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夏商之际革个命 > 第263章 夏革来奔
    伊尹也发现,商汤重视武装,对军队赏赐丰厚,对跟随打仗的民众却不怎么好,就进谏说:“夏桀自绝于其人民,只想靠武力征伐。在我们攻打夏邑的时候您也看到了,不是夏民不肯帮他防守城池,而是他得罪了人民,搞得民怨沸腾,人民和他离心离德,所以我们才得剪灭了有夏。您为什么不考虑考虑这个事儿呢”

    商汤说:“那予一人该怎么办”

    伊尹说:“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先把这些来帮我们灭夏的诸侯安顿好了,然后把商民和夏民都安顿好,远处的国家才会真心来归附。”

    “有理,”商汤说:“那么我该给人民做点儿什么,才能让他们听予一人的呢”

    “人都是贪财的,君上,”伊尹说:“现在咱们灭了夏,您就把从夏俘虏来的金、玉、田地、城邑赏给他们,就足以笼络住他们了。”

    “哈哈,说得好”商汤说:“可是夏邑这里总得有人管着啊,找谁呢”

    伊尹说:“最好还是扶个夏人来管理,我们派人监督,这样夏民们会更对您信服。”

    “嗯嗯,那就烦劳右相费费心,给找个合适的。”

    史官把君臣二人的对话记录下来,作成了一篇书,就是清华简中的那篇尹诰。

    伊尹就去找,他心目中最好能找个夏王室宗族的人,比如夏桀的兄弟、儿子之类的人物,最起码也得是个侄子什么的,能号令姒姓夏人的,归附的那些夏人支族首领都是小宗,甚至是小宗的小宗,身份太低,不具备号召力。

    选了几天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可很快合适的人选自己送上门来了东夏的国君的夏革带着家眷、族人、仆从三百多人,从东夏逃到西夏,来投奔商汤了。

    夏革是夏耕的大儿子,为人端正柔和,有点象他老爸夏耕,可他不像他老爸那么崇尚武力,而是酷爱图书,是个“文学青年”,知识很渊博,在国政方面属于“温和派”,不肯用严刑苛法、急律暴政对待国民。

    结果一些国家见东夏有点软,就干脆不来斟寻夏邑称臣纳贡了。

    夏革的三弟叔象是东夏的大宰兼太师,脾气火爆急躁,力主征伐,经常为出兵的事儿和夏革吵吵闹闹。

    夏革虽然性子柔和懦弱,可兔子也有被逼急的时候,有一回夏革被叔象吵恼了,在大室当众把叔象训斥了一番,威胁要罢了他的官职。

    叔象大怒,扔下朝中的事情回自己的封地黄邑去了,然后召集一帮子心腹商量怎么办。他告诉手下:如果再象夏革这么软弱涣散下去,我东夏就要完蛋了。

    心腹爪牙们一番商量之后,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用武力逼迫夏革退位,自己当老大。

    商汤伐夏桀,夏桀派人送信给东夏,要求东夏出兵救援,夏革开始不愿意,他不想打仗,更不愿意去死人,后来在群臣的苦劝之下,还是同意了,东夏之师开拔来西夏。

    叔象觉得这是个大好机会,他是太师,有兵权,调集了一部分军队,加上自己的私人军队,合力来围攻斟寻夏邑,兄弟之间爆发了王位争夺战。

    夏革急忙下令调回增援西邑夏的军队,来和叔象作战;叔象也不含糊,调集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许多方国、城邑组成军队,和东夏王师打得胜负难分。

    就在这关键时刻,跟随夏耕的小儿子季僈跑回来了,他不想跟着老爸和仲贡逃往西北,而是逃回了东夏。

    他回到东夏了解了情况之后,毅然支持三哥叔象,发动族人和自己领地的各个部族加入了叔象的军队,一起进攻斟寻夏邑。

    东夏群臣见此情景,都不拥护夏革,也拥护叔象,东夏师也倒戈向叔象。

    夏革见此势头,知道自己在东夏呆不下去了,就弃位出奔,带着亲眷、族人逃出斟寻,跑到了西夏,投奔了商汤,等于是叛逃了。

    东夏那里就拥立了叔象为国君,称为“夏象”或“夏叔象”,以季僈为太宰相国,辅助国政,称为“太宰僈”。

    商汤在牧宫大室里接待了夏革,让伊尹、仲虺等大臣陪着。

    夏革四十岁左右,白面长须,文质彬彬的,贵族气质倒是有,但是没有什么做君主的威严,而且满口的文章典故,道德玄谈,有点迂腐,不由地心里暗笑:这样的人能当东夏的君主,也真是奇怪了。

    大家看看列子汤问里记载商汤和夏革关于“古初”是否有“物”等问题的问对,庄子逍遥游里还有商汤问棘即夏革鲲鹏之事,夏革的话里都是哲理玄谈,神神乎乎的,漫无边际,反正和治国理政没太大关系,也没什么意思,这里就不写了。

    接见之后,商汤问群臣:“你们觉得夏革怎么样”

    仲虺说:“这位不是当国君的材料,满脑子都是学问,诗作得也很不错,可治国理政没本事。”

    伊尹却笑了:“君上不是正需要这样的人来管理夏邑”

