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正文 第九百八十章 赵王来援?!
    第984章赵王来援

    夜色之中,残月之下,暗战不止。

    交手的不仅仅是平靖军和赵王军的斥候,还支持双方的武林高手。

    赵王的起兵靖难对于武林门派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杨清源给予武林门派的压力过大,倒是八大门派中的华山、峨眉、昆仑、青城加上原来的武当,都已经算是和朝廷合作了。

    当然了,这里主要还是武当,剩下的四家还是没有什么资格与朝廷合作,更多是表示自己对于朝廷的臣服。

    但剩下的少林、崆峒就很难受了。

    少林寺自不待言,禅宗祖庭,佛门北派首领。

    原本因为佛道之争,在国朝就不受待见,少林一直委屈巴巴的,还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所以太祖朝时,一直努力向朝廷示好,以期能获得朝廷的支持,就算没有支持,也希望能不被打压得太狠。

    之后的太宗,向道之心就更加虔诚了,直到永安十年,太宗文皇帝亲自前往荆州武当山,拜会通微显化真人,少林才彻底死心。转而开始寻求别的出路。

    少林直到最后,都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未能表达出佛门的诚意,没能打动太祖、太宗。

    实则武当和周朝皇室的关系在那里,张老道是太祖高皇帝的兄长,太宗文皇帝的大爷。

    骨肉至亲,自然不是少林可以动摇的。

    而八大派的崆峒则是站队错了。

    原本崆峒派在江湖上也是威名赫赫,但是因为十余年前,明教的金毛狮王谢逊趁着崆峒派长老木灵子闭关之时,竟然打上了崆峒派,击伤“崆峒五老”中的其中三老,夺走了崆峒派的七伤拳谱。

    这七伤拳虽然在崆峒五老手中威力平平,但确实是崆峒派以及道家一脉的高明拳诀。

    崆峒派也因为此事颜面扫地。

    若仅仅是如此倒也罢了,毕竟暗中看崆峒的人笑话再多,敢拿到明面上来的也没有几人。

    崆峒长老木灵子出关之后,武功更上一层楼,一手七伤拳力毙凉州十三煞。

    这十三人中还有一名洞玄境高手,一样死在了木灵子的拳下。

    这让崆峒派在江湖上声望大振。

    真正让崆峒派陷入如今的窘境的,是一次站队的失误。

    熹宗厉皇帝弑君夺位,继承大宝,然此为皇室辛秘,外界几乎没有人知道。而崆峒派在熹宗厉皇帝登基的第一时间,便效忠了新君,以为获得了从龙之功。

    没想到押宝押早了。

    熹宗厉皇帝冤杀于延益,引得天下震动,最后更是逼反了杨清源,使得杨清源在神都发动兵变,将其诛杀。

    而崆峒派在这场兵变中,坚定不移地站在熹宗厉皇帝这边。站错队,是最要命的。

    麟德天子继位之后,崆峒派自然就成了参与暴乱的叛党。

    虽然为了稳固朝局,朝廷没有直接对付崆峒派,但护龙山庄庄主,铁胆神侯朱无视亲上崆峒,问罪木灵子。

    三十招,便轻松击败崆峒长老木灵子,震惊天下。

    而崆峒派也受不住压力,被迫将原崆峒掌门王贝贝逐出崆峒。

    朱无视和朝廷当然知道这是崆峒派做给朝廷看的,除了少林武当,哪一家武林门派会轻易处置一个洞玄境的武者

    只是朝廷要的也就是这个态度

    此事之后崆峒派真正走向了没落,于是他们也将目光投到了赵王的身上,既然第一次押错了宝,那就再押一次。

    数名武林高手正在夜色中交手,其中就有崆峒派的人。

    其中武功最高的二人都已经是元化境的武者。

    “崆峒派竟然甘愿为赵王叛逆之走狗,真是令人齿寒”为首的年轻少侠虽然以面巾遮面,但依旧可以看出其眉宇间的正气。

    对面崆峒派的武者被叫破了身份,也是气急道,“卓一航,你们不也当了朝廷的走狗吗亏你还是紫阳真人的弟子,有什么资格说我”

