是懂兵事的,但没想到他能精通至此。

    “高阳郡为燕城的南方门户,只要扼守高阳,便可保燕城的南面无虞。若是割据一方,高阳自是最安稳的。武安县山川形胜地险天成,为冀州兵家必争之地,若是想要南下,武安县便是最佳选择。”

    麟德天子顿了一下,“那吴卿以为,三个地方哪个最有可能是张世美的目的。”

    吴克明手中的木棍,指向了一个熟悉的地名,“平山郡”

    这个地方十三很熟悉,因为他师尊第一次外放为官就是在平山郡,十三印象深刻。

    “这是为何”麟德天子询问道,在他看来,这个地方不应该是最有可能的。

    吴克明面向众人解释道,“目前,尚不知道赵王府还是要起兵谋逆,还是割据一方。但占据平山郡对于赵王府来说,不管是走哪条路,都可以占据主动。平山郡乃是冀州要地,临近并州晋阳。进可攻,退可守。”

    一旁的杨讷言补充道,“还有一点,此地一直不是赵王的势力范围,因为杨侯的关系,平山郡对于朝廷的支持度极高。永安十九年的雪灾之后,平山郡形成了大规模的棉衣生产产业链,其富庶,当属冀州第一。”

    这是当年杨清源定下的政策,由下一任平山郡守赵建丰延续。

    三年之后,平山郡的赋税已成冀州前三,五年之后,平山郡物阜民丰,为冀州第一郡。赵建丰也因功相继升迁为泉州府尹、闽州刺史。

    杨讷言曾经在并州、冀州养马,对于那一代也是极为熟悉,拿下了平山郡,不仅仅获取了战略要地,对于赵王府的经济也是巨大的补充。

    “陛下,曹都督的龙武军此刻正驻守于晋阳,晋阳以东,便是阳泉,阳泉以东,便是平山郡。张世美在此处,进可突袭龙武军,退可监视龙武军的动向,确实是一步妙手。”

    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澄光也开口赞同道。

    眼见多的人赞同,麟德天子也是点了点头,他虽然蒙恩师教诲,但不过是纸上谈兵,与这些名将能臣比肯定是有差距的。

    十三心中牢记,不要外行指导内行。作为上位者,他只需要提出问题,让臣属去解决。

    就在众人商议之间,曹正淳突然禀报道,“陛下,刑部右侍郎狄知远大人,求见陛下,声称有十万火急之事”

    曹正淳的话,让在场的众人陷入了暂时的安静。

    狄知远为刑部主事之人,权职不低,但还没有达到参与这场中央高层会议的级别。

    且就算他当上了刑部尚书,只要不入阁,那今日商议之事也与其职权无关啊

    “你可曾告诉他,朕与诸卿正在议事”

    “奴婢说了,但谁知狄大人一听,不但没有退下的意思,反而更加强烈地要求面圣。”

    “”

    对于狄知远,十三可能是有好感的,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师尊的麾下,更是因为狄知远为人中正廉洁、大公无私又不失变通,精于刑律,断案如神。

    就在他为难之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钱牧谦突然说话。

    “陛下,老臣以为,狄大人为人忠直,一心为公。机智过人,才华出众,不是不知进退之人。他在知道陛下议事的情况下,仍然请见陛下必然是有要事的”

    钱牧谦虽然现在不管事了,但谁也不能否认其四朝元老,麟德首辅的地位。

    一语定乾坤。

    在他的支持下,狄知远被曹正淳引着来到了殿内。

    “臣狄知远参见陛下,今日臣狂悖之行实在事出有因,请陛下恕罪”虽然和天子关系好,但公是公,私是私。狄知远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请罪。

    “无妨”麟德天子示意他平身,然后开口道,“狄卿如此急迫,可是有什么大事”

    狄知远在进入大殿,环视众人,其实便已经猜到了众人议事的内容。

    军方有六军都督府,阁臣全部到齐,还能议什么

    “陛下,刑部以下六扇门接到密报,赵王府以黄金三十万两向江湖势力天机楼购买杨侯之行踪下落,其心可诛”

    一语惊四座

    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