    “对对,对啊,”商汤也笑了:“他是夏桀的侄子,夏耕的儿子,还当过东夏的国君,又这么软,帮我们管理夏邑正合适。”

    之后,商汤下令,封夏革为“夏公”,居住在夏邑管理这里的夏民,同时派了四个官员辅佐,其实就是监督、监视,防止夏民闹事。

    夏公革对商汤感恩戴德,表示一定忠于大商,把夏邑管理好。

    就这么安稳过了十几年,夏革去世了,他的大儿子文赡一说名赡,文是谥号,即夏文公继承了夏公的职位,称为“夏公文赡”,或者称为“夏文公赡”。

    夏公文赡一直不想当商人的臣属,因为夏邑人一直受商人的歧视,被监管、被驱使、被奴役,日子过得惨淡,曾经几次鼓动老爸夏公革带着夏人迁国逃跑,夏公革觉得商汤待自己不错,所以断然拒绝。

    夏公文赡即位之后没几年,赶上夏邑闹旱灾,他趁这个机会鼓动夏民造反迁国,杀了监督他们的商朝官员,然后把夏社的祖宗牌位一划拉,带着六千多邑人和野人离开夏邑,分批向西北迁徙,辗转数年,投奔淳维去了。

    这样,原来的西邑夏被彻底抛弃,一座壮丽辉煌的王者之城很快颓圮,成了一片荒废的丘虚,变作雉鹊之巢、狐兔之宅,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荡然无存,只有那个地方还留下个名字叫做“夏丘”后来因为音近通假也写作“瑕丘”,其实就是夏墟。

    总之,夏桀三十岁登基,为夏后三十一年,这年被商汤带领诸侯联军攻伐,夏邑被攻克,夏桀被驱逐,时年六十一岁,夏朝灭亡。竹书纪年里说夏朝“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夏朝从大禹奠定基业、夏后启开国承家直到夏桀,一共存在了四百七十一年。

    商汤下令班师,回景亳去,他要在那里举行登基大典,举行大朝会,号令天下诸侯,开创新的时代。

    这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一月了。

    商师西归,经过大沟长垣,长垣都被推倒了,大沟也填平了几段,便于通行。

    商汤看了,慨叹道:“不得民心,就是有大沟长垣,也拯救不了灭亡的命运啊”

    左相仲虺听了,就在商师面前对商汤发布了一番长篇大论,陈述了有夏灭亡的原因,提醒商汤要“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云云,后人就把这话记录下来作成了仲虺之诰这篇书,可惜也失传了,现在尚书里的仲虺之诰是一篇伪古文,假的。

    回到景亳,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商汤就在镳宫举行了登基大典,即天子之位。

    三月,商汤在景亳东郊举行了祭天仪式,所有的方国诸侯、大臣都参加,十分隆重。

    在这次祭典上,商汤向诸侯群臣发布了政令,就是著名的汤诰,只是当时不知道是史官偷懒还是有别的原因,他的讲话记录不完整,只记录了几个片段,大概是说:如果不为民建立功业的,不努力工作的,我就要严厉惩罚你们,你们不要埋怨我

    又举例子说:古代大禹、皋陶长久地在外操劳,为民建立了大功业,民才有安定的生活。东边治理了江,北边治理了济,西边治理了河,南边治理了淮,四渎的泛滥被治理好了,万民才有安居之所。后稷发明了农业,播殖百穀。这三公都有功于民,故其后人都能国运长久。过去蚩尤与其大夫作乱于百姓,上帝不赞成、不喜欢他,让他灭亡了,先王之言不可不勉。

    又说:你们记着,如果行为不道,我就剥夺了你们的国家,你们也不要怨我

    总之一番恐吓威胁。

    然后又在景亳宗庙大室举行了祭祀商人列祖列宗的祭祀,这是一次很血腥的献祭:商人祭祀了一旬,不仅献上了牛羊猪狗牲畜,还献上了人牲,把在战争中抓获的有夏贵族、大臣三百多人分批杀死在祭坛四周,又屠杀了二百多夏人俘虏,共献祭人牲五百多人

    这些人牲里,就有干辛、赵梁、跂踵戎等人,全部被杀,商汤等于出了一口恶气。

    可是呢,事情得两说,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有报应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总是毫厘不爽。商汤祭祀杀夏人这么残忍,到后来周人灭了殷商,周武王在周宗庙举行祭祀的时候,也把被俘的殷商贵族当作人牲献祭,进行了血腥屠杀,杀了商王纣的大臣一百多人,殷商贵族大夫四十多家被杀绝,自然也得好几百人。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在逸周书世俘里记载着,不是虚言。

    之后,商汤就在镳宫大室朝堂上召集群臣、诸侯,问:“现在予一人灭掉了夏,驱逐了暴君夏桀,但是天下不能没有共主,不知道哪位道德高尚的人可以荣登大位呢”

    众人一听,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是你领头闹革命的,现在革了有夏的命,还能是谁就是你呗。

    群臣、诸侯都拜伏于地:“唯商武王可继大统,我等定无二心,同辅江山社稷”

    商汤谦逊道:“小子履无德无才,只是顺应了天命,怎么敢”

    话音未落,突然朝堂外白光闪耀,一道白色的雾气从门口贴着地面漫延进来,大室中顿时白光弥漫。,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