    这年轻侠士正是紫阳真人的弟子,卓一航。

    他是武当三观之中,紫阳观的弟子,也是出类拔萃。与真武观的宋青书、清虚观的叶凌风,并称“武当三杰”,是武当年轻一辈中的翘楚人物。

    杨某人虽然也算是年轻人,但他辈分高,算不得年轻一辈的高手,武林中也不会有人把他当成年轻一辈的高手。

    卓一航闻言脸上没有任何心虚之色,反而义正词严地说道,“当今天子圣明仁德,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然赵王狼子野心,意图谋反,孰正孰邪,孰对孰错,一眼可知尔等助纣为虐,还不思悔改,今日我就替天行道”

    崆峒派的高手在辩论方面显然没有什么天赋,被卓一航几句话便噎得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破口大骂

    激怒之下,这崆峒派高手施展出了白虎掌法。

    此掌法极为精微奥妙。为历代祖师观摩崆峒之通灵白额虎,效其身法意旨而创,象形取名。出招刚猛之间又不失灵巧变化,虽然不如上清秘箓所记载的七伤拳,但也是一等一的掌法。

    至于七伤拳,倒不是他不想用,而是寻常的崆峒高手根本不会这门拳法。

    真正能将七伤拳的威力发挥出来的,崆峒派中,唯有掌门王贝贝和长老木灵子。

    七伤拳对于修行者的内力要求极高,出拳时声势煊赫,一拳中有七股不同的劲力方才达到小成之境。

    像是崆峒五老那样的七伤拳,顶多就是练了个外壳,根本难以发挥其神髓。

    而这个崆峒门人,虽然是元化境的高手,但他的内力修为也不足以修炼七伤拳。

    若是不管不顾之下,强行修炼,恐怕拳未练成,自己先受了严重的内伤。

    但这白虎掌法已然是威力惊人,出掌之间带有虎啸之声,在夜空中回荡,让人难以分清真假。

    卓一航剑法卓绝,但毕竟年少气盛,见对方施展出了掌法,不愿意以掌法敌对,也施展出了武当的掌法蛇鹤十三式。

    此功乃是张三丰青年之时偶过荒郊,见仙鹤飞舞,灵蛇纠缠其上,恶斗十里,同归于尽,因悟蛇鹤十三式,是十三式也。

    然此门武功唯阴狠绝毒,恐有伤天理,弃之又可惜,故张三丰将其藏在了武当藏经阁高处的道门典籍,寄诸天意,留赠有缘

    能在武当藏经阁中寻找道典,视其他武学如无物之人,定然已悟道门慈悲,就算是学了这门武功也不打紧。

    这一点,倒是和少林寺那个扫地和尚想得一般。

    但见卓一航出手之间变化多端,蛇腾鹤舞,身形一时如鹤舞,一时如蛇行,一时凌空,一时贴地,身形变化之复杂、迅速,令人眼花缭乱。

    崆峒高手的白虎掌法虽然威力惊人,但却无法奈何卓一航分毫。

    不只是二人,其余的武林高手也在相互交手。

    大军未动,然双方的斥候已然开始刺刀见红。

    平靖军大营之内,赵天麟这几日精神状态极佳。

    虽然有武艺在身,身体健朗,但赵天麟毕竟年过八旬之人,连续地作战,行军,排兵布阵,构筑营垒,花费了赵天麟太多的精力,前几日已经有精力不支的趋势。

    好在这几日在白沟河南岸驻扎之后,反而没有了太多的事情,赵天麟获得不错的修养。

    对于这样一个老将来说,指挥近三十万大军作战,是极大的体力负担。

    但尴尬的是,朝廷现在找不出合适的人来接替赵天麟的位置。

    朝廷原本应该是有许多的大将的,就算年纪大了,也有将门虎子。

    但太祖高皇帝当年将能打的淮西勋贵几乎杀绝了

    剩下的,要不就是混吃等死的废物。

    剩下有能力有资历来指挥三十万大军且能够对阵赵王的,就剩下两个人了。

    一个是武乡侯,杨清源。两战大胜奠定了他军中第一人的地位,由杨清源统兵,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朝中还是有些人忌惮杨清源。

    这无关性格、政见,而是双方眼光时代的不同。

    杨清源对于巍巍皇权似乎没有一点敬畏之心。

    伊尹、霍光行废立之事,便被人质疑是权臣。

    而杨清源起兵弑杀天子,本该是和董仲颖、司马师之流齐名,但他在弑杀天子之后,却又无任何逾越之举,反而是让人不好评价其所作所为。

    但不管如何,朝中除了和杨清源交好的那些人之外,剩下的人就算是原本中立党也不愿亲近杨清源。

    而另一个则是现在的六军都督府主事,御林军大统领吴克明。

    他在凉州之地,战功赫赫,与唐圣叹、李承恩等人齐名原本也是极佳的人选。

    但他现在主理京城事务及天下军务,难以抽身。

    当时也有人提出推荐中山王之子曹国公李九江为帅。

    不过此人虽然精通兵法韬略,但缺少实战经验,故最终没有让他来担任主帅。

    好在,赵天麟的副将赵武在这段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成长,一众将领配合之下,平靖军的运转也是流畅自如。

    这几日,平靖军在副将赵武的指挥下已经开始准备伐木造舟准备渡河了

    在李远、王聪二人撤退的过程之中,将之前白沟河南岸所有的渡船基本上都收缴得一干二净。

    平靖军花了整整两天愣是一艘渡船都没有找到,无奈之下只能自己伐木造舟。

    “赵武,对面的大营有动静吗”

    一旁的赵武摇了摇头道,“大都督,对岸大营依旧平静如常,虽然有小股援军,但依旧无法改变其颓势。”

    平靖军作战由锦衣卫北镇抚司情报,打起仗来事半功倍。

    赵王军这反应有些出乎赵天麟的意料。

    虽然雁门之败,赵王叛军折损了近十万人,但还不至于让赵王无兵可用。

    根据之前锦衣卫北镇抚司与护龙山庄的情报,赵王麾下至少有雄兵四十万。

    这里的兵马指的不是总兵力,而是赵王可用的机动兵力。

    而前几日,似乎宁王朱权也有意加入赵王阵营之中。

    作为大周实力仅次于赵王的塞王,宁王朱权的手中的兵力也不可小觑,至少在二十万左右。

    张世美、朱士宏的麾下有不少于十五万的兵马,雁门关折损了近十万兵马。

    加上现在李远、王聪手中的十万兵马。

    赵王本部或许剩不下多少人了,但宁王朱权手中必然还有大量的兵力。

    此时的赵天麟尚且不知道宁王已经被赵王软禁,还以为二王是合作关系。

    赵王手中有兵却不动,难道是已经放弃李远,后退防线至燕城之前,想要在那里一决高下

    为帅者,每一步的判断都会关乎整个战局的走向,能够精准操控整个战场的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

    一个是淮阴侯,一个是李卫公。

    赵王此举实在是有违兵法常理,白沟河天然的地利之势,足以胜过十万雄兵,轻易放弃必然有诈。

    就在赵天麟、赵武二人巡查大营之时,突然河对岸的赵王军营之中爆发了巨大的呼喊之声。

    即便是隔着白沟河,也能听出其中的雀跃欢欣之意。

    这种情况下,能让对面的溃兵如此欢欣鼓舞的,那便只剩下一个可能援兵来了

    而且赵天麟还有一个更加大胆的猜测,这援军的领兵之人,乃是赵王朱楷。

    赵王溃军的士气已经涣散至一个低谷,普通的援军是决计不可能让他们有如此欢欣鼓舞之气的。

    若是赵王亲自领兵,便能轻松恢复原本即将崩溃的士气。

    而且赵王自己也是天下名将之一,他亲自领兵合情合理。

    “赵武,你让锦衣卫的弟兄们查一下,赵王朱楷最近的动向。”

    赵武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大都督,伱的意思是,这李远所部的援军是赵王”

    赵武的语气之中也带着不可思议和惊喜。

    赵王乃是这靖难之役的源头,只要能把赵王收拾了,所谓的奉天靖难也就成了一场笑话了。

    赵天麟点了点,随即双眸看向了白沟河对岸的赵王军大营。

    原本还带着浑浊之意的眼眸立时变得犀利锋芒,让人不敢直视。

    “若是赵王真的亲自带兵来援,那我们的战术战法也要换了”

    来都来了,那就别走了

    本章完

